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进气系统谐振腔连接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613335 阅读:3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进气系统谐振腔连接结构,包括空气滤清器和谐振腔,空气滤清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谐振腔与空气滤清器下壳体连接,空气滤清器下壳体的底面设置有网格状分布的加强筋,谐振腔通过4个铆钉铆接在空气滤清器下壳体的底面,铆接点设置在加强筋间隙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证空气滤清器下壳体刚度的同时,减少共振导致的噪声传递到车内,增加乘客舱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进气系统谐振腔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技术,具体为一种车辆进气系统谐振腔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对NVH要求的逐步提高,整车上对消声元件及隔振元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进气系统上加谐振腔来消除特定频率的噪声对降低进气口噪声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谐振腔通过管道连接到进气管上,谐振腔本体固定到进气空气滤清器下壳体的下侧,在铆接时将空气滤清器下壳体加强筋截断,降低了空气滤清器下壳体的刚度。整车加速到3500rpm时,空气滤清器下壳体产生共振导致噪声传递到车内,乘客舱内产生严重轰鸣声,引起客户抱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在保证空气滤清器下壳体刚度的同时,减少共振导致的噪声传递到车内,增加乘客舱内的舒适度。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车辆进气系统谐振腔连接结构,包括空气滤清器和谐振腔,所述空气滤清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谐振腔与空气滤清器下壳体连接,所述空气滤清器下壳体的底面设置有网格状分布的加强筋,所述谐振腔通过4个铆钉铆接在空气滤清器下壳体的底面,铆接点设置在加强筋间隙处。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间隙处为无加强筋位置或加强筋侧面位置。进一步的,4个铆钉中任意3个铆钉不在一条直线上。进一步的,4个铆钉呈直角梯形分布。进一步的,空气滤清器内设置空气滤芯。进一步的,所述空气滤清器下壳体的材质为PPT4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适用性强,有效消除了车辆加速过程中因空气滤清器下壳体刚度不足产生的共振引起乘客舱内的轰鸣声,提高了乘员舒适度。提升整车的NVH水平。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空气滤清器下壳体底面与谐振腔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空气滤清器上壳体;2.谐振腔;3.空气滤清器下壳体;4.加强筋;5.铆接点。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车辆进气系统谐振腔连接结构,包括空气滤清器和谐振腔2,所述空气滤清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3,所述谐振腔2与空气滤清器下壳体3连接,所述空气滤清器下壳体3的底面设置有网格状分布的加强筋4,所述谐振腔2通过4个铆钉铆接在空气滤清器下壳体3的底面,铆接点5设置在加强筋间隙处。加强筋间隙处为无加强筋位置或加强筋侧面位置。4个铆钉中任意3个铆钉不在一条直线上,成四边形分布。优选为4个铆钉呈直角梯形分布。空气滤清器内设置空气滤芯。空气滤清器下壳体的材质为PPT40。本技术的连接结构优化了连接位置,铆接点选择在无加强筋位置和加强筋侧面位置,并减少铆接点避让开无法铆接的位置,同时将空气滤清器下壳体加强筋截断的位置补齐,增加空气滤清器下壳体刚度。为补充减少安装点造成的连接刚度的降低,将空气滤清器下壳体材质从现有技术中的PPT20调整为PPT40(PP:聚丙烯,T20:20%滑石粉,T40:40%滑石粉),材料硬度增加20%。PPT40材料为中航工业上海永红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产品。本技术既保证了谐振腔的有效固定,又不降低空气滤清器下壳体刚度,避免了加速过程中因刚度不足产生的共振引起乘客舱内的轰鸣声,提高了乘员舒适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辆进气系统谐振腔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进气系统谐振腔连接结构,包括空气滤清器和谐振腔,所述空气滤清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谐振腔与空气滤清器下壳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器下壳体的底面设置有网格状分布的加强筋,所述谐振腔通过4个铆钉铆接在空气滤清器下壳体的底面,铆接点设置在加强筋间隙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进气系统谐振腔连接结构,包括空气滤清器和谐振腔,所述空气滤清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谐振腔与空气滤清器下壳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器下壳体的底面设置有网格状分布的加强筋,所述谐振腔通过4个铆钉铆接在空气滤清器下壳体的底面,铆接点设置在加强筋间隙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进气系统谐振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间隙处为无加强筋位置或加强筋侧面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中旭胡文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