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网状弹力筒形纬编绷带的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4676 阅读:3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网状弹力筒形纬编绷带的编织方法。它是在使用安装有双片颚沉降片的单面圆纬针织机上,当编织绷带两端边缘的紧密组织时,纱线搁持在沉降片的下颚上进行成圈编织,形成较小的弯纱深度,当编织绷带带身的稀松孔眼状组织时,纱线搁持在沉降片的上颚上进行成圈编织,形成较大的弯纱深度,这样,就可以根据绷带结构上各部段的不同稀密要求,方便地通过沉降片工作状态的变换来进行组织稀密程度差异较大的绷带的连续编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弹力绷带的制作方法,尤其是在针织圆纬机上编织而成的具有绷带带身为稀疏孔眼态而两端边缘为较密组织的弹力筒形纬编绷带的编织方法。
技术介绍
绷带的较为合理的结构应为成为具有较好弹力的圆筒状,以尽可能方便地对胴体、肢体直接加以套覆使用,并束缚纱布与药物,适合形体及身体运动及伸展的要求;绷带带身为稀松网孔状组织,有利于透气透湿;绷带两端边缘与绷带带身相比为紧密组织,具有较大的束缚力,有利于对肢体的定位。从使用的原料来看,一般以短纤棉纱居多。目前,公知的针织弹力绷带的生产有如下几种方法可由经编机或能够往复编织的纬编机,如横机织成带状的绷带,为片形。绷带以缠绕状态包覆身体,其包缠过程一般较为繁杂,需要医疗操作人员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可由双针床经编机编织成管状绷带,可以是网孔状。但从弹性纱线和短纤棉纱的编织是否顺利及成本是否合算的角度来看,双针床经编机编织弹性绷带就不太适合。因为相互紧靠经向平行排列的短纤纱之间较易发生缠结,因为弹性纱线的送经必须要有专用的送经机构,较为复杂。可由纬编机圆筒编织而成。但缺点是现有编织技术难以在稀密程度差异较大的组织之间顺利切换的要求,即不能满足绷带带身为稀疏孔眼态而两端边缘为较密组织的要求,因为当以现有的针织机密度调节方式,即织针三角或针筒的上下运动调节来控制组织达到稀密程度较大改变时,对织针运动轨迹的改变随之较大,极易造成织针与织针三角之间的撞击。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或者不能形成圆筒状绷带,或者不能用圆纬机编织成带身与带端的稀密程度差异较大的弹力网管状绷带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设计出一种编织方法,该方法不仅能编织成管状绷带,而且能以弹性纱线和短纤棉纱进行带身的稀松孔眼状组织与绷带两端边缘紧密组织之间方便可靠变换地编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使用安装有双片颚沉降片的单面圆纬针织机。当编织绷带两端边缘的紧密组织时,纱线搁持在沉降片的下颚上进行成圈编织,形成较小的弯纱深度,当编织绷带带身的稀松孔眼状组织时,纱线搁持在沉降片的上颚上进行成圈编织,形成较大的弯纱深度,这样,就可以根据绷带结构上各部段的不同稀密要求,方便地通过沉降片工作状态的变换来进行整只绷带的连续编织。绷带编织所用纱线中至少有一根采用弹性纱线,作用有二一是使绷带具有较好的弹性,二是当编织绷带的稀松孔眼状组织纱线搁持在沉降片的上颚上形成长度较大的线圈时,将这刚成圈后的新线圈牵拉到织针背后的作用是由绷带中的弹性纱线的收缩来保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形成结构合理、织物稀密组织结合且具有良好弹力的圆筒状的绷带弹力的圆筒状不但可以尽可能方便地对胴体、肢体直接加以套覆使用,并束缚纱布与药物,而且适合形体及身体运动及伸展的要求;绷带带身为稀松网孔状组织,有利于透气透湿;绷带两端边缘与绷带带身相比为紧密组织,具有较大的束缚力,有利于对肢体的定位。除此以外,因为圆纬针织机,还可以使用广泛种类的原料,例如各种短纤纱线。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编织绷带的步骤如下先以较紧密的组织编织圆筒绷带的一端边缘,然后以较稀的组织编织绷带带身,最后再以较紧密的组织编织圆筒绷带的另一端边缘。为了使纱线可以有控制地搁持在沉降片的低片颚或者高片颚上,圆纬机所使用的两片颚的长度不同,低片颚较长,高片颚较短。这样,当编织较紧密组织时,单面圆纬机上的沉降片三角将沉降片作用成针筒径向较外位置,此时,沉降片以低片颚握持纱线,织针弯纱下降到最低位置时所形成的弯纱深度较小,所以织成的织物组织较为紧密;当编织较稀疏组织时,沉降片三角将沉降片作用成针筒径向较内位置,此时,沉降片以高片颚握持纱线,织针弯纱下降到最低位置时所形成的弯纱深度较大,所以织成的织物组织较为稀疏。由上可以看出,当机器由较紧密组织的编织向较稀疏组织的编织过渡或者反之时,仅需要将控制沉降片径向运动的沉降片三角的作用程度加以控制即可,而不需要传统的织针三角或针筒的上下运动调节。如此,达到整只绷带的编织运动连续高速、平稳可靠的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弹力筒形针织绷带的编织方法,由圆纬机编织而成,其特征是机器上使用双片颚沉降片,当编织绷带两端边缘的紧密组织时,纱线搁持在沉降片的下颚上进行成圈编织,形成较小的弯纱深度,当编织绷带带身的稀松孔眼状组织时,纱线搁持在沉降片的上颚上进行成圈编织,形成较大的弯纱深度,这样,就可以根据绷带结构上各部段的不同稀密要求,方便地通过沉降片工作状态的变换来进行整只绷带的编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纱线特征是至少有一根采用弹性纱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其特征是弹性纱线可以是氨纶,也可以是橡筋线。全文摘要。它是在使用安装有双片颚沉降片的单面圆纬针织机上,当编织绷带两端边缘的紧密组织时,纱线搁持在沉降片的下颚上进行成圈编织,形成较小的弯纱深度,当编织绷带带身的稀松孔眼状组织时,纱线搁持在沉降片的上颚上进行成圈编织,形成较大的弯纱深度,这样,就可以根据绷带结构上各部段的不同稀密要求,方便地通过沉降片工作状态的变换来进行组织稀密程度差异较大的绷带的连续编织。文档编号D04B9/44GK1517464SQ03101238公开日2004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19日专利技术者周罗庆, 汤友章, 唐军 申请人:江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力筒形针织绷带的编织方法,由圆纬机编织而成,其特征是:机器上使用双片颚沉降片,当编织绷带两端边缘的紧密组织时,纱线搁持在沉降片的下颚上进行成圈编织,形成较小的弯纱深度,当编织绷带带身的稀松孔眼状组织时,纱线搁持在沉降片的上颚上进行成圈编织,形成较大的弯纱深度,这样,就可以根据绷带结构上各部段的不同稀密要求,方便地通过沉降片工作状态的变换来进行整只绷带的编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罗庆汤友章唐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