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超专利>正文

空气压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0613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空气压除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防护罩,所述箱体的顶部的一侧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箱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且两个第一支撑柱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品生产空气压除设备技术领域。该纺织品生产用空气压除装置,可实现对制造前的原料进行挤压,使得制造前的原料比较密集,而且每一处原料的厚度都很均匀,在工作程度上提高了工人们工作的效率,保证了纺织品的柔顺,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达到了不损伤机器,并且能够高效率的工作。

Air pressure remov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ir pressure removing device including a bottom plate. The top of the floo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box body. The top of the box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n electric motor shield. One side of the top of the box is fixed with a first motor through a supporting plate, and a first belt wheel is provided with a surface cover of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first motor. Both sides of the top of the box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support column, and a rotating shaft is connected by a bearing rotation between the two first support column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ir pressure removing equipment for textile production. The air pressing device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textile can realize the extrusion of raw materials before manufacturing, making the raw materials more dense, and the thickness of each raw material is very uniform,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workers is improved, the flexibility of the textiles is ensured,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is improved,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is not damaged. It hurts the machine and is able to work efficient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压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品生产空气压除设备
,具体为空气压除装置。
技术介绍
纺织纤维经过加工织造而成的产品称之为纺织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中国还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给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步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然而现有的装置在针对织造前的原料具有一定的欠缺,织造之前原料比较蓬松,并且每一处的原料厚度不同、不均匀和凹凸不平,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人们的工作效率,以及制造出的纺织品并不是柔顺光滑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纺织品的质量,并且因为原料内的空气在织造过程中的力度不同,所以对机器也是很大的损伤,降低了机器应有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空气压除装置,解决了纺织品厚度的不均匀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空气压除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防护罩,所述箱体的顶部的一侧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箱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且两个第一支撑柱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贯穿第一支撑柱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柱的一侧,所述旋转轴延伸至第一支撑柱一侧的一端套设有第二皮带轮,且第二皮带轮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与第一皮带轮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轴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柱之间的外表面套设有凸块,所述电机防护罩内壁的顶部通过缓冲装置固定连接有U型升降架,所述U型升降架的背面与第一防护罩的内壁滑动连接,且凸轮的顶部与U型升降架内壁的顶部接触,所述U型升降架的底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箱体内部,所述U型升降架延伸至箱体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底部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T型缓冲杆,所述T型缓冲杆的底端贯穿缓冲块并延伸至缓冲块的底部,所述T型缓冲杆延伸至缓冲块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升降架,所述箱体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远离箱体内壁的一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挤压轮,所述箱体内壁的底部且位于第二支撑柱的一侧通过支撑杆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皮带轮,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箱体的一侧通过支撑杆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支撑杆的一侧通过支撑架转动连接有滚筒,所述滚筒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第四皮带轮。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通过支撑杆转动连接有第一双槽皮带轮,所述第一双槽皮带轮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与第四皮带轮的外表面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箱体内壁的底部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双槽皮带轮,所述第二双槽皮带轮外表面的顶部通过皮带与第三皮带轮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双槽皮带轮外表面的一侧通过皮带与第一双槽皮带轮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所述箱体一侧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箱体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箱体内壁的底部且位于第二支撑柱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挤压块。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空气压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纺织品生产用空气压除装置,通过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防护罩,所述箱体的顶部的一侧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以及通过第一皮带轮、有第一支撑柱、旋转轴、第二皮带轮、凸块、缓冲装置、U型升降架、挤压板、缓冲块和第一弹簧的配合设置,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T型缓冲杆,所述T型缓冲杆的底端贯穿缓冲块并延伸至缓冲块的底部,所述T型缓冲杆延伸至缓冲块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升降架,可实现对制造前的原料进行挤压,使得制造前的原料比较密集,而且每一处原料的厚度都很均匀,在工作程度上提高了工人们工作的效率,保证了纺织品更加柔顺,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达到了不损伤机器,并且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2)、该纺织品生产用空气压除装置,通过箱体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远离箱体内壁的一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挤压轮,这可以实现原料在第一轮挤压后,避免会有少量不均匀的地方,这样来进行第二次挤压,实现纺织品生产后,能够绝对均匀,质量能够保证。(3)、该纺织品生产用空气压除装置,通过底板的顶部且位于支撑杆的一侧通过支撑架转动连接有滚筒,所述滚筒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第四皮带轮,可以实现在纺织品生产后,纺织品能够很好的整理起来,避免了不稳定因素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旋转轴与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箱体、3电机防护罩、4第一电机、5第一皮带轮、6第一支撑柱、7旋转轴、8第二皮带轮、9凸块、10缓冲装置、101缓冲块、102缓冲槽、103第一弹簧、104T型缓冲杆、11U型升降架、12挤压板、13挤压轮、14第一齿轮、15第三皮带轮、16第二齿轮、17传送带、18滚筒、19第四皮带轮、20第一双槽皮带轮、21第二电机、22第二双槽皮带轮、23进料口、24出料口、25第二支撑柱、26挤压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空气压除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2,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支撑杆的一侧通过支撑架转动连接有滚筒18,滚筒18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第四皮带轮19,箱体2内壁的底部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1,第二电机21输出轴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双槽皮带轮22,这里采用的是双槽皮带轮,作用是更好的带动多方面的皮带轮进行运作,第二双槽皮带轮22外表面的顶部通过皮带与第三皮带轮15的外表面传动连接,第二双槽皮带轮22外表面的一侧通过皮带与第一双槽皮带轮20的外表面传动连接,箱体2一侧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23,箱体2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料口24,箱体2内壁的底部且位于第二支撑柱2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挤压块26,箱体2内壁的底部且位于第二支撑柱25的一侧通过支撑杆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4,第一齿轮1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皮带轮15,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箱体2的一侧通过支撑杆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16,第二齿轮16的外表面通过链条传送带17与第一齿轮14的外表面传动连接,箱体2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25,第二支撑柱25远离箱体2内壁的一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挤压轮13,箱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防护罩3,箱体2的顶部的一侧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输出轴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皮带轮5,箱体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6,且两个第一支撑柱6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7,旋转轴7的一端贯穿第一支撑柱6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柱6的一侧,旋转轴7延伸至第一支撑柱6一侧的一端套设有第二皮带轮8,且第二皮带轮8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与第一皮带轮5的外表面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空气压除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2),所述箱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防护罩(3),所述箱体(2)的顶部的一侧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输出轴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皮带轮(5),所述箱体(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6),且两个第一支撑柱(6)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7),所述旋转轴(7)的一端贯穿第一支撑柱(6)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柱(6)的一侧,所述旋转轴(7)延伸至第一支撑柱(6)一侧的一端套设有第二皮带轮(8),且第二皮带轮(8)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与第一皮带轮(5)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轴(7)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柱(6)之间的外表面套设有凸块(9),所述电机防护罩(3)内壁的顶部通过缓冲装置(10)固定连接有U型升降架(11),所述U型升降架(11)的背面与电机防护罩(3)的内壁滑动连接,且凸轮(9)的顶部与U型升降架(11)内壁的顶部接触,所述U型升降架(11)的底端贯穿箱体(2)并延伸至箱体(2)内部,所述U型升降架(11)延伸至箱体(2)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12),所述缓冲装置(10)包括缓冲块(101),所述缓冲块(101)的底部开设有缓冲槽(102),所述缓冲槽(102)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03),所述第一弹簧(10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T型缓冲杆(104),所述T型缓冲杆(104)的底端贯穿缓冲块(101)并延伸至缓冲块(101)的底部,所述T型缓冲杆(104)延伸至缓冲块(101)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升降架(11),所述箱体(2)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25),所述第二支撑柱(25)远离箱体(2)内壁的一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挤压轮(13),所述箱体(2)内壁的底部且位于第二支撑柱(25)的一侧通过支撑杆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4),所述第一齿轮(1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皮带轮(15),所述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箱体(2)的一侧通过支撑杆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16),所述第二齿轮(16)的外表面通过链条传送带(17)与第一齿轮(14)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所述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支撑杆的一侧通过支撑架转动连接有滚筒(18),所述滚筒(18)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第四皮带轮(19)。...

【技术特征摘要】
1.空气压除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2),所述箱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防护罩(3),所述箱体(2)的顶部的一侧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输出轴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皮带轮(5),所述箱体(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6),且两个第一支撑柱(6)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7),所述旋转轴(7)的一端贯穿第一支撑柱(6)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柱(6)的一侧,所述旋转轴(7)延伸至第一支撑柱(6)一侧的一端套设有第二皮带轮(8),且第二皮带轮(8)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与第一皮带轮(5)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轴(7)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柱(6)之间的外表面套设有凸块(9),所述电机防护罩(3)内壁的顶部通过缓冲装置(10)固定连接有U型升降架(11),所述U型升降架(11)的背面与电机防护罩(3)的内壁滑动连接,且凸轮(9)的顶部与U型升降架(11)内壁的顶部接触,所述U型升降架(11)的底端贯穿箱体(2)并延伸至箱体(2)内部,所述U型升降架(11)延伸至箱体(2)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12),所述缓冲装置(10)包括缓冲块(101),所述缓冲块(101)的底部开设有缓冲槽(102),所述缓冲槽(102)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03),所述第一弹簧(10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T型缓冲杆(104),所述T型缓冲杆(104)的底端贯穿缓冲块(101)并延伸至缓冲块(101)的底部,所述T型缓冲杆(104)延伸至缓冲块(101)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超
申请(专利权)人:蒋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