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联洲专利>正文

蝌蚪形拉链链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117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蝌蚪形拉链链齿。旨在提供一种防盗性能好、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通用性强的蝌蚪形拉链链齿。它是用圆条形的塑料单线,捲绕和成形为中心呈扁圆形空心的螺旋形条状线圈,所述的螺旋形条状线圈为等螺距,以左旋向和右旋的螺旋形线圈为一组的两排链齿,在同组相对两排链齿的扁圆折弯外边处分别冲打出齿头,将齿头分别制成和形状,同组成相互间隔扣合的链齿,与齿头相连的为链齿身,其特征是在相互扣合的齿头前端的链齿身上分别压制有下陷面,多余的材料向链齿身的两侧面膨开,在齿头与膨开部位之间形成中间细的颈部,在扣合时,另一排链齿的齿头就卡在两相邻颈部之间,在各扣合的齿头前端部形成抵靠。(*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拉链,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蝌蚪形拉链链齿
技术介绍
传统的尼龙拉链链齿,是以圆条形的塑料单线捲绕于成形棒成螺旋状的线 圈,然后抽出成形棒,中心穿入捻线,再由双螺杆组构成左、右方向相对旋转 的两排线圈,而将线圈往上提升并借由加热装置使单线软化和控制线圈形状成 扁圆形如图1所示,最终冲打成形齿头,将齿头制成"I~"和"~I "形状 的链齿,因此,除了齿头外,捲绕单线的其余形状仍然是立体圆条形的螺旋状线圈如图2所示。然后将左、右链齿之单边链齿条交合,在互卡状态称为"链 齿条"如图3所示。此链齿条功能在于左、右齿头的相互扣合作用,再经过与 布带缝合在一起而成为拉链带。此拉链带经拉头穿入后,可做开齿或闭齿之动 作,且在"左、右"横向具有扣合强度。以上为传统拉链的成形方法、链齿结 构和扣合原理。此方法和形式在拉链业界已传用了 50多年,被广泛使用在服装、 箱包上。但由于该种拉链的先天不足,在横向拉时有抗拉作用,可在横向朝中 间推合时,由于链齿齿头端没有顶住,而存在间隙,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一些盗贼只要用原子笔的笔头端往链齿扣合的间隙处刺下, 一般传统结构链齿 的左、右边链齿就有开裂的情形。这将大大降低了传统拉链在箱包上使用的安 全性, 一切在箱包上依靠拉链和锁具用于防盗的结构都成为形同虚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盗性能好、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通用性 强的蝌蚪形拉链链齿。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圆条形的塑料单线,捲绕和成形为中心呈扁圆形空心的螺旋形条状线圈,所述的螺旋形条状线圈为等螺距, 以左旋向和右旋的螺旋形线圈为一组的两排链齿,在同组相对两排链齿的扁圆 折弯外边处分别冲打出齿头,将齿头分别制成~|和卜形状,同组成相互间 隔扣合的链齿,与齿头相连的为链齿身,其特征是在相互扣合的齿头前端的链 齿身上分别压制有下陷面,多余的材料向链齿身的两侧面膨开,在齿头与膨开 部位之间形成中间细的颈部,在扣合时,另一排链齿的齿头就卡在两相邻颈部 之间,在各扣合的齿头前端部形成抵靠。根据上述方案制造的蝌钭形拉链链齿,它是在传统尼龙拉链链齿上通过压 制,使原来是圆条型直径的单线变成在齿头后部有局部膨大,齿头与膨大部位 之间存在细颈,单个链齿如蝌蚪形状,另一排的齿头就卡在两相邻颈部之间, 在各扣合的齿头前端部形成抵靠。该结构使链齿与链齿之间在左、右、前、后 四个方向均呈相互扣合和抵靠在一起的效果,完全消除了齿与齿之间的间隙, 不会有松动现象。此种蝌蚪齿链条经缝合成链带可有效地防止尖物如原子笔尖 端类刺穿,而使拉链有裂开的现象,增强了拉链的保护功能,是拉链业的一大 技术进步。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的尼龙拉链链齿的主视图2是左、右方向相对旋转的两排传统拉链链齿的俯视图; 图3是传统的尼龙拉链链齿扣合状态的结构图; 图4是蝌蚪形拉链链齿的主视图5是左、右方向相对旋转的两排蝌蚪形拉链链齿的俯视图; 图6是蝌蚪形拉链链齿扣合状态的结构图; 图7是图6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8是在链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都压制有下陷面的链齿主视图。其中1、单线;2、扁圆折弯外边处;3、齿头;4、链齿身;5、下陷面; 6、侧面;7、颈部;8、椭圆形面;9、 ^形;10、反^形;11、前端;12、尾端;13、凸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图2、图3是传统的尼龙拉链链齿结构。它是用圆条形的塑料单线1,捲绕和成形为中心呈扁圆形空心的螺旋形条状线圈,所述的螺旋形条状线圈为 等螺距,以左旋向和右旋的螺旋形线圈为一组的两排链齿,在同组相对两排链齿的扁圆折弯外边处2分别冲打出齿头3,将齿头3分别制成~|和h"形状, 同组成相互间隔扣合的链齿,与齿头3相连的为链齿身4。本技术是在制成上述传统的尼龙拉链链齿的基础上再在相互扣合的齿 头3前端的链齿身4上表面分别压制有下陷面5,下陷面5的形状可以是弧形 面如图4所示,也可是平面等形状,使多余的材料向链齿身4的两侧面6膨开, 在齿头3与膨开部位之间形成中间细的颈部7,膨开部位的顶面呈椭圆形面8 如图5所示,另一排链齿的齿头3就卡在两相邻颈部7之间,在各扣合的齿头 3前端部形成抵靠如图6所示。在齿头3的两侧形成。形9和反。形10的接触 面,在^形9和反。形10的前端11和尾端12与椭圆形面8的凸肩13成抵靠 如图7所示,从而阻止齿头3在左右方向的松动。当然所述的下陷面除了如图 4所示的压制在拉链链齿身的上表面外,还可以压制在拉链链齿身的下表面或 上表面和下表面都压制下陷面如图8所示。通过上述的结构改良,可使原来传统的左、右互扣互插的松动状态,变成 左右齿头3可互扣,而且增加了互挤抵靠的功能,因而达到前、后、左、右四 个方向均有互扣互抵靠在一起的状况,不会有松动现象。因此蝌蚪齿链条经缝 合成链带使用时,可达到防止被尖物刺穿而拉链开裂情况的发生。权利要求1、蝌蚪形拉链链齿,它是用圆条形的塑料单线,捲绕和成形为中心呈扁圆形空心的螺旋形条状线圈,所述的螺旋形条状线圈为等螺距,以左旋向和右旋的螺旋形线圈为一组的两排链齿,在同组相对两排链齿的扁圆折弯外边处分别冲打出齿头,将齿头分别制成 id="icf0001" file="Y2008200827470002C1.tif" wi="7" he="5" top= "56" left = "84" img-content="drawing" img-format="tif" orientation="portrait" inline="yes"/>和 id="icf0002" file="Y2008200827470002C2.tif" wi="8" he="5" top= "56" left = "101" img-content="drawing" img-format="tif" orientation="portrait" inline="yes"/>形状,同组成相互间隔扣合的链齿,与齿头相连的为链齿身,其特征是在相互扣合的齿头前端的链齿身上分别压制有下陷面,多余的材料向链齿身的两侧面膨开,在齿头与膨开部位之间形成中间细的颈部,在扣合时,另一排链齿的齿头就卡在两相邻颈部之间,在各扣合的齿头前端部形成抵靠。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蝌蚪形拉链链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陷面是弧 形面或平面。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蝌蚪形拉链链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陷面是压 制在拉链链齿身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或上表面和下表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蝌蚪形拉链链齿。旨在提供一种防盗性能好、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通用性强的蝌蚪形拉链链齿。它是用圆条形的塑料单线,捲绕和成形为中心呈扁圆形空心的螺旋形条状线圈,所述的螺旋形条状线圈为等螺距,以左旋向和右旋的螺旋形线圈为一组的两排链齿,在同组相对两排链齿的扁圆折弯外边处分别冲打出齿头,将齿头分别制成和形状,同组成相互间隔扣合的链齿,与齿头相连的为链齿身,其特征是在相互扣合的齿头前端的链齿身上分别压制有下陷面,多余的材料向链齿身的两侧面膨开,在齿头与膨开部位之间形成中间细的颈部,在扣合时,另一排链齿的齿头就卡在两相邻颈部之间,在各扣合的齿头前端部形成抵靠。文档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蝌蚪形拉链链齿,它是用圆条形的塑料单线,捲绕和成形为中心呈扁圆形空心的螺旋形条状线圈,所述的螺旋形条状线圈为等螺距,以左旋向和右旋的螺旋形线圈为一组的两排链齿,在同组相对两排链齿的扁圆折弯外边处分别冲打出齿头,将齿头分别制成*和*形状,同组成相互间隔扣合的链齿,与齿头相连的为链齿身,其特征是在相互扣合的齿头前端的链齿身上分别压制有下陷面,多余的材料向链齿身的两侧面膨开,在齿头与膨开部位之间形成中间细的颈部,在扣合时,另一排链齿的齿头就卡在两相邻颈部之间,在各扣合的齿头前端部形成抵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联洲
申请(专利权)人:王联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