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带状发光效果的织带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796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带状发光效果的织带结构,其包括:二个不透光带状组、一透光带状组、一个以上纬向的不透光线条、及一发光模块。其中,每一个不透光带状组是由一个以上经向的不透光线条所组成;该透光带状组设置于该二个不透光带状组之间,并且该透光带状组是由一个以上经向的挠性透光线条所组成;该等纬向的不透光线条分别纵向地穿插编织于该等经向的不透光线条与该等经向的挠性透光线条之间;以及,该发光模块设置于该透光带状组的末端;借此,当该发光模块提供一光源至该透光带状组时,该透光带状组形成一带状的发光亮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 指一种将具有带状的光纤结构与非透光线条相互穿插编织在一起,以 产生具有带状发光亮区的织带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织带为一种利用若干单线体交错编织成的带体,因其具有强固耐 用特性,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宠物的项圈及其牵引 带、鞋带、及用于衣物装饰用的织带等。然而,传统的织带结构通常不具有明显的发光警示性。再者,即 使是使用具有反光条的织带结构,然而由于该反光条为非主动发光, 亦即反光条具有自身无法发光及需要光源照射才具有反光警示作用的 缺点。因此,由上可知,上述公知的织带结构或具有反光条的织带结构, 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陷存在,而可待加以改善。于是,本专利技术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之处,且依据多年来从事 此方面的相关经验,悉心观察且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 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带状发光效果的 织带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织带结构是将具有带状的光纤结构 与非透光线条相互穿插编织在一起,并通过一发光模块以提供光源至 该光纤结构,以产生具有带状的发光亮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种方案,提供一种 具有带状发光效果的织带结构,其包括二个不透光带状组(opaque banded set)、 一透光带状组(transparent banded set)、 一个以上讳向的(longitudinal)不透光线条(op叫ue wire)、及一发光模块。其中,每 一个不透光带状组是由一个以上经向的(latitudinal)不透光线条(op叫ue wire)所组成;该透光带状组是设置于该二个不透光带状组 之间,并且该透光带状组是由一个以上经向的挠性透光线条(flexible transparent wire)所组成;该等纬向的不透光线条(opaque wire)分别5纵向地(longitudinally)穿插编织于该等经向的不透光线条(latitudinal opaque wire)与该等经向的挠性透光线条(latitudinal flexible transparent wire)之间;以及,该发光模块是设置于该透光带状组的末端;借此, 当该发光模块提供一光源至该透光带状组时,该透光带状组是形成一 带状的发光亮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种方案,提供一种 具有带状发光效果的织带结构,其包括一个以上不透光带状组(opaque banded set)、 一个以上透光带状组(transparent banded set)、 一个以上 纬向的(longitudinal)不透光线条(opaque wire)、及一发光模块。其 中,每一个不透光带状组是由一个以上经向的(latitudinal)不透光线 条(叩叫ue wire)所组成;该等透光带状组是分别设置于每二个不透 光带状组之间,并且每一个透光带状组是由一个以上经向的 (latitudinal)挠性透光线条(flexible transparent wire)所组成;该等 纬向的不透光线条(opaque wire)是分别纵向地(longitudinally)穿插 编织于该等经向的不透光线条(latitudinal opaque wire)与该等经向的 挠性透光线条(latitudinal flexible transparent wire)之间;以及,该发光模块是设置于该等透光带状组的末端;借此,当该发光模块提供光 源至该等透光带状组时,每一个透光带状组是形成一带状的发光亮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种方案,提供一种 具有带状发光效果的织带结构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首先, 提供二个不透光带状组(opaque banded set),其中每一个不透光带状 组是由一个以上经向的(latitudinal)不透光线条(opaque wire)所组 成;接着,设置一透光带状组(transparent banded set)于该二个不透 光带状组之间,并且该透光带状组是由一个以上经向的(latitudinal) 挠性透光线条(flexible transparent wire)所组成;然后,将一个以上纬 向的(longitudinal )不透光线条(opaque wire )分别纵向地 (longitudinally)穿插编织于该等经向的不透光线条(latitudinal opaque wire)与该等经向的挠性透光线条(latitudinal flexible transparent wire) 之间;接下来,设置一发光模块于该透光带状组的末端;最后,从该 发光模块投射一光源至该透光带状组的末端,以使得该透光带状组形 成一带状的发光亮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种方案,提供一种 具有带状发光效果的织带结构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首先, 提供一个以上不透光带状组(opaque banded set),其中每一个不透光 带状组是由一个以上经向的(latitudinal)不透光线条(opaque wire) 所组成;接着,将一个以上透光带状组(transparent banded set)分别 设置于每二个不透光带状组之间,并且每一个透光带状组是由一个以上经向的(latitudinal)挠性透光线条(flexible transparent wire)所组 成;然后,将一个以上纬向的(longitudinal)不透光线条(opaquewire) 分别纵向地(longitudinally)穿插编织于该等经向的不透光线条 (latitudinal opaque wire)与该等经向的挠性透光线条(latitudinal flexible transparent wire)之间;接下来,设置一发光模块于该等透光带 状组的末端;最后,从该发光模块投射一光源至该等透光带状组的末 端,以使得每一个透光带状组形成一带状的发光亮区。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织带结构是将具有带状的光纤结构与非透光 线条相互穿插编织在一起,并通过该发光模块以提供光源至该光纤结 构,以产生具有带状的发光亮区。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专利技术的目 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附图仅 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带状发光效果的织带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前视 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带状发光效果的织带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 示意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带状发光效果的织带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 示意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带状发光效果的织带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前视 示意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带状发光效果的织带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 示意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带状发光效果的织带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 示意图7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带状发光效果的织带结构的第五实施例的前视 示意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具有带状发光效果的织带结构应用在 衣服上的立体示意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具有带状发光效果的织带结构应用在 鞋子上的立体示意图10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带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带状发光效果的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二个不透光带状组,其中每一个不透光带状组是由一个以上经向的不透光线条所组成;一透光带状组,其设置于该二个不透光带状组之间,并且该透光带状组是由一个以上经向的挠性透光线条所组成 ;一个以上纬向的不透光线条,其分别纵向地穿插编织于该等经向的不透光线条与该等经向的挠性透光线条之间;以及一发光模块,其设置于该透光带状组的末端;借此,当该发光模块提供一光源至该透光带状组时,该透光带状组形成一带状的发 光亮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启宗王建堂
申请(专利权)人:冠德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