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线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5365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线托,包括:紧固部,所述紧固部为一长方体金属板,所述紧固部开设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圆孔或正四边形孔或正六角孔或腰形孔;平板部,所述平板部对称开设有第一凹部、第二凹部以及用于捆绑扎带的第二安装孔;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也为一长方体金属板;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紧固部和所述平板部后呈Z字形;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紧固部的连接处开设第一倒角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平板部的连接处开设第二倒角部;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套设于所述紧固部、平板部和连接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金属线托,能够承托固定直径较大、重量较重的粗线或捆线;且所述金属线托固定在安装面后,紧固件能够很好的对其紧固锁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线托
本技术属于线或线束承托装置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金属线托。
技术介绍
线托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布线固定。市面上的线托一般为塑料制品,主要优点为轻便。当此线托仅能固定小型线或线束,对于直径较大的粗线,因本身重量问题,无法起到很好的承托作用。且塑料线托固定在金属箱体时,因塑料的伸缩性,导致固定螺母不能很好的紧固。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金属线托,能够承托固定直径较大、重量较重的粗线;且所述金属线托固定在金属箱体时,螺母能够很好的对其紧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金属线托,包括:紧固部,所述紧固部为一长方体金属板,所述紧固部开设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圆孔或正四边形孔或正六角孔或腰形孔;平板部,所述平板部也为一长方体金属板,所述平板部对称开设有第一凹部、第二凹部以及用于捆绑扎带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为半圆形或弧形或U型或V型或梯形;所述第二安装孔为圆孔或正四边形孔或正六角孔或腰形孔;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也为一长方体金属板;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紧固部和所述平板部后呈Z字形;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紧固部的连接处开设第一倒角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平板部的连接处开设第二倒角部;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套设于所述紧固部、平板部和连接部上。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件为绝缘热缩管。进一步地,所述线托由一块金属板经两次折弯形成。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板的厚度为1.0~1.5mm。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板为碳钢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圆孔,数量为2个。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径为3~8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金属线托能够承托固定直径较大、重量较重的粗线或捆线;且所述金属线托固定在安装面后,紧固件能够很好的对其紧固锁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左视示意图。图中:1-紧固部;11-第一安装孔;2-平板部;21-第一凹部;22-第二凹部;23-第二安装孔,3-连接部;31-第一倒角部;32-第二倒角部。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金属线托,包括:紧固部1,所述紧固部1为一长方体金属板,所述紧固部1开设第一安装孔11;平板部2,所述平板部2也为一长方体金属板,所述平板部2对称开设有第一凹部21、第二凹部22以及用于捆绑扎带地第二安装孔23;所述第一凹部21和第二凹部22为半圆形或U型或V型或梯形;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也为一长方体金属板;所述连接部3固定连接所述紧固部1和所述平板部2后呈Z字形;所述连接部3和所述紧固部1的连接处开设第一倒角部31;所述连接部3和所述平板部2的连接处开设第二倒角部32;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套设于所述紧固部1、平板部2和连接部3上。紧固部1用紧固件固定在安装面上,平板部2用于承托固定线或线束。平板部2对称开设有第一凹部21、第二凹部以及用于捆绑扎带的第二安装孔23,用于固定扎带,这样可以将线或线束牢牢固定在所述金属线托上。为了让所述金属线托棱角圆润,不容易割伤手,设置了第一倒角部31和第二倒角部32。为了解决所述金属线托可能导电的问题,还设置了绝缘件。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所述紧固部1开设的所述第一安装孔11的形状、尺寸以及位置不限,比如可以为圆孔、正四边形孔、正六角孔、腰形孔等;但需要保证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径大于市场上紧固件的公称直径。同样地,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孔、正四边形孔、正六角孔、腰形孔等,但需要保证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大于市场上紧固件的公称直径。具体地,所述绝缘件为绝缘热缩管。优选地,所述线托由一块金属板经两次折弯形成,具有一体化的结构,这样线托的强度更高,制作工艺更简单。为了保证线托强度,所述金属板的厚度为1.0~1.5mm。具体地,所述金属板为碳钢板,制作出来的线托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更加轻量化。为了让所述线托在箱体或产品上固定的更加牢固,紧固部1上开设2个第一安装孔11,其形状为圆孔,这样可以防止所述线托固定不牢或者转动。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孔11的孔径为3~8mm,便于市场上大部分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11固定所述线托。本技术提供的金属线托能够承托固定直径较大、重量较重的粗线或捆线;且金属线托固定在安装面后,紧固件能够很好的对其紧固。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线托,其特征在于,包括:紧固部(1),所述紧固部(1)为一长方体金属板,所述紧固部(1)开设第一安装孔(11),所述第一安装孔(11)为圆孔或正四边形孔或正六角孔或腰形孔;平板部(2),所述平板部(2)也为一长方体金属板,所述平板部(2)对称开设有第一凹部(21)、第二凹部(22)以及用于捆绑扎带的第二安装孔(23);所述第一凹部(21)和第二凹部(22)为半圆形或弧形或U型或V型或梯形;所述第二安装孔(23)为圆孔或正四边形孔或正六角孔或腰形孔;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也为一长方体金属板;所述连接部(3)固定连接所述紧固部(1)和所述平板部(2)后呈Z字形;所述连接部(3)和所述紧固部(1)的连接处开设第一倒角部(31);所述连接部(3)和所述平板部(2)的连接处开设第二倒角部(32);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套设于所述紧固部(1)、平板部(2)和连接部(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线托,其特征在于,包括:紧固部(1),所述紧固部(1)为一长方体金属板,所述紧固部(1)开设第一安装孔(11),所述第一安装孔(11)为圆孔或正四边形孔或正六角孔或腰形孔;平板部(2),所述平板部(2)也为一长方体金属板,所述平板部(2)对称开设有第一凹部(21)、第二凹部(22)以及用于捆绑扎带的第二安装孔(23);所述第一凹部(21)和第二凹部(22)为半圆形或弧形或U型或V型或梯形;所述第二安装孔(23)为圆孔或正四边形孔或正六角孔或腰形孔;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也为一长方体金属板;所述连接部(3)固定连接所述紧固部(1)和所述平板部(2)后呈Z字形;所述连接部(3)和所述紧固部(1)的连接处开设第一倒角部(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武刚谭英徐赵磊徐静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广义变流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