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辅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3427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静脉输液辅助器,包括搁手垫,以及防护架,所述防护架为拱形结构,所述拱形结构的防护架一端与搁手垫铰接形成固定端,拱形结构的防护架另一端为自由端,与搁手垫卡接相连,使拱形结构的防护架的内弧面与搁手垫的上端面之间形成容纳输液手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输液过程中,遮盖的被子位于输液手上方,具有间隔,限定输液手的活动空间,在满足患者输液手活动需求的同时,还能有效保证输液安全。

Intravenous infusion auxiliar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vein infusion auxiliary device, including a hand cushion and a protective rack. The protective rack is an arch structure. One end of the protective rack of the arch structure is articulated with a hand pad to form a fixed end. The other end of the protective rack of the arch structure is a free end, connected with the hand pad card, so that the protective frame of the arch structure is made. The space between the inner arc surface and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hand rest pad forms a space for containing the infusion h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and easy to use. In the process of infusion, the covered quilt is located above the infusion hand, has a spacer, limits the active space of the infusion hand, and can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infusion effectively while meeting the activity needs of the patient's infusion h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脉输液辅助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脉输液辅助器。
技术介绍
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措施。目前静脉输液治疗时存在以下不足:1、静脉穿刺通常使用一次性头皮钢针,穿刺部位位于患者手背下端或关节,甚至手指处,需患者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患者舒适感较差,若输液手大幅度活动时容易导致头皮钢针退出血管外或刺穿血管壁引起液体外渗等后果;2、在秋冬寒冷季节,静脉输液的液体冰冷刺激患者血管,因此,通常在患者输液手上遮盖被子保暖,然而,被子厚重,容易压迫穿刺处血管,只能将输液手暴露在被子外,保暖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静脉输液辅助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输液过程中,遮盖的被子位于输液手上方,具有间隔,限定输液手的活动空间,在满足患者输液手活动需求的同时,还能有效保证输液安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静脉输液辅助器,包括搁手垫,以及防护架,所述防护架为拱形结构,所述拱形结构的防护架一端与搁手垫铰接形成固定端,拱形结构的防护架另一端为自由端,与搁手垫卡接相连,使拱形结构的防护架的内弧面与搁手垫的上端面之间形成容纳输液手的空间。所述搁手垫呈长条块状,搁手垫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铰接座,各铰接座上分别设有铰孔,所述防护架的固定端两侧分别设有相向延伸的铰轴,所述防护架固定端的铰轴分别插入对应铰接座的铰孔中,与搁手垫铰接相连。所述防护架的各铰轴上分别设有回位卷簧,回位卷簧的一端与对应的铰接座固定,回位卷簧的另一端与防护架固定。所述防护架为栅栏框架结构,由两条平行排列的拱形梁,以及设于两条拱形梁之间的若干横杆连接构成。所述搁手垫上设有背向防护架固定端开口的卡槽,两条所述拱形梁的自由端之间通过限位杆相连,设于两条拱形梁自由端之间的所述限位杆卡入搁手垫的卡槽中,与搁手垫卡接相连。所述拱形梁、横杆采用金属材料制成,通过焊接构成栅栏框架结构的防护架;或者,所述拱形梁、横杆采用塑料制成,通过注塑成型为栅栏框架结构的防护架。所述搁手垫的上端面通过粘贴带粘附软垫层。所述搁手垫的上端面为向上凸起的支撑弧面。所述拱形结构的防护架的拱跨长度为10-16cm,拱形结构的防护架的拱高高度为6-8c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静脉输液辅助器包括搁手垫,以及防护架,其中,搁手垫用于支撑输液手,防护架用于限定输液手的活动范围,对输液手提供安全空间。防护架为拱形结构,所述拱形结构的防护架一端与搁手垫铰接形成固定端,拱形结构的防护架另一端为自由端,与搁手垫卡接相连,使拱形结构的防护架的内弧面与搁手垫的上端面之间形成容纳输液手的空间,当防护架的自由端与搁手垫卡接固定后,防护架与搁手垫围成一个输液手的安全空间,输液手支撑在搁手垫上,且由防护架包围,限定输液手的活动空间,限制输液手大幅度活动,遮盖的被子放置在防护架上,位于输液手的上方,既实现对输液手遮覆保温的作用,也避免出现因被子直接覆盖在输液手上压迫穿刺处血管;当防护架的自由端与搁手垫脱离后,防护架可绕其固定端回转,供输液手移出或放入容纳输液手的安全空间,使用时方便、简单。2、防护架的各铰轴上分别设有回位卷簧,回位卷簧的一端与对应的铰接座固定,回位卷簧的另一端与防护架固定,设置在防护架铰轴上的回位卷簧对防护架施加回转扭力,当防护架的自由端与搁手垫卡接固定后,回转扭力使防护架与搁手垫保持卡接状态,当防护架的自由端与搁手垫脱离后,防护架在回位卷簧回转扭力作用下,其自由端自由回转,方便护理人员操作。3、防护架为栅栏框架结构,由两条平行排列的拱形梁,以及设于两条拱形梁之间的若干横杆连接构成,栅栏框架结构的防护架用料少、重量轻,也便于护理人员对防护架进行清洗、消毒。4、搁手垫的上端面为向上凸起的支撑弧面,支撑弧面适应输液手的手心形状,提高患者输液过程的舒适度。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示意图;图3为图1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P处放大图。附图中,1为搁手垫,11为支撑弧面,2为防护架,21为拱形梁,22为横杆,3为固定端,4为自由端,5为铰接座,6为回位卷簧,7为卡槽,8为限位杆,9为软垫层。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4,为一种静脉输液辅助器的具体实施例。静脉输液辅助器包括搁手垫1,以及防护架2,本实施例中,搁手垫为长方块状,搁手垫的上端面为向上凸起的支撑弧面11,该支撑弧面的起点、终点分别位于长方块状搁手垫长边的两端,支撑弧面上通过粘贴带粘附有软垫层9,软垫层既能起到保温、提高舒适度的作用,同时便于拆卸更换,符合医院感控要求。搁手垫1的左端两侧分别设有向上延伸的铰接座5,各铰接座5上分别设有铰孔,这两个铰接座与搁手垫为一体成型制成。搁手垫的右侧面上设有卡槽7,该卡槽沿长方块状搁手垫的短边贯穿搁手垫,开口向右。所述防护架2为拱形结构,拱形结构的防护架2的拱跨长度为10-16cm,拱形结构的防护架2的拱高高度为6-8cm,本实施例中,防护架2为栅栏框架结构,由两条平行排列的拱形梁21,以及设于两条拱形梁21之间的若干横杆22连接构成,拱形梁21、横杆22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通过焊接构成栅栏框架结构的防护架2,拱形梁21、横杆22也可采用塑料,通过注塑成型为栅栏框架结构的防护架2。防护架的两条拱形梁的一端用于与搁手垫的铰接座铰接,形成固定端3,两条拱形梁的另一端用于与搁手垫卡接,形成自由端4,本实施例中,两条拱形梁的固定端上设有相向延伸的铰轴,两条拱形梁的自由端之间通过限位杆8相连,所述拱形结构的防护架2固定端的铰轴插入对应的铰接座上的铰孔中,与搁手垫形成铰接,为方便使用,各铰轴上分别设有回位卷簧6,回位卷簧6的一端与对应的铰接座5固定,回位卷簧6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拱形梁固定,使防护架具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拱形结构的防护架2的内弧面与搁手垫1的上端面之间形成容纳输液手的空间。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为,先将防护架的自由端与搁手垫脱离,防护架在回位卷簧作用下,逆时针转动,防护架的自由端位于搁手垫的左侧,待输液患者的输液手搁置于搁手垫上,手背向上,手心与搁手垫的支撑弧面上的软垫层接触,穿刺完毕后,顺时针转动防护架,使防护架自由端转动至搁手垫右侧时,防护架轻微变形,使防护架自由端的限位杆卡入搁手垫右侧面上的卡槽中,回位卷簧的回转扭力使防护架具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保持卡紧状态,防护架、搁手垫之间的空间形成输液手的安全空间,同时限制输液手的活动范围,避免出现输液手大幅度活动导致头皮钢针退出血管外或刺穿血管壁引起液体外渗等后果,可在防护架上遮覆被子,对输液手保温,由于被子与输液手隔开,避免被子直接压迫输液手穿刺处血管,有效保证输液顺利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脉输液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搁手垫(1),以及防护架(2),所述防护架(2)为拱形结构,所述拱形结构的防护架(2)一端与搁手垫(1)铰接形成固定端(3),拱形结构的防护架(2)另一端为自由端(4),与搁手垫(1)卡接相连,使拱形结构的防护架(2)的内弧面与搁手垫(1)的上端面之间形成容纳输液手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输液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搁手垫(1),以及防护架(2),所述防护架(2)为拱形结构,所述拱形结构的防护架(2)一端与搁手垫(1)铰接形成固定端(3),拱形结构的防护架(2)另一端为自由端(4),与搁手垫(1)卡接相连,使拱形结构的防护架(2)的内弧面与搁手垫(1)的上端面之间形成容纳输液手的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输液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搁手垫(1)呈长条块状,搁手垫(1)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铰接座(5),各铰接座(5)上分别设有铰孔,所述防护架(2)的固定端(3)两侧分别设有相向延伸的铰轴,所述防护架固定端(3)的铰轴分别插入对应铰接座(5)的铰孔中,与搁手垫(1)铰接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脉输液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架(2)的各铰轴上分别设有回位卷簧(6),回位卷簧(6)的一端与对应的铰接座(5)固定,回位卷簧(6)的另一端与防护架(2)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输液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架(2)为栅栏框架结构,由两条平行排列的拱形梁(21),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懿黄陆东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