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宗福专利>正文

编织构造的百叶窗帘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1652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窗帘叶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编织构造的百叶窗帘叶片。包括竹条或麻绳条及编织线,数根竹条或麻绳条平行排列,而编织线在数根竹条或麻绳条之间呈“S”形绕设编织,其中编织线在竹条或麻绳条的单侧或双侧跳线跨过两根或两根以上竹条或麻绳条后变侧交替编织,且不同的编织线顺沿竹条或麻绳条的排列错位编织。通过编织线单侧或双侧跳线编织,实现相邻竹条或麻绳条的单侧或双侧有编织线垂直绑缚的功效,从而限制了相邻竹条或麻绳条单侧或双侧的相对转动,致使将数根竹条或麻绳条紧密结合为一整体,结构性强,强度良好,满足窗帘叶片的抗弯强度,无需再粘土一层纸或纱,简化工序,提高生产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窗帘叶片
,特指一种编织构造的百叶窗帘叶片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编织构造的百叶窗帘叶片,其编织线51呈“S”形逐根竹条或麻绳条52缠绕编织,仅仅起到将数根竹条或麻绳条52连接成片的作用。这时还不能直接作为窗帘叶片吊挂使用时,因为相邻竹条或麻绳条52之间可活动性,致使叶片的两侧边会自动下垂,无法满足窗帘的遮挡要求。为了增加竹条或麻绳条52之间相互拉持,不至于叶片的两侧边会自动下垂,使之成为片体状,许多生产商在编织后的数根竹条或麻绳条52的一侧涂上胶水,增加竹条或麻绳条52间的连接强度,同时还在相应侧粘上一层纸或纱53。利用纸或纱53的拉伸力,使数根竹条或麻绳条52构成一片状整体,叶片的两侧边也就不会随意下垂,满足窗帘叶片的功能要求。然而,这类叶片在生产过程需要涂上胶水及粘贴一层纸或纱53,存在工序复杂,生产率低的缺陷,且作业环境污染严重,影响操作者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编织方便,结构性强的编织构造的百叶窗帘叶片。本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编织线直接作用竹条或麻绳条,强度良好,无需附加纸或纱的编织构造的百叶窗帘叶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竹条或麻绳条及编织线,数根竹条或麻绳条平行排列,而编织线在数根竹条或麻绳条之间呈“S”形绕设编织,其中编织线在竹条或麻绳条的单侧或双侧跳线跨过两根或两根以上竹条或麻绳条后变侧交替编织,且不同的编织线顺沿竹条或麻绳条的排列错位编织。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竹条或麻绳条为单行排列或双行排列,双行排列时两行竹条或麻绳条为错位排列,这时编织线贯穿两行编织。编织构造的叶片,其跳线(提花)结构可分布于正反两面,可设定正反两面跳线数量来设计叶片样式,也能采用斜向单面编织。采用这样的结构,本技术通过编织线单侧或双侧跳线编织,实现相邻竹条或麻绳条的单侧或双侧有编织线垂直绑缚的功效,从而限制了相邻竹条或麻绳条单侧或双侧的相对转动,致使将数根竹条或麻绳条紧密结合为一整体,结构性强,满足窗帘叶片的抗弯强度,无需再粘上一层纸或纱,简化工序,提高生产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技术外形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图3之分解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其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其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见附图2~6所示,本技术包括竹条或麻绳条1及编织线2,数根竹条或麻绳条1平行排列,而编织线2在数根竹条或麻绳条1之间呈“S”形绕设编织,其中编织线2在竹条或麻绳条1的单侧或双侧跳线跨过至少两根竹条或麻绳条1后变侧交替编织,且不同的编织线2顺沿竹条或麻绳条1的排列次序错位编织。图3、4所示,数根竹条或麻绳条1平行排列成一行,第一编织线2a在竹条或麻绳条1的单侧跳线跨过两根竹条或麻绳条1后变侧绕过紧接下来的另一竹条或麻绳条1,随后再绕回同一侧,再跳线跨过两根竹条或麻绳条1后变侧编织,如此重复使该编织线2a顺沿平行排列的竹条或麻绳条1方向编织。第二编织线2b则错位重复上述单侧编织方式编织,即第二编织线2b相对第一编织线2a错开一根竹条或麻绳条1后变侧绕设,紧接的第三编织线2c也是如此,使得所有竹条或麻绳条1的在同一侧面上有编织线贴面绑缚,两两紧扣,形成一整体,从而限制了相邻竹条或麻绳条相应侧的相对转动。附图5所示,数根竹条或麻绳条1平行排列成一行,编织线2在竹条或麻绳条1的双侧跳线跨过两根竹条或麻绳条1编织,这时第一编织线2a在竹条或麻绳条1的一侧跳线跨过两根竹条或麻绳条1后绕过另一侧,同样跳线跨过两根竹条或麻绳条1后再变侧绕回前一侧,再跳线跨过两根竹条或麻绳条1后变侧编织,如此重复使该编织线2a顺沿平行排列的竹条或麻绳条1方向编织。第二编织线2b则错位重复上述双侧编织方式编织,即第二编织线2b相对第一编织线2a错开一根竹条或麻绳条1后变侧绕设,紧接的第三编织线2c也是如此,使得所有竹条或麻绳条1的在两侧面上有编织线贴面绑缚,形成一整体,从而限制了相邻竹条或麻绳条双侧的相对转动。图6所示,数根竹条或麻绳条1平行排列成两行,且两行竹条或麻绳条1交错排列,编织线2贯穿两行编织,以致制作的叶片遮挡性更好。这时两行竹条或麻绳条1当一整体,第一编织线2a在一行竹条或麻绳条1的外侧斜向跳线跨过两根竹条或麻绳条1后穿过另一行的外侧并绕过一根竹条或麻绳条1后绕回前一行的外侧,再斜向跳线跨过两根竹条或麻绳条1后变侧编织,如此重复使该编织线2a顺沿平行排列的竹条或麻绳条1方向编织。第二编织线2b则错位重复上述编织方式编织,即第二编织线2b相对第一编织线2a错开一根竹条或麻绳条1后变侧绕设,紧接的第三编织线2c也是如此,使得所有竹条或麻绳条1的在斜向面上有编织线贴面绑缚,形成一整体,从而限制了相邻竹条或麻绳条1某一侧的相对转动,即有抗弯强度,不至于叶片两边自由下垂。编织构造的叶片,其跳线(提花)结构可分布于正反两面,可设定正反两面跳线数量来设计叶片样式,即可平面的单侧或双侧编织,也能采用斜向单面编织,增加窗帘叶片的构造。本技术利用编织线2在平行排列的竹条或麻绳条1之间跳线穿插编织,不仅可以编织多种花纹图案,而且还利用编织线2实现相邻竹条或麻绳条1的单侧或双侧有编织线2垂直绑缚的功效,从而限制了相邻竹条或麻绳条1单侧或双侧的相对转动,致使将数根竹条或麻绳条1紧密结合为一整体,结构性强,满足窗帘叶片的抗弯强度,无需再粘上一层纸或纱,当然,在实际生产还可适当的上点胶,增加结合性,但对上胶的要求远低于现有技术的要求,简化工序,减少劳动强度。当然,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编织构造的百叶窗帘叶片,包括竹条或麻绳条(1)及编织线(2),其特征在于数根竹条或麻绳条(1)平行排列,而编织线(2)在数根竹条或麻绳条(1)之间呈“S”形绕设编织,其中编织线(2)在竹条或麻绳条(1)的单侧或双侧跳线跨过两根或两根以上竹条或麻绳条(1)后变侧交替编织,且不同的编织线(2)顺沿竹条或麻绳条(1)的排列错位编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构造的百叶窗帘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条或麻绳条(1)为单行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构造的百叶窗帘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条或麻绳条(1)为双行排列,且两行竹条或麻绳条(1)错位排列,编织线(2)贯穿两行编织。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窗帘叶片
,特指一种编织构造的百叶窗帘叶片。包括竹条或麻绳条及编织线,数根竹条或麻绳条平行排列,而编织线在数根竹条或麻绳条之间呈“S”形绕设编织,其中编织线在竹条或麻绳条的单侧或双侧跳线跨过两根或两根以上竹条或麻绳条后变侧交替编织,且不同的编织线顺沿竹条或麻绳条的排列错位编织。通过编织线单侧或双侧跳线编织,实现相邻竹条或麻绳条的单侧或双侧有编织线垂直绑缚的功效,从而限制了相邻竹条或麻绳条单侧或双侧的相对转动,致使将数根竹条或麻绳条紧密结合为一整体,结构性强,强度良好,满足窗帘叶片的抗弯强度,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编织构造的百叶窗帘叶片,包括竹条或麻绳条(1)及编织线(2),其特征在于:数根竹条或麻绳条(1)平行排列,而编织线(2)在数根竹条或麻绳条(1)之间呈“S”形绕设编织,其中编织线(2)在竹条或麻绳条(1)的单侧或双侧跳线跨过两根或两根以上竹条或麻绳条(1)后变侧交替编织,且不同的编织线(2)顺沿竹条或麻绳条(1)的排列错位编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宗福
申请(专利权)人:林宗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