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3997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车辆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若所述第一图像与预先存储的参考图像相匹配,则生成用于解锁车门的第一控制信号;获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二图像;若所述第二图像与所述参考图像相匹配,则生成用于启动车辆的第二控制信号。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自动控制车门开启并控制车辆启动,无需使用传统钥匙,控制方式更加简便、智能。即使车主忘记携带钥匙,也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控制汽车,更加智能化。而且上述方法可确认车主身份,安全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电子行业是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汽车所形成的新兴行业。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带领汽车产业不断走向智能化、网联化。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汽车电子
的研究热点,但是目前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无人驾驶,或者致力于提供优良的人车交互界面,少见对汽车的开门和启动进行的研究。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智能网联汽车,都要配置至少两把钥匙,分别用来开启车门以及启动车辆发动机。这种开门启动方式不仅操作繁琐,而且若车主忘记携带钥匙则无法使用汽车,不够智能化。另外,任何人拿到钥匙都可以打开车门并且启动车辆,车辆容易被盗,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简化车辆的开门和启动操作,并且提升车辆安全性。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其包括:获取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若所述第一图像与预先存储的参考图像相匹配,则生成用于解锁车门的第一控制信号;获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二图像;若所述第二图像与所述参考图像相匹配,则生成用于启动车辆的第二控制信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生成用于启动车辆的第二控制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生成用于解锁所述车辆的电子动力转向系统的第三控制信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二图像为:实时获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二图像;在生成用于启动车辆的第二控制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实时识别所述第二图像中的面部特征及所述面部特征的坐标信息;根据所述坐标信息的变化,判断驾驶员头部的运动状态及运动频率;若所述运动状态为预设状态,并且所述运动频率高于预设的频率阈值,则生成告警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二图像为:实时获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二图像;在生成用于启动车辆的第二控制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实时识别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眼部特征,根据所述眼部特征检测驾驶员的眼部状态;统计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眼部状态为闭眼状态的时长;根据所述时长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生成告警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图像与预先存储的参考图像相匹配,则生成用于启动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第四控制信号。一种车辆控制装置,其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图像与预先存储的参考图像相匹配时,生成用于解锁车门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二图像;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图像与所述参考图像相匹配时,生成用于启动车辆的第二控制信号。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及上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车辆控制装置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连接;所述车辆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车辆的门锁及发动机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外门把手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倾斜设置于所述外门把手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辆的仪表组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分别获取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并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分别与参考图像进行对比,在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与参考图像匹配时,可自动控制车门开启并控制车辆启动,无需使用传统钥匙,控制方式更加简便、智能。即使车主忘记携带钥匙,也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控制汽车,更加智能化。而且上述方法可确认车主身份,安全性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请参阅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车辆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2,获取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其中,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车身外部。例如,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车门外把手上或车门外把手周围。又如图2所示,第一图像采集装置C2安装在车外门把手上与把手开关S1相对的一侧。优选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驾驶座对应的外门把手上。可选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为摄像头或指纹图像采集器,或者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及指纹图像采集器。其中指纹图像采集器在被按压后激活,采集指纹图像。S104,若所述第一图像与预先存储的参考图像相匹配,则生成用于解锁车门的第一控制信号。其中,预先存储参考图像,获取第一图像之后,将第一图像与参考图像进行对比,若两者匹配,则生成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用于解锁车门。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考图像为人脸图像,包含人脸特征。获取第一图像之后,识别第一图像中的人脸特征,若第一图像中的人脸特征与参考图像中的人脸特征相匹配,则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具体地,使用面部识别算法,将驾驶员的眼睛、2D或3D的任意组合脸部、头部、可展曲面坐标等面部特征和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参考图像进行比较,并判断是否匹配。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参考图像为指纹图像,包含指纹特征。获取第一图像之后,识别第一图像中的人脸特征,若第一图像中的指纹特征与参考图像中的指纹特征相匹配,则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作为又一种实施方式,参考图像包括参考人脸图像和参考指纹图像。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包括第一人脸图像和第一指纹图像。获取第一图像之后,分别识别第一人脸图像和第一指纹图像比。若第一人脸图像中的人脸特征与参考人脸图像中的人脸特征相匹配,并且第一指纹图像中的指纹特征与参考指纹图像中的指纹特征相匹配,则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优选地,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之后,还向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ControlUnit,ECU)发送该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车辆开启车门。S106,获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二图像。其中,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车身内部。优选的,第二图像采集装置与驾驶座相对。例如,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仪表组中或方向盘上。如图3所示,第二图像采集装置C3安装在仪表组中。S108,若所述第二图像与所述参考图像相匹配,则生成用于启动车辆的第二控制信号。具体地,获取第二图像之后,识别第二图像中的人脸特征,将第二图像中的人脸特征与参考图像中的人脸特征进行对比,若第二图像中的人脸特征与参考图像中的人脸特征相匹配,则生成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用于启动车辆,例如启动车辆发动机。优选地,生成第二控制信号之后,还向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发送该第二控制信号,以启动车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分别获取第一图像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若所述第一图像与预先存储的参考图像相匹配,则生成用于解锁车门的第一控制信号;获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二图像;若所述第二图像与所述参考图像相匹配,则生成用于启动车辆的第二控制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若所述第一图像与预先存储的参考图像相匹配,则生成用于解锁车门的第一控制信号;获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二图像;若所述第二图像与所述参考图像相匹配,则生成用于启动车辆的第二控制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成用于启动车辆的第二控制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生成用于解锁所述车辆的电子动力转向系统的第三控制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二图像为:实时获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二图像;在生成用于启动车辆的第二控制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实时识别所述第二图像中的面部特征及所述面部特征的坐标信息;根据所述坐标信息的变化,判断驾驶员头部的运动状态及运动频率;若所述运动状态为预设状态,并且所述运动频率高于预设的频率阈值,则生成告警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二图像为:实时获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二图像;在生成用于启动车辆的第二控制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实时识别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眼部特征,根据所述眼部特征检测驾驶员的眼部状态;统计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眼部状态为闭眼状态的时长;根据所述时长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生成告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克加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