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秋池专利>正文

圆绳针织机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773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圆绳针织机传动装置,包括一马达,该马达通过皮带轮连接一偏心轮,该偏心轮连接一连杆,于该连杆一侧端枢设另一连杆,另一连杆的另端与一摆动轴甲设为一体,于摆动轴甲上设置有一组摇臂甲,于摆动轴甲末端设有一惰轮甲,惰轮甲连接一衔接片,于衔接片另端连接摆动轴乙及一组摇臂乙,于摇臂甲、乙之间的皮带的中段处设有数个喂纱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设置大惰轮,且制造方便,不易发生噪音。(*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圆绳针织机的传动装置。圆绳针织机可织造环带,如衣裤的束腰以及鞋带等。目前传统的织绳机喂纱装置的传动机构,所见有台湾专利第八六二一三三九五号(一九九一年八月七日提出申请、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廿一日公告)的“织绳机喂纱装置的传动构造”。该专利的结构如图6、7中所示,即传统机构中需设置数个大惰轮31,使马达传动时倍感滞重。其另一缺点是制造不便,而且图7中的偏心连杆34、35是分别偏心地设置于偏心位置,由于大惰轮31是作来回地转动,当大惰轮31与转盘33上的偏心连杆35、34分别以偏心传动时,因偏心连杆34、35受力较大,故极易损坏,严重者会生成噪音甚至会发生断裂等问题。另一缺点为各喂纱器42与皮带41之间的接触面较少,因而易造成无法传动或传动不够顺畅的问题。因此,上述传统型装置有加以改良的必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绳针织机传动装置,不需要设置大惰轮,并具有制造方便,不易发生噪音等项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圆绳针织机传动装置,其包括一马达,该马达与一皮带轮连接,该皮带轮以一皮带连接另一皮带轮,该另一皮带轮连接一偏心轮,该偏心轮连接一连杆,于该连杆一侧端枢设另一连杆,另一连杆的另端与一摆动轴甲相互设置为一体,于摆动轴甲上设置有一组摇臂甲,于摆动轴甲末端设有一惰轮甲,惰轮甲连接一衔接片,于衔接片另端设有惰轮乙,惰轮乙连接摆动轴乙,于摆动轴乙上设置有一组摇臂乙,衔接于摇臂甲与摇臂乙间设有一皮带,位于皮带的中段处衔接设有数个喂纱器。当喂纱器于来回转动时使纱线喂入喂纱器中织成圆绳。在上述的圆绳针织机传动装置中,该偏心轮内可形成一滑槽,于滑槽中可滑动设置一螺丝,该螺丝可穿过位于连杆一侧的孔并以另个螺丝锁固固定,可藉螺丝滑入滑槽中的位置以供决定其偏心量的大、小,亦即可调整摇臂甲、乙摆幅的大、小;而且,介于数个喂纱器之间可设有压掣皮带的压轮。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1·无需设置大惰轮于整个圆绳针织机的传动装置中,不再需要设置有大惰轮,故马达于输出带动时较为轻快。2·制造方便本技术的传动装置较为简单,故制造较为方便。3·于传动时不易发生噪音本技术于传动时,可藉马达10传动皮带12而连动一偏心轮14转动,而偏心轮14可连动数连杆17、18摇动,连杆18可连动惰轮甲21来回摇动,惰轮甲21可连动衔接片22而连动惰轮乙23来回摇动,可使一组摇臂甲、乙20、25可作相反方向的摆动,连接于一组摇臂甲、乙20、25之间设有一皮带26,位于皮带26的中段处衔接设有数个喂纱器27,以供来回摆动之需,本技术具有不需设置大惰轮,同时并具有制造方便、不易发生噪音等项优点。4·于本技术中的压轮28可压紧皮带26,使喂纱器27与皮带26间的传动更为顺畅。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马达、偏心轮、连杆部份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连杆、惰轮、衔接片、摇臂、喂纱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平面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剖视图。图6是传统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7是传统装置中传动机构的详细实施例示意图。本技术是一种圆绳针织机传动装置(如图1中所示),其中包括一马达10于输出后连接一皮带轮11,该皮带轮11以一皮带12连接于另一皮带轮13,当马达10启动后所生成的动力可通过皮带轮11、皮带12而带动另一皮带轮13转动;另一皮带轮13连动一偏心轮14转动,于该偏心轮14内部形成一滑槽15,于滑槽15中可滑动设入一螺丝16,该螺丝16可穿过位于连杆17一侧的孔后再以另个螺丝锁固固定,可藉螺丝16滑入滑槽15中的位置以供决定其偏心量的大、小,进而可调整所需针织出圆绳的规格大、小;于连杆17的另侧端枢设另一连杆18(如图2、5中所示),另一连杆18的另端可供与一摆动轴甲19相互设置为一体,于摆动轴甲19上设置有一组具有适当高度的摇臂甲20,于摆动轴甲19末端设有一惰轮甲21,惰轮甲21可连动一衔接片22,于衔接片22另端设有惰轮乙23,惰轮乙23则可连动摆动轴乙24作来回摆动,并可使摆动轴甲19与摆动轴乙24之间的转向相反;于摆动轴乙24上设置有一组具有适当高度的摇臂乙25,衔接于一组摇臂甲20与摇臂乙25之间设有一皮带26,位于皮带26的中段处衔接设有数个喂纱器27,设置于一组喂纱器27之间设有一压轮28,该压轮28的作用是压紧皮带26,以使一组喂纱器27于来回转动时可供圆绳针织机于喂纱时之用,对应于各喂纱器27上分别设有一具有数个孔的圆盘29,于圆盘29上的孔可供纱线30穿过。藉上述装置的组合后而使用时(如图3、4中所示),当启动马达10时,可使皮带12带动偏心轮14,藉偏心轮14上的偏心设计,可使连杆17作前、后的摆动,再由连杆17与连杆18的配合下,使摇臂甲20摆动,再利用衔接片22的连结以使摇臂乙25与摇臂甲20之间作反向的摆动,而摇臂甲20与摇臂乙25之间固设有一皮带26,故可使皮带26作来回的拉动,并可藉皮带26驱使数个喂纱器27作来回的转动,以使纱线30经圆盘29上的孔后而进入喂纱器27中,当喂纱器27经来回的转动,且可藉底部的钩针(图中未示)将数条纱线30针织成一圆绳301;当调整偏心轮14的偏心量时,即可调整摇臂甲、乙20、25的摆幅,进而调整喂纱时各纱之间间隙的大、小。权利要求1·一种圆绳针织机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马达,该马达与一皮带轮连接,该皮带轮以一皮带连接另一皮带轮,该另一皮带轮连接一偏心轮,该偏心轮连接一连杆,于该连杆一侧端枢设另一连杆,另一连杆的另端与一摆动轴甲相互设置为一体,于摆动轴甲上设置有一组摇臂甲,于摆动轴甲末端设有一惰轮甲,惰轮甲连接一衔接片,于衔接片另端设有惰轮乙,惰轮乙连接摆动轴乙,于摆动轴乙上设置有一组摇臂乙,衔接于摇臂甲与摇臂乙间设有一皮带,位于皮带的中段处衔接设有数个喂纱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绳针织机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偏心轮内部形成一滑槽,于滑槽中滑动设置一螺丝,该螺丝穿过位于连杆一侧的孔并以另个螺丝锁固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绳针织机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介于数个喂纱器之间设有压掣皮带的压轮。专利摘要一种圆绳针织机传动装置,包括一马达,该马达通过皮带轮连接一偏心轮,该偏心轮连接一连杆,于该连杆一侧端枢设另一连杆,另一连杆的另端与一摆动轴甲设为一体,于摆动轴甲上设置有一组摇臂甲,于摆动轴甲末端设有一惰轮甲,惰轮甲连接一衔接片,于衔接片另端连接摆动轴乙及一组摇臂乙,于摇臂甲、乙之间的皮带的中段处设有数个喂纱器。本技术不需设置大惰轮,且制造方便,不易发生噪音。文档编号D04C3/00GK2361652SQ99204998公开日2000年2月2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10日专利技术者李进源 申请人:高秋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绳针织机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马达,该马达与一皮带轮连接,该皮带轮以一皮带连接另一皮带轮,该另一皮带轮连接一偏心轮,该偏心轮连接一连杆,于该连杆一侧端枢设另一连杆,另一连杆的另端与一摆动轴甲相互设置为一体,于摆动 轴甲上设置有一组摇臂甲,于摆动轴甲末端设有一惰轮甲,惰轮甲连接一衔接片,于衔接片另端设有惰轮乙,惰轮乙连接摆动轴乙,于摆动轴乙上设置有一组摇臂乙,衔接于摇臂甲与摇臂乙间设有一皮带,位于皮带的中段处衔接设有数个喂纱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源
申请(专利权)人:高秋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