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引线的电子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1055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抵消电容元件以及引线的寄生电感的、具备电容元件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带引线的电子部件,是三端子型蓄电器(1)。三端子型蓄电器(1)具备:蓄电器(2);引线(3),与形成在蓄电器(2)的一个电极(2a)连接;以及引线(4),与形成在蓄电器(2)的另一个电极(2b)连接。引线(3)将一端作为端子(3a),将另一端作为端子(3b),在端子(3a)与端子(3b)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线圈部(3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引线的电子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特别涉及具备电容元件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三端子型蓄电器(condenser)。该三端子型蓄电器在芯片蓄电器的一端侧连接导电板,在芯片蓄电器的另一端侧连接脚部。进而,三端子型蓄电器在导电板连接两个引线,并且在脚部连接另一个引线。与导电板连接的引线配置为沿着芯片蓄电器的两侧部延伸,与脚部连接的引线位于与导电板连接的两个引线之间,并与该引线并行地延伸。另外,三端子型蓄电器例如在从导电板延伸的引线装配珠芯(beadscore)而用作噪声滤波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5344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噪声滤波器是使流过信号线的电流中的需要的分量通过并除去不需要的分量的电路,在电路结构使用作为电容元件的蓄电器。但是,在使用了蓄电器的噪声滤波器中,已知噪声抑制效果会由于作为该蓄电器的寄生电感的等效串联电感(ESL:EquivalentSeriesInductance)而下降。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三端子型蓄电器中,噪声抑制效果也会由于蓄电器的寄生电感的影响而下降。此外,在三端子型蓄电器的情况下,因为是在脚部连接引线的结构,所以在信号线与接地电极GND之间会产生一条引线的量的电感。因此,到取决于蓄电器和引线的谐振频率为止,三端子型蓄电器作为蓄电器而发挥功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抵消电容元件以及引线的寄生电感的、具备电容元件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具备:电容元件;第一引线,与形成在电容元件的一对电极中的一个连接;以及第二引线,与形成在电容元件的一对电极中的另一个连接,第一引线将一端作为第一端子,将另一端作为第二端子,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线圈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第一引线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线圈部,因此形成进行等效地形成负的电感那样的磁耦合的部分,能够抵消电容元件以及第二引线的寄生电感,能够实现宽带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侧视图以及俯视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相对于频率的传输特性的曲线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主视图、侧视图以及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主视图、侧视图以及俯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主视图。图10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主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6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主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7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主视图。图1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7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相对于频率的传输特性的曲线图。图15是示出图1所示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相对于频率的传输特性的曲线图。图16是用于说明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7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电动机的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8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立体图。图1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8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相对于频率的传输特性的曲线图。图19是用于说明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8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电动机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侧视图以及俯视图。分别是,图2(a)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侧视图,以及图2(b)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实施方式1涉及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例如是三端子型蓄电器1。三端子型蓄电器1能够作为噪声滤波器进行使用。首先,如图1所示,三端子型蓄电器1具备蓄电器2、与形成在蓄电器2的电极2a连接的引线3(第一引线)、以及与形成在蓄电器2的电极2b连接的引线4(第二引线)。蓄电器2是电容元件,例如是3.2mm×2.5mm×2.5mm的芯片蓄电器。该蓄电器2在一对电极中的一个电极2a通过焊料连接有引线3。将电极2a与引线3的连接点设为连接点T1。另一个电极2b经由引线4与接地电极GND3连接。引线3配置为,在大致中央部与电极2a连接,两端沿着蓄电器2的两侧部延伸,并到达各自的端子3a、3b。引线4将作为一端的端子4a与电极2b连接,并从端子4a向端子4b延伸。向端子4b延伸的引线4位于到达端子3a(第一端子)的引线3与到达端子3b(第二端子)的引线3之间,并与该引线3并行地延伸。对于引线3、4,例如使用进行了镀Sn的Cu线。如图3所示,蓄电器2作为寄生电感(等效串联电感(ESL))而具有电感器L3,以及作为寄生电阻(等效串联电阻(ESR))而具有电阻R1。因此,蓄电器2等效于电感器L3以及电阻R1与电容器(capacitor)C串联地连接的电路结构。另外,在图3所示的等效电路中,设引线4的寄生电感以及寄生电阻也包含于电感器L3以及电阻R1而进行记载。如图1所示,引线3在作为一端的端子3a与作为另一端的端子3b之间具有线圈部3c。即,引线3在端子3a与端子3b之间具有加工成圆形的环状的线圈部3c的部分。线圈部3c通过将引线3的布线以同心圆在附图的前后方向上卷绕大约1.5圈而形成,在连接点T1与蓄电器2的电极2a连接。通过将引线3的布线卷绕大约1.5圈,从而构成两条以上的引线3靠近的部分,该部分的电流方向变得相同,因此通过磁耦合产生负的电感。如图2(a)所示,在连接点T1与蓄电器2的电极2a连接的线圈部3c的部分是位于线圈部3c的下侧的布线。分别由从端子3a到连接点T1的线圈部3c的一部分形成电感器L1,从连接点T1到端子3b的线圈部3c的一部分形成电感器L2。在图3所示的等效电路中,能够表示为在连接点T1连接有电感器L1以及电感器L2的结构。电感器L1与电感器L2紧密耦合,虚拟地产生负的电感分量。该负的电感分量能够抵消蓄电器2以及引线4的寄生电感(电感器L3),能够使蓄电器2以及引线4的电感分量在表观上减小。此外,成为信号线的引线3即使具有电感器L1、L2,也不会产生在信号线与接地电极GND3之间,因此不会对蓄电器2的自谐振造成影响。相反,在将由蓄电器2、电感器L1以及电感器L2构成的电路作为噪声滤波器来考虑的情况下,该噪声滤波器用电感器L1和电感器L2的负的电感分量来抵消寄生电感(电感器L3),由此自谐振频率上升,能够使高频带的噪声抑制效果提高。即,三端子型蓄电器1通过在引线3设置线圈部3c,从而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引线的电子部件,具备:电容元件;第一引线,与形成在所述电容元件的一对电极中的一个连接;以及第二引线,与形成在所述电容元件的一对电极中的另一个连接,所述第一引线将一端作为第一端子,将另一端作为第二端子,在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线圈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12 JP 2016-0245591.一种带引线的电子部件,具备:电容元件;第一引线,与形成在所述电容元件的一对电极中的一个连接;以及第二引线,与形成在所述电容元件的一对电极中的另一个连接,所述第一引线将一端作为第一端子,将另一端作为第二端子,在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线圈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第二引线将一端与形成在所述电容元件的一对电极中的另一个进行连接,将另一端作为第三端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其中,与所述第一引线相比,所述第二引线在低的电流值熔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引线的电子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条淳渡部明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