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腋双向张拉预应力混凝土复杂梁柱节点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71058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7:01
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腋双向张拉预应力混凝土复杂梁柱节点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深化设计、三维建模、绑扎节点非预应力钢筋、布设节点波纹管、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混凝土浇捣及养护、预应力筋张拉方法、张拉顺序和端部封锚等步骤。该方法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省了工期,确保了梁柱节点的工程质量和节点域承载能力。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axillary two-way prestressed concrete composite beam column joint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axillary two-way tension prestressed concrete complex beam column joints. This method includes the steps of deepening design,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binding non 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 of nodes, laying joint bellows, checking and acceptance of concealed engineering, concrete pouring and curing, tensioning method of prestressed tendons, tensioning sequence and end sealing. This method speeds up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saves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ensures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of beam column joints 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node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腋双向张拉预应力混凝土复杂梁柱节点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加腋双向张拉预应力混凝土复杂梁柱节点。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与日俱增。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截面小、刚度大、抗裂性和耐久性好等优点,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采用合理有效的预应力技术,有效的控制构件的裂缝,使框架具有较大的刚度和承载能力,能够很好的发挥材料的各项性能,使材料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此类项目的经济效益,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火车站、体育馆、机场航站楼、会展中心、教学楼、博物馆、图书馆等超大空间建筑的施工中,特别在施工现场面积大、构造复杂多样、构件数量多以及预应力梁双向交叉布置的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中,其梁柱节点核心区钢筋密集且分布错综复杂、节点加腋张拉端构造复杂、且有的节点布置多排预应力筋,因此预应力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施工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尤其是此类复杂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施工质量更是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腋双向张拉预应力混凝土复杂梁柱节点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加腋双向张拉预应力混凝土复杂梁柱节点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框架梁进行深化设计,并确定梁侧加腋形式以及预应力筋在框架梁中的矢高线型。其中,梁柱节点包括柱和连接在柱上的框架梁。2)对节点进行三维建模,核对各构件间的空间关系。3)绑扎框架梁以下的柱箍筋,安装柱模并浇灌柱砼。拆除柱模,安装框架梁底模。安放框架梁底筋,绑扎节点区箍筋和框架梁钢筋。4)根据设计要求铺放波纹管,并在波纹管内穿设预应力筋。在梁侧加腋处埋设张拉锚具。5)隐蔽工程检查验收。6)浇筑框架梁和梁柱节点区混凝土,并振捣密实。浇注完成后按规定养护混凝土。7)拆除梁侧模,先张拉次梁上预应力筋,再张拉主梁上预应力筋。向波纹管内灌浆。8)对张拉锚具外露部分进行割除处理,并封闭保护张拉锚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A.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省了工期,确保了梁柱节点的工程质量和节点域承载能力;B.对梁柱节点处双向交叉布置的预应力梁的张拉顺序、张拉方法进行了研究,确保了节点施工质量;C.对有多排预应力波纹管的同一张拉截面,确定了合理的张拉顺序,有效的控制了预应力损失;D.对梁侧进行水平矩形加腋,保证了节点刚度不受损伤,确保了工程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工艺流程图;图2为框架梁结构示意图;图3为梁柱节点示意图;图4为预应力张拉端示意图;图5为预应力固定端示意图;图6为加腋Ⅰ示意图;图7为A-A剖视图;图8为B-B剖视图;图9为加腋Ⅱ示意图;图10为G-G剖视图;图11为H-H剖视图;图12为梁内矢高线型设计图;图13为波纹管定位示意图;图14为预应力筋张拉顺序示意图。图中:框架梁Ⅰ1,加腋Ⅰ2,框架梁Ⅱ3,预应力筋Ⅰ4,预应力筋Ⅱ5,预应力张拉端401,预应力固定端402,柱6,加腋Ⅱ7,波纹管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加腋双向张拉预应力混凝土复杂梁柱节点施工方法,参见图1,包括以下步骤:1)对框架梁进行深化设计,并确定梁侧加腋形式以及预应力筋在框架梁中的矢高线型。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梁柱节点包括柱6和与柱6设置相连的框架梁Ⅰ1和框架梁Ⅱ3。所述框架梁Ⅰ1和框架梁Ⅱ3呈十字形交叉连接在节点区域上。从梁柱连接节点的柱边对框架梁Ⅱ3水平加腋形成加腋Ⅰ2。所述加腋Ⅰ2和加腋Ⅱ7的加腋形式均为水平矩形加腋。所述加腋Ⅰ2和加腋Ⅱ7的端部埋设有张拉锚具。参见图3,框架梁Ⅰ1中布置有预应力筋Ⅰ4,框架梁Ⅱ3中布置有预应力筋Ⅱ5。所述预应力筋Ⅰ4和预应力筋Ⅱ5穿过节点区域后分别锚固在加腋Ⅱ7和加腋Ⅰ2的端部张拉锚具上。1.1)梁深化设计:深化设计分支梁中预应力筋Ⅰ4和预应力筋Ⅱ5的长度、数量以及预应力张拉端和固定端的布置。参见图4和图5,以预应力筋Ⅰ4为例,预应力筋Ⅰ4的预应力固定端402固设在框架梁Ⅱ3的边侧的柱结构内。张拉端401锚具为夹片锚,固定端402为挤压锚,全部选用Ⅰ类锚具。锚具效率系数ηa≥0.95,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的总应变εapu≥2.0%,锚具满足《预应力筋用锚个、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7)的规定。波纹管12铺设施工时,若波纹管12与普通钢筋或其它管线发生位置部冲突时,应确保预应力筋Ⅰ4和预应力筋Ⅱ5位置的准确,调整普通钢筋与其它管线的位置。当普通筋与水平方向预应力筋冲突且无法调整时,可调整预应力筋Ⅰ4和预应力筋Ⅱ5的水平位置,但应确保调整后预应力筋Ⅰ4和预应力筋Ⅱ5曲线平滑、无折角。1.2)加腋张拉端深化设计:确定梁侧加腋形式和加腋张拉端的配筋。参见图6、7、8、9、10和11,本实施例中梁框架梁Ⅰ1具有加腋Ⅱ7,框架梁Ⅱ3具有加腋Ⅰ2,加腋形式均选用水平矩形加腋。1.3)预应力筋在框架梁内的矢高线型设计:确定预应力筋在支座处的矢高。预应力筋Ⅰ4的矢高线型参见图12。2)利用计算机对节点进行三维建模,对节点进行综合深化放样,核对各构件间的空间关系,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果不满足,则将细部节点相互矛盾的地方或图纸本身存在的问题反馈至设计院各专业重新审核并相应的做出设计调整,直至满足要求。3)绑扎框架梁Ⅰ1和框架梁Ⅱ3以下的柱箍筋,安装柱模并浇灌柱砼。拆除柱模,安装框架梁底模。安放框架梁底筋,绑扎节点区箍筋和框架梁钢筋。梁面处加一道节点(定位)箍筋。4)根据设计要求铺放波纹管12,并在波纹管12内穿设预应力筋Ⅰ4和预应力筋Ⅱ5。在加腋Ⅰ2和加腋Ⅱ7的端部埋设张拉锚具。4.1)波纹管定位:波纹管12铺放前,先进行预应力梁箍筋绑扎,然后根据设计的预应力筋坐标在梁箍筋上标注曲线位置,沿长度方向每隔1m在箍筋上按标注位置固定波纹管支架,最后用铁丝把波纹管12固定在支架上。4.2)穿预应力筋:穿束前应将预应力筋Ⅰ4和预应力筋Ⅱ5头部处理圆滑,或采用胶布包缠,以免穿筋过程中捅破波纹管。穿束后调整两端张拉长度基本均匀。4.3)端部张拉锚具的埋设:在梁柱节点端部加腋,在加腋Ⅰ2和加腋Ⅱ7的端部埋设张拉锚具。其中,张拉端锚具采取内置的方法。在加腋Ⅰ2和加腋Ⅱ7的端部预留张拉端锚具预留洞,大小同锚垫板外沿尺寸,深度为12~15cm,采用木盒子封闭。5)隐蔽工程检查验收。隐蔽工程验收项目具体包括:预应力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形状及灌浆孔、排气孔;锚固区局部加强构造等。6)浇筑框架梁Ⅰ1和框架梁Ⅱ3以及梁柱节点区混凝土,并振捣密实。浇注完成后按规定养护混凝土。预应力筋的固定端及节点钢筋密集的部位应振捣密实,并避免振捣棒接触和碰弹波纹管、锚具预埋件。在振捣过程中,注意检查模板、管道、固定端钢板及锚垫板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寸,发现松动,及时整修。浇注完毕的混凝土应按照规定及时养护,已浇注的混凝土强度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加腋双向张拉预应力混凝土复杂梁柱节点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腋双向张拉预应力混凝土复杂梁柱节点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框架梁进行深化设计,并确定梁侧加腋形式以及预应力筋在框架梁中的矢高线型。其中,梁柱节点包括柱(6)和连接在柱(6)上的框架梁Ⅰ(1)和框架梁Ⅱ(3);2)对节点进行三维建模,核对各构件间的空间关系;3)绑扎框架梁Ⅰ(1)和框架梁Ⅱ(3)以下的柱箍筋,安装柱模并浇灌柱砼;拆除柱模,安装框架梁底模;安放框架梁底筋,绑扎节点区箍筋和框架梁钢筋;4)根据设计要求铺放波纹管(12),并在波纹管(12)内穿设预应力筋Ⅰ(4)和预应力筋Ⅱ(5);在梁侧加腋处埋设张拉锚具;5)隐蔽工程检查验收;6)浇筑框架梁Ⅰ(1)、框架梁Ⅱ(3)和梁柱节点区混凝土,并振捣密实;浇注完成后按规定养护混凝土;7)拆除框架梁侧模,首先张拉框架梁Ⅱ(3)中的预应力筋Ⅱ(5),再张拉框架梁Ⅰ(1)中的预应力筋Ⅰ(4);向波纹管(12)内灌浆;8)对张拉锚具外露部分进行割除处理,并封闭保护张拉锚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腋双向张拉预应力混凝土复杂梁柱节点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框架梁进行深化设计,并确定梁侧加腋形式以及预应力筋在框架梁中的矢高线型。其中,梁柱节点包括柱(6)和连接在柱(6)上的框架梁Ⅰ(1)和框架梁Ⅱ(3);2)对节点进行三维建模,核对各构件间的空间关系;3)绑扎框架梁Ⅰ(1)和框架梁Ⅱ(3)以下的柱箍筋,安装柱模并浇灌柱砼;拆除柱模,安装框架梁底模;安放框架梁底筋,绑扎节点区箍筋和框架梁钢筋;4)根据设计要求铺放波纹管(12),并在波纹管(12)内穿设预应力筋Ⅰ(4)和预应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江河向成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