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3610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静电除尘模块和应用其的室内空调机,其中,静电除尘模块包括:支座,支座呈框状设置,支座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支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多个除尘单元,多个除尘单元并行排布,每一除尘单元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电离极和排斥极,以及与排斥极并行设置的集尘极,集尘极和/或排斥极于一侧设有伸出端,相邻的除尘单元中集尘极的伸出端相连接和/或排斥极的伸出端相连接,以于多个除尘单元的至少一侧形成导电通路;供电结构,设于支座的两端,并与导电通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够简化供电结构,提高静电除尘模块装配效率。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module and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machine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module and an indoor air conditioner, in which the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module comprises a bearing, a frame setting, a supporting seat having an inlet side and a wind side which is relatively set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thickness, and a supporting seat including a relative first frame side and a second frame edge; a plurality of dedusting units are divided into a plurality of dedusting units. The dust units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each of which consists of ionpoles and repulsive poles arranged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air inlet, and the dust collecting poles which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with the repulsive pole. The dust collector and / or rejection pole are provided with the protruding end on one side. At least one side of a plurality of dust removal units forms a conductive path, and the power supply structure is arranged at two ends of the support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ductive path. The technical proposal of the invention can simplify the power supply structure and improve the assembly efficiency of the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静电除尘模块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极片之间形成电场对颗粒物进行吸附。电极片之间必须保持良好的供电接触,才能在电极片之间形成吸附颗粒物的稳定电场。传统的供电方式是增加供电极片条或者类似的供电结构进行固接供电。采用独立的供电结构进行供电,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极片之间的导通性,但是额外采用供电结构,增加了模块整体装配和加工的复杂度,且增加后期成品检测的难度,无法保证每个成品极片都能够导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静电除尘模块,旨在简化供电结构,提高静电除尘模块装配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静电除尘模块,包括:支座,支座呈框状设置,支座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支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多个除尘单元,多个除尘单元并行排布,每一除尘单元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电离极和排斥极,以及与排斥极并行设置的集尘极,集尘极和/或排斥极于一侧设有伸出端,相邻的除尘单元中集尘极的伸出端相连接和/或排斥极的伸出端相连接,以于多个除尘单元的至少一侧形成导电通路;供电结构,设于支座的两端,并与导电通路连接。可选地,每一除尘单元中的集尘极和排斥极均具有伸出端,且多个除尘单元中的集尘极的伸出端相连接于多个除尘单元的一侧形成有导电通路,多个除尘单元中的排斥极的伸出端相连接于多个除尘单元的另一侧形成有导电通路。可选地,伸出端包括折弯部以及与折弯部连接的延伸部,折弯部和延伸部的其中之一设有卡槽,一除尘单元的伸出端中的折弯部或延伸部卡入相邻的除尘单元的伸出端上的卡槽内。可选地,卡槽的开口宽度在卡入的方向上逐渐变小。可选地,供电结构包括分别设于导电通路两端的第一供电极片和第二供电极片,第一供电极片和第二供电极片分别和与之相邻的除尘单元上的伸出端卡接。可选地,位于多个除尘单元一侧的导电通路两端的第一供电极片和第二供电极片均设置连接端,连接端用以接电导通电离极。可选地,第一供电极片凸设有第一接电部,第二供电极片凸设有第二接电部,第二接电部设有弹片,弹片向背离第二接电部的方向延伸并折弯形成自由端。可选地,静电除尘模块还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盖板和下盖板其中之一的周缘设有朝向其中之另一延伸的围边,上盖板与下盖板通过围边适配连接,围合形成一净化腔,支座设于净化腔内;上盖板设有连通进风侧的进风口,下盖板设有连通出风侧的出风口;围边设有显露第一接电部和第二接电部的容置口,第一接电部和第二接电部容置于容置口,弹片伸出容置口。可选地,支座内壁面设有多个相对设置的卡块,每一卡块设有沿支座厚度方向延伸的连接槽,集尘极和排斥极插接于连接槽。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静电除尘模块。该静电除尘模块包括:支座,支座呈框状设置,支座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支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多个除尘单元,多个除尘单元并行排布,每一除尘单元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电离极和排斥极,以及与排斥极并行设置的集尘极,集尘极和/或排斥极于一侧设有伸出端,相邻的除尘单元中集尘极的伸出端相连接和/或排斥极的伸出端相连接,以于多个除尘单元的至少一侧形成导电通路;供电结构,设于支座的两端,并与导电通路连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除尘单元的集尘极和/或排斥极的一侧设置伸出端,且相邻除尘单元的伸出端相连接集尘极和/或排斥极的伸出端相连接,于多个除尘单元的一侧形成导电通路,供电结构设于支座的两端并与导电通路连接,以简化供电结构。同时在静电除尘模块装配时,在装配设有的伸出端的集尘极和/或排斥极时,能够同时装配集尘极和/或排斥极的导电通路,提高了装配效率,也便于后期的成品检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静电除尘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静电除尘模块去除下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静电除尘模块去除下盖后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6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供电结构与除尘单元的连接示意图;图10为图9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图9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静电除尘模块100,参照图1至图11,旨在降低模块装配的复杂度和成品检测的难度。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该一种静电除尘模块100,包括:支座10,支座10呈框状设置,支座10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进风侧11和出风侧12,支座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边13和第二框边14;多个除尘单元20,多个除尘单元20并行排布,每一除尘单元20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电离极和排斥极21,以及与排斥极21并行设置的集尘极22,集尘极22和/或排斥极21于一侧设有伸出端23,相邻的除尘单元20中集尘极22的伸出端23相连接和/或排斥极21的伸出端23相连接,以于多个除尘单元20的至少一侧形成导电通路24;供电结构30,设于支座10的两端,并与导电通路24连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除尘单元20的集尘极22和/或排斥极21的一侧设置伸出端23,且相邻除尘单元20的伸出端23相连接集尘极22和/或排斥极21的伸出端23相连接,于多个除尘单元20的一侧形成导电通路24,供电结构30设于支座10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所述支座呈框状设置,所述支座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支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多个除尘单元,多个所述除尘单元并行排布,每一所述除尘单元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电离极和排斥极,以及与所述排斥极并行设置的集尘极,所述集尘极和/或排斥极于一侧设有伸出端,相邻的所述除尘单元中集尘极的伸出端相连接和/或排斥极的伸出端相连接,以于多个除尘单元的至少一侧形成导电通路;供电结构,设于所述支座的两端,并与所述导电通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所述支座呈框状设置,所述支座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支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多个除尘单元,多个所述除尘单元并行排布,每一所述除尘单元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电离极和排斥极,以及与所述排斥极并行设置的集尘极,所述集尘极和/或排斥极于一侧设有伸出端,相邻的所述除尘单元中集尘极的伸出端相连接和/或排斥极的伸出端相连接,以于多个除尘单元的至少一侧形成导电通路;供电结构,设于所述支座的两端,并与所述导电通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除尘单元中的集尘极和排斥极均具有伸出端,且多个所述除尘单元中的集尘极的伸出端相连接于多个所述除尘单元的一侧形成有所述导电通路,多个所述除尘单元中的排斥极的伸出端相连接于多个所述除尘单元的另一侧形成有所述导电通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端包括折弯部以及与所述折弯部连接的延伸部,所述折弯部和延伸部的其中之一设有卡槽,一所述除尘单元的伸出端中的折弯部或延伸部卡入相邻的除尘单元的伸出端上的卡槽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开口宽度在卡入的方向上逐渐变小。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结构包括分别设于导电通路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富兴麦智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