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6720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装置,在地坎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减振装置,该减振装置在门装置开门时释放,在所述减振装置自身驱动力作用下到达一工作位置并产生抑制所述轿厢上下振动的摩擦力;在门装置闭合时,门装置驱动所述减振装置到达一存放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轿厢位于平层位置开门状态时,乘客进出时轿厢不会产生明显的上下振动,更加平稳,提高了电梯的乘坐舒适性。该减振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可靠性高、通用性强的特点。其配置非常灵活,产生的摩擦力稳定、持续,可在轿厢内或层站侧直接实现安装和检修,并且电梯运行时不会对井道内部件产生钩挂、碰撞的风险。

Elevator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vator devic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damping device on the floor. The damper is released when the door device opens, reaches a working position under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damping device itself and produces friction force to suppress the upper and lower vibration of the car, and the door device drives the device when the door device is closed. The damping device reaches a storage position. When the car opens the door in the flat position, the passenger car will not produce obvious upper and lower vibration, more stable, and improve the ride comfort of the elevator. The damping devic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small volume, high reliability and strong versatility. Its configuration is very flexible and the friction force is stable and continuous. It can be installed and overhauled directly in the car or on the side of the floor, and the elevator does not have the risk of hook or collision on the inner parts of the 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电梯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系统中,轿厢与配重布置于升降通道之中,分别由轿厢导轨和配重导轨进行导向,由卷挂在驱动主机上的牵引绳悬挂,通过驱动主机的驱动力在升降通道内相互向相反方向沿垂直方向移动。采用滚轮导靴可以提高运行电梯的乘坐舒适性。近年来,为了提高电梯乘坐的舒适性,采用滚轮导靴的电梯越来越多。可是,对于配置了滚轮导靴的电梯,轿厢处于平层开门状态,乘客进出时,轿厢会出现上下振动的情况。其主要原因为,乘客进出轿厢造成对轿厢施加的载荷变化,导致悬挂轿厢的牵引绳弹性地伸缩。一般而言,在电梯提升高度大,即牵引绳悬挂长度越大,且轿厢处于较低楼层时,所述的上下振动情况会更加明显。如果轿厢上下振动,在轿厢中的乘客会因为轿厢摇晃不平稳而感到害怕,从而降低乘坐舒适感。另外,在轿厢平层静止状态下,乘客进出造成的偏载会逐渐导致滚轮导靴的滚轮产生永久变形,从而影响电梯乘坐的舒适性。为了消除所述轿厢上下振动带来的不安全感,目前已有一些解决方案。已经公开的一项专利中(公告号CN103261074B,公告日2015年9月9日),公开了一种用于在电梯系统中使用的示例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摩擦构件,其可选择性地移入阻尼位置,在阻尼位置中,摩擦构件可用于阻尼与该装置相关联的电梯轿厢的移动。螺线管促动器具有定位成适合竖直移动的电枢。电枢在螺线管被激励时向上移动,以将摩擦构件移入阻尼位置。在螺线管未被激励时,电枢质量在向下的竖直方向上推动电枢,从而造成摩擦构件移出阻尼位置。其原理是在滚轮导靴之外,加装一组摩擦减振装置,在轿厢平层开门,乘客进出轿厢期间,通过将该摩擦部件用电磁促动器的动力推压在轿厢用的导轨上而通过该摩擦力抑制轿厢的上下振动。其主要问题是:需要在滚轮导靴之外,另外设置摩擦减振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摩擦部件的电磁促动器和控制装置等,结构上很复杂,成本上明显上升;其次,加装的摩擦减振装置,普遍做法是和滚轮导靴在垂直方向上上下安装,需要在电梯结构上为摩擦减振装置检讨出安装及操作空间,还会增加对电梯升降通道顶层高度的要求;另外,由于摩擦减振装置和滚轮导靴并非一体式结构,需要分别安装,则分别涉及定位和调整等,安装、调试上难度加大。已经公开的另一项专利中(公告号CN102730505B,公告日2015年3月11日),公开了一种电梯,具备用于抑制伴随着轿厢的轻量化的上下振动的衰减机构。具备:在设于建筑物的井道内进行升降的轿厢;可自由开闭地设置于轿厢的轿门;以及设于轿门的第一摩擦件;设于建筑物侧的第二摩擦件,第一摩擦件与第二摩擦件分别设在相对的位置,在轿门完全打开时,第一摩擦件和第二摩擦件被能够滑动地压接。该电梯中设置了一个凸轮机构,在轿厢上具有转动中心,具备多个长形部。凸轮所具备的长形部中的、被配置在轿门的门开闭轨迹上的第一长形部;所具备的长形部中的、在端部具有第一摩擦件的第二长形部;以及第二摩擦件,设置于所述建筑物侧。通过所述轿门的开门而所述第一长形部被向开门方向推压,由此所述第一长形部与所述凸轮一起在水平面内转动,伴随着所述凸轮的转动而所述第二长形部在水平面内转动,从而设于所述第二长形部的端部的第一摩擦件与所述第二摩擦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压接。进一步,所述第二摩擦件不是设置在导轨上而是直接设置在层站进出口的门套上。这样的解决方案虽然结构比较简单,在滚轮导靴之外增配的减振装置,不涉及复杂的电磁促动器和控制装置,但存在较多问题,例如:1.该凸轮机构设置在轿厢上,对应的第二摩擦件设置在层站进出口的门套上。首先,凸轮机构仅可设置在轿厢上,位置不够灵活;其次,凸轮机构转动到位后对层站进出口的门套产生摩擦力,而门套结构较薄弱,刚性较差,难以保证产生稳定、持续的摩擦力。2.通过轿门的开门,向开门方向推压凸轮机构,使其在水平面内转动,在轿门完全打开时,第一摩擦件和第二摩擦件能够滑动地压接。由于该凸轮机构为开门时推压其设置在轿门的门开闭轨迹上的第一长形部,则凸轮机构的位置只能设置在开门区域之外,即门装置完全打开时,在层站侧和轿厢内都不能直接观察到该凸轮机构,当然也就很难接触和操作,使得安装维修非常不方便。3.在轿门完全打开时,第一摩擦件和第二摩擦件才能够滑动地压接,产生抑制轿厢上下振动的摩擦力。如果在门打开或关闭的过程中,有人员进出(实际经验表明,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其产生的轿厢上下振动是该减振装置无法克服的。4.该凸轮机构的结构难以调整,由于是轿门开门时推压其到位,凸轮机构对轿门开门产生阻力。如果凸轮机构设计或安装位置不准,可能影响开门到位,并对门装置开门产生较大阻力。更严重的是,可能造成门电机甚至整个门装置的损坏。5.该凸轮机构的结构难以调整,适应性比较差,无法方便的应对不同地坎间隙,即轿门地坎与层门地坎间距不同的项目。6.在轿门关闭时,该凸轮机构采用弹簧等方式进行复位,若弹簧老化或失效则可能产生凸轮机构复位不到位,使得轿厢运行时和井道内部件有碰撞风险。7.该凸轮机构,在复位后,即处于存放位置时,在轿厢升降运行的方向上看,其主要部分仍位于轿厢范围之外,可能在轿厢运行时对井道内部件产生钩挂风险。8.该凸轮机构设置在门装置开门方向的两个端部,所以只能设置1个或成对设置共2个,扩展性较差。9.该凸轮机构的结构仍比较复杂,不够简洁,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在轿厢平层开门阶段,乘客进出轿厢时,抑制轿厢的上下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并且该电梯装置具有可靠性高、通用性强、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调整方便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电梯装置包括:升降通道;轿厢,在升降通道内升降运行;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轿厢上的轿门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通道壁上的层门装置;地坎,设置在所述门装置下部,所述门装置的门板沿地坎上的滑槽运动,所述地坎包括轿门地坎和层门地坎;在所述地坎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减振装置,该减振装置在门装置开门时释放,在所述减振装置自身驱动力作用下到达一工作位置并产生抑制所述轿厢上下振动的摩擦力;在门装置闭合时,门装置驱动所述减振装置到达一存放位置。优选地,所述减振装置,包括:减振装置本体,所述减振装置本体为一杠杆,在所述杠杆上设有通孔;转动中心,设置于所述地坎上;摩擦端,设置于所述减振装置本体上,所述摩擦端包括用于产生摩擦力的摩擦体;驱动装置,用于在所述门装置开启后驱使所述杠杆绕转动中心转动并到达工作位置;自由端,设置于所述减震装置本体上相对于摩擦端的另一端,所述自由端在所述门装置关门后与门装置相抵接固定所述减振装置本体;所述减振装置本体通过通孔与驱动装置及转动中心套接。优选地,所述摩擦端与摩擦体固定连接,或所述摩擦体设置在一转动杆上,所述转动杆通过第二转动中心与所述摩擦端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摩擦体为橡胶或聚氨酯。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与所述转动中心同心安装的扭簧、拉索或磁铁。优选地,所述摩擦端以滑动的方式压接在轿门地坎或层门地坎上。优选地,所述减振装置本体上设有调节杠杆比装置,用于调节所述转动中心的位置从而调节杠杆比。优选地,所述调节杠杆比装置为:在减振装置本体上设置至少一个用于套接所述转动中心的圆孔。优选地,所述调节杠杆比装置为:在减振装置本体上设置用于套接所述转动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梯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通道;轿厢,在升降通道内升降运行;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轿厢上的轿门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通道壁上的层门装置;地坎,设置在所述门装置下部,所述门装置的门板沿地坎上的滑槽运动,所述地坎包括轿门地坎和层门地坎;在所述地坎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减振装置,该减振装置在门装置开门时释放,在所述减振装置自身驱动力作用下到达一工作位置并产生抑制所述轿厢上下振动的摩擦力;在门装置闭合时,门装置驱动所述减振装置到达一存放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通道;轿厢,在升降通道内升降运行;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轿厢上的轿门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通道壁上的层门装置;地坎,设置在所述门装置下部,所述门装置的门板沿地坎上的滑槽运动,所述地坎包括轿门地坎和层门地坎;在所述地坎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减振装置,该减振装置在门装置开门时释放,在所述减振装置自身驱动力作用下到达一工作位置并产生抑制所述轿厢上下振动的摩擦力;在门装置闭合时,门装置驱动所述减振装置到达一存放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装置,包括:减振装置本体,所述减振装置本体为一杠杆,在所述杠杆上设有通孔;转动中心,设置于所述地坎上;摩擦端,设置于所述减振装置本体上,所述摩擦端设置有用于产生抑制所述轿厢上下振动摩擦力的摩擦体;驱动装置,用于在所述门装置开启后驱使所述杠杆绕转动中心转动并到达工作位置;自由端,设置于所述减震装置本体上相对于摩擦端的另一端,所述自由端在所述门装置关门后与门装置相抵接固定所述减振装置本体;所述减振装置本体通过通孔与驱动装置及转动中心套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