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控制振荡电路以及PLL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8187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15:08
抑制输出噪声。调整电路(4b)基于控制信号(Vcnta)变更与电感器(4a)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的可变电容元件(C1、C2)的电容值,从而调整振荡频率,调整电路(4c)基于控制信号(Vcntb)使晶体管(TR1)导通或者截止,从而切换是否将电容元件(C3、C4)与电感器(4a)并联连接,来调整振荡频率,切换电路(4d)包含漏极经由电阻元件(R1~R5)与晶体管(TR1)的源极或者漏极以及电源(VDD)连接、且源极接地的n沟道型的晶体管(TR2、TR3),基于控制信号(Vcntb)切换晶体管(TR2、TR3)的导通截止,从而切换调整电路(4c)的偏置电压。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ing circuit and PLL circuit

Suppress output noise. The adjustment circuit (4b) adjusts the oscillation frequency based on the change of the control signal (Vcnta) and the capacitance value of the variable capacitance element (C1, C2) connected in parallel with the inductor (4a), and adjusts the frequency of the oscillation. The adjustment circuit (4C) is based on the control signal (Vcntb) to enable the transistor (TR1) to pass or to cut off, thereby switching the capacitor elements (C3, C4) and inductors (4a) to the same. Connecting to adjust the oscillation frequency, the switching circuit (4D) contains a transistor (TR2, TR3) that is connected to the source or drain of the resistance element (R1 to R5) and the transistor (TR1) and the power source (VDD), and the source is connected to the ground (TR2, TR3), based on the conduction cut-off of the control signal (TR2, TR3), thus switching the adjustment electricity. The bias voltage of the 4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压控制振荡电路以及PLL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压控制振荡电路以及PLL电路。
技术介绍
在PLL(PhaseLockedLoop:锁相环)电路中使用的电压控制振荡电路(VCO:VoltageControlledOscillator)之一中,有对可变电容元件和电感器以并联的方式连接而成的LC共振型的VCO。以往,已知为了拓宽LC共振型的VCO的振荡频率的调整范围而包含粗调电路的VCO,上述粗调电路通过晶体管的导通截止,对上述可变电容元件并联连接电容元件或者进行并联连接的切断,来调整振荡频率。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380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1050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58750号公报非专利文献1:"An18mW90to770MHzSynthesizerwithAgileAuto-TuningforDigitalTV-Tuners",ISSCC2006/SESSION11/RFBUILDINGBLOCKSANDPLLS/11.1,pages681-690.然而,为了防止元件破坏,对粗调电路的晶体管的源极或者漏极施加与晶体管的导通截止相应的偏置电压。然而,若生成偏置电压的电路所包含的晶体管的导通电阻较大,则热噪声增大。存在以下问题,即该热噪声经由粗调电路的电容元件传递至VCO的输出端子,使输出噪声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电压控制振荡电路,具有:电感器;第一调整电路,包含与上述电感器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的可变电容元件,接受第一控制信号,并基于上述第一控制信号来变更上述可变电容元件的电容值,从而调整振荡频率;第二调整电路,包含电容元件和第一源极或者第一漏极与上述电容元件连接的第一晶体管,接受第二控制信号,并基于上述第二控制信号使上述第一晶体管导通或者截止,从而切换是否将上述电容元件与上述电感器并联连接,来调整上述振荡频率;以及切换电路,包含第二漏极经由电阻元件与上述第一源极或者上述第一漏极以及电源连接、且第二源极接地的n沟道型的第二晶体管,基于上述第二控制信号来切换上述第二晶体管的导通截止,从而切换上述第二调整电路的偏置电压。另外,根据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电压控制振荡电路,具有:电感器;第一调整电路,包含与上述电感器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的可变电容元件,接受第一控制信号,并基于上述第一控制信号来变更上述可变电容元件的电容值,从而调整振荡频率;第二调整电路,包含电容元件和第一源极或者第一漏极与上述电容元件连接的第一晶体管,接受第二控制信号,并基于上述第二控制信号使上述第一晶体管导通或者截止,从而切换是否将上述电容元件与上述电感器并联连接,来调整上述振荡频率;以及切换电路,包含第二漏极经由电阻元件与上述第一源极或者上述第一漏极连接并且接地,且第二源极与电源连接的p沟道型的第二晶体管,基于上述第二控制信号,来切换上述第二晶体管的导通截止,从而切换上述第二调整电路的偏置电压。另外,根据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PLL电路,具有:电压控制振荡电路,上述电压控制振荡电路包含:电感器;第一调整电路,包含与上述电感器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的可变电容元件,接受第一控制信号,并基于上述第一控制信号来变更上述可变电容元件的电容值,从而调整振荡频率;第二调整电路,包含电容元件和第一源极或者第一漏极与上述电容元件连接的第一晶体管,接受第二控制信号,并基于上述第二控制信号使上述第一晶体管导通或者截止,从而切换是否将上述电容元件与上述电感器并联连接,来调整上述振荡频率;及切换电路,包含第二漏极经由电阻元件与上述第一源极或者上述第一漏极以及电源连接、且第二源极接地的n沟道型的第二晶体管,基于上述第二控制信号来切换上述第二晶体管的导通截止,从而切换上述第二调整电路的偏置电压;分频电路,生成对上述电压控制振荡电路的输出信号的频率进行分频后的反馈信号,并输出上述反馈信号;相位比较电路,输出表示上述反馈信号与基准信号的相位差的相位差信号;滤波电路,使上述相位差信号平滑化而生成上述第一控制信号,并输出上述第一控制信号;以及控制部,基于上述基准信号和上述电压控制振荡电路的上述输出信号,生成上述第二控制信号,并输出上述第二控制信号。另外,根据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PLL电路,具有:电压控制振荡电路,上述电压控制振荡电路包含:电感器;第一调整电路,包含与上述电感器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的可变电容元件,接受第一控制信号,并基于上述第一控制信号来变更上述可变电容元件的电容值,从而调整振荡频率;第二调整电路,包含电容元件和第一源极或者第一漏极与上述电容元件连接的第一晶体管,接受第二控制信号,并基于上述第二控制信号使上述第一晶体管导通或者截止,从而切换是否将上述电容元件与上述电感器并联连接,来调整上述振荡频率;及切换电路,包含第二漏极经由电阻元件与上述第一源极或者上述第一漏极连接并且接地,且第二源极与电源连接的p沟道型的第二晶体管,基于上述第二控制信号,来切换上述第二晶体管的导通截止,从而切换上述第二调整电路的偏置电压;分频电路,生成对上述电压控制振荡电路的输出信号的频率进行分频后的反馈信号,并输出上述反馈信号;相位比较电路,输出表示上述反馈信号与基准信号的相位差的相位差信号;滤波电路,使上述相位差信号平滑化而生成上述第一控制信号,并输出上述第一控制信号;以及控制部,基于上述基准信号和上述电压控制振荡电路的上述输出信号,生成上述第二控制信号,并输出上述第二控制信号。根据公开的电压控制振荡电路以及PLL电路,能够抑制输出噪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与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例子优选的实施方式的附图相关的以下的说明而变得清楚。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PLL电路以及VCO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是表示比较例的VCO的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VCO和比较例的VCO的相位噪声特性的例子的图。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VCO的一个例子的图。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PLL电路和VCO的一个例子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PLL电路以及VCO的一个例子的图。第一实施方式的PLL电路1例如适用于高速接口电路所包含的SerDes(Serializer/Deserializer:串行器/解串器)等。PLL电路1具有相位比较电路2、滤波电路3、VCO4、分频电路5、控制部6。相位比较电路2输出表示基准信号CLKr与从分频电路5输出的反馈信号的相位差的相位差信号。基准信号CLKr例如是规定的频率的时钟信号,由未图示的基准信号生成电路(晶体振荡器等)生成。滤波电路3使相位差信号平滑化来生成控制信号Vcnta,并输出控制信号Vcnta。VCO4输出基于控制信号Vcnta和从控制部6供给的控制信号Vcntb调整后的频率(振荡频率)的输出信号。分频电路5生成对VCO4的输出信号的频率分频后的反馈信号,并输出反馈信号。分频电路5例如对输出信号的频率进行1/N分频。N能够变更。控制部6基于基准信号CLKr和VCO4的输出信号,生成用于控制VCO4中的振荡频率的调整(粗调)的控制信号Vcntb。第一实施方式的VCO4具有电感器4a、调整电路4b、4c、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压控制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具有:电感器;第一调整电路,包含与上述电感器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的可变电容元件,接受第一控制信号,并基于上述第一控制信号来变更上述可变电容元件的电容值,从而调整振荡频率;第二调整电路,包含电容元件和第一源极或者第一漏极与上述电容元件连接的第一晶体管,接受第二控制信号,并基于上述第二控制信号使上述第一晶体管导通或者截止,从而切换是否将上述电容元件与上述电感器并联连接,来调整上述振荡频率;以及切换电路,包含第二漏极经由电阻元件与上述第一源极或者上述第一漏极以及电源连接、且第二源极接地的n沟道型的第二晶体管,基于上述第二控制信号来切换上述第二晶体管的导通截止,从而切换上述第二调整电路的偏置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1.18 JP 2015-2257511.一种电压控制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具有:电感器;第一调整电路,包含与上述电感器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的可变电容元件,接受第一控制信号,并基于上述第一控制信号来变更上述可变电容元件的电容值,从而调整振荡频率;第二调整电路,包含电容元件和第一源极或者第一漏极与上述电容元件连接的第一晶体管,接受第二控制信号,并基于上述第二控制信号使上述第一晶体管导通或者截止,从而切换是否将上述电容元件与上述电感器并联连接,来调整上述振荡频率;以及切换电路,包含第二漏极经由电阻元件与上述第一源极或者上述第一漏极以及电源连接、且第二源极接地的n沟道型的第二晶体管,基于上述第二控制信号来切换上述第二晶体管的导通截止,从而切换上述第二调整电路的偏置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控制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切换电路中,设置有2个上述第二晶体管,上述第二晶体管分别经由第一电阻元件或者第二电阻元件与上述第一源极或者上述第一漏极以及上述电源连接,根据上述第二控制信号,在上述第一晶体管截止时,2个上述第二晶体管的一方导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压控制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上述第二调整电路,多个上述第二调整电路的每一个的上述第一晶体管基于多位的上述第二控制信号,分别成为导通或者截止的任意的状态,上述切换电路与多个上述第二调整电路的每一个对应地设置有多个。4.一种电压控制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具有:电感器;第一调整电路,包含与上述电感器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的可变电容元件,接受第一控制信号,并基于上述第一控制信号来变更上述可变电容元件的电容值,从而调整振荡频率;第二调整电路,包含电容元件和第一源极或者第一漏极与上述电容元件连接的第一晶体管,接受第二控制信号,并基于上述第二控制信号使上述第一晶体管导通或者截止,从而切换是否将上述电容元件与上述电感器并联连接,来调整上述振荡频率;以及切换电路,包含第二漏极经由电阻元件与上述第一源极或者上述第一漏极连接并且接地,且第二源极与电源连接的p沟道型的第二晶体管,基于上述第二控制信号,来切换上述第二晶体管的导通截止,从而切换上述第二调整电路的偏置电压。5.一种PLL电路,其特征在于,具有:电压控制振荡电路,上述电压控制振荡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笃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索思未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