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深层地热能热干岩直供式供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9145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深层地热能热干岩直供式供暖装置,包括换热器和加热管,所述换热器和加热管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且形成循环闭合水路,在换热器换热出水口和加热管之间依次设有发电器和第一水泵,发电器右侧设有排污管,排污管与发电器所在管道通过三通连接,蓄水池通过管道与排污管和第一水泵之间的管道连通且连接处靠近排污管,蓄水池在连接所用管道上设有补水电子阀,在蓄水池右侧设有清洗箱,清洗箱通过三通与排污管和第一水泵之间的管道连通且连接处靠近第一水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对地热能以不同形式的利用,利用更为充分,效果更好;并且增加了清洗机构,可以定时对水管进行清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A new deep geothermal energy hot dry rock direct supply hea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deep geothermal energy hot dry rock direct supply hea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heat exchanger and a heating pipe.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heating pipe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pipe and form a circular closed water path. A hair appliance and a first pump are arranged in turn between the heat exchange outlet and the heating pipe of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hair appliance is on the right side. A sewage pipe is provided, and the pipe of the blowdown and the generator is connected through three links. The reservoir is connected to the pipe between the pipe and the first pump and the connecting place is close to the drain pipe. The reservoir is equipped with a water filling electronic valve on the connecting pipe, and a cleaning box is set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reservoir. The cleaning box passes through the three pass and the drain pipe. The pipe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pump and the connecting place is close to the first pump;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in structure, more fully used and better in use by different forms of geothermal energy; and the cleaning mechanism can be added to clean the water pipe regularly and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s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深层地热能热干岩直供式供暖装置
本技术涉及地热能干热岩领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深层地热能热干岩直供式供暖装置。
技术介绍
干热岩作为一种深埋于地下(2000米以下)深层的热源,为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得到发展和推广应用,其市场潜力巨大。对地热岩开采成本较高,而目前对利用地热岩的供暖的设备不能很好的将开采来的热量充分发挥,造成大量浪费,同时,一般地热开采都是采用水传递,为节约用水,水经常要循环使用,而长期使用,会使水管产生大量污垢,以致水管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的深层地热能热干岩直供式供暖装置,一种新型的深层地热能热干岩直供式供暖装置,包括换热器和加热管,所述换热器和加热管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且形成循环闭合水路,换热器左端为换热进水口,右端为换热出水口,在换热器换热出水口和加热管之间依次设有发电器和第一水泵,发电器右侧设有排污管,排污管靠近发电器且在排污管上设有排污水阀,排污管与发电器所在管道通过三通连接,蓄水池通过管道与排污管和第一水泵之间的管道连通且连接处靠近排污管,蓄水池在连接所用管道上设有补水电子阀,在蓄水池右侧设有清洗箱,清洗箱通过三通与排污管和第一水泵之间的管道连通且连接处靠近第一水泵,清洗箱连接所用管道上设有清洗电子阀,换热器换热进水口和加热管之间设有第二水泵,加热管的形状为“S”形螺旋形状,便于充分吸收干热岩的热量。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发电器包括氨水蓄水层、加热层、汽轮机、发电机、冷凝器、第三水泵、水阀和第一水位控制器,所述氨水蓄水层位于加热层上方,氨水蓄水层与加热层一体制成且形状为长方体,氨水蓄水层与加热层之间设有隔板且隔板上设有多个细小通孔,便于氨水从氨水蓄水层流入到加热层中,氨水蓄水层右侧壁设有第一水位控制器,第一水位控制器与氨水从氨水蓄水层胶粘连接,加热层上方的隔板上设有通气口,通气口通过管道与汽轮机连接,汽轮机上侧设有发电机,发电机与汽轮机机械连接,汽轮机通过管道与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采用水冷的方式,冷凝器通过管道与氨水蓄水层连通,在冷凝器与氨水蓄水层连接的管道上设有循环泵,在氨水蓄水层的右侧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汽轮机和冷凝器之间的管道连通,氨水蓄水层与汽轮机和冷凝器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管道上设有水阀,氨水沸点低于水的沸点,可以更好的利用余热进行发电。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水池包括氨水补水仓、冷水蓄水仓和第二水位控制器,蓄水池形状为长方体,在蓄水池内部偏左位置设有分隔板,将蓄水池分为氨水补水仓和冷水蓄水仓,呈通过水管与氨水蓄水层连通,在氨水补水仓与氨水蓄水层连通管道上设有补氨电子阀门,补氨电子阀门与第一水位控制器电性连接,冷水蓄水仓位于氨水补水仓右侧,氨水补水仓内右侧壁设有第二水位控制器,第二水位控制器与清洗电子阀、补水电子阀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水泵、第二水分泵、清洗电子阀、补水电子阀和补氨电子阀门与发电器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换热器上设有供暖进水管和供暖出水管,通过供暖进水管和供暖出水管与外界供暖设备连接,实现供暖。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道为设有真空夹层的管道,保暖效果更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通过对地热能以不同形式的利用,利用更为充分,效果更好;而且增加了清洗机构,可以定时对水管进行清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发电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加热管切面图;图4是本技术蓄水箱结构示意图。图中:1-换热器、2-发电器、21-氨水蓄水层、22-加热层、23-汽轮机、24-发电机、25-冷凝器、26-循环泵、27-水阀、28-第一水位控制器、3-蓄水池、31-氨水补水仓、32-冷水蓄水仓、33-第二水位控制器、4-加热管、5-第一水泵、6-第二水泵、7-供暖进水管、8-供暖出水管、9-清洗箱、10-清洗电子阀、11-补水电子阀、12-排污管、13-排污水阀、14-补氨电子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的深层地热能热干岩直供式供暖装置,包括换热器1和加热管4,所述换热器1和加热管4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且形成循环闭合水路,换热器1左端为换热进水口,右端为换热出水口,在换热器1换热出水口和加热管1之间依次设有发电器1和第一水泵5,发电器2右侧设有排污管12,排污管12靠近发电器2且在排污管12上设有排污水阀,排污管与发电器2所在管道通过三通连接,蓄水池3通过管道与排污管12和第一水泵5之间的管道连通且连接处靠近排污管12,蓄水池3在连接所用管道上设有补水电子阀11,在蓄水池3右侧设有清洗箱9,清洗箱9通过三通与排污管12和第一水泵5之间的管道连通且连接处靠近第一水泵5,清洗箱9连接所用管道上设有清洗电子阀10,换热器1换热进水口和加热管4之间设有第二水泵6,加热管4的形状为“S”形螺旋形状,便于充分吸收干热岩的热量。所述发电器1包括氨水蓄水层21、加热层22、汽轮机23、发电机24、冷凝器25、第三水泵26、水阀27和第一水位控制器28,所述氨水蓄水层21位于加热层22上方,氨水蓄水层21与加热层22一体制成且形状为长方体,氨水蓄水层21与加热层22之间设有隔板且隔板上设有多个细小通孔,便于氨水从氨水蓄水层21流入到加热层22中,氨水蓄水层2右侧壁设有第一水位控制器28,第一水位控制器28与氨水从氨水蓄水层2胶粘连接,加热层22上方的隔板上设有通气口,通气口通过管道与汽轮机23连接,汽轮机23上侧设有发电机24,发电机24与汽轮机23机械连接,汽轮机23通过管道与冷凝器25连接,所述冷凝器25采用水冷的方式,冷凝器25通过管道与氨水蓄水层21连通,在冷凝器25与氨水蓄水层21连接的管道上设有循环泵26,在氨水蓄水层21的右侧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汽轮机23和冷凝器25之间的管道连通,氨水蓄水层21与汽轮机23和冷凝器25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管道上设有水阀27,氨水沸点低于水的沸点,可以更好的利用余热进行发电。所述蓄水池3包括氨水补水仓31、冷水蓄水仓32和第二水位控制器33,蓄水池3形状为长方体,在蓄水池3内部偏左位置设有分隔板,将蓄水池分为氨水补水仓31和冷水蓄水仓32,呈通过水管与氨水蓄水层21连通,在氨水补水仓31与氨水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的深层地热能热干岩直供式供暖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深层地热能热干岩直供式供暖装置,包括换热器和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和加热管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且形成循环闭合水路,换热器左端为换热进水口,右端为换热出水口,在换热器换热出水口和加热管之间依次设有发电器和第一水泵,发电器右侧设有排污管,排污管靠近发电器且在排污管上设有排污水阀,排污管与发电器所在管道通过三通连接,蓄水池通过管道与排污管和第一水泵之间的管道连通且连接处靠近排污管,蓄水池在连接所用管道上设有补水电子阀,在蓄水池右侧设有清洗箱,清洗箱通过三通与排污管和第一水泵之间的管道连通且连接处靠近第一水泵,清洗箱连接所用管道上设有清洗电子阀,换热器换热进水口和加热管之间设有第二水泵,加热管的形状为“S”形螺旋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深层地热能热干岩直供式供暖装置,包括换热器和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和加热管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且形成循环闭合水路,换热器左端为换热进水口,右端为换热出水口,在换热器换热出水口和加热管之间依次设有发电器和第一水泵,发电器右侧设有排污管,排污管靠近发电器且在排污管上设有排污水阀,排污管与发电器所在管道通过三通连接,蓄水池通过管道与排污管和第一水泵之间的管道连通且连接处靠近排污管,蓄水池在连接所用管道上设有补水电子阀,在蓄水池右侧设有清洗箱,清洗箱通过三通与排污管和第一水泵之间的管道连通且连接处靠近第一水泵,清洗箱连接所用管道上设有清洗电子阀,换热器换热进水口和加热管之间设有第二水泵,加热管的形状为“S”形螺旋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深层地热能热干岩直供式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器包括氨水蓄水层、加热层、汽轮机、发电机、冷凝器、第三水泵、水阀和第一水位控制器,所述氨水蓄水层位于加热层上方,氨水蓄水层与加热层一体制成且形状为长方体,氨水蓄水层与加热层之间设有隔板且隔板上设有多个细小通孔,便于氨水从氨水蓄水层流入到加热层中,氨水蓄水层右侧壁设有第一水位控制器,第一水位控制器与氨水从氨水蓄水层胶粘连接,加热层上方的隔板上设有通气口,通气口通过管道与汽轮机连接,汽轮机上侧设有发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鼎盛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