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金属轧辊外套的浇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9024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金属轧辊外套的浇铸装置,包括:钢水浇铸杯、浇铸杯支撑架、浇铸模具和模具底座,钢水浇铸杯架设在所述浇铸杯支撑架上,浇铸模具安装在模具底座上,浇铸模具包括外模和无缝管内模,外模与无缝管内模之间形成轧辊外套浇铸空间;钢水浇铸杯的底部开设有钢水浇铸孔,钢水浇铸孔位于轧辊外套浇铸空间的垂直上方;浇铸杯支撑架上设置有驱动钢水浇铸杯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或者,模具底座下方设置有驱动模具底座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模具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高频微震器。通过设置高频微震器,在浇铸过程中以及浇铸完成后的短时间内,是模具及模具底座产生高频微震,能够极大地将合金钢水浇铸时产生的气泡上浮而去除,能够使得合金钢水中的夹渣不断的上浮而从冒口排除。这样,大大地提高了轧辊外套的质量和性能参数。

A casting device for a double metal roll coa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sting device for a double metal roll jacket, which comprises a molten steel casting cup, a casting cup support frame, a casting mold and a mold base. The molten steel cup is erected on the casting cup support frame. The casting mold is mounted on the base of the mold. The casting mould includes the outer die and the seamless tube, the outer mold and the seamless tube. A roll casting spa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mould; a steel water casting hole is opened at the bottom of the molten steel cup, and the steel water casting hole is located above the vertical of the casting space of the roll coat; the casting cup support frame is set with the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to drive the molten steel to cast the cup and rotate, or the base of the mold is set under the mould base. The second driving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high-frequency microtremor on the die base. By setting up a high frequency microseismic device in the casting process and in the short time after casting, the high frequency microtremor is produced in the mold and the die base, which can greatly remove the bubbles produced in the casting of the alloy steel water, and can make the slag in the alloy molten steel float up and out from the riser. In this way, th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the roller coat are great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金属轧辊外套的浇铸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轧辊
,特别涉及一种双金属轧辊外套的浇铸装置。
技术介绍
轧辊作为轧机主要工作消耗件,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都具有直接的影响。通常,双金属复合轧辊是由轧辊外套和轧辊轴芯组装而成,通过过盈配合或者其他方式将两者紧紧地组装在一起。其中,对轧辊外套的性能要求非常高,轧辊外套的性能要求不合格的话,极容易造成崩块开裂。现有双金属轧辊外套,是采用钢模浇铸,内置低碳钢管,常法浇入液态合金材料,使之与内置低碳钢管达到冶金给合状态。没有任何预防产品出现气孔和夹渣等缺陷的措施。所以,很容易产生气孔和夹渣等缺陷,从而影响了轧辊外套的整体质量和性能。目前,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只能通过改进工艺操作,但由于工艺流程太多,往往很难达到最终目的。鉴于此,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专利技术一种双金属轧辊外套的浇铸装置,使得在轧辊外套的浇铸过程中能够不断的除去气泡和夹渣,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金属轧辊外套的浇铸装置,能够在浇铸轧辊外套的过程中适时地将产生的气泡以及钢水夹渣去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金属轧辊外套的浇铸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金属轧辊外套的浇铸装置,所述浇铸装置包括:钢水浇铸杯、浇铸杯支撑架、浇铸模具和模具底座,所述钢水浇铸杯架设在所述浇铸杯支撑架上,所述浇铸模具安装在所述模具底座上。所述浇铸模具包括外模和无缝管内模,所述外模与所述无缝管内模之间形成轧辊外套浇铸空间;所述钢水浇铸杯的底部开设有钢水浇铸孔,所述钢水浇铸孔位于所述轧辊外套浇铸空间的垂直上方。所述浇铸杯支撑架上设置有驱动所述钢水浇铸杯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或者,所述模具底座下方设置有驱动所述模具底座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模具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高频微震器。本专利技术的双金属轧辊外套的浇铸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浇铸装置相比,通过可旋转的钢水浇铸杯或者可旋转的浇铸模具,可以使浇铸时合金钢水的流动性更好,能够避免合金钢水在某些地方的过渡堆积,使合金钢水的分布更加均匀;同时避免气泡被压制。通过设置高频微震器,在浇铸过程中以及浇铸完成后的短时间内,是模具及模具底座产生高频微震,能够极大地将合金钢水浇铸时产生的气泡上浮而去除,能够使得合金钢水中的夹渣不断的上浮而从冒口排除。这样,大大地提高了轧辊外套的质量和性能参数。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双金属轧辊外套的浇铸装置的改进,所述钢水浇铸杯的经过中心轴线的纵截面形状为w形,在所述钢水浇铸杯的底部等间距第开设有20~40个所述钢水浇铸孔。即钢水浇铸杯的中心呈突起形状,在浇铸杯周壁和突起中间形成环形的槽,用于容纳合金钢水。中心的突起为圆台形状或者上部为半球下部为圆弧过渡结构。这样,合金钢水在倒入进浇铸杯以后,均向槽底挤压,使得合金钢水浇铸时压力更大、浇铸更完全。进一步地,所述钢水浇铸孔向着所述钢水浇铸杯的中心呈倾斜开设,所述钢水浇铸孔的中轴向与竖直方向呈15°~35°。以及,所述钢水浇铸孔的孔径为所述轧辊外套浇铸空间厚度的1/5~1/15。这样,钢水浇铸孔自上而下的向着中心开设,使得在合金钢水浇铸时,合金钢水向着无缝管的闭上浇淋,能够使无缝管的温度迅速升高,从而使得液态合金钢水与无缝管更好地融为一体。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双金属轧辊外套的浇铸装置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轴承、回转台、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调速电机,所述回转台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浇铸杯支撑架上,所述第一调速电机安装在所述浇铸杯支撑架的一侧,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回转台外围的啮齿相适配设置,所述第一调速电机通过所述第一主动齿轮驱动所述回转台旋转。进一步地,在所述浇铸杯支撑架的两侧对称地各设置一台所述第一调速电机和一个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两侧的所述第一调速电机和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对所述回转台实行双驱动。通过设置第一轴承、回转台、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调速电机,以及第一调速电机通过第一主动齿轮驱动回转台,回转台通过第一轴承架设在浇铸杯支撑架上,使得驱动更省力;而在浇铸杯支撑架的两侧对称地各设置一台第一调速电机和一个第一主动齿轮,使得回转台的旋转更加平稳。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双金属轧辊外套的浇铸装置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轴承、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调速电机,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所述模具底座于地面,所述第二调速电机与所述模具底座同轴设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模具底座底部呈环形设置的啮齿相适配设置,所述第二调速电机通过所述第二主动齿轮驱动所述模具底座旋转。这样,架设在浇铸杯支撑架上的钢水浇铸杯不旋转,通过模具的旋转,达到合金钢水在浇铸过程中流动性好的相同效果。但是钢水浇铸杯不旋转使得浇铸更稳定,进一步避免合金钢水在浇铸时飞溅的风险。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金属轧辊外套的浇铸装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可旋转的钢水浇铸杯或者可旋转的浇铸模具,可以使浇铸时合金钢水的流动性更好,能够避免合金钢水在某些地方的过渡堆积,使合金钢水的分布更加均匀;同时避免气泡被压制。通过设置高频微震器,在浇铸过程中以及浇铸完成后的短时间内,是模具及模具底座产生高频微震,能够极大地将合金钢水浇铸时产生的气泡上浮而去除,能够使得合金钢水中的夹渣不断的上浮而从冒口排除。这样,大大地提高了轧辊外套的质量和性能参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双金属轧辊外套的浇铸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双金属轧辊外套的浇铸装置的示意图。图中标记如下:1-钢水浇铸杯;2-浇铸杯支撑架;3-浇铸模具;4-模具底座;5-第一驱动机构;6-第二驱动机构;7-高频微震器;11-钢水浇铸孔;31-外模;32-无缝管内模;33-轧辊外套浇铸空间;51-第一轴承;52-回转台;53-第一主动齿轮;54-第一调速电机;61-第二轴承;62-第二主动齿轮;63-第二调速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双金属轧辊外套的浇铸装置,该浇铸装置包括:钢水浇铸杯1、浇铸杯支撑架2、浇铸模具3和模具底座4,钢水浇铸杯1架设在浇铸杯支撑架2上,浇铸模具3安装在模具底座4上。浇铸模具3包括外模31和无缝管内模32,外模31与无缝管内模32之间形成轧辊外套浇铸空间33;钢水浇铸杯1的底部开设有钢水浇铸孔11,钢水浇铸孔11位于轧辊外套浇铸空间33的垂直上方。浇铸杯支撑架2上设置有驱动钢水浇铸杯1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5;模具底座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高频微震器7。其中,第一驱动机构5包括第一轴承51、回转台52、第一主动齿轮53和第一调速电机54,回转台52通过第一轴承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金属轧辊外套的浇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铸装置包括:钢水浇铸杯(1)、浇铸杯支撑架(2)、浇铸模具(3)和模具底座(4),所述钢水浇铸杯(1)架设在所述浇铸杯支撑架(2)上,所述浇铸模具(3)安装在所述模具底座(4)上,所述浇铸模具(3)包括外模(31)和无缝管内模(32),所述外模(31)与所述无缝管内模(32)之间形成轧辊外套浇铸空间(33);所述钢水浇铸杯(1)的底部开设有钢水浇铸孔(11),所述钢水浇铸孔(11)位于所述轧辊外套浇铸空间(33)的垂直上方;所述浇铸杯支撑架(2)上设置有驱动所述钢水浇铸杯(1)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5);或者,所述模具底座(4)下方设置有驱动所述模具底座(4)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6);所述模具底座(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高频微震器(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金属轧辊外套的浇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铸装置包括:钢水浇铸杯(1)、浇铸杯支撑架(2)、浇铸模具(3)和模具底座(4),所述钢水浇铸杯(1)架设在所述浇铸杯支撑架(2)上,所述浇铸模具(3)安装在所述模具底座(4)上,所述浇铸模具(3)包括外模(31)和无缝管内模(32),所述外模(31)与所述无缝管内模(32)之间形成轧辊外套浇铸空间(33);所述钢水浇铸杯(1)的底部开设有钢水浇铸孔(11),所述钢水浇铸孔(11)位于所述轧辊外套浇铸空间(33)的垂直上方;所述浇铸杯支撑架(2)上设置有驱动所述钢水浇铸杯(1)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5);或者,所述模具底座(4)下方设置有驱动所述模具底座(4)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6);所述模具底座(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高频微震器(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轧辊外套的浇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水浇铸杯(1)的经过中心轴线的纵截面形状为w形,在所述钢水浇铸杯(1)的底部等间距第开设有20~40个所述钢水浇铸孔(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金属轧辊外套的浇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水浇铸孔(11)向着所述钢水浇铸杯(1)的中心呈倾斜开设,所述钢水浇铸孔(11)的中轴向与竖直方向呈15°~3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金属轧辊外套的浇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水浇铸孔(11)的孔径为所述轧辊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四昉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