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飞专利>正文

自动收针的针织横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4347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自动收针的针织横机,这种针织横机具有自动收针装置以及相配套的电机及其电控部分,自动收针装置的机械部分由收针手、横移机构和摆动机构组成。收针手内设推针板、刮针板、收针头、退针板和磁钢等,其上下运动和摆动由凸轮摇杆机构驱动;横移机构驱动收针手平行于针床的平移;摆动机构驱动收针手进入或退出工作位置。从而取出套于需要收针的旧针针钩内的线圈,将线圈套入新针的针钩中,实现移圈收针,再将所收旧针退出编织工位。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可以安装在传统手摇横机上,通过电脑编程,在现有自动加针的基础上实现自动移圈收针,即可明收暗收,达到与手工收针同样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横机的结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可以使针织横机实现自动收针功能的改进。
技术介绍
目前,各羊毛衫厂家最普遍使用的针织机械是手摇针织横机,其价格低,使用方便,但是劳动强度大,编织效率低,而全自动电脑横机的价格昂贵,目前无法普及使用。近两年,半自动机架开始逐渐流行,半自动机架可配上手摇横机,即可实现自动放针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然而编织物中,除了放针还有大量的收针,而半自动机架的收针还是由大量手工操作来完成,因此,无法实现自动收放针编织,使得编织效率无法真正提高。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中心检索在本专利技术作出之前,在国内外的文献中尚未发现相同的专利技术创造,有种形式的加减针横机,由于收针使用的是拷针方式,其缺点是不能实现线圈转移并且织物容易脱散,而只能加工低端毛织产品。而最接近本专利技术的现有技术,是CN2654641Y披露的一种技术文献,但这项专利与本专利技术存在着较大的区别。这种现有技术的自动加减针横机虽然可以进行自动放针和移圈收针,但其机构复杂而松散,定位精度低,影响可靠性;套针采用电磁铁,动作生硬冲击大,容易损坏织物和织针;减针装置与机头处同一平面,不仅占据空间,而且机头运转时减针装置需远离机头工作范围停放,收针时减针装置必须远距离行进再远距离退出,严重制约了编织效率。这些缺陷使其实用意义受到很大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自动收针的针织横机,该横机具有收针装置,可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收针装置可以安装在传统手摇横机上,在现有自动放针的基础上实现自动移圈收针,即可明收暗收。应用控制技术既可轻易改变参加工作的收针头针目数,又可以改变移圈针距从而适应织物明收暗收的结构变化;收针手结构紧凑,合理设计凸轮曲线可以得到柔顺流畅的组合运动;收针手立体设置可以预先准确进入收针位置,大大提高编织效率;本专利技术力求做到改善自动化程度,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一人多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能实现自动收针的针织横机,这种横机包括自动收针装置,即收针装置的机械部分以及电控部分。电控部分由专用CPU、电源、电机、及其程序盒等组成。在针织横机的上方设有导轨,导轨上铰接有两个收针手,收针手位于针织横机的两侧,并与针床平行;收针手上还连接有平移驱动机构和摆动机构;所述的收针手平移机构为针织横机上方设有由步进电机控制的丝杆和螺母,该螺母与收针手连接,控制收针手相对横机针床的位置。所述的收针手摆动机构为导轨两端设有的由步进电机驱动的齿轮和扇形齿轮,控制收针手的的上下摆动。收针手内部设有推针板,推针板被弹簧顶抵于外壳底部,并与连杆连接,其位置位于针床上织针的针踵下方;推针板上方设有滑块,滑块末端设有刮针板,头端设有拉簧连接外壳顶部,刮针板位于针床上针踵的上方、针钩的下方;滑块上还铰接有收针头固定座,,收针头固定座上设有一排收针头,收针头位置位于针的针钩上方;滑块上还设有磁钢固定座,磁钢固定座上设有磁钢;收针手内还设有两平行的另一个滑块,滑块末端设有退针板,头端设有拉簧连接外壳顶部;收针手上方还设有4个一组的凸轮,分别通过4个摇杆驱动滑块和连杆,从而推动上述推针板、刮针板、收针头、退针板,完成织针上的线圈转移。凸轮可由步进电机或减速电机驱动。一凸轮通过一摇杆连接滑块驱动收针头、磁钢和刮针板;一凸轮通过一摇杆连接滑块驱动退针板;一凸轮通过一摇杆连接连杆,连杆与推针板连接;一凸轮通过一摇杆连接连杆,连杆与收针头固定座连接。上述驱动机构的电机、凸轮、摇杆、滑块和连杆驱动收针手内的推针板、刮针板、收针头、退针板协调动作,结合收针装置的横向平移和上下摆动,实现自动收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结构主视2为图1的左视3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收针手内部结构主示意4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收针手内部结构侧示意5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包括针织横机1,还包括自动收针手3的机械部分以及电控部分,电控部分为专用技术,为一般技术人员所知,图中未示。机械部分为针织横机1的上方设有导轨2,导轨2上铰接有对称的两个收针手3,收针手3位于针织横机1的两端,并与针床11平行;收针手3上还连接有收针手驱动机构,以实现收针手3沿导轨2的左右移动以及以导轨2为轴的上下摆动;在本实施例中,收针手3的平移机构为针织横机1上方对称设置的两套由步进电机57控制的丝杆41以及与该丝杆41旋合的丝杆螺母43,该丝杆螺母43通过连接板40与收针手3连接。而控制收针手3上下摆动的机构为由步进电机58控制的齿轮42和扇形齿轮42′,扇形齿轮42′与导轨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收针手上下摆动的驱动机构还可以为由步进电机58控制的同步带轮,同步带轮驱动收针手3。针床11上设有现有技术的织针111,其结构如图5所示。织针111的下部近末端具有突起的针踵1111,织针111的上末端为针钩1112,织针111上铰接有针舌1113,针舌1113可盖住针钩1112,针钩1112中套有线圈6。收针手3内部设有推针板31,推针板31被弹簧311顶抵于轴位螺钉上,推针板31位置位于安装在针床11上的织针111的针踵1111下方;收针手3内推针板31的上方设有滑块322,滑块322末端设刮针套板33,头端有拉簧8连接外壳顶部。刮针板33位于安装在针床11上的织针111的针踵1111的上方、织针111的针头1112的下方;滑块322上还铰接有收针头固定座321和扭簧320。收针头固定座321上设有一个以上的收针头34,收针头34位于织针111的针钩1112上方;收针手3内位于刮针板33和收针头34之间设有磁钢35;收针手3内还设有与滑块322平行的滑块323,滑块323末端设有退针板37,头端有拉簧88连接外壳顶部;收针手3上部还设有凸轮51、52、53、54,分别驱动与连杆3210、滑块322、连杆3220、滑块323连接的摇杆61、62、63、64。上述的推针板31与连杆3210连接、收针头固定座321与连杆3210连接。根据动作需要分别设计凸轮51、52、53、54的外缘曲线,凸轮外缘分别与铰接于外壳上的四根摇杆61、62、63、64上的轴承32接触,该组四个凸轮同轴设置,轴端设有同步带轮;收针手3上部还设有步进电机56,步进电机56位于凸轮组的上方。由步进电机56通过同步带驱动凸轮组。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轮组还可以由减速电机驱动,凸轮驱动摇杆,摇杆连接软轴进而驱使收针手3内的推针板31、刮针板33、收针头34、退针板37联动。如图5所示,结合图1-图4,本实施例实现自动收针的方式如下步进电机56驱动凸轮51、52、53、54同步转动,带动四根摇杆61、62、63、64摆动。摇杆61驱动连杆3210带动推针板31上下运动(弹簧311可在凸轮释放时使滑块复位);摇杆62驱动滑块322上下运动,因此带动设置于滑块322上的刮针板33、收针头固定座321以及磁钢35一同上下运动(弹簧8可在凸轮5释放时使滑块322复位);摇杆63驱动连杆3220带动收针头固定座321绕其在滑块322上的铰接点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收针的针织横机,包括针织横机(1),电机和电脑控制部分,针织横机(1)的上方设有导轨(2),导轨(2)上铰接有对称两个收针手(3),收针手(3)位于针织横机(1)的两端,并与针床(11)平行;收针手(3)内部设有推针板(31), 其位置位于针床上织针(111)的针踵(1111)下方;推针板(31)上方设有滑块(322),滑块(322)的末端设有刮针板(33),刮针板(33)位于针床(11)上织针(111)的针踵(1111)上方、针钩(1112)下方; 滑块(322)上铰接有收针头固定座(321),收针头固定座(321)上设有一个以上的收针头(34),收针头(34)位置位于织针(111)的针钩(1112)上方;其特征在于:推针板(31)头端设有拉簧(8),拉簧(8)与外壳(4)顶部 连接;滑块(322)上设有扭簧(320)并与磁钢固定座(351)铰接,磁钢固定座(351)上设有磁钢(35);收针手(3)内还设有与滑块(322)平行的滑块(323),滑块(323)的末端设有退针板(37),头端设有拉簧(8 8),拉簧(88)与外壳(4)顶部连接;收针手(3)内还设有四个凸轮(51)、(52)、(53)、(54),凸轮的外缘分别与四根摇杆(61)、(62)、(63)、(64)上的轴承(32)接触,轴承(32)分别与连杆(3120)、滑块 (322)、连杆(3220)以及滑块(323)连接,凸轮组位置位于外壳(4)的上方,通过同步带(5)与电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飞陈怀龙陶金华李伯良
申请(专利权)人:叶飞陈怀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