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4206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属于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所述复温保温装置包括复温单元,所述复温单元包括自内而外依次叠放的接触层、发热层和保温层,所述发热层包括发热丝,所述发热丝均匀排布在接触层与保温层之间,发热丝外接电源,所述发热丝为碳纤维电热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复温保温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普通保温箱而言,其具备复温功能,尤其适用于对于严寒条件下对救治物资的复温和保温工作,利用所述复温保温装置既能够实现对救治物资的单独复温或单独保温,也可以实现对救治物资的先复温再保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许多生物医疗试剂、疫苗、血液等为了保证其达到应具备的功效,需要保证生物医疗试剂、疫苗、血液等一直处于一定温度的低温环境中,所以在对生物医疗试剂、疫苗、血液等进行转移和运输时,为了保证生物医疗试剂、疫苗、血液等仍处于其需要的低温环境,就需要一种容器能够长时间保证容器内的温度处于所需的低温状态。因此,现有的医疗保温箱均专注于如何保持箱体内的恒定低温状态。例如,专利201520869581.2公开了一种医用保温箱,其包括外箱体、内箱体、上盖、保温袋以及温度计,外箱体由发泡聚苯乙烯制成,内箱体设置于外箱体的内部,内箱体的箱体壁设有多个插槽,该插槽内部放置冰块,上盖设置于外箱体和内箱体的上部开口处,保温袋真空吸附在外箱体及上盖的外表面,温度计设置于外箱体的外壁上,所述医用保温箱能够维持内箱体内的低温状态。又比如,专利201720481784.3公开了一种智能生物医疗试剂保温箱,包括箱体,与箱体配合的箱盖,其中箱体内设有保湿盒,箱体和保湿盒夹层内设有多个半导体制冷片,保湿盒内左半部设有多个第一孔槽,保湿盒内右半部设有多个第二孔槽,保湿盒底部设有蓄冷剂,箱体内还设有温度湿度传感器,箱体外侧正面上设有温度湿度显示器,温度湿度显示器内设有主控板,温度湿度传感器与温度湿度显示器内的主控板连接,箱体底部设有蓄电池给元件供电,所述智能生物医疗试剂保温箱不仅能够维持箱体内的低温状态,还能够实现对箱体内温度和湿度的实时监控。然而,在某些应用场景下,上述医疗保温箱、智能生物医疗试剂保温箱甚至现有的医疗保温设备均无法满足相应的救治需求。例如,在环境温度低、气候特殊的高原地区环境中,救治物资在环境的影响下处于超低温状态,现有的医疗保温箱的低温存储功能在此类状况下已不适用于对医疗物资的保存,而超低温状态下的救治物资也无法应用到患者身上,此时,需要对救治物资进行复温,以使其恢复至能够用于患者的温度。但是复温的过程不同于现有的利用加热方式对物资进行复温的过程,对医疗用试剂、疫苗、血液而言,复温的过程相对来说更为复杂,因为不同的复温速率会对医疗用试剂、疫苗、血液等产生不同的影响,若升温速度和温度控制的不准确,将会对医疗用试剂、疫苗、血液等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以实现对救治物资的复温和保温。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所述复温保温装置包括复温单元,所述复温单元包括自内而外依次叠放的接触层、发热层和保温层,所述发热层包括发热丝,所述发热丝均匀排布在接触层与保温层之间,发热丝外接电源,所述发热丝为碳纤维电热丝。所述复温保温装置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用于盛放救治物资;所述复温单元围包在所述箱体的外侧或者贴设在复温保温装置的内壁上;当复温单元围包在箱体外侧时,所述接触层与箱体外壁接触;当复温单元贴设在箱体内壁时,所述接触层与被救治物资接触。所述复温单元与箱体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复温单元整体呈包状、袋状或箱体状,救治物资放入复温单元内,所述接触层与被救治物资接触。所述复温保温装置还包括电源单元、控制单元和检测单元;所述电源单元为所述复温、控制及检测单元供电;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被复温物体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实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单元传输来的温度信号控制所述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检测部件,所述第一检测部件用于检测被复温物体的实时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实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二检测部件,所述第二检测部件设置在所述发热层内,所述第二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发热层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实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智能数显温控表,所述智能数显温控表用于显示被复温物体的实时温度和复温单元发热层的实时温度。所述复温单元还包括外饰层,所述保温层位于发热层和外饰层之间。所述接触层与发热层之间、发热层与保温层之间、以及保温层与外饰层之间均为可拆卸式连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的复温保温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普通保温箱而言,其具备复温功能,尤其适用于对于严寒条件下对救治物资的复温和保温工作,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实现对救治物资的单独复温、单独保温以及先复温再保温工作。2、本技术中复温单元的碳纤维电热丝相对于现有的复合纤维电热布而言,其发热快,节电效果好,柔软耐折,防水耐辐射,且不会氧化,持久耐用,安全可靠,可以满足恶劣环境下的防水防腐蚀需求。3、本技术通过第一检测部件实时采集物资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传输至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根据物资的起始温度控制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以实现对复温速率的控制。当物资恢复至所需的正常温度时,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发热层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实时传输至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控制发热层的温度和发热时间,以实现对物资的保温。4、本技术中的复温单元能够耐高温,且其抗燃性、抗腐蚀性以及抗拉、抗张强度等机械性能较高,提高了其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此外,本技术中所述复温单元的各层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不仅拆洗方便,而且各层或各部件发生损坏后容易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复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复温保温装置的控制原理图。附图标记,1、箱体2、复温单元21、接触层22、发热层23、保温层24、外饰层25、物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一种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包括箱体1以及围包在所述箱体1外侧的复温单元2。所述复温单元2与箱体1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将所述复温单元2紧紧的围包在箱体1外侧,复温单元2的下述外饰层24的头部和尾部的结合部位可以采用粘贴扣粘贴的方式实现连接,也可以采用拉链的方式实现连接,当需要将复温单元2从箱体1上拆卸下来时,只要打开粘贴扣或者拉开拉链即可。当然,本技术中,复温单元2与箱体1之间的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的外饰层24首尾之间采用粘贴扣或拉链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其它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所述复温单元2包括自内而外依次叠放的接触层21、发热层22和保温层23。所述接触层21与箱体1的外壁相接触。本技术中的所述接触层21采用纳米保温棉加铝箔复合玻纤布制成,其耐温数值不高于350℃,具有不燃性,抗腐蚀性好,能耐强酸、强碱及各种有机溶剂的腐蚀。本技术中的接触层抗拉强度高,具有良好的机械特性,且其具备非粘着性,不易粘附任何物质,电绝缘性优良。本技术中的铝箔复合纳米保温棉布表面经过特殊防腐处理,水汽渗透性小,防水密封效果好,抗张强度好,贴面挺括,张面平整,不易受摩擦损伤。此外,本技术中的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温保温装置包括复温单元,所述复温单元包括自内而外依次叠放的接触层、发热层和保温层,所述发热层包括发热丝,所述发热丝均匀排布在接触层与保温层之间,发热丝外接电源,所述发热丝为碳纤维电热丝。

【技术特征摘要】
1.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温保温装置包括复温单元,所述复温单元包括自内而外依次叠放的接触层、发热层和保温层,所述发热层包括发热丝,所述发热丝均匀排布在接触层与保温层之间,发热丝外接电源,所述发热丝为碳纤维电热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温保温装置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用于盛放救治物资;所述复温单元围包在所述箱体的外侧或者贴设在复温保温装置的内壁上;当复温单元围包在箱体外侧时,所述接触层与箱体外壁接触;当复温单元贴设在箱体内壁时,所述接触层与被救治物资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温单元与箱体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温单元整体呈包状、袋状或箱体状,救治物资放入复温单元内,所述接触层与被救治物资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温保温装置还包括电源单元、控制单元和检测单元;所述电源单元为所述复温、控制及检测单元供电;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被复温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零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