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机公司专利>正文

缝纫机的底线保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1354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良好地进行底线切断后的下一次的缝制的缝纫机的底线保持装置。缝纫机的旋梭机构(50)在缝纫机底板部(21)内被配置剪线装置的下方,具有:梭子盒(51),其收纳底线(D)的梭子(56);中旋梭(52),其在梭子盒的周围进行往复转动;大旋梭(54),其可以使中旋梭往复转动并在内侧保持中旋梭;和线导向板(60),其配置在大旋梭的上部,在线导向板上设置底线保持部(67),其捕捉由剪线装置的可动切刀(14)横割输送来的底线,并且与相对于线导向板的缝制时的底线通过位置(P)相比,在更靠近梭子盒的底线导出部的附近配置底线保持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针板下方保持被剪线的底线端部的缝纫机的底线保持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配置了旋梭装置的缝纫机,该旋梭装置由收纳底线的梭子的梭子盒;在梭子盒的周围进行往复转动的中旋梭;和可以使中旋梭往复转动并将中旋梭拥抱围绕于内侧的大旋梭构成。公知在该缝纫机中,在缝纫机底板部的针板的下侧且所述旋梭装置上方设有剪线装置,进而,在该剪线装置与所述大旋梭之间配置有线导向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线导向板上形成有导向孔、和用于保持由剪线装置切断的底线的端部的底线保持部。在具有上述导向板的结构中,在缝制时,若机针下降到形成于所述线导向板的导向孔的内侧,则设于所述中旋梭的尖刃捕捉面线,进而对应于所述中旋梭的旋转将面线的线环拉伸到中旋梭的下方。若所述尖刃转动到稍微通过所述中旋梭的旋转轴线的正下方的位置,则所述中旋梭反转向反方向转动,面线从所述尖刃放开。若在该时刻面线由天平拉拽,则使中旋梭穿过而拉起面线的线环。由此,从位于中旋梭的内侧的梭子盒抽出的底线将穿过面线的线环,由此形成打结,进行平缝的缝制。形成于所述线导向板的导向孔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面线的线环被中旋梭向下方拉伸时,隔着尖刃路径使面线向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开地作用的形状。换而言之,由此,面线不会被夹持在中旋梭与大旋梭之间而是进行线环形成。上述剪线装置具有转动的可动切刀、与该可动切刀夹持线并切断的固定切刀,底线保持部形成为在由可动切刀朝向固定切刀输送底线时捕捉底线的构造。换而言之,缝制结束后,在通过剪线装置切断底线时,通过由线导向板的底线保持部捕捉底线的切断端部,在下一次缝制时,可不需要底线的调整(setting)。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0484号然而,上述旋梭机构的线导向板的底线保持部形成在远离梭子盒的底线抽出位置的位置,存在如下问题在底线通过所述可动切刀的移动被输送到底线保持部期间、底线从梭子多余地抽出。由此,在下一次缝制时,出现线张力降低、不能良好地形成打结的不良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良好地进行底线切断后的下一次的缝制。第一专利技术采用的结构为,缝纫机的底线保持装置包括旋梭装置,其具有收纳底线的梭子的梭子盒、在所述梭子盒的周围进行往复转动的中旋梭、以及可以使所述中旋梭往复转动并在内侧保持所述中旋梭的大旋梭;剪线装置,其通过移动将底线配置在旋梭装置的上方;和线导向板,其被配置在所述大旋梭的上部,并设置了底线保持部,所述底线保持部在所述剪线装置的可动切刀的移动时捕捉底线,其中,与缝制时的底线通过位置相比,在更靠近所述梭子盒的底线导出部的附近配置所述底线保持部。另外,“梭子盒的底线导出部”是指,在梭子盒具有确定导出的底线的线路径的引导机构的情况下,从该引导机构解除底线的约束的部分。第二专利技术采用的结构为,具有与第一专利技术相同的结构,并且在梭子盒的底线导出部的上方配置底线保持部。第一专利技术在从梭子盒抽出了底线的状态下,中旋梭通过其尖刃从机针捕捉面线,并将其线环拉伸到下方。然后,中旋梭向反方向转动,通过由设置于缝纫机的天平拉拽面线,使中旋梭及梭子盒穿过其线环。由此,底线插通面线的线环而形成打结,以此进行缝制。在所述缝制时,底线从梭子盒的底线导出部朝向形成于缝纫机的针板的针孔基本笔直地穿过,在基本一定的底线通过位置通过途中的线导向板。并且,在剪线装置的底线切断时,通过该剪线装置底线从底线通过位置向底线保持部移动并被保持。此时,由于底线被移动向比底线通过位置更靠近底线导出部的底线保持部,因此可减少该移动引起的底线的抽出量。因此,切断后的底线端部不会成为多余的长度,在下一次的缝制时,可以抑制产生线张力的变动,且可以良好地形成打结。由此,可实现缝制开始的缝制质量的提高。第二专利技术由于在底线导出部的上方配置有底线保持部,因此可配置底线保持部更加靠近底线导出部,在保持底线时,进一步减少多余的底线的抽出,下一次缝制时可进一步实现缝制质量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搭载有旋梭机构的缝纫机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图;图2是以沿Y轴方向的视线观察机架的底板部的一端部的侧视图;图3是图1中公开的旋梭机构的立体图;图4是图1中公开的旋梭机构的俯视图;图5是沿图4中V-V线的剖面图。图中,10-缝纫机;11-针板;12-机针;13-针孔;14-可动切刀;20-机架;21-底板部(缝纫机底板部);50-旋梭机构;51-梭子盒;51a-突起;51b-线导向孔(底线导出部);52-中旋梭;54-大旋梭;56-梭子;60-线导向板;67-底线保持部;D-底线;P-底线通过位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基于图1~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即旋梭机构50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搭载有旋梭机构50的缝纫机10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图。以下,将与后述的针板11的上面平行且与未图示的缝纫机10的旋梭轴平行的方向作为Y轴方向,将与针板11的上面平行且与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X轴方向,将与针板11的上面垂直的方向作为Z轴方向,进行缝纫机各部分的说明。缝纫机10具有整体上形成近似“コ”字状的机架20,该机架20具有位于该机架20的下部的底板部21;从底板部21的一端部立起的省略了图示的纵机身部;以及从纵机身部的上端在与底板部21相同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机头部22。并且,在机头部22内沿Y轴方向设置有上轴,所述上轴对保持机针12的针杆赋予上下移动的驱动力,在底板部21内沿Y轴方向设置有旋梭轴,所述旋梭轴对旋梭机构50赋予驱动力。上述上轴通过缝纫机电机沿一定方向进行全旋转,经由传递机构向旋梭轴传递往复的转动驱动力。由此,旋梭轴与机针的上下移动同步或以整数倍的频率、在大致半旋转的范围内重复正方向与反方向的转动。图2是以沿Y轴方向的视线观察机架20的底板部21的一端部的侧视图。如图所示,在底板部21的、成为机针的下侧的位置装备有针板11,在该针板11上形成有缝制时插通机针12的针孔13。此外,在针板11的下面侧配置有剪线装置,进而在其下方,以内置于底板部21的状态配置有旋梭机构50。剪线装置具有可动切刀14,其可以转动地被支承在针板11的下面侧;固定切刀,其在与该可动切刀14之间夹持并切断由该可动切刀14横割输送来的面线及底线D;电机,其使可动切刀14在往复方向上转动;以及驱动力的传递机构,其连结电机与可动切刀14。上述可动切刀14沿针板12的平板面进行往复的转动,设定其往复转动范围,以通过针孔13的铅直下方。在切断时,在针孔13中插通有面线的从机针12垂下的部分、面线的在针板下方折叠并朝向被缝制物的部分、以及底线D,可动切刀14需要从它们中保留面线的从机针12垂下的部分,切断面线的在针板下方折叠并朝向被缝制物的部分和底线D。为此,可动切刀14形成的结构是,在往复转动的去路中,利用突起14a只挑选并捕捉面线的从机针12垂下的部分,在回路中,利用突起14a的相反侧,捕捉面线的在针板下方折叠并朝向被缝制物的部分和底线D并输送到固定切刀。在后述的图4中,表示有处于去路与回路之间的停止位置的可动切刀14。另外,在该图4中,可动切刀14在箭头S的范围内进行往复转动,在去路中沿图的顺时针圆周转动,在回路中沿逆时针圆周转动。(旋梭机构)图3是旋梭机构50的立体图,图4是俯视图。旋梭机构50如图1所示,具有梭子盒51,其收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纫机的底线保持装置,其包括:旋梭装置,其具有收纳底线的梭子的梭子盒、在所述梭子盒的周围进行往复转动的中旋梭、以及可以使所述中旋梭往复转动并在内侧保持所述中旋梭的大旋梭;剪线装置,其通过移动将底线配置在旋梭装置的上方;和线导向板,其被配置在所述大旋梭的上部,并设置了底线保持部,所述底线保持部在所述剪线装置的可动切刀的移动时捕捉底线,其特征在于,与缝制时的底线通过位置相比,在更靠近所述梭子盒的底线导出部的附近配置所述底线保持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须伸介
申请(专利权)人:重机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