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吸收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841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墨吸收体,在包括密度0.05~0.5g/cm↑[3]的干式无纺布的基材片中,嵌装比该基材片密度低的多孔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墨吸收体,能够吸收处理在工厂等企业或家庭内设置的机 械类产生的油、溶剂及其他各种废液类,主要适合吸收喷墨打印机产生的废 墨的油墨吸收体。
技术介绍
一般在喷墨打印机中,为了防止喷墨头堵塞,在实际开始打印前或打印 中,预先滴下油墨。目前已知有各种结构的油墨吸收体(吸收体)用于吸收此时的油墨。例如公开有特开平8 - 311755号公报(专利文献l)、特开平9- 158024号公 报(专利文献2)等。此外,该油墨吸收体的结构通常为喷墨头位于喷墨打印机的固定位置时 进行滴下。因此,喷墨打印机的油墨在吸收体的某一固定位置连续滴下。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4特开平8 - 311755号公报 特开平9- 158024号公报 特开2000 - 135797号公报 特开2003 - 39754号公才艮 可是,喷墨打印机用的油墨大致分为着色剂使用染料的染料型油墨和使 用颜料的颜料型油墨,最近,为了进一步提高印刷品质,多使用耐水性、耐 候性良好的颜料型油墨。另外,由于防止渗色等问题,染料型油墨和颜料型油墨中都使用较高浓 度的油墨。由于如上所述油墨的高浓度化带来的固体成分增加等,导致油墨粘度提高,难以发生吸收及扩散浸透。因此,吸收体表面的油墨的变化可看到如下现象。即,对吸收体反复进 行油墨的滴下和干燥,则会在该吸收体的表面形成析出物的膜,该膜逐渐层 积会阻碍油墨扩散。另外,相比高浓度染料型油墨,颜料型油墨的颜料成分更难扩散,而且 颜料自身也会堵塞由吸收体的多孔结构形成的溶剂的流路。因此,连续使用 则降低吸收性,且会在油墨滴下部分的吸收体表面产生颜料堆积。所以,由于喷墨打印机的油墨吸收体的油墨泄漏、印刷时油墨吸收体表 面的颜料的堆积部分与印刷纸接触,产生对印刷纸表面的污迹附着等成了重 大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公开有特开2000- 135797号公报(专利文献3)、 特开2003 - 39754号公报(专利文献4 )等技术。但是,今后为了提高印刷品质,油墨的高浓度化、高粘度化倾向越来越 明显,所以对油墨吸收体也要求进一步提高吸收性、从表面向内部的扩散性、 保液性等各种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釆用以下结构。即,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面是一种油墨吸收体,在包括密度0.05-0.5g/cm3 的干式无纺布的基材片中,嵌装比该基材片密度低的多孔部件。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面所述的油墨吸收体,基材片以 纤维素纤维为主体而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面所述的油墨吸收体,基材片以 合成纤维为主体而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 ~ 3方面的任一项所述的油墨吸收体, 多孔部件是密度0.01 ~ 0.20g/cm3的无纺布。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面所述的油墨吸收体,无纺布纤度0.1 ~ 72dt的合成纤维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6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 ~3方面的任一项所述的油墨吸 收体,多孔部件包括孔的大小为长径0.01 ~3.0mm范围的合成树脂发泡体。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得到一种油墨吸收体,能够吸收处理在工厂等企业或 家庭内设置的机械类产生的油、溶剂及其他各种废液类,主要适合吸收喷墨 打印机产生的废墨的油墨吸收体。附图说明图1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截面的模式图; 图2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截面的模式图; 图3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斜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油墨吸收体。首先,本专利技术采用前述结构,其是组合了油墨的浸透性以及扩散性、特 别是颜料成分的透过性优异的多孔部件和油墨的保持功能优异的基材片的 油墨吸收体。即,将本专利技术的油墨吸收体安装于喷墨打印机使用时,将来自喷墨头的 油墨的滴下位置作为所述多孔部件的嵌装位置。通过这种结构,高粘度油墨、 颜料油墨迅速浸透并扩散到多孔部件,从而达到抑制滴下位置的颜料成分、 析出成分的堆积,进而起到提高吸收体整体的吸收效率的效果。接着,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油墨吸收体的基材片。构成基材片的密度0.05 ~ 0.5g/cm3的干式无纺布,可以按照其目的酌情 选择使用公知的干式无纺布。此外,若无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的密度全部是指表观密度。本专利技术中的干式无纺布是指广义的干式无纺布,包括所有湿式无纺布所 不包含的无纺布。例如,本专利技术中,可任意使用根据浸渍粘合法、印刷粘合法、喷洒粘合 法、纤维粘合法、针刺法、缝编法、水刺法、熔喷法、纺粘法等制造的无纺布作为干式无纺布。另外,可任意选择以下物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基材片的无纺布材料棉、麻、 羊毛、纸浆等天然纤维;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的人造纤维、聚乙烯(PE)和 聚丙烯(PP)等聚烯烃(PO)系纤维、聚酯(PET)纤维、聚酰胺纤维、丙 烯酸系纤维、或组合多种合成树脂而成的复合纤维等合成纤维。或者,也可 从这些材料之中选择多种纤维任意组合而使用。接着,具体叙述特别适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油墨吸收体的基材片可使用的无 纺布的例子。首先,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基材片适合使用以纤维素纤维为主体构成的干式无纺布。作为使用的纤维素纤维,包括例如木材纸浆、绒、其他各种非木材植物 纤维等天然纤维素纤维。另外,还可以列举通常的造纸中所使用的、例如针 叶树、阔叶树的化学纸浆、机械纸浆等木材纸浆、废纸纸浆、麻、棉等非木 材天然纸浆等。另外,以如上所述的天然纤维素为原料制造的人造纤维也包括于纤维素 纤维中。此外,在不损害本专利技术宗旨的范围内,以纤维素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包 括添加了合成纤维等其他纤维的无纺布。可以根据情况使用任意材料的物质作为添加的合成纤维。例如,可以列 举PE、 PP等PO系纤维、PET纤维、聚酰胺纤维等。另外,可以使用组合 不同熔点的合成树脂而成的复合纤维。复合纤维的树脂的组合存在有PE/PP、 PE/PET、 PP/PET、低熔点PET/PET、低熔点PP/PP、尼龙6/尼龙66 (商标) 等,可任意选择其种类。另外,复合纤维中存在有不同树脂并列纺丝的并列 型复合纤维,低熔点树脂在外侧、高熔点树脂在内侧而纺丝的芯壳型复合纤 维等,都可使用。此外,可任意选择各种合成纤维的纤维长度、以及纤度,但最适合使用纤维长度2 6mm范围、纤度1 ~ 72dt范围的纤维。纤维素纤维中,作为使用天然纤维素纤维的干式无纺布,适合使用在干 燥状态下机械分解纤维,再与热熔粘性物质混合,在行进的纺线(wire)上 连续形成纤维网,加热并成片的热粘合法获得的无纺布。另外,作为纤维素纤维使用了人造纤维的干式无纺布,适合使用通过针 刺方式将人造纤维机械交织并接合而获得的成毡的无纺布。另外,上述热粘合法的无纺布中,纤维素纤维、以及其他构成成分通过 热熔粘性物质粘接和固定。通过加热熔粘可粘接和固定基材片成分的物质都 可作为热熔粘性物质,其形状可使用纤维状、粉末状、粒状等任意形状。热 熔粘性物质之中,由于热熔粘性合成纤维自身可发挥纤维和热熔粘物质两种 功能,因此最优选。另外,还可混合使用热熔粘性纤维和热熔粘性粉体。这些热熔粘性物质,优选选自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 物、聚酰胺、以及聚酯中的至少一种。另外,20目~300目粉体适合作为热熔粘性粉体。如果是比这个大的粒 子,在混合同量树脂时由于粘接点减少而效率变差。另一方面,如果是比这 个小的粒子,在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墨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在包括密度0.05~0.5g/cm↑[3]的干式无纺布的基材片中,嵌装比该基材片密度低的多孔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川晋平三浦照雄石泽明秀冈田正树
申请(专利权)人:王子奇能可丽纸株式会社王子制纸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