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秸杆纤维毡的成形工艺及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9617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秸秆纤维毡的成形工艺其特征是秸秆纤维和常规纤维的混纺比(重量比)为50~95∶5~50,采用常规纤维絮片卷上面铺放秸秆纤维的方法混合,该成形工艺的设备包括气流成网机、针刺机、卷绕切断机,其特征是采用由喂料装置和喂料传送装置组成的定量喂给机,由于利用了常规纤维的抱合力,缠结力作用和采用定量喂给机替代予开松机、开松机、喂给机,既保证混纺比不变和连续生产质量合格的秸秆纤维毡产品,又保证不产生粉尘和环境污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秸杆纤维毡的成形工艺及其设备,属于纺织非织造布领域。现有的秸杆成形采用造纸工艺及没备,它是将秸杆打浆→抄纸→压滤→烘干而成。由于在打浆过程中要加入化学药品如烧碱等必将产生大量污水造成环境污染。现有的非织造布加工工艺及其设备它与上述造纸工艺及其设备相比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技术方案。它采用的是将常规纤维通过常规加工技术生产非织造布,即经予开松机(予开松)→开松机(开松混合)→喂料机(定量喂给)→气流成网机(气流成形)→针刺机(针刺加固)→卷绕切断机(切断成卷)生产非织造布。非织造布加工工艺及其设备杜绝了上述造纸工艺及其设备造成的污染问题,但又由于采用予开松机,开松机和混料机故仅适用于加工常规纤维而无法加工秸杆纤维,原因是秸杆纤维抱合力、缠结力很差会在子开松机和开松机中产生大量散落和产生大量粉尘,且当喂料机喂送原料给气流成网机时,又由于秸杆纤维间抱合力、缠结力很差无法连续均匀地喂料,气流成网机无法连续铺制均匀的秸杆纤维毡,导致难以保证连续生产和难以保证产品质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杆纤维毡的成形工艺及其设备,以解决上述秸杆纤维大量散落,无法连续正常生产,难以达到产品质量等问题。同时也消除了造纸工艺及其设备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秸杆纤维毡的成形工艺,其特征是秸杆纤维和常规纤维的混纺比(重量比)为50~95∶5~50,采用常规纤维絮片卷上面铺放秸杆纤维的方法混合,其输送帘速度为0~15米/分,喂料辊速度为0~100米/分,气流成网机和针刺机输出速度均为0~20米/分,常规纤维絮片卷定量为100~300克/米2,秸杆纤维毡的定量为100~2000克/米2。秸杆纤维可采用稻草、麦秸、玉米杆作原料,常规纤维可采用天然纤维如棉、麻或合成纤维如纤维素纤维、丙纶、涤纶、尼龙、聚丙烯/聚乙烯复合纤维、聚丙烯/聚酯复合纤维、聚乳酸酯纤维或再生纤维如用布边角料、旧布、旧地毯开松制成的纤维。用于本专利技术秸杆纤维毡的成形工艺的没备,包括气流成网机1、针刺机2、卷绕切断机3,其特征是还包括喂料装置4,它固定在料斗支承架41与输送帘机架51上和喂料传送装置5,它固定在输送帘机架51上共同组成的定量喂给机6。所述的喂料装置4由料斗42和喂料辊43、43′组成,其料斗42的形状为矩形,采用厚度为5~10毫米有机玻璃板制成,它固定在料斗支承架41上,喂料辊43、43′是一对直径为φ60~100毫米的钢质沟槽辊,它支承在输送帘机架51上。所述的喂料传送装置5由输送帘52、传送辊53、53′、光压辊54、组合压辊55、55′、55″,过渡板56,滚花压辊57组成,其输送帘52包绕在传送辊53、53′上,输送帘52厚度为1~2毫米,周长为3~10米,传送辊53,53′直径为φ120~200毫米的钢质沟槽辊,光压辊54直径为φ60~100毫米的钢质光辊,组合压辊的上压辊55直径为φ60~100毫米的钢质光辊,2只下压辊55′、55″直径为φ20~80毫米均为钢质光辊,滚花压辊57直径为φ40~80毫米的钢质或铝质滚花辊,过渡板56由厚度为1毫米的不锈钢板制成,它们均支承在输送帘机架51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1.在秸杆纤维中混入常规纤维,利用常规纤维的抱合力、缠结力大的作用可使秸杆纤维间产生抱合和缠结为保证连续均匀地喂料和正常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种喂料方式也不会产生粉尘。2.采用定量喂给机替代予开松机、开松机、喂给机,既保证生产过程中两种纤维混纺比(重量比)不变,又能保证连续喂料正常生产,且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3.不使用造纸工艺及其设备,消除了环境污染。附图及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秸杆纤维毡加工流程示意1中,6-定量喂给机1-气流成网机2-针刺机3-卷绕切断机13-常规纤维絮片卷14-非织造底布图2为定量喂给机6示意3为图2料斗的侧视2中,4-喂料装置 42-料斗 43、43′-喂料辊5-喂料传送装置 51-输送帘机架 52-输送帘53、53′-传送辊 54-光压辊 55-组合压辊的上压辊55′、55″-组合压辊的下压辊 56-过渡板57-滚花压辊图3中,41-料斗支承架 42-料斗 53-传送辊定量喂给机6的整体传动方式是这样的,如图2(a)所示,喂料装置4由调速电机7经链传动装置8传动喂料辊43,再经一对齿轮传动喂料辊43′。喂料传送装置5由气流成网机1的喂料电机9经链传动装置10传动传送辊53′再经输送帘52摩擦力传动传送辊53,光压辊54在传送辊53′上靠加压摩擦传动,传送辊53′经链传动装置11传动组合压辊上压辊55,组合压辊的下压辊55′、55″与组合压辊上压辊55间靠加压摩擦传动,组合压辊上压辊55再通过链传动装置12传动滚花压辊57。如图1,图2所示,将非织造布制得的定量为100~300克/米2现成常规纤维絮片卷13置于喂料传送装置5的输送帘52上,输送帘52的速度为0~15米/分无级调速,由摩擦力退卷,秸杆纤维经喂料装置4的料斗42喂入由下面一对喂料辊43,43′输出,铺放在常规纤维絮片卷13上,喂料辊43、43′速度为0~100转/分无级调速,两种纤维根据产品要求按秸杆纤维和常规纤维的混纺比(重量比)为50~95∶5~50混合在一起,然后经光压辊54、组合压辊55、55′、55″,过渡板56,滚花压辊57直接喂入气流成网机1,气流成网机的输出速度为0~20米无级调速,由气流成网机1制成秸杆纤维絮片并转移到非织造底布14上,再经针刺机2针刺加固,针刺机2输出速度为0~20米/分无级调速,然后由卷绕切断机3切断成定量为100~2000克/米2的秸杆纤维毡。采用这种秸杆纤维毡的成形工艺及其设备,可以将难以成形的秸杆纤维制成毡料,其重量不匀率不超过8%,均匀度好。秸杆纤维可采用稻草、麦秸、玉米杆作原料,常规纤维可采用天然纤维如棉、麻或合成纤维如纤维素纤维、丙纶、涤纶、尼龙、聚丙烯/聚乙烯复合纤维,聚丙烯/聚酯复合纤维、聚乳酸酯纤维或再生纤维如用布边角料、旧布、旧地毯开松制成的纤维。这种毡料中加入肥料、种子后可作为植物培养基质或直接作为保温材料,或加入粘合剂再经加热模压后可制成板料,其最终产品能自然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此可充分利用这一可再生的天然资源造福于人类。毡重量不匀率CV(%)=4.1(2)混纺比(重量比)同上选定重100克/米2的常规纤维絮片,输送帘速度2米/分,设定秸杆纤维铺放量3800克/米2,气流成网机和针刺机输出速度为2米/分,获秸杆纤维毡1000克/米2。毡重量不匀率CV(%)=4.7毡重量不均率CV(%)=4.3(2)混纺比(重量比)同上选定重200克/米2的常规纤维絮片,输送帘速度2米/分,设定秸杆纤维铺放量1200克/米2,气流成网机和针刺输出速度0.8米/分,获秸杆纤维毡2000克/米2。毡重量不匀率CV(%)=5.9选定重300克/米2的常规纤维絮片,输送帘速度1米/分,设定秸杆纤维铺放量300克/分,气流成网机和针刺机输出速度6米/分,获秸杆纤维毡100克/米2。毡重量不均率CV(%)=5.1(2)混纺比(重量比)同上选常规纤维絮片300克/米2,输送帘速度3米/分,设定秸杆铺放量900克/分,气流成网机和针刺机输出速度0.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秸杆纤维毡的成形工艺,其特征是秸杆纤维和常规纤维的混纺比(重量比)为50~95∶5~50,采用常规纤维絮片卷上面铺放秸杆纤维的方法混合,其输送帘速度为0~15米/分,喂料辊速度为0~100米/分,气流成网机和针刺机输出速度均为0~20米/分,常规纤维絮片卷定量为100~300克/米↑[2],秸杆纤维毡的定量为100~2000克/米↑[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镇慌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