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服装的生产方法以及生产的针织服装技术

技术编号:185723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在平机上生产作为圆筒形针织品的针织服装的方法,该平机配有至少两个相对置的针床,其中,为了生产肩部(C,C’)须完成以下步骤:在对于圆筒形针织品的已被置于第一针床上的部分(2)的肩部(C)中,在部分(2)的总宽度上成形线圈横列;在为了圆筒形针织品的已被置于第二针床上的部分(2’)的肩部(C’)中成形出线圈横列,其线圈少于在部分(2’)的总宽度上的线圈;在最后一个针织横列之后,将第一针床上的部分(2)的线圈移圈到带有第二针织部分(2’)的线圈的第二针床的织针上,并将两个部分(2,2’)的线圈连接起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它作为圆筒式针织品,带有特定的肩部构形,以所谓的“法兰西肩(Franzsische Schulter)”而知名。这种肩部的特征在于服装的前侧和背部之间的连接不是在肩部的中央,而是延伸在背部的上部。
技术介绍
为了实现圆筒式针织品的这种肩部解决方案,在DE 19704666 A1中提出一种方法,其中法,服装的前侧和背部都按已知方式共同地作为筒状针织物进行针织直到肩部的起始。在肩部,然后仅仅首先对上述两个部分之一,例如对前侧肩部加以如此成形,使得它经过服装的肩的中心延伸出去。在为第一个部分完成肩部之后,才适时在形成领口的情况下也为第二个部分形成肩部。然后,实现两个部分的肩部的连接,为此,在边缘处开始,将一个部分的线圈移圈到带有另一个部分的线圈的织针上,并利用这些织针在每次移圈过程之后形成线圈。对圆筒式针织品,在前后针床上形成针织物—这时也就是针织服装的前侧和背部,这些针织物在边缘上彼此连接起来。两个针织物由针织机的牵拉装置按一个单一针织物幅的同样方式予以夹住。因此几乎不可能出现下述情况对在前针床上形成的线圈横列在后针床上于一段较长时间周期内没有形成线圈的情况下,会有一种有针对性的牵拉力发生作用。牵拉装置的受限制的作用就必须通过握持沉降片和退圈器的作用来加以补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圆筒式针织品的肩部的成形的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在肩部中心的外面实现躯干部分的前侧与背部的连接,而且借此可避免上面所述及的那些缺点。上述任务是利用一种加以解决的,该针织服装作为圆筒式针织品在一个配有至少两个彼此相对置的针床的平机上成形,其中,为了生产出圆筒式针织品的肩部,须完成以下步骤—在对于已置于第一针床上的圆筒式针织品的那一部分的肩部中,在该部分的总宽度上形成线圈横列;—在对于已置于第二针床上的圆筒式针织品的那一部分的肩部中,形成线圈横列,其线圈数少于上述那个部分总宽度上的线圈数,—在最后一个针织横列之后,将第一针床上的那个部分的线圈移圈到第二针床的织针上以配结第二针织物部分的线圈,并将两个部分的线圈连接起来。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继续为该服装的前侧分和后侧分在肩部形成线圈横列。在这里也不会出现以前就现有技术所介绍的那一种尚未确定的针织品牵拉的缺点。肩部准线从肩部中心移位到服装的后侧或前侧的上区,在这里仅通过以下过程发生对一部分总是在针织品的总宽度上形成线圈,与此同时对另一部分则减少肩部上的线圈数目。其中,可取的是,可将第二针床上针织品部分的线圈横列的线圈数目从针织品边缘开始加以递减,使得在连接两个针织品部分在肩部的线圈之后,在第二部分的上区产生一个斜的从领口伸延到袖子的连接线。在第二针床上的针织品部分的肩部中线圈横列线圈数目的减少可线性地、梯级式地或者按其它任何方式在肩部的高度上加以实施。从而在肩部的两个针织品部分之间产生一条直的、梯级式的或弧形的连接线。优选的是可以对肩部中的两个针织品部分形成相等数目的线圈横列。这样可以避免按现有技术所介绍的那种问题,就是在只为两个针织品部分中之一形成线圈横列时降低了针织品牵拉机的效率问题。在将第一针床上的针织品部分的线圈移圈到第二针床上时,这种移圈最好能从外边的针织品边缘上的线圈开始。线圈的连接可以按已知方法利用缝合技术加以实现。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在将第一针床上的针织品部分的线圈每次移圈到第二针床上之后,至少利用那些在其上已转移了线圈的织针以形成两个针织品部分之间用于凸显连接线所需的线圈。另外还可以利用与已被移圈的线圈所占据的织针相邻的织针成形这样的线圈,这些线圈然后依针织品中心方向加以移圈,使得它们准确地沿着两个针织品部分的连接线伸延。若要生产出一种带袖子的服装,则可在服装的肩部,利用一种移圈技术,仅在第一针床上的针织品部分的肩部移入袖子线圈。在两个针织品部分用的肩部完成之后,就只需连接两个针织品部分的线圈。两个袖子就完全被移入了。在对两个针织品部分的肩部进行针织时,当然还可在这两个针织部分的居中区成形出领口如圆形领口或V形领口。然后也可以在领口上织出任意的领子如立领或翻领。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按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所生产的针织品。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提出的方法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a、1b依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生产的针织套衫的前侧和后侧,图2图1所示针织套衫的前侧和后侧的肩部视图,在针织成形平机上织成时两个部分沿机器纵轴线有一虚构的拆开线,图3图1所示针织套衫的左肩部视图,沿视向Z,图4a-4c与图3相应的图,带有套衫前侧和后侧之间的连接线变型,图5.1-5.11生产图1所示针织套衫的肩部所用针织方法成形的线圈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a、1b表示一件针织套衫1,从其前侧和后侧观看。在图1a中所示的前侧上,可看出的是躯干部分的前侧2,袖子前侧3、4,领子前侧5。在图1b中示出的有躯干部分的后侧2’,袖子后侧3’、4’,领子后侧5’。前侧2、3、4、5是在针织成形平机的前针床上织成的,后侧2’、3’、4’、5’是在针织成形平机的后针床上织成的。其中,在图1a中所示的高度区段A中,前侧和后侧2、2’和袖子前侧和后侧3、3’;4、4’是作为圆筒形针织物用分开的导纱器彼此平行地在针织成形平机上织成的。在达到肩挡之后,在区段B中,可用现有技术的任一方法将袖子3、3’;4,4’同躯干部分2、2’连接起来。然后利用一个共同的导纱器成形出用于相关联的圆筒形针织物的线圈,一直达到肩部C或C’的起始。在肩部C、C’的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成形出用于躯干部分的前侧和后侧2、2’的针织横列,而前侧2和后侧2’则沿着连接线6、7彼此连接起来,其中,连接线6、7并不是在套衫1的肩部中心伸延、而是在后侧2’的上区伸延。随后,再按照现有技术的一种方法在区段D织出立领5、5’。图2表示图1a、1b中所示针织套衫1的肩部C、C’的成形过程。为了更好地表明针织流程起见,在这里特地将作为一个共同的圆筒形针织物的躯干和袖子的前侧2、3、4在平面图中加以拆开地表示在图上未能进一步绘示出的针织成形平机的中纵轴线M两侧。从用于肩部C、C’的第一个针织横列之后,不再为袖子3、3’;4、4’成形线圈。对于躯干部分的前侧2,在区段C中,在躯干部分2所具有的至肩部C的起始的总宽度上成形出针织横列。与此同时,通过移圈技术,将右袖子和左袖子的前侧和后侧3、3’;4、4’的所有线圈依箭头T1、T2方向同躯干部分的前侧2连接起来。其中,首先将袖子前侧3、4的线圈移进去然后才将袖子后侧3’、4’的线圈移进去。与之相反,在后侧2’的肩部C’中则不是在后侧2’的总宽度上形成线圈。更确切地说是利用一种网眼编织技术不断减小形成线圈的织针数目,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是直线性的和与针织件纵轴线X对称的。所有的织针当然都是配有线圈的。靠外的织针只是不再参与线圈形成过程。通过在各针织横列中形成线圈的织针的数目的变化,在躯干部分的后侧2’上出现轮廓线条2”、2。上述轮廓线条2”、2又决定图1b中所示的处于套衫1的躯干部分的前侧2和后侧2’之间的连接线6、7的位置和走向。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出现一个所谓的“法兰西式肩”,其中,前侧和后侧2、2’之间的连接线不是延伸在肩部中央,而是延伸在后侧2’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在平机上生产作为圆筒形针织品的针织服装的方法,该平机配有至少两个相对置的针床(V,H),其中,为了生产圆筒形针织品(1)的肩部(C,C’)须完成以下步骤:--在对于圆筒形针织品(1)已被置于第一针床(V)上的部分(2)的肩部(C )中,在该部分(2)的总宽度上成形出线圈横列,--在对于圆筒形针织品(1)已被置于第二针床(H)的部分(2’)的肩部(C’)中,成形出其所具线圈少于在该部分(2’)的总宽度上已有线圈的线圈横列,--在最后一个针织横列之后,将 第一针床上的部分(2)的线圈移圈到带有第二部分(2’)的线圈的第二针床(H)的织针上,并将两个部分(2,2’)的线圈连接起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施密德特T农嫩马赫
申请(专利权)人: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