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thickening the hollow body wall of the hollow body, especially in a section way, on the support surface which is supported on the outer support surface and the effective radial support of the hollow body wall. The hollow body is divided into the loading position with the aid of two loading mechanisms. Do not load the pressure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The loading mechanism will move toward each other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with the help of compression motion. The loading positions on the hollow body are spaced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The external mode switch space is set between the loading positions. Based on the compression motion of the loading mechanism, the hollow body wall materials are plasticized between the loading positions in the outer die switch space, and the plastic material of the hollow body wall flows into the outer die space.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making hollow body adopts the above method. A device for constructing a hollow body wall with a plastic deformation of a hollow body in a section mode is constructed for implementing the above method. The machine used for manufacturing hollow body has the abov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塑化变形空心体壁尤其区段加厚方法设备制造方法机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特别是以区段方式加厚空心体的可塑化变形的空心体壁的方法和设备,其中,空心体壁沿着空心体的、由空心体壁限界的空腔的空腔轴线在轴向方向上延伸。本专利技术此外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空心体的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的框架内利用上述方法,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空心体的机器,其具有上述类型的设备。
技术介绍
将空心体的空心体壁进行加厚的必要性例如存在于如下情况中:其中,空心体壁至少在部分区域中必须具有提高的刚性;和/或存在于如下情况中:其中,空心体壁的确定的区域设置专门的功能装置(例如具有齿部或螺纹)。这种类型的空心体例如是空心轴,正如其在车辆技术中用作驱动轴并且在此还用作侧轴/半轴(Seitenwellen)。现在常见的是如下这样的方法和设备:借助于这些方法和设备在空心轴上由此产生具有不同壁厚的轴向区段,以使得轴坯件的壁在一轴向区段中厚度减小,而在轴坯件的另一轴向区段中保持原始的壁厚。详细地可以在此采用冷成型的方法,例如圆锻(Rundkneten)。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备选方法和设备,用于特别是以区段方式加厚空心体的可塑化变形的空心体壁以及用于制造具有特别是以区段方式加厚的空心体壁的空心体。按照本专利技术,该任务通过按照独立权利要求1和14的方法以及通过按照独立权利要求16和19的设备得以解决。在本专利技术的情况下,在空心体壁上针对性地积累材料。出于该目的,所涉及的具有还未加厚的空心体壁的空心体设置在外模的接收部中。外模的接收部具有接收壁,该接收壁在设置于接收部中的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将空心体(23)的可塑化变形的空心体壁(22)特别是以区段方式进行加厚的方法,其中,空心体壁(22)沿着空心体(23)的、由空心体壁(22)限界的空腔的空腔轴线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其特征在于,·具有未加厚的空心体壁(22)的空心体(23)设置在外模(15、31)的、设有接收壁(18)的接收部(17)中,以使得接收壁(18)在空心体壁(22)的外侧上沿着轴向方向延伸,并且接收壁以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子长度(19)构造出用于未加厚的空心体壁(22)的、平行于空心体壁(22)延伸的外支撑面,并且接收壁以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子长度(20)限界出外模(15、31)的转辙空间(21),其中,接收壁(18)的第二子长度(20)在构造出转辙空间(21)的情况下相对于接收壁(18)的第一子长度(19)在使接收部(17)拓宽的情况下径向向外错开;·在未加厚的空心体壁(22)的内侧上设置有内支撑体(7),以使得内支撑体(7)以在空心体壁(22)的内侧上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支撑体面构造出用于空心体壁(22)的内支撑面,其中,内支撑体(7)的内支撑面沿着轴向方向以外支撑面的高度以及也以外模(15、3 ...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1.05 EP 17150435.01.一种用于将空心体(23)的可塑化变形的空心体壁(22)特别是以区段方式进行加厚的方法,其中,空心体壁(22)沿着空心体(23)的、由空心体壁(22)限界的空腔的空腔轴线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其特征在于,·具有未加厚的空心体壁(22)的空心体(23)设置在外模(15、31)的、设有接收壁(18)的接收部(17)中,以使得接收壁(18)在空心体壁(22)的外侧上沿着轴向方向延伸,并且接收壁以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子长度(19)构造出用于未加厚的空心体壁(22)的、平行于空心体壁(22)延伸的外支撑面,并且接收壁以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子长度(20)限界出外模(15、31)的转辙空间(21),其中,接收壁(18)的第二子长度(20)在构造出转辙空间(21)的情况下相对于接收壁(18)的第一子长度(19)在使接收部(17)拓宽的情况下径向向外错开;·在未加厚的空心体壁(22)的内侧上设置有内支撑体(7),以使得内支撑体(7)以在空心体壁(22)的内侧上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支撑体面构造出用于空心体壁(22)的内支撑面,其中,内支撑体(7)的内支撑面沿着轴向方向以外支撑面的高度以及也以外模(15、31)的转辙空间(21)的高度设置;·在未加厚的空心体壁(22)有效地径向支撑在外模(15、31)的外支撑面的情况下,并且在空心体壁(22)有效地径向支撑在内支撑体(7)的内支撑面上的情况下,空心体(23)借助于两个加载机构(4、6)在加载位置处分别沿着轴向方向被加载压力,其方式是,所述加载机构(4、6)以压缩运动沿着轴向方向相互朝向运动,其中,所述加载位置在空心体(23)上沿着轴向方向相互间隔开,并且,其中,在所述加载位置之间设置外模(15、31)的转辙空间(21);以及·基于所述加载机构(4、6)的压缩运动,使得空心体壁(22)的材料在所述加载位置之间在外模(15、31)的转辙空间(21)的区域中被塑化,并且空心体壁(22)的塑化材料在使空心体壁(22)加厚的情况下流入到外模(15、31)的转辙空间(2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机构(4、6)以压缩运动沿着轴向方向相互朝向运动:·其方式是,所述加载机构(4、6)中的一个加载机构朝着另一个在轴向方向上静止的加载机构(4、6)的方向运动;和/或·其方式是,这两个加载机构(4、6)同时并且在此反向地沿着轴向方向运动;和/或·其方式是,这两个加载机构(4、6)同时并且在此同向地并以不同速度沿着轴向方向运动。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机构(4、6)以连续的压缩运动和/或以间歇的压缩运动沿着轴向方向相互朝向运动。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加载机构(4、6)的压缩运动进行路程控制和/或力控制。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空心体(23)借助于所述加载机构(4、6)中的至少一个加载机构在加载位置处在空心体(23)的端侧径向端面(24、26)上沿着轴向方向被加载压力。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空心体(23)通过与内支撑体(7)一件式构成的加载机构(6)沿着轴向方向被加载压力。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空心体(23)通过加载机构(4)沿着轴向方向被加载压力,该加载机构构造成空心机构并且设有机构空腔(9),该机构空腔沿着轴向方向延伸并且至少朝着内支撑体(7)敞开并且构造用于接收内支撑体(7)。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空心体(23)通过加载机构(4、6)沿着轴向方向被加载压力,该加载机构相对于空心体壁(22)的外侧径向向外突出,并且该加载机构沿着轴向方向限界出外模(15、31)的转辙空间(2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除了所述加载机构(4、6)的压缩运动之外,沿着轴向方向实施所述加载机构(4、6)为一方与外模(15、31)为另一方的轴向相对运动,其中,基于所述加载机构(4、6)与外模(15、31)的轴向相对运动,使得外模(15、31)的转辙空间(21)的、沿着轴向方向存在的延伸发生变化、优选是变大。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所述加载机构(4、6)与外模(15、31)的轴向相对运动,其方式是,沿着轴向方向实施外模(15、31)的轴向运动,其中,外模(15、31)的轴向运动优选被叠加于所述加载机构(4、6)的压缩运动。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由已加厚的空心体壁(22)与外模(15、31)沿着轴向方向所实施的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米基,J·瓦赫特,D·拜霍费尔,P·格鲁普,M·马雷,
申请(专利权)人:菲尔斯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