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秀霞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工件打标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9327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工件打标的装置,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内的打标腔,所述打标腔顶部内壁设有工件出口槽,所述打标腔前后内壁内连通设有对称的导引滑动槽,所述导引滑动槽内壁内连通设有对称的齿向轮移动槽,所述齿向轮移动槽设有对称的第一导引移动槽,所述打标腔左端内壁内连通设有第二导引移动槽,所述打标腔右端内壁内连通设有工件放置槽,所述第二导引移动槽底部内壁内连通设有第三导引移动槽,所述第三导引移动槽底部内壁内连通设有第四导引移动槽,所述第四导引移动槽右端内壁内连通第五导引移动槽,所述打标腔底部内壁连通设有第六导引移动槽,所述第五导引移动槽贯穿所述第六导引移动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方便移动和搬运。

A kind of high efficiency workpiece mark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evice for marking an efficient workpiece, including an organism and a marking cavity set in the body. The inner wall of the top of the marking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workpiece outlet slot,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marking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a symmetrical guide sliding groove inside the inner wall of the marking cavity,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guide sliding groove is connected with a symmetrical tooth wheel movement. A second guide mobile slot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wall of the left end of the marking cavity. The inner wall of the right end of the marking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workpiece placement slot,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guiding moving slot is connected with a third guiding moving slot, and the third guiding movement is moved.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ttom of the trough is provided with a fourth guide mobile slot,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right end of the fourth guiding mobile slot is connected with a fifth guiding moving slot,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ttom of the marking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a sixth guiding moving slot, and the fifth guiding moving slot runs through the sixth guiding mobile slot, and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Move and car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工件打标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具体是一种高效工件打标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一直促进高科技的发展,在机械加工领域中,一直存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一般的工业式的工件打标设备主要有气动、激光、电腐蚀三大类型,气动打标机需要气动系统,结构较复杂,激光打标机操作简单但成本较高,电腐蚀打标机对工件材料有一定的要求且系统复杂,此装置有效解决了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工件打标的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工件打标的装置,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内的打标腔,所述打标腔顶部内壁内贯穿设有工件出口槽,所述打标腔前后内壁内连通设有对称布置的导引滑动槽,所述导引滑动槽远离所述打标腔的内壁内连通设有对称布置的齿向轮移动槽,所述齿向轮移动槽远离所述打标腔的内壁内连通设有对称布置的第一导引移动槽,所述打标腔左端内壁内连通设有第二导引移动槽,所述打标腔右端内壁内连通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引移动槽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工件放置槽,所述第二导引移动槽底部内壁内连通设有第三导引移动槽,所述第三导引移动槽底部内壁内连通设有开口向上的第四导引移动槽,所述第四导引移动槽右端内壁内连通设有左右延展的第五导引移动槽,所述打标腔底部内壁内连通设有第六导引移动槽,所述第五导引移动槽贯通所述第六导引移动槽,所述第一导引移动槽内滑动结合连接有永久磁体,所述永久磁体左端端面与所述第一导引移动槽最左端内壁之间推压连接有第一挤压弹簧,两个所述永久磁体之间转动结合连接有贯通所述导引滑动槽和所述打标腔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后端末端动力相接有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一动力源外表面嵌入于后端所述永久磁体靠近所述打标腔的端面内并与之固定相连,所述旋转轴上设有位于所述打标腔内的转筒,所述旋转轴上设有位于所述齿向轮移动槽内且用以与所述齿向轮移动槽底部内壁啮合的齿向轮,所述工件出口槽内设有位于所述导引滑动槽右端的固定圆柱,所述转筒与所述固定圆柱之间固定相连有工件弹出带,所述第二导引移动槽内滑动结合连接有移标板,所述移标板右端设有标志放置座,所述第三导引移动槽内滑动结合连接有第一推压斜方块,所述第一推压斜方块顶部端面与所述移标板底部端面固定相连,所述第一推压斜方块内螺纹相接有左右延展的调整螺纹柱,所述调整螺纹柱右端延展末端与所述第三导引移动槽右端内壁转动结合连接,所述调整螺纹柱左端末端动力相接有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二动力源外表面嵌入于所述第三导引移动槽左端内壁内并与之固定相连,所述第四导引移动槽内滑动结合连接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推压斜方块滑动结合连接的第二推压斜方块,所述第五导引移动槽内滑动结合连接有用以与所述第二推压斜方块滑动结合连接的第三推压斜方块,所述第四导引移动槽底部内壁与所述第二推压斜方块底部端面之间推压设有位于所述第三推压斜方块左端的第二挤压弹簧,所述第三推压斜方块底部设有弹簧复位部分,所述第六导引移动槽内滑动结合连接有工件放置块,所述工件放置块底部与所述第三推压斜方块滑动结合连接,所述工件放置块内设有工件移动槽,所述第六导引移动槽右端内壁内连通设有位于所述工件移动槽右端的工件入口槽,所述机体顶部端面上设有循环冷却装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齿向轮顶部远离所述齿向轮移动槽,所述第一导引移动槽右端内壁内设有用以与所述永久磁体动力相接的电磁体,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导引滑动槽上下内壁滑动结合连接,所述第一导引移动槽和所述导引滑动槽左端设置为圆弧形,便于自动弹出成品。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工件弹出带左端与所述固定圆柱外表面固定相连,所述工件弹出带右端与所述转筒裹卷相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弹簧复位部分包括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五导引移动槽底部的第七导引移动槽,所述第七导引移动槽内滑动结合连接有导引滑块,所述导引滑块顶部端面与所述第三推压斜方块底部端面固定相连,所述第七导引移动槽内推压设有位于所述导引滑块右端的第三挤压弹簧。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推压斜方块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推压斜方块与所述第三导引滑块之间的缝隙宽度。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循环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顶部端面上且左右对称的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悬浮块,所述悬浮块底部端面内设有开端朝下的起风腔,所述起风腔顶部设有空洞,所述空洞与所述起风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对称且上下延伸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底部延伸末端伸进所述起风腔内且在末端周向设有起风叶片,所述转动轴顶部延伸末端伸进所述空洞内且在末端设有第一动力轮,所述空洞顶部内壁内嵌设有马达,所述马达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二动力轮,所述第一动力轮与所述第二动力轮之间动力连接有摩擦带,所述起风腔左右内壁内相通设有相对称的抽气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永久磁体位于所述第一导引移动槽最右端,此时,所述第一动力源停止运转状态,所述电磁体将所述永久磁体吸住静止不动,所述第一挤压弹簧处于最大伸长状态,所述移标板位于所述第二导引移动槽内,所述第一推压斜方块位于所述第三导引移动槽最左端,所述第二推压斜方块最大限度伸入所述第三导引移动槽内,所述第三推压斜方块伸入所述第四导引移动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推压斜方块推挤接触,所述工件放置块完全位于所述第六导引移动槽内并与所述第三推压斜方块推挤接触,从而便于装置的维护和修理。当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设备进行打标工作时,首先将所需要的标志固定安装在所述标志安装座上,然后经过所述工件入口槽将工件放入所述工件移动槽内,此时,需要进行抬升工件以及移动标志的工作,只需启动所述第二动力源带动所述调整螺纹柱转动,使所述第一推压斜方块和所述移标板共同体右移,最终使所述移标板伸入所述打标腔内,当所述第二推压斜方块被完全推压滑出所述第三导引移动槽时,所述工件放置块同时位于所述打标腔内并且顶部端面与所述工件弹出带推挤接触,此时,所述移标板右端刚好位于所述工件移动槽左端,当所述移标板继续右移时,将所述工件移动槽内的工件推入所述工件放置槽内,当工件被完全推入到所述工件放置槽中时,所述移标板右端的所述标志安装座上的标志与工件表面接触,此时,所述第二动力源继续转动,所述移标板和所述标志安装座以及标志继续向右移动,从而挤压工件,将标志打在工件表面。当工件表面已经打上标志后,控制所述第二动力源带动所述调整螺纹柱反向转动,使所述第一推压斜方块和所述移标板共同体左移恢复初始位置,由于所述第二挤压弹簧和所述第三挤压弹簧的作用使所述各部件恢复初始位置,从而提高了装置工件打标效率,此时,控制所述电磁体断电,由于所述第一挤压弹簧的作用使所述永久磁体快速沿所述导引滑动槽移动,由于所述齿向轮与所述齿向轮移动槽动力相接,所述齿向轮带动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旋转轴带动所述转筒转动,从使其在左移的同时卷收所述工件弹出带,工件在所述工件弹出带的带动下向左移动,当所述转筒到达所述打标腔最左端时,成品自动弹出在所述工件出口槽内,从而提高了装置打标效果。当打标完成需要恢复初始位置时,首先控制所述电磁体通电使其产生磁性,然后控制所述第一动力源带动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旋转轴带动所述齿向轮和所述转筒转动,所述齿向轮带动所述永久磁体右移并将所述第一挤压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工件打标的装置,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内的打标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标腔顶部内壁内贯穿设有工件出口槽,所述打标腔前后内壁内连通设有对称布置的导引滑动槽,所述导引滑动槽远离所述打标腔的内壁内连通设有对称布置的齿向轮移动槽,所述齿向轮移动槽远离所述打标腔的内壁内连通设有对称布置的第一导引移动槽,所述打标腔左端内壁内连通设有第二导引移动槽,所述打标腔右端内壁内连通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引移动槽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工件放置槽,所述第二导引移动槽底部内壁内连通设有第三导引移动槽,所述第三导引移动槽底部内壁内连通设有开口向上的第四导引移动槽,所述第四导引移动槽右端内壁内连通设有左右延展的第五导引移动槽,所述打标腔底部内壁内连通设有第六导引移动槽,所述第五导引移动槽贯穿所述第六导引移动槽,所述第一导引移动槽内滑动结合连接有永久磁体,所述永久磁体左端端面与所述第一导引移动槽最左端内壁之间顶压连接有第一挤压弹簧,两个所述永久磁体之间转动结合连接有贯穿所述导引滑动槽和所述打标腔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后端末端动力相接有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一动力源外表面嵌入于后端所述永久磁体靠近所述打标腔的端面内并与之固定相连,所述旋转轴上设有位于所述打标腔内的转筒,所述旋转轴上设有位于所述齿向轮移动槽内且用以与所述齿向轮移动槽底部内壁啮合的齿向轮,所述工件出口槽内设有位于所述导引滑动槽右端的固定圆柱,所述转筒与所述固定圆柱之间固定相连有工件弹出带,所述第二导引移动槽内滑动结合连接有移标板,所述移标板右端设有标志放置座,所述第三导引移动槽内滑动结合连接有第一推压斜方块,所述第一推压斜方块顶部端面与所述移标板底部端面固定相连,所述第一推压斜方块内螺纹相接有左右延展的调整螺纹柱,所述调整螺纹柱右端延展末端与所述第三导引移动槽右端内壁转动结合连接,所述调整螺纹柱左端末端动力相接有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二动力源外表面嵌入于所述第三导引移动槽左端内壁内并与之固定相连,所述第四导引移动槽内滑动结合连接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推压斜方块滑动结合连接的第二推压斜方块,所述第五导引移动槽内滑动结合连接有用以与所述第二推压斜方块滑动结合连接的第三推压斜方块,所述第四导引移动槽底部内壁与所述第二推压斜方块底部端面之间推压设有位于所述第三推压斜方块左端的第二挤压弹簧,所述第三推压斜方块底部设有弹簧复位部分,所述第六导引移动槽内滑动结合连接有工件放置块,所述工件放置块底部与所述第三推压斜方块滑动结合连接,所述工件放置块内设有工件移动槽,所述第六导引移动槽右端内壁内连通设有位于所述工件移动槽右端的工件入口槽,所述机体顶部端面上设有循环冷却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工件打标的装置,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内的打标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标腔顶部内壁内贯穿设有工件出口槽,所述打标腔前后内壁内连通设有对称布置的导引滑动槽,所述导引滑动槽远离所述打标腔的内壁内连通设有对称布置的齿向轮移动槽,所述齿向轮移动槽远离所述打标腔的内壁内连通设有对称布置的第一导引移动槽,所述打标腔左端内壁内连通设有第二导引移动槽,所述打标腔右端内壁内连通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引移动槽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工件放置槽,所述第二导引移动槽底部内壁内连通设有第三导引移动槽,所述第三导引移动槽底部内壁内连通设有开口向上的第四导引移动槽,所述第四导引移动槽右端内壁内连通设有左右延展的第五导引移动槽,所述打标腔底部内壁内连通设有第六导引移动槽,所述第五导引移动槽贯穿所述第六导引移动槽,所述第一导引移动槽内滑动结合连接有永久磁体,所述永久磁体左端端面与所述第一导引移动槽最左端内壁之间顶压连接有第一挤压弹簧,两个所述永久磁体之间转动结合连接有贯穿所述导引滑动槽和所述打标腔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后端末端动力相接有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一动力源外表面嵌入于后端所述永久磁体靠近所述打标腔的端面内并与之固定相连,所述旋转轴上设有位于所述打标腔内的转筒,所述旋转轴上设有位于所述齿向轮移动槽内且用以与所述齿向轮移动槽底部内壁啮合的齿向轮,所述工件出口槽内设有位于所述导引滑动槽右端的固定圆柱,所述转筒与所述固定圆柱之间固定相连有工件弹出带,所述第二导引移动槽内滑动结合连接有移标板,所述移标板右端设有标志放置座,所述第三导引移动槽内滑动结合连接有第一推压斜方块,所述第一推压斜方块顶部端面与所述移标板底部端面固定相连,所述第一推压斜方块内螺纹相接有左右延展的调整螺纹柱,所述调整螺纹柱右端延展末端与所述第三导引移动槽右端内壁转动结合连接,所述调整螺纹柱左端末端动力相接有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二动力源外表面嵌入于所述第三导引移动槽左端内壁内并与之固定相连,所述第四导引移动槽内滑动结合连接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推压斜方块滑动结合连接的第二推压斜方块,所述第五导引移动槽内滑动结合连接有用以与所述第二推压斜方块滑动结合连接的第三推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秀霞
申请(专利权)人:徐秀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