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降解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及其生产方法,其中超细纤维非织造布是由20~40%的粘胶,天丝、大豆等人造纤维和80~60%的超细纤维组成,人造短纤维相互之间,超细纤维相互之间以及人造短纤维与超细纤维短纤维相互之间交叉成立体网状结构。加工步骤为:将人造短纤维与超细纤维短纤维采用开包→粗开松→混合→精开松→稳压棉箱→气压棉箱→气流杂乱成网,经预刺缠结,再经针刺加固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具有可降解环保,高吸湿及柔软性好等优点,可广泛用于高吸湿型休闲旅游鞋、耐寒皮手套鞋帽、及其高档服装用料等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统干法开松混合、气流杂乱成网工艺技术以及针刺加固工艺 技术,同时将两种不同材料介质通过针刺工艺制造出可降解,高吸湿,新型柔 性复合非织造布工艺是本专利技术的独特之处。
技术介绍
单一的传统人造纤维成网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在非织造布领域的应用受到自 身特点的影响,如强度低,弹性模量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单一的超细纤维短 纤维通过针刺工艺生产的非织造布产品因为产品吸湿性相对较差,以及不可降 解等缺陷也限制了其使用的永久性和广泛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使用范围广泛的可降解超细纤 维非织造布。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非织造布由20 40%的人造短纤维和 80~60%的超细纤维短纤维组成;人造短纤维相互之间,超细纤维短纤维相互之 间以及人造短纤维与超细纤维短纤维相互之间穿插交叉成立体网状结构。所述纤维的长度15~51mm,细度0.8 3dtex。所述的人造短纤维是指各种粘 胶纤维、天丝、大豆纤维;所述的超细纤维短纤维是指以改性材料为岛组份的 海岛超细纤维。所述的非织造布采用针刺加固工艺制成。所述可降解的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加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 纤维开松混合工艺-短纤维原料(两种以上的按比例配比)—预开松混合—混合—精开松混合。 注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定量是通过对二种以上的按比例配比的调节控制 来实现产品所确定的定量和手感风格。2. 纤维成网工艺短纤维原料给棉—气流杂乱成网—经输送帘往复输出形成纤维网—经预刺 预加固—主刺加固缠结形成一定强度的针刺基布。注短纤维纤网的定量是通过气流杂乱机的输入和输出调速控制来实现生 产工艺所确定的产品定量。3. 针刺加固工艺将人造纤维与超细纤维短纤维充分混合后,进入针刺机进行多道针刺加固, 使纤维网中纤维相互缠结、互相转移后紧密结合在一起,再经过热轧烫平,巻 取形成新型可降解非织造布材料。注1、热轧烫平是为了减产品表面的不平毛羽,固定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 厚度尺寸。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品名新型可降解的超细纤维非织造布。 规格250g/m2。原料人造短纤维35%,超细纤维短纤维65%。加工方法按上述步骤(1) (2) (3)加工工艺方法以及加工工艺流程图工 艺要求进行操作。注在实际生产中,生产控制的纤维网应保证纤维含量为25 0g/i^的定量。 同时保证气流杂乱输出纤维网为250 g/m2,经预刺缠结,然后再经针刺多道加固, 针刺密度逐步升高,加固后的针刺基布再经过热轧烫平定型,最后巻取成最终 产品为250 g/n^新型可降解超细纤维非织造布材料。上述实施例的效果如下:<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column></row><table>可降解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生产线的设计方案。1、 设计依据s技术参数(1) 公称机幅3600mm(2) 产品净宽3200mm(《1600*2幅)(3) 产品定量100g/m2~300g/m2 ,特殊产品《600g/m2(4) 生产品种海岛纤维系列基布(5) 设计能力以2.2d纤维原料为标准,250g/m2,生产速度《3.5m/min(6) 装机功率生产线总装机功率为360.5KW。其中开清棉气流成网 102KW、针刺喂入机与前4台针刺机118.6KW、后3台针刺机与成巻机139.9KW。 生产线实际功率消耗为60~65%。(7) 电气控制要求立式电气控制柜集中封闭空调,确保的稳定性。琴式 电气操作柜分别在各个机台附近。(8) 公用工程配置l立方/时的空压站,用于设备、清洁用,实际使用量 <0.3立方/时。2、 产品工艺要求可降解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系列品种,它主要取决于原材料的不同和后整理 加工工艺。同时根据产品的不同针刺工艺也有所不同,主要是针刺密度的差异。 可降解非织造布的原料一般为人造纤维、海岛纤维短纤维,产品的针刺密度一 般在800-1200针/cm2 ,产品CV值要求《3%,产品的MD/CD值一般为1: 1.05 以下,接近1: 1为最佳。产品的厚度一般为lmm±0.05,产品的断裂伸长,断 裂强度,撕裂强度也随着产品的规格不同而有不同的指标,产品表面平整,无 明显云斑、针迹等要求。粘胶纤维属再生纤维素纤维。它是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经碱化、老化、黄化等工序制成可溶性纤维素黄酸酯,再溶于稀碱液制成粘胶,经湿法纺丝而 制成。天丝(Tencel)是一种溶剂型纤维素纤维,是英国Acordis公司通过十年开 发,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完成商业应用,是最典型的绿色环保纤维。大豆纤维(即大豆蛋白纤维)属于再生植物蛋白纤维类,是以搾过油的大 豆豆粕为原料,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提取出豆粕中的球蛋白,通过添加功能性 助剂,与腈基、羟基等高聚物接枝、共聚、共混,制成一定浓度的蛋白质纺丝 液,改变蛋白质空间结构,经湿法纺丝而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海岛型超细纤维短纤维,是指一种多芯型皮芯复合短纤 维,由一种聚合物材料构成芯组份(又称"岛"相或分散相)以纵向连续 的形式分散于另一种聚合物材料构成的海组分(也称"海"相或连续相) 中,其中芯组份的细度0.1dtex以下,达到超细纤维的细度。权利要求1、可降解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织造布由20~40%的人造短纤维和80~60%的超细纤维短纤维组成;人造短纤维相互之间,超细纤维短纤维相互之间以及人造短纤维与超细纤维短纤维相互之间穿插交叉成立体网状结构。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纤维的长度15~51mm,细度0.8 3dtex。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降解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人造短纤维是指各种粘胶纤维、天丝、大豆纤维;所述的超细纤维短纤维 是指以改性材料为岛组份的海岛超细纤维。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降解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非织造布采用针刺加固工艺制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降解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及其生产方法,其中超细纤维非织造布是由20~40%的粘胶,天丝、大豆等人造纤维和80~60%的超细纤维组成,人造短纤维相互之间,超细纤维相互之间以及人造短纤维与超细纤维短纤维相互之间交叉成立体网状结构。加工步骤为将人造短纤维与超细纤维短纤维采用开包→粗开松→混合→精开松→稳压棉箱→气压棉箱→气流杂乱成网,经预刺缠结,再经针刺加固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新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具有可降解环保,高吸湿及柔软性好等优点,可广泛用于高吸湿型休闲旅游鞋、耐寒皮手套鞋帽、及其高档服装用料等产品。文档编号D04H1/42GK101338487SQ20081002155公开日2009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5日专利技术者冯学本, 雷 尉, 李学彦, 伟 陆, 顾宇霆 申请人:无锡双象超纤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降解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织造布由20~40%的人造短纤维和80~60%的超细纤维短纤维组成;人造短纤维相互之间,超细纤维短纤维相互之间以及人造短纤维与超细纤维短纤维相互之间穿插交叉成立体网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宇霆,冯学本,陆伟,李学彦,尉雷,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双象超纤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