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紫彬专利>正文

圆编毛巾针织机的针织及剪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590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圆编毛巾针织机的针织和剪毛装置,针筒上设置多组垂直向刀针、水平向织针及水平向申克片;在运动行程中织针钩拉针圈时,在刀针凹槽处形成毛圈组织,再利用申克片前进压住旧针圈布面并令刀针向上推出,以其位于凹槽下端的刀刃将毛圈切断。此外,针筒顶端前缘设有一前突,当织针钩拉纱线时,借助前突底端的斜面导引底纱趋近织针针杆处,形成底纱在底部、而毛圈纱包于毛巾内部的针圈结构。(*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毛巾针织机,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圆编毛巾针织机的针织及剪毛装置。一般毛巾面的毛圈组织,需经过“起毛圈编织”及“剪毛”二道手续;所谓“起毛圈编织”,系将如附图说明图10所示的毛圈纱(A)、底纱(B)两根纱线于编织过程中分别导引于申克片(如图1的标号3所示)的上、下方位置,使织针于钩拉针圈时无法将二条纱线拉至同一高度,此时位于申克片上方的毛圈纱(A)即形成毛圈(C),图10所示即为其中形成的一种编织结构;所谓“剪毛”则系将毛圈(C)顶端部分长度剪除,以构成毛巾面。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起毛圈编织”是在圈编毛巾针织机上进行,而“剪毛”作业则在其他剪毛机器上进行(或采取人工剪毛),在生产程序上无法一气呵成,工作效率较差。同时目前所织成的针圈组织系毛圈纱在底部、底纱被包在毛巾内部的组织结构,此种组织结构较易脱毛,导致使用寿命较短。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编毛巾针织机的针织及剪毛装置,该装置用于毛巾起毛圈编织,可形成一种底纱在底部而毛圈纱被包在毛巾内部的针圈组织结构,此种针圈组织结构具备不易掉毛、有较长使用寿命的特性和优点。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编毛巾针织机的针织及剪毛装置,该装置用于毛巾起毛圈编织,可一并完成编织及剪毛作业,且编织作业所形成的毛圈组织长度整齐划一,品质极佳。为实现上述各目的,本技术体现为这样的一种圆编毛巾针织机的针织及剪毛装置,它包括针筒、针刀、织针和申克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的顶端前缘处设有一前突,该前突的上端及前端略呈平直状,底端为内凹形状,并呈现为一个一直延伸至所述针筒前缘的斜面;在所述刀针顶端的针鼻的下端设有一平直的凹槽,在凹槽下端的向下、向外的斜面上形成一刀刃。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这些附图包括图1为用于本技术装置的刀针、织针及申克片的实施例的外观图。图2-图7为本技术装置用于编织针圈及剪毛时的实施例分步动作图。图8-图9为本技术装置的针筒前突在配合织针钩拉时的实施例动作图。图10表示一种具有毛圈的针圈编织形式的示意图。本技术装置包括刀针1、织针2、申克片3(以上三零件见图1所示)及针筒4,本装置通过这四者密切配合,以形成一种底纱在底部而毛圈纱被包在内部的针圈组织,并在编织过程中一并完成起毛圈及剪毛程序。如图1所示,刀针1顶端为一针鼻11,针鼻11下端形成一平直凹槽12,凹槽12下端形成一向下、向外呈斜面设置的刀刃13,本技术装置即利用此刀刃13来切断毛圈c(如图3所示),形成剪毛作用。图1中还显示了申克片3及织针2的构造,其中,织针2的构造与一般使用者相同,并无须特别设计;至于申克片3,如图所示,它具有一片鼻31,该片鼻31前端垂直呈平直状,用于压抵已织成的针圈布面;又,片鼻31底端向下向前形成一斜面并延伸至鼻尖32。图2至图7显示作为本技术装置的编织针圈及剪毛动作的一个循环(即,包括了各分步动作)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2所示,刀针1系垂直向组装于针筒4的垂直针槽41上,织针2系水平向装组于针筒4的水平针槽42上,申克片3则组装于针筒4的水平片槽43上,借助于适当的驱动机构(如导针凸轮),可分别驱动刀针1作上下运动,及驱动织针2、申克片3作水平向往复运动。图2为编织新针圈的起始位置,此时,刀针1处于最低点位置,而织针2处于最右侧位置,使得针舌21与针钩22呈开放状态;申克片3亦处于最右侧位置,使得片鼻31前端未触及旧针圈(布面)。其后,织针2左移至预备吃纱位置,如图3所示,申克片3亦左移压住旧针圈(布面)以固定布面;然后,如图4所示,刀针1向上推出到最高点,此时刀针1上的刀刃13即可将毛圈c切断,达到“剪毛”的效果。其后,申克片3后退右移,不再压住旧针圈(布面),如图5所示,并令织针2左移吃纱;其中,毛圈纱A系位于刀针1右侧,而底纱B则位于刀针1左侧,织针2在左移行程中,针钩22会钩住毛圈纱A及底纱B,而针舌21受旧针圈的推顶而与针钩22闭合,并将毛圈纱A与底纱B拉过旧针圈,使形成一新针圈,如图6所示。值得注意的是,从图5到图6的新针圈形成过程中,毛圈纱A一直位于刀针1右侧,因此当新针圈编织形成后,毛圈A与底纱B无法拉到同一高度,该毛圈纱A凸出的部分即形成毛圈C,由于该毛圈纱A成形时系拉紧于刀针1的平直凹槽12区域,因此,所形成的毛圈C长度相等,且编织拉力均匀。当图6的新针圈编织形成后,刀针1下降从而把新毛圈C向下拉,使针圈(含毛圈)拉力扎实,并使旧针圈布面下移,如图7所示,以利于下面步骤的新针圈的编织。其后,织针2再推出至最右侧位置,如图2所示,即构成另一编织针圈的起始。前述可知,本技术装置利用刀针凹槽12挡止毛圈纱A,使织针2在钩拉针圈时无法将毛圈纱A与底纱B拉至同一高度,因而形成具有毛圈的针圈组织结构;继而利用申克片3压住旧针圈布面并令刀针1向上推出,此时位于凹槽12下端斜面设置的刀刃13即可将各毛圈C切断,形成“剪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前述编织过程形成的针织结构,是一种底纱B在底部而毛圈纱A被包覆于内部的针织结构,此针织结构的形成系利用针筒4的顶端前突44的结构配合织针2运动,以改变毛圈纱A与底纱B勾拉时的上下位置。如图2所示,该前突44系设于水平针槽42上方的针筒4顶端前缘处,该前突44的顶端及前端略呈平直状,底端则为内凹状,并呈现为一个一直延伸至针筒4前缘的斜面。再请参阅图8,这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其中,毛圈纱A位于刀针1右侧,而底纱B则位于刀针1左侧;织针2在左移行程中,针钩22会住毛圈纱A和底纱B以拉过旧针圈而形成新针圈;请注意,底纱B在受钩拉的过程中,会受针筒前突44斜面的导引而趋近于织针2的针杆处,如图9所示,因而所钩拉形成的针圈组织即为底纱B在底部而毛圈纱A包于内部的针圈组织结构。此种针圈组织由于毛圈纱A包于内部,使用时比较不易脱毛掉毛,故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权利要求1.一种圆编毛巾针织机的针织及剪毛装置,包括针筒(4)、针刀(1)、织针(2)和申克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的顶端前缘处设有一前突(44),该前突(44)的顶端及前端略呈平直状,底端为内凹形状,并呈现为一个一直延伸至所述针筒(4)前缘的斜面;在所述刀针(1)顶端的针鼻(11)的下端设有一平直的凹槽(12),在凹槽(12)下端的向下、向外的斜面上形成一刀刃(13)。专利摘要一种圆编毛巾针织机的针织和剪毛装置,针筒上设置多组垂直向刀针、水平向织针及水平向申克片;在运动行程中织针钩拉针圈时,在刀针凹槽处形成毛圈组织,再利用申克片前进压住旧针圈布面并令刀针向上推出,以其位于凹槽下端的刀刃将毛圈切断。此外,针筒顶端前缘设有一前突,当织针钩拉纱线时,借助前突底端的斜面导引底纱趋近织针针杆处,形成底纱在底部、而毛圈纱包于毛巾内部的针圈结构。文档编号D04B9/00GK2142843SQ9224404公开日1993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7日专利技术者叶紫彬 申请人:叶紫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编毛巾针织机的针织及剪毛装置,包括针筒(4)、针刀(1)、织针(2)和申克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的顶端前缘处设有一前突(44),该前突(44)的顶端及前端略呈平直状,底端为内凹形状,并呈现为一个一直延伸至所述针筒(4)前缘的斜面;在所述刀针(1)顶端的针鼻(11)的下端设有一平直的凹槽(12),在凹槽(12)下端的向下、向外的斜面上形成一刀刃(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紫彬
申请(专利权)人:叶紫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