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低盐魁蚶苗种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3152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7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低盐魁蚶苗种的培育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所述方法通过建立魁蚶基础群体,利用魁蚶72小时的半致死盐度14进行三次低盐胁迫,通过低盐胁迫魁蚶不同发育阶段个体,进而筛选出具有优良耐低盐性状的魁蚶。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能够有效使魁蚶耐低盐能力提升,培育出的苗种对低盐耐受能力和盐度突变适应能力显著增强,适合在河口地区的低盐池塘保苗、低盐海域养殖和增殖,能在河口地区形成链条式发展,进一步拓展魁蚶养殖区域,积极促进魁蚶产业发展。

A breeding method of low salt tolerant clam seed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reeding method for low salt subclam seeds,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quaculture. By establishing a basic group of subclam qui, the method uses the semi lethal salinity of 72 hours of 72 hours of subclam to carry out low salt stress, and through low salt stress, the individuals of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the clam with low salt stress and then select a good low salt tolerance character. The Quebec clam. The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ow salt tolerance of the clam. The cultivated species can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low salt tolerance and salinity mutation. It is suitable for the low salt ponds and low salt waters in the estuarine area to breed and proliferate in the low salt sea area. It can form the chain development in the estuary area and further expand the culture area of the clam.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Kui Kui indust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低盐魁蚶苗种的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耐低盐魁蚶苗种的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魁蚶是一种大型经济蚶类,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广泛分布在太平洋西部沿海海域,我国魁蚶资源分布以水深数米至几十米的黄渤海区居多。魁蚶成体个体大,最大壳长可达10cm以上,且味道鲜美,富含高蛋白,在我国及日本、韩国等国家深受欢迎,而且经济价值很高,是我国重要的加工出口贝类。由于栖息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魁蚶自然资源量和产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已经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面对资源量锐减现状,通过人工苗种补充是恢复和增加资源量的重要途径。近岸海域,尤其是江河入海口区无机盐营养物质含量高,浮游生物种类丰富,十分适合滤食性魁蚶的生长。但河口地区海水盐度偏低,而且波动剧烈,容易给机体造成伤害,造成养殖魁蚶的大批死亡。另一方面,利用海水池塘保苗是海水贝类一种重要的中间培育方式,在魁蚶、扇贝等多种贝类中广泛使用。不过,海水池塘场地及大小固定,夏天雨季的淡水注入常使池水盐度低于海区,尤其是暴雨还会导致池水盐度急剧下降,给魁蚶保苗带来致命危害。建立培育耐低盐魁蚶苗种的技术方法,大力提升魁蚶苗种在低盐海区和池塘的适应能力,能够提高其成活率,对于发展河口地区魁蚶保苗和养殖,恢复魁蚶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为推动河口地区的海水养殖产业,海水动物低盐苗种和品种(系)的生产培育技术研究已经在海参、三疣梭子蟹等多个物种开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目前尚未见魁蚶耐低盐苗种培育的研究报道。魁蚶是一种适应能力较强的底栖贝类,通过对特定性状进行定向驯化来提高目标性状的生产性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缺少耐低盐魁蚶苗种培育技术报道的现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低盐魁蚶苗种的培育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建立魁蚶基础群体,在此基础上通过低盐胁迫魁蚶不同发育阶段个体,进而筛选出具有优良耐低盐性状的魁蚶,用于魁蚶耐低盐苗种生产,以提高低盐地区魁蚶苗种放养成活率,拓展魁蚶养殖区域。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耐低盐魁蚶苗种的培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在自然海区魁蚶产卵前一个月,收集河口地区魁蚶成体,要求壳长8cm以上、壳表面完整无破损、体质健康活力强的魁蚶作为基础群体;b、将上述基础群体移入室内,以40-50个/m3水体的密度培育,期间投喂单胞藻,每日上午换水1/2,晚间倒池一次,池水保持持续充气;c、所述基础群体在室内养殖一周适应培育环境后,进行低盐胁迫和筛选;具体方法为:将海水盐度调至14,连续胁迫96小时,其他培育条件保持不变;胁迫结束后,在成活个体中筛选活力强的个体放在盐度28的海水中继续培育,选择强度控制在20%以内;筛选出的个体作为核心亲贝群体进行育肥培育;d、待所述核心亲贝群体性腺成熟后,利用升温刺激法进行亲贝催产并完成受精;孵化密度控制在30-40个/ml,持续充气孵化至D形幼虫,期间每半小时搅池一次;上述催产、受精和孵化过程均在盐度为28的海水中完成;e、步骤d所述D形幼虫壳长大于80μm时进行选优,选优后在盐度28的海水中培育;f、所述D形幼虫壳长150μm时,对幼虫进行低盐胁迫;胁迫条件为盐度14胁迫96小时,其他培育条件保持不变;胁迫结束后,停止充气30分钟,收集水体上层幼体,倒池至盐度28海水中继续培育至眼点幼虫;30-40%幼虫出现眼点时,投放附着基便于幼虫附着变态,至出库前,每日换水两次,换水量为150%,投喂金藻、小球藻和扁藻;g、幼虫全部附着变态后,稳定培育3天后进行第三次低盐胁迫;胁迫条件为盐度14胁迫96小时,其他培育条件保持不变;低盐胁迫后在盐度28海水中稳定培育幼虫壳长至800-100μm即可出库。进一步,步骤b所述的单胞藻为小新月菱形藻和小球藻。进一步,步骤d亲贝产卵排精时,及时挑出正在排放精液的雄性亲贝以避免精子过量,并搅动池水使精卵均匀分布。进一步,所述步骤e:培育过程中随着幼虫个体增大,实时调整密度,以金藻为主配合小球藻进行投喂,日换水两次,日换水量100%以上,每隔7天倒池一次。利用上述方法可有效提高苗种耐低盐能力,实现耐低盐魁蚶苗种的规模化生产。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技术具有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选择利用魁蚶72小时的半致死盐度14进行三次低盐胁迫,胁迫和筛选强度较大,能够有效使魁蚶耐低盐能力提升,培育出的苗种对低盐耐受能力和盐度突变适应能力显著增强,适合在河口地区的低盐池塘保苗、低盐海域养殖和增殖,能在河口地区形成链条式发展,进一步拓展魁蚶养殖区域,积极促进魁蚶产业发展。2、本专利技术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不需特殊设施、设备,几乎能在所有贝类育苗场实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a、在自然海区魁蚶产卵前一个月,也即5月份,收集河口地区壳长8cm以上、壳表面完整无破损、体质健康活力强的魁蚶作为基础群体。b、将收集的魁蚶移入室内进行养殖,养殖密度为40个/m3水体,培育水温为海水自然温度,配合投喂小新月菱形藻、小球藻,每日上午换水1/2,晚间倒池一次,池水保持持续充气。c、室内养殖一周,魁蚶状态良好,进行低盐胁迫。用曝气后的淡水将海水盐度调至14,连续胁迫魁蚶96小时,其他培育条件保持不变;96小时后,在存活魁蚶中选择活力强的个体100个作为核心亲贝群体进行育肥培育,将挑选出的亲贝放在盐度28的海水中继续培育。稳定一周后,采用升温法对魁蚶进行促熟,每天升温0.5℃,每升温5天稳定2天,升温至21℃恒温待产。d、核心亲贝群体性腺完全成熟后,利用升温刺激法对亲贝进行催产,亲贝产卵排精时,及时挑出雄性亲贝避免精子过量。产卵结束后搅动孵化池,使精卵均匀混合完成受精,孵化密度控制在30个/毫升左右,持续充气孵化至D形幼虫,期间每半小时搅池一次。上述催产、受精和孵化过程均在盐度为28的海水中完成,孵化水温23℃。e、受精卵经过20小时发育至D形幼虫,显微镜下观察壳长大于80μm时,用虹吸法进行选优。幼虫培育密度为15个/毫升,培育水温为23℃,培育海水盐度为28,饵料为金藻3011为主配合小球藻进行投喂,日换水两次,日换水量100%以上,每7天倒池一次,并根据幼虫个体大小,实时调整培育密度。f、经过13天的培育,D形幼虫壳长生长至150μm,开始对进行第二次低盐胁迫。将幼虫倒池至盐度为14海水中,培育96小时,其他培育条件保持不变。96小时后,停止充气,30分钟后利用虹吸法收集水体上层幼体,倒池至盐度28海水中继续培育至眼点幼虫,培育一天后进行倒池,淘汰死亡及活力弱的幼虫,幼虫成活率约为40%,饵料以金藻为主,后期配合使用小球藻。经过28天培育,30-40%幼虫出现眼点时,投放聚乙烯网片附着基,使幼虫附着变态。至出库前,每日换水两次,换水量为150%,投喂金藻3011、小球藻、扁藻。g、经过一周幼虫全部附着变态,幼虫变态率约为70%,稳定培育3天后进行第三次低盐胁迫。将培育海水盐度降至14,培育96小时,其他培育条件保持不变。96小时后将培育盐度升至28,并大量换水,淘汰死亡及活力弱的个体。继续在盐度为28的海水中培育,幼虫壳长至800μm时,开始降低培育水温,每天降1℃,水温降至与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低盐魁蚶苗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a、在自然海区魁蚶产卵前一个月,收集河口地区魁蚶成体,要求壳长8cm以上、壳表面完整无破损、体质健康活力强的魁蚶作为基础群体;b、将上述基础群体移入室内,以40‑50个/m3水体的密度培育,期间投喂单胞藻,每日上午换水1/2,晚间倒池一次,池水保持持续充气;c、所述基础群体在室内养殖一周适应培育环境后,进行低盐胁迫和筛选;具体方法为:将海水盐度调至14,连续胁迫96小时,其他培育条件保持不变;胁迫结束后,在成活个体中筛选活力强的个体放在盐度28的海水中继续培育,选择强度控制在20%以内;筛选出的个体作为核心亲贝群体进行育肥培育;d、待所述核心亲贝群体性腺成熟后,利用升温刺激法进行亲贝催产并完成受精;孵化密度控制在30‑40个/ml,持续充气孵化至D形幼虫,期间每半小时搅池一次;上述催产、受精和孵化过程均在盐度为28的海水中完成;e、步骤d所述D形幼虫壳长大于80μm时进行选优,选优后在盐度28的海水中培育;f、所述D形幼虫壳长150μm时,对幼虫进行低盐胁迫;胁迫条件为盐度14胁迫96小时,其他培育条件保持不变;胁迫结束后,停止充气30分钟,收集水体上层幼体,倒池至盐度28海水中继续培育至眼点幼虫;30‑40%幼虫出现眼点时,投放附着基便于幼虫附着变态,至出库前,每日换水两次,换水量为150%,投喂金藻、小球藻和扁藻;g、幼虫全部附着变态后,稳定培育3天后进行第三次低盐胁迫;胁迫条件为盐度14胁迫96小时,其他培育条件保持不变;低盐胁迫后在盐度28海水中稳定培育幼虫壳长至800‑100μm即可出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低盐魁蚶苗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a、在自然海区魁蚶产卵前一个月,收集河口地区魁蚶成体,要求壳长8cm以上、壳表面完整无破损、体质健康活力强的魁蚶作为基础群体;b、将上述基础群体移入室内,以40-50个/m3水体的密度培育,期间投喂单胞藻,每日上午换水1/2,晚间倒池一次,池水保持持续充气;c、所述基础群体在室内养殖一周适应培育环境后,进行低盐胁迫和筛选;具体方法为:将海水盐度调至14,连续胁迫96小时,其他培育条件保持不变;胁迫结束后,在成活个体中筛选活力强的个体放在盐度28的海水中继续培育,选择强度控制在20%以内;筛选出的个体作为核心亲贝群体进行育肥培育;d、待所述核心亲贝群体性腺成熟后,利用升温刺激法进行亲贝催产并完成受精;孵化密度控制在30-40个/ml,持续充气孵化至D形幼虫,期间每半小时搅池一次;上述催产、受精和孵化过程均在盐度为28的海水中完成;e、步骤d所述D形幼虫壳长大于80μm时进行选优,选优后在盐度28的海水中培育;f、所述D形幼虫壳长150μm时,对幼虫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彪刘志鸿郑言鑫孙秀俊周丽青于涛杨爱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