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增加领口边缘网孔数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4497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法,用于增加针织圆领衫领口边缘(10)上的网孔数,该圆领衫在具有织针排列的至少两个相对针床的横机上加工,其中最多每隔一针上有一个网孔,并且其中一个针床的每个携带网孔的织针分别与另一个针床的一个空织针相对,其中,网孔数的增加以扇形段方式通过在一个针床的空针上穿入织纱并在相对针床向横移后把扩幅网孔以及原始网孔移挂到相对针床的空针上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法,用于增加针织圆领衫领口边缘上的网孔数,该圆领衫在具有织针排列的至少两个相对针床的横机上加工,其中最多每隔一针上有一个网孔,并且其中一个针床的每个携带网孔的织针分别与另一个针床的一个空织针相对。
技术介绍
在针织圆领衫中,通过使用楔形片法形成领口边缘。在圆领衫的肩部连接以后,一般采用与形成领口边缘相同的针数编织领子。然而领口越低,由于网孔彼此间出现的张力,领口的原始轮廓变化就越大。因此,一方面有碍于领子的外观,另一方面有损于领口的拉伸性并因此还有损圆领衫的耐穿性。这个问题通过加大形成领子的网孔数量得以解决。为此,EP 1 258 552 A1和EP 1 264 922 A1分别介绍了采用全部织针形成针织圆领衫的方法,但它们只能在具有在其滑杆上面可以停放网孔的特种滑针的横机上实施。EP 1 288 361介绍了一种,该方法可以在具有四个针床的横机上或者在具有上述特种滑针的横机上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增加针织圆领衫领口边缘网孔数的方法,该方法在仅具有两个针床和没有特种滑针的横机上也能实施。该目的采用开头所述类型的方法得以实现,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a)在第一针床上确定所要增加网孔数的领口边缘的扇形段;b)将一根织纱穿入该扇形段之一的空织针内或者在这些织针周围挂一根织纱用于在下个针织过程中形成扩幅网孔;c)将相对的第二针床横移一个针距;d)将扩幅网孔和/或者与空织针相对的原始网孔移挂到第二针床上;e)重复步骤c)和d),直至扇形段的所有扩幅网孔和原始网孔都布置在相对的第二针床迄今为止的空织针上;f)实施步骤b)至e),直至在所有扇形段内形成扩幅网孔,并且领口边缘的全部原始网孔和扩幅网孔都布置在相对的第二针床上;g)将一个针织面的领口边缘的原始网孔和扩幅网孔移回到第一针床的织针上。在将领口边缘以所要求的网孔数在所要求的部位上扩幅后可以编织领子,其中,重新这样进行织针排列,使最多每隔一针上有一个网孔,并且一个携带网孔的织针与一个空织针相对。该方法可以在只有两个采用舌针或者传统滑针的针床的横机上实施。网孔的移挂过程工作非常可靠,因为所要移挂的网孔最多横移一针。在横移相对的第二针床之前,可以将仍处于第一针床上要提高网孔数的扇形段外面的全部网孔同样移挂到相对的针床上,以便不妨碍第二针床的横移运动。在为领口边缘的另一扇形段形成扩幅网孔之前,可以将其网孔回移到第一针床上,然后在那里将织纱穿入然后形成扩幅网孔的空织针内。最好将第二针床在步骤c)中在处于领口中心左侧的扇形段上向右横移,并在处于领口中心右侧的扇形段上向左横移。由此可以在原始领口区域的两侧为扩幅网孔额外得到所要求的附加织针。扩幅网孔和/或者原始网孔的移挂可以在步骤d)中逐渐进行,在扇形段靠近领口中心的边缘开始直至扇形段的外边缘,直至每个原始网孔和扩幅网孔悬挂在第二针床迄今为止的空织针上。按照这种方式,也为领子的形成保持织针排列,其中最多每隔一针携带一个网孔并为携带网孔的织针相对设置一个空织针。附图说明下面借助附图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示出作为针织圆领衫构成的针织套衫领口的示意图;图2.1-2.12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用于增加图1领口边缘扇形段a)和c)内网孔数方法的网孔分布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圆领口的领口边缘10,依据本专利技术增加其网孔数用于制造造型漂亮和可拉伸的领子11,从而产生一种具有增加网孔数量的领子边缘10′。在此,领口边缘10分成三个扇形段A、B和C。在扇形段A和C中增加网孔数,而在扇形段B中网孔数保持不变。图2.1-2.12举例示出如何在扇形段A和C中扩幅网孔数。在R0行中,示出在网孔数扩幅开始之前图1领口边缘10的扇形段A、B和C的网孔占用。前后针床V和H的每隔一针上有一个网孔。与携带一个网孔的织针相对设置另一个针床H、V的一个空织针。织针c)至p)属于针织品的背面,织针C)至P)属于针织品的正面。在R1行中,扇形段A内的织针C′、D′、F′和H′周围挂一根织纱,从而在下个编织过程中可以立即形成一个网孔。随后在R2行中,将扇形段B和C的网孔从前针床V移挂到后针床H的与其相对的织针上。R01行示出R2行中移挂过程之后的网孔分布。在R02行中,后针床向右横移一针。随后在R3行中扇形段A的最内扩幅网孔H′移挂到后针床H的与其相对的织针h′上。R03行中示出然后形成的针织品图案。在R04行中,后针床H重新向右横移一针。随后在R4行中扇形段A的两个原始网孔G和H移挂到后针床H的与其相对的织针g′、f上。然后形成R05行中所示的网孔分布。在R06行中,后针床重新向右横移一针,以便在R5行中扩幅网孔F和原始网孔C能够移挂到与其相对的织针e′和b上,如R5行所示。然后形成R07行中所示的网孔图案。在R08行中,后针床H重新向右横移一针。随后扇形段A的两个原始网孔E和F可以移挂到后针床H的与其相对的织针c′和d′上,如R6行所示。然后形成R09行中所示的网孔分布。在R010行中,后针床重新向右横移一针。随后在R7行中扩幅网孔D够挂到相对的织针b′上。然后形成R011行中所示的网孔分布。在R012行中,后针床重新向右横移一针并接着在R8行中扇形段A的最后两个网孔C′和D移挂到后针床上,从而形成R013行中所示的网孔分布。针织品正面的所有网孔现在均处于后针床上。领口边缘10′的扇形段A扩幅总计四个网孔。为对扇形段C内的网孔数量进行扩幅,在R9行中首先将该扇形段的针织品正面的网孔重新回挂到前针床V的织针M至S上,从而形成R014行中所示的网孔分布。在R10行中,为形成扩幅网孔将织纱穿入前针床V的空织针M′、O′、Q′、R′上,随后在R11行中将最内的原始网孔M移挂到后针床H的与其相对的织针j′上,从而形成R015行中所示的网孔分布。在R016行中,后针床H向左横移一针。由此在R12行中最内的扩幅网孔M′以及原始网孔S可以移挂到后针床H的与其相对的织针k′和q上,从而形成R017行所示的网孔图案。在R018行中,后针床H向左横移一针并接着扇形段C的原始网孔N和O移挂到后针床H与其相对的织针1′、m′上,如R13行所示。然后形成R019行中所示的网孔图案。在R020行中,后针床再次向左横移一针。现在可以将扩幅网孔O′移挂到后针床H上,由此形成R021行中所示的网孔分布。在R022行中,后针床重新向左横移一针。在下个步骤中,将原始网孔P和Q以及扩幅网孔R′移挂到后针床H上,如R15行所示。然后形成R023行中所示的网孔分布。在R024行中,在R16行内将扇形段C最后的扩幅网孔Q′移挂到后针床H上之前,后针床再次向左横移一针。然后形成R025行中所示的网孔图案。在R026行中,后针床最后向左进行横移,从而可以将扇形段C最后的网孔R在R17行中移挂到后针床上。然后形成R027行中所示的网孔分布。现在领口边缘10′的全部网孔均悬挂在后针床H的织针上。在R18行中,现在将针织品正面的原始网孔和扩幅网孔移挂到前针床的相对织针上。然后形成R028行所示的网孔分布。前后针床V、H携带网孔的织针的数量分别从14针增加到18针。重新这样进行织针排列,使其仅每隔一针上有一个网孔。与携带网孔的织针相对设置一个空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增加针织圆领衫领口边缘(10)网孔数的方法,该圆领衫在具有织针排列的至少两个相对针床(V、H)的横机上加工,其中最多每隔一针上有一个网孔,并且其中一个针床(V、H)的每个携带网孔的织针分别与另一个针床(H、V)的一个空织针相对,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a)确定所要增加网孔数的领口边缘(10)的扇形段(A、C);b)将一根织纱穿入该扇形段(A、C)之一的空织针内或者在这些织针周围挂一根织纱,用于在下个针织过程中形成扩幅网孔;c)将相对的第二针床(H)横 移一个针距;d)将扩幅网孔和/或者与空织针相对的原始网孔移挂到第二针床(H)上;e)重复步骤c)和d),直至扇形段(A、C)的所有扩幅网孔和原始网孔都布置在相对的第二针床(H)迄今为止的空织针上;f)实施步骤b)至e ),直至在所有扇形段(A、C)内形成扩幅网孔,并且领口边缘(10)的全部原始网孔和扩幅网孔都布置在相对的第二针床(H)上;g)将一个针织面的领口边缘(10′)的原始网孔和扩幅网孔回移到第一针床(V)的织针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施密德特T诺嫩马赫尔F科卢拉
申请(专利权)人:H斯托尔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