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鞋的片状材料及制造该材料和鞋内底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9561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适用于制鞋的片状材料,包括一非制造纤维织物,该织物浸渍有一种硬化的可加热成型粘合剂,该粘合剂从织物的一个表面向内延伸进入织物的深度大于0.25mm,织物的剩余部分被一种弹性橡胶状粘合剂浸渍,其粘合剂和纤维的重量比小于被硬化可加热成型粘合剂浸渍的区域。还描述了一种制造材料和包含所述材料的鞋内底的方法。(*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制鞋特别是用于制造鞋内底的片状材料及制造该材料的方法。这里使用的术语“鞋”可被理解为表示穿在外面的鞋类,通常指准备穿的或在制造过程中的鞋。
技术介绍
在某些场合,理想的是片状材料在整个材料上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特性。对于特定类型的鞋,理想的是具有脚接触表面的鞋内底弹性较强,从而为脚提供一软垫,但对于制造鞋来说,鞋内底需要一定的硬度,而减震材料不能提供这种硬度。已经能够通过将两种不同的单独材料层压在一起来制造一种同时具有减震特性和可加热成型特性的片状材料,其中一种材料提供减震特性,另一种材料提供可加热成型特性。这就包括了一种层压工作,从而增加了成本,且带来了鞋内底在穿着过程中脱层的风险。我们的欧洲专利NO.0414395描述了一种材料,该材料适用于制造衬垫鞋内底,且设有一背涂层从而使该材料具备一定程度的硬度。然而,这种以我们的欧洲专利所描述的方式施加的背涂层主要是一表面涂层,其渗透进入被涂布材料的厚度大约0.25mm(小于10%)。尽管这增加了材料的硬度,其特性对于用作构造鞋内底来说仍然不完全满意;其可以被模制而成,使其具有一种形状,这种形状通常在某种程度上与脚底的轮廓相似,但是,如欧洲专利NO.414395中所描述的背涂层材料在用于构造使用时有易损坏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鞋的改进的片状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鞋内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制鞋的片状材料,其包括一非织造纤维织物,该非织造纤维织物具有一种渗透进入其中的硬化的可加热成型粘合剂,并从织物的一个表面向内延伸大于0.25mm的深度,该织物剩余的部分浸渍有一种弹性橡胶状粘合剂,且其粘合剂相对于纤维的重量比低于浸渍有硬化可加热成型粘合剂的区域。可加热成型粘合剂渗透进入织物的深度取决于最终产品所需要的硬度和粘合剂的特性。理想的是,硬化的可加热成型粘合剂向内延伸进入织物最少1mm的深度。更加理想的是,可加热成型粘合剂向内延伸进入织物的深度从1.5mm到3mm渗透深度至少为1.5mm对于为鞋内底提供一理想的横向硬度量来说是重要的。在实践中,渗透进入表面的深度最好超过织物厚度的10%(在浸渍之前),且不超过厚度的50%。很清楚,在适用于衬垫鞋内底的材料方面,可加热成型粘合剂的渗透深度应当被选择为可留出足够深度的不含粘合剂的部分,以实现理想的缓冲性能。优选的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片状材料中,被可加热成型粘合剂浸渍的织物的部位中的可加热成型粘合剂与纤维的重量比从0.3∶1到3∶1。优选的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片状材料中,织物的剩余厚度中橡胶状弹性粘合剂与纤维的重量比从0.15∶1到1.5∶1。按照织物的不同部分所要求的特性,选择可加热成型粘合剂和橡胶状弹性粘合剂的粘合剂/纤维比率。例如,在将材料用作衬垫鞋内底时,橡胶状弹性粘合剂的粘合剂/纤维比率应当足够大,以保证在穿着期间纤维织物为完整的一块,但不会大到损害纤维织物固有的弹性,织物被制造得太硬则不能有效的实现衬垫鞋内底的功能。制鞋过程中,在将该材料用作构造鞋内底时,由可加热成型粘合剂给予的硬度应当足够大,以承受制鞋过程中的应力;在将该材料用作制造后放入鞋内的衬垫鞋内底时,硬度需求较小,从而需要较少量的可加热成型粘合剂。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片状材料包括一种织物,其厚度在3到10mm之间。纤维的分特在1.7到17之间,其纤维长度在30到80mm之间,非织造纤维织物在浸渍之前的密度在0.01和0.1g\cm3(10-100kg/m3)之间。在一种优选的片状材料中,弹性橡胶状粘合剂为腈橡胶,硬化可加热成型粘合剂为一种可加热成型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其苯乙烯含量约为8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鞋内底,特别是一种衬垫鞋内底,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片状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制造片状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获取一种非织造纤维织物(ii)用一种液体物质浸渍该织物,该液体物质在其被干燥时提供一种弹性橡胶状粘合剂(iii)对该液体物质进行干燥,如果需要还可进行固化(curing),以提供一种弹性橡胶状粘合剂,用于将织物的纤维粘合在一起(iv)在橡胶状粘合剂被干燥后,在织物的一个表面上涂布一层相对较粘稠的液体粘合剂成分涂层,该粘合剂成分在其被干燥(如果需要还可进行固化)时提供一种硬的可加热成型粘合剂(v)在涂层仍然处于粘稠状态时,使被涂布的织物通过一对压辊之间的间隙,该间隙使得粘合剂成分浸入织物的深度大于0.25mm,且至少为未压缩纤维织物的厚度的15%,且不大于其50%(vi)对粘合剂成分进行干燥,如果需要还可进行固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步骤(v)中的位于压辊之间的间隙取决于非织造织物的性质和所需要的渗透深度而定。通常,位于压辊之间的间隙小于未进行压缩的织物原始厚度的50%。优选的是位于压辊之间的间隙小于织物的未压缩厚度的25%,适宜的是在约10%到20%之间。适宜的是,在实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时,在步骤(iv)中,使用一种被支撑在支柱上的平滑刮刀(支架上的刮刀)以一定的间隙进行粘合剂成分的涂布,从而使涂层具有理想的涂布量。可使用其它涂布方法代替‘支架刮刀’方法,如果需要,可以使用例如“气刀”涂布或旋转筛式涂布,所有的这些方法均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适宜的是,粘合剂成分的湿涂布量为300-800克每平方米。湿粘合剂成分的粘度根据所需要的渗透深度来选择,且适合于所选择的涂布方法。通常,在实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时,当使用‘支架刮刀’方法时,湿粘合剂成分的粘度大于15000c.p.s.,适合的是约30000c.p.s.。下文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一种片状材料、一种鞋内底和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用于制造片状材料的一种方法。可以理解,上述片状材料、鞋内底和方法是用于举例说明。附图的简要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为部分切开的示意剖视图,示出了体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片状材料。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在实施用于制造示出的片状材料的方法中,首先,通过任何已知的技术铺叠纺织纤维的杂乱棉絮,以一种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方式制造一种非织造纺织纤维织物,例如通过气体铺叠技术,或通过梳理和交叉照射(cross-lamping),这样将棉絮形成针缝状,从而制造一种针缝的非织造纺织纤维织物。其使用的纤维为6.7分特聚酯纺织纤维,棉絮的重量约为750克每平方米(gsm)。然后,将这样形成的棉胎(bat)用一种液体物质浸渍,该液体物质在其被干燥时提供一种弹性橡胶状粘合剂,其在该示例中为腈橡胶。该非织造针缝织物经过一容纳有一种腈橡胶水状散体的浸渍池,再经过辊子之间的间隙,以除去过量的浸渍剂。随后,将所浸渍的织物干燥。在干燥过程中,稀释的粘合剂趋向于向着非织造织物的表面移动,这就在表面增加了腈橡胶粘合剂的聚集量这种增加的密度可以帮助增强表面的耐磨性,但不是必须的。将该方法设置成使在干燥的浸渍织物中腈橡胶与纤维的重量比为0.2∶1。在被腈橡胶粘合剂浸渍的织物完全干燥之后,将一种硬化的可加热成型粘合剂成分施加到织物的一个表面上,所使用的硬化粘合剂成分为Dow XZ91070,其是一种包含80%苯乙烯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粘合剂;这种粘合剂成分被浓缩到粘度为30000c.p.s.。使用一种由一支架支撑的平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制鞋的片状材料,包括一非织造纤维织物,该织物浸渍有一种硬化的可加热成型粘合剂,该粘合剂从织物的一个表面向内延伸大于0.25mm的深度,织物剩下的部分浸渍有一种弹性橡胶状粘合剂,且其粘合剂和纤维的重量比比浸渍有硬化可加热成型粘合剂的区域低。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珊G约翰逊
申请(专利权)人:德信英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