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毛圆编机针筒机构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5449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面毛圆编机针筒机构的改良,其是在针筒上设置上端较宽、下端较窄的沉降片槽,这些沉降片槽之间设置有间隔部以相互区隔,间隔部上端的后段部分的厚度较前段部分薄,相对的沉降片槽上端的后段部分宽度较前段部分宽。借此,可使毛圈不会遭受阻碍,使毛圈不会长短不一,可大幅度提高织物品质。(*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面毛圆编机针筒机构的改良,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由圆编机生产制造双面毛巾类产品,可使毛圈不会遭受阻碍,不会长短不一的针筒机构的改良。公知的圆编机在生产制造双面毛巾类产品时,由于其针筒的沉降片槽形状为平直状,其仅能容纳沉降片伸缩置入,无法加置背面毛圈,因此需于针筒上安置辅助圈,使其与舌针间具有一适当距离,使织物保持在沉降片的中段凹槽高度,形成容纳背面毛圈的空间。但是,当做编织运动时,由于织物在该适当距离内并无支撑,故有织物松动的现象,使织物品质不易控制,甚至当沉降片前伸时,还可能钩断纱线,使织物产生破损。有鉴于此,曾有人提出了一种“舌针双面毛圆编机的针筒沉降片槽的改良构造”(中国台湾申请第77210184号,公告编号114807),如附图说明图1及图2所示,其于针筒1’上设置上端较宽、下端较窄的阶段沉降片槽11’,其下端与公知沉降片槽同宽,仅能容纳沉降片2’前伸置入,其上端宽度较宽,用以容纳沉降片2’及背面毛圈3’。织针5’可被针轨驱动上升钩拉毛圈3’、4’,在该织针5’钩拉毛圈3’、4’后,便受针轨驱动而下降,在织针5’被驱动下降的同时,沉降片2’可被推出吃纱。由于针筒1’的沉降片槽11’已具有供背面毛圈3’留置的空间,使织物可紧靠在针筒1’的沉降片槽11’上,不会因织物松紧而影响品质,使品质易于控制,且沉降片2’前伸时,也无织物被戳破之虑。但是,上述“舌针双面毛圆编机的针筒沉降片槽的改良构造”,由于针筒1’的沉降片槽11’上端宽度仍相当有限,当做织编运动时,背面毛圈3’及正面毛圈4’等容易遭受阻碍,毛圈3’、4’容易长短不一,严重影响到织物的品质。由上可知,上述公知的圆编机针筒的机构,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点,而有待加以改善。为克服以上的缺陷,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毛圆编机针筒机构的改良,其在圆编机做编织运动时,使沉降片槽中的毛圈不会遭受阻碍,可顺畅地动作,毛圈不会长短不一,可大幅度提高织物的品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双面毛圆编机针筒机构的改良,其是于针筒上设置上端较宽、下端较窄的沉降片槽,这些沉降片槽之间形成有多个间隔部,利用这些间隔部以区隔沉降片槽,该间隔部上端的后段部份的厚度较前段部份薄,相对的沉降片槽上端的后段部份宽度较前段部份宽。为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参阅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然而所示附图仅起参考与说明的作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图1为公知沉降片槽的立体图;图2为公知沉降片槽与背面毛圈的容置关系图;图3为本技术的沉降片槽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沉降片槽与背面毛圈的容置关系图。请参阅图3及图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面毛圆编机针筒机构的改良,其是于针筒1上设置上端较宽、下端较窄的阶段沉降片槽11,这些沉降片槽11之间形成有多个一体成型于针筒1上的阶段间隔部12,利用这些间隔部12以区隔沉降片槽11,沉降片槽11下端较窄处与公知针筒的平直沉降片槽具有同等的宽度,仅供沉降片2前伸置入,沉降片槽11上端较宽处则较公知的平直沉降片槽宽,用以容纳沉降片2及背面毛圈3,并于沉降片2后缩时,织物会保持在固定高度,可提供背面毛圈3的留置空间。织针5可被针轨驱动上升钩拉毛圈3、4,在该织针5钩拉毛圈3、4后,便受针轨驱动而下降,在织针5被驱动下降的同时,沉降片2可被推出吃纱。由于针筒1的沉降片槽11已具有供背面毛圈3留置的空间,使织物可紧靠在针筒1的沉降片槽11上,不因织物松紧而影响品质,使其品质易于控制,且沉降片2前伸时,也无织物被戳破的顾虑。因上述结构属于公知技术,并非本技术申请专利的范畴,故不再予以赘述。本技术主要是对针筒1的间隔部12上端的后段部份121采取较薄的厚度,使后段部分121的厚度较前段部份122薄,相对的可使沉降片槽11上端的后段部份111较前段部份112具有更宽的宽度。由于针筒1的沉降片槽11上端的后段部份111具有更宽的宽度,因此当做编织运动时,背面毛圈3及正面毛圈4等不会遭受阻碍,可顺畅地动作,毛圈3、4不会长短不一,可大幅度提高织物品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针筒机构,可使毛圈的动作不会受到阻碍,毛圈不会长短不一,从而得到品质更加优异的产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可行的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任何等效结构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双面毛圆编机针筒机构的改良,其是于针筒上设置上端较宽、下端较窄的沉降片槽,这些沉降片槽之间设置有间隔部以相互区隔,其特征在于该间隔部上端的后段部份的厚度较前段部份薄,相对的沉降片槽上端的后段部份的宽度较前段部份宽。专利摘要一种双面毛圆编机针筒机构的改良,其是在针筒上设置上端较宽、下端较窄的沉降片槽,这些沉降片槽之间设置有间隔部以相互区隔,间隔部上端的后段部分的厚度较前段部分薄,相对的沉降片槽上端的后段部分宽度较前段部分宽。借此,可使毛圈不会遭受阻碍,使毛圈不会长短不一,可大幅度提高织物品质。文档编号D04B15/00GK2454388SQ0026537公开日2001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13日专利技术者叶紫彬 申请人:典洋针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面毛圆编机针筒机构的改良,其是于针筒上设置上端较宽、下端较窄的沉降片槽,这些沉降片槽之间设置有间隔部以相互区隔,其特征在于:该间隔部上端的后段部份的厚度较前段部份薄,相对的沉降片槽上端的后段部份的宽度较前段部份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紫彬
申请(专利权)人:典洋针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