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压脚杆保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1322 阅读:3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便于调整压脚杆的压脚部位置的缝纫机的压脚杆保持结构。该结构具有:针杆(21);可保持对针板(200)上的被缝物进行按压的压脚部(120)的压脚杆(100);安装于缝纫机的机体并保持压脚杆(100)的保持部(10m)。保持部(10m)具有:摇动支承部(300),其以压脚杆(100)长度方向的上端部(100u)和下端部(100d)可摇动的方式,保持压脚杆(100)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固定部(400),其将摇动后的压脚杆(100)在其摇动位置上固定于保持部(10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对压脚部进行保持的压脚杆的缝纫机的压脚杆保持结构,其中该压脚部从上方按压针板上的布等被缝物。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缝纫机的压脚杆保持结构,已知有如下结构(专利文献1),即,包括针杆,其保持插入到针板的针孔中的针且沿上下方向延设;压脚杆,其可保持压脚部且沿上下方向延设,该压脚部具有与针板的针孔相面对的针插入空间且对针板上的被缝物进行按压;机臂架,其保持安装于缝纫机机身的压脚杆。根据该装置,针杆和压脚杆一同与机臂架相结合。专利文献1JP特公平4-29400号公报根据上述装置,为了便于缝制,需要使压脚杆的压脚部的针插入空间与设置于缝纫机的机座架的针板的针孔相面对。此时,会使压脚杆相对于缝纫机的机臂架摇动。此时,会产生随着使压脚杆摇动,针杆也与之连动而向相同方向摇动的不良现象。当针杆也摇动时,需要再次调整针杆的针的位置。所以,调整压脚杆的压脚部的位置的作业较为繁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便于调整压脚杆的压脚部位置的缝纫机的压脚杆保持结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缝纫机的压脚杆保持结构,包括针杆,其可保持插入到针板的针孔中的针且沿上下方向延设;压脚杆,其可保持压脚部且沿上下方向延设,该压脚部具有与针板的针孔相面对的针插入空间且对针板上的被缝物进行按压;机臂架,其被安装于缝纫机的机体并保持压脚杆而且通过针杆保持部来保持针杆,该缝纫机的压脚杆保持结构的特征在于,机臂架具有摇动支承部,其以压脚杆的长度方向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可摇动的方式,可摇动地保持压脚杆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固定部,其将摇动后的压脚杆在其摇动位置上固定于机臂架。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保持结构,如上所述,机臂架具有以压脚杆长度方向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可摇动的方式,可摇动地保持压脚杆长度方向的中间部的摇动支承部;将摇动后的压脚杆在摇动位置上固定于机臂架的固定部。由于是该结构,虽然压脚杆和针杆两者均被安装于机臂架,但压脚杆的摇动与针杆相互独立,且压脚杆的摇动与针杆相互分离。从而,即使为了使压脚杆的压脚部的针插入空间与针板的针孔相面对,而通过调整操作使压脚杆摇动时,针杆的摇动也可被抑制。从而,即使通过调整操作来摇动压脚杆,该摇动也不会传递到针杆和针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是上述结构,虽然压脚杆和针杆两者均被安装于机臂架,但压脚杆的摇动与针杆相互独立,且压脚杆的摇动与针杆相互分离。从而,即使为了使压脚杆的压脚部的针插入空间与针板的针孔相面对,而摇动压脚杆,针杆的摇动也可被抑制。从而,即使摇动压脚杆,该摇动也不会传递到针杆和针上。因此,本专利技术与以往技术不同,可废除在调整了压脚杆之后对针杆的位置进行的再调整。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便于调整压脚杆的压脚部位置的缝纫机的压脚杆保持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缝纫机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缝纫机的机臂架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图1的E向视、表示机座架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1的IV-IV线的截面图。图5是放大表示可摇动地支承压脚杆的轴承附近的局部截面图。图6是表示内部结构的缝纫机的侧视图。图7是沿图1的VII-VII线的局部截面图。图8是表示图1的C向视的局部截面图。图9是沿图8的IX-IX线的局部截面图。附图符号说明1机体 10机臂架 11机座架 14、18轴承支架14c、18c被支承面 20针 21针杆23针杆连接筒(针杆保持部) 3上轴 4下轴5天平 100压脚杆 100u上端部 100d下端部120压脚部121针插入空间 122按压机臂架130压脚杆导架132第二卡合部 140弹簧200针板 201针孔203针板连结螺钉300轴承(摇动保持部) 302摇动外壁面 400固定部401可动托架 408转动支承件 409长孔 411第一卡合部413第一开口 415第二开口417元件部件 420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缝纫机的压脚杆保持结构具有可保持插入到针板的针孔中的针且沿上下方向延设的针杆;可保持压脚部且沿上下方向延设的压脚杆,该压脚部具有与针板的针孔相面对的针插入空间且对针板上的被缝物进行按压;被安装于缝纫机机体且保持压脚杆的机臂架。机臂架具有摇动支承部,其以可使压脚杆长度方向的上端部和下端部摇动的方式可摇动地保持压脚杆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固定部,其在该摇动位置上将摇动的压脚杆固定于机臂架。固定部具有在该摇动位置上固定于机臂架的功能。机臂架的形状和结构没有特殊限定。本专利技术可例举如下用△表示的实施方式。△摇动支承部是轴承。此外,具有被形成于机臂架的被支承面可摇动地支承且截面形成为圆弧凸状的摇动外壁面。在这里,摇动支承部的摇动外壁面形成为呈三维形状的球状凸面,机臂架的被支承面形成为可摇动地支承摇动支承部的摇动外壁面的呈三维形状的球状凹面。由于采用了呈三维形状的球状凸面,因此便于压脚杆摇动。△固定部具有可动托架,其设置于压脚杆中比摇动支承部更在上的部位,且伴随压脚杆的摇动而相对机臂架摇动;固定件,其将摇动的可动托架固定于机臂架。此时,可动托架和固定件是互相分开的部件。可动托架可形成为悬臂状。固定件只要具有将可动托架固定于机臂架的功能即可,一般例举有螺钉部件。此时,可动托架和机臂架中的一方具有在使压脚杆摇动的方向上延设的长孔。并且,固定件以可将可动托架固定于机臂架的方式被插入到可动托架的长孔中。此时,可动托架可沿长孔的长度方向摇动。△机臂架具有第一开口,可动托架具有被插入到机臂架的第一开口中且可与第一开口卡合的第一卡合部。并且,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一卡合部的卡合,可进行可动托架的制动。沿着相对压脚杆的摇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可动托架的移动被阻止。因此,除压脚杆的规定的摇动方向以外的摇动将被阻止。△设置有与压脚杆一体安装的压脚杆导架,且在机臂架上设置有第二开口。并且,压脚杆导架具有插入于机臂架的第二开口且可与第二开口卡合的第二卡合部,通过第二开口与第二卡合部的卡合,可进行压脚杆导架的制动。此时,除压脚杆的规定的摇动方向以外的摇动被进一步阻止。△将压脚杆的压脚部与摇动支承部(轴承)的距离设为L1,将压脚杆的上端部与摇动支承部(轴承)的距离为L2时,L2被设定为大于L1(L2>L1)。由此,相比于压脚部(压脚杆的下端部)的位移量,可使压脚杆的上端部的摇动位移量增加。此时,如果摇动压脚杆的上端部,则有利于对压脚部(压脚杆的下端部)的位移量进行微调。△固定件固定压脚杆中的比摇动支持部和压脚杆的上端部之间的长度的中央更靠上端部侧。此时,由于增加了固定件的由连结力所致的力矩,所以,有利于使固定于所需摇动位置的压脚杆的摇动位置固定。实施例以下,参考图1~图9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缝纫机的主要元件的机体1由壳体1a包覆,且具有机臂架10和机座架11。机臂架10和机座架11不是铸件,而是以对具有规定厚度的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形的金属板成形体为主体形成的。如图1所示,在机臂架10上,可升降地设置有可保持针20的针杆21,并且可转动地设置有沿水平方向的上轴3。在此,针杆21通过运动转换机构22与上轴3连接。当上轴3在其轴心周围转动时,通过运动转换机构22,针杆21与针20一起在箭头Y1、Y2方向升降。如图1所示,上轴3通过由弹性体形成的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被可转动地保持。第一轴承7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纫机的压脚杆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针杆(21),其可保持插入到针板(200)的针孔(201)中的针(20)且沿上下方向延设;压脚杆(100),其可保持压脚部(120)且沿上下方向延设,该压脚部具有与上述针板(200)的上述针孔(201)相面对的针插入空间(121)且对上述针板(200)上的被缝物进行按压;机臂架(10),其被安装于缝纫机机体(1)并保持上述压脚杆(100),而且通过针杆保持部(23)来保持上述针杆(21),上述机臂架(10)具有:摇动支承部(300),其以上述压脚杆的长度方向的上端部(100u)和下端部(100d)可摇动的方式,可摇动地保持上述压脚杆(100)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固定部(400),其将摇动后的上述压脚杆(100)在其摇动位置上固定于上述机臂架(1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宪司山冈敦郎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