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热法污泥热干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60801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回热法污泥热干化系统,主要包括污泥泵、污泥入口管道、表面式干化机、高温饱和蒸汽管路、高温凝结水管、疏水扩容器、污泥出口管道、干化机蒸发尾汽排放总管路、不凝气体排放管路及不凝气体风机,不凝气体风机设置在不凝气体排放管路上,来自高温饱和蒸汽管路的高温饱和蒸汽对表面式干化机进行加热,湿污泥从污泥入口管道进入表面式干化机、经加热处理后呈干化状态然后从污泥出口管道排出,在污泥入口管道上还设置表面式热交换器,利用表面式热交换器回收污泥干化时高温冷结水的余热加热进口污泥,提高干化机污泥入口温度,从而降低干化机热源损耗,实现节能。

A heat drying system of reheat method of sludge

The utility model presents a heat recovery system for reheat sludge, mainly including sludge pump, sludge inlet pipe, surface dryer, high temperature saturated steam pipeline, high temperature condensate pipe, hydrophobic expansion container, sludge outlet pipe, evaporative tail steam exhaust pipe, non condensing gas discharge pipeline and non condensable gas wind. The non condensable gas fan is set on the non condensable gas discharge line, the high temperature saturated steam from the high temperature saturated steam pipeline is heated to the surface dryer, the wet sludge enters the surface dryer from the sludge inlet pipe, and then is dry after heating and then discharged from the sludge outlet pipe and in the sewage sludge inlet pipe. The surface type heat exchanger is also set up, using the surface heat exchanger to recover the waste heat from the high temperature cold junction water when the sludge is dried, and to increase the inlet temperature of the drier sludge, thus reducing the heat source loss of the drying machine and realizing the energy 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热法污泥热干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泥热干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回热法污泥热干化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含水率一般在80%左右,它既不是理想粘滞性流体,也不是牛顿流体,在常温常压下无流动性,在高压管道输送时呈“不沉降似均质浓密膏体”。《生活垃圾填埋污染物控制标准》要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经处理后含水率小于60%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因此,大多数市政污泥需要深度脱水或干化处理,采用管道输送系统将污泥安全、快捷、高效地输送至处理(或处置)地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由于污泥流动性差,沿程阻力损失较大,需要依靠污泥泵高压来克服阻力进行输送。随着出口压力的提高,污泥泵造价也十分高昂,因此输送系统能耗高,投入高。污泥表面式干化机因其安全、环保、处理量大、占地少、干化效率高等特点,是国内污泥干化处理主要设备。另外,经科学研究污泥的流变特性发现:污泥温度的提高可以减少其粘度。目前情况是,现有污泥表面式干化系统综合热力利用效能还有提高之处,例如对余热和废热没有充分的利用,造成严重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回热法污泥热干化系统,在干化机污泥入口总管路上设置表面式交换器,利用干化机余热及废热加热进口污泥,充分利用余热提高干化机污泥入口温度,从而降低干化机热源能耗,实现最大限度节能,同时因为污泥温度的提高可以降低污泥输送过程中的流动阻力,减少了干化污泥所需热量以及输送污泥所需动力。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提供方案是,一种回热法污泥热干化系统,主要包括按照污泥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污泥泵、污泥入口管道、表面式干化机、污泥出口管道;还包括接入到表面式干化机对污泥进行加热干化处理的高温饱和蒸汽管路,还包括与所述表面式干化机连接并用于排放凝结水的高温凝结水管和疏水扩容器,从所述表面式干化机排出的凝结水经高温凝结水管流经疏水扩容器;还包括按照尾气排放方向依次设置的干化机蒸发尾汽排放总管路、不凝气体排放管路及不凝气体风机,干化机蒸发尾汽排放总管路设置在表面式干化机尾部,不凝气体风机设置在不凝气体排放管路上;来自所述高温饱和蒸汽管路的高温饱和蒸汽对表面式干化机进行加热,湿污泥从所述污泥入口管道进入所述表面式干化机、经加热处理后呈干化状态然后从所述污泥出口管道排出,其特征是,在所述污泥入口管道上还设置表面式热交换器,从所述表面式干化机排出的凝结水经高温凝结水管流入表面热交换器对湿污泥进行预热、然后再流入疏水扩容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直接冷凝罐、冷却水管、低温废水管,在所述表面式热交换器与所述疏水扩容器之间还设置冷结水管,所述直接冷凝罐设置在所述表面式干化机蒸发尾汽排放总管路上,污泥干化时产生的尾汽经所述干化机蒸发尾汽排放总管路进入所述直接冷凝罐进行冷却,产生的低温废水由所述低温废水管排出,而不凝气体经不凝气体排放管路由所述不凝气体风机引出,来自高温饱和蒸汽管路的高温饱和蒸汽经所述表面式干化机之后产生的高温凝结水经所述高温凝结水管接入到所述表面式热交换器,经表面式热交换器之后的冷结水经所述冷结水管接入至疏水扩容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表面式热交换器上还设置不凝气体风机,所述干化机蒸发尾汽排放总管路接入至所述表面式热交换器,由所述表面式热交换器对尾汽的余热进行回收,高温饱和蒸汽经所述表面式干化机之后产生的高温凝结水接入至疏水扩容器,尾汽经表面式热交换器之后产生的不凝气体由所述不凝气体风机引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所述表面式热交换器与所述疏水扩容器之间还设置冷结水管,在表面式热交换器的前端还设置初级表面式热交换器,初级表面式热交换器还设置低温废水管,在初级表面热交换器上还设置不凝气体风机,高温饱和蒸汽经所述表面式干化机之后产生的高温凝结水接入到所述表面式热交换器,经所述表面式热交换器之后的冷结水接入至疏水扩容器;所述干化机蒸发尾汽排放总管路接入至所述初级表面式热交换器,尾汽经初级表面式热交换器之后的低温废水由所述低温废水管排出、而不凝气体由所述不凝气体风机引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一种回热法污泥热干化系统,在干化机污泥入口总管路上设置表面式交换器,利用干化机热源废热加热进口污泥,充分利用余热提高干化机污泥入口温度,从而降低干化机热源能耗,实现最大限度节能,同时因为污泥温度的提高可以降低污泥输送过程中的流动阻力,减少了干化污泥所需热量以及输送污泥所需动力。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布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布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布置示意图。图中:1.污泥泵,2.表面式干化机,2.11污泥入口管道、2.12污泥出口管道,2.21高温饱和蒸汽管路、2.22高温凝结水管路,2.23凝结水;3.直接冷凝罐,3.11干化机蒸发尾汽排放总管路、3.12不凝气体排放管路,3.21冷却水管、3.22低温废水管,4不凝气体风机,5疏水扩容器,6表面式热交换器,6.1初级表面式热交换器。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现有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布置示意图。图中显示,现有技术中,一种回热法污泥热干化系统,主要包括污泥泵1、污泥入口管道2.11、表面式干化机2、高温饱和蒸汽管路2.21、高温凝结水管2.22、疏水扩容器5、污泥出口管道2.12、干化机蒸发尾汽排放总管路3.11、不凝气体排放管路3.12,来自高温饱和蒸汽管路2.21的高温饱和蒸汽对表面式干化机2进行加热,湿污泥从污泥入口管道2.11进入表面式干化机2、经加热处理后呈干化状态从污泥出口管道2.22排出。图中显示,现有技术中,还包括直接冷凝罐3、冷却水管3.21、低温废水管3.22,直接冷凝罐3设置在表面式干化机2蒸发尾汽排放总管路3.11上,污泥干化时产生的尾汽经干化机蒸发尾汽排放总管路3.11进入直接冷凝罐3进行冷却,其产生的低温废水由低温废水管3.22排出,而不凝气体经不凝气体排放管路3.12由不凝气体风机4引出。来自高温饱和蒸汽管路2.21的高温饱和蒸汽经表面式干化机2之后产生的高温凝结水经高温凝结水管2.22接入至疏水扩容器5中。图2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布置示意图,图中显示,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例中,在污泥入口管道2.11上还设置表面式热交换器6,在表面式热交换器6与疏水扩容器5之间还设置冷结水管2.23;来自高温饱和蒸汽管路2.21的高温饱和蒸汽经表面式干化机2之后产生的高温凝结水经高温凝结水管2.22接入到表面式热交换器6,经表面式热交换器6之后的冷结水经冷结水管2.23接入至疏水扩容器5中。本例中,利用高温凝结水2.23的余热对污泥入口管道2.11的污泥进行加热。图3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布置示意图。图中显示,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例中,没有设置直接冷凝罐。而在污泥入口管道2.11上还设置表面式热交换器6,来自高温饱和蒸汽管路2.21的高温饱和蒸汽经表面式干化机2之后产生的高温凝结水经高温凝结水管2.22接入到疏水扩容器5中;污泥干化时产生的尾汽经干化机蒸发尾汽排放总管路3.11接入到表面式热交换器6,其产生的低温废水由低温废水管3.22排出,而不凝气体经不凝气体排放管路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回热法污泥热干化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热法污泥热干化系统,主要包括按照污泥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污泥泵、污泥入口管道、表面式干化机、污泥出口管道;还包括接入到表面式干化机对污泥进行加热干化处理的高温饱和蒸汽管路,还包括与所述表面式干化机连接并用于排放凝结水的高温凝结水管和疏水扩容器,从所述表面式干化机排出的凝结水经高温凝结水管流经疏水扩容器;还包括按照尾气排放方向依次设置的干化机蒸发尾汽排放总管路、不凝气体排放管路及不凝气体风机,干化机蒸发尾汽排放总管路设置在表面式干化机尾部,不凝气体风机设置在不凝气体排放管路上;来自所述高温饱和蒸汽管路的高温饱和蒸汽对表面式干化机进行加热,湿污泥从所述污泥入口管道进入所述表面式干化机、经加热处理后呈干化状态然后从所述污泥出口管道排出,其特征是,在所述污泥入口管道上还设置表面式热交换器,从所述表面式干化机排出的凝结水经高温凝结水管流入表面热交换器对湿污泥进行预热、然后再流入疏水扩容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热法污泥热干化系统,主要包括按照污泥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污泥泵、污泥入口管道、表面式干化机、污泥出口管道;还包括接入到表面式干化机对污泥进行加热干化处理的高温饱和蒸汽管路,还包括与所述表面式干化机连接并用于排放凝结水的高温凝结水管和疏水扩容器,从所述表面式干化机排出的凝结水经高温凝结水管流经疏水扩容器;还包括按照尾气排放方向依次设置的干化机蒸发尾汽排放总管路、不凝气体排放管路及不凝气体风机,干化机蒸发尾汽排放总管路设置在表面式干化机尾部,不凝气体风机设置在不凝气体排放管路上;来自所述高温饱和蒸汽管路的高温饱和蒸汽对表面式干化机进行加热,湿污泥从所述污泥入口管道进入所述表面式干化机、经加热处理后呈干化状态然后从所述污泥出口管道排出,其特征是,在所述污泥入口管道上还设置表面式热交换器,从所述表面式干化机排出的凝结水经高温凝结水管流入表面热交换器对湿污泥进行预热、然后再流入疏水扩容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热法污泥热干化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直接冷凝罐、冷却水管、低温废水管,在所述表面式热交换器与所述疏水扩容器之间还设置冷结水管,所述直接冷凝罐设置在所述表面式干化机蒸发尾汽排放总管路上,污泥干化时产生的尾汽经所述干化机蒸发尾汽排放总管路进入所述直接冷凝罐进行冷却,产生的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俊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