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涂层全成形型安全气囊织物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1028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非涂层全成形型、囊身两层织物具有不同规格、结构、不同透气率的安全气囊织物的加工方法及其设备。制成的安全气囊织物具有使用性能优良,折叠后体积小的特点。用于该织物的加工设备为加装有电子多臂开口机构、双轴积极式自动调节送经机构的多梭箱织机或剑杆织机。(*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是非涂层全成形型安全气囊织物的加工方法及其设备。安全气囊工作时,一层织物朝着司乘人员,另一层背离司乘人员。通常,朝司乘人员的一层具有较小的透气率,使气囊内的工作气体较少透过该层织物直接流向司乘人员,减少人体的伤害;而另一层的透气率较大,使囊内工作气体迅速过滤、逸散。目前世界上用涂层型气囊织物的弊病多,所以多采用非涂层型安全气囊织物,它有缝合型和全成形型两种,缝合型安全气囊织物由两层不同规格、结构,各具有所需不同透气率的织物缝合而成。而缝合型安全气囊织物的缺点在于(1)气囊四周的缝合边厚度大,不易折叠,折叠后体积较大;(2)四周缝边的缝纫材料和缝纫工艺不良是引起安全气囊工作失误的不安全因素。全成形型安全气囊织物如附图说明图1示,囊身A为两层平纹组织织物,上层朝着司乘人员下层背离司乘人员,它们在织机上同时一次织制而成。同时囊身A的两层织物由封边B、C连接在一起,从而它避免了气囊四周的缝合加工所带来的危害性。还由于封边的织物厚度小,因此全成形型安全气囊织物折叠后体积较小,是安全气囊织物的技术发展方向。据专利WO 92/20847报道,现有的全成形型气囊织物是通过改变平纹织物组织点位置来改变两层织物或织物中某一区域透气率的。显然对提高非涂层安全气囊织物的阻气性能,减小其体积和重量仍十分不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涂层全成形型安全气囊织物的加工方法及其设备。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其设备是由单片电脑控制提综顺序的多臂开口机构和电脑控制的多梭箱机构,也可使用剑杆引纬机构以及双轴积极式自动调节送经机构组合而成,其加工方法是在此加工设备上采取经、纬纱的特数不同,经、纬纱的捻度不同,经纱密度不同,纬纱密度相同及其组合来加工非涂层全成形型两层具有异透气率的安全气囊囊身A,而且气囊囊身A的左右封边B和上下封边C为单层芦席斜纹组织,囊身A的两层织物由封边B、C连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以现有的单片电脑控制提综顺序的多臂开口机构管理12页综框,完成开口运动。根据气囊织物外形尺寸及对织物透气性的要求,应当对织物组织经、纬纱循环数Rj、Rw;总经根数M;囊身A的上层织物,即朝司乘人员的一层织物的经、纬纱密度Pjh、Pwh;囊身A的下层织物,即背离司乘人员的一层织物的经、纬纱密度Pjl、Pwl;囊身A左右封边B的经纱根数nj和织物经纱密度P′j;囊身A上下封边C的纬纱根数nw和织物纬纱密度P′w进行选择。例如,可以采取如图2所示的织物组织图,图2(a)为囊身织物组织图,图2(b)为四周封边织物组织图,并确定Rw=M=2896,Rj=8,Pwh=Pw1=P′w=P′j=195根/10cm.nj=nw=96,根据囊身A上下两层织物透气性的要求,这两层织物的经纱密度可变,一般为Pjh=180~220根/10cm,Pjl=160~200根/10cm。使用现有的电脑控制的多梭箱机构,亦可使用剑杆引纬机构,有以下两个目的,其一是囊身A上下封边C为单层织物,织物的经纱密度等于Pjh与Pjl之和,为避免封边织物打纬致密的困难,封边的织物组织如图2(b)应与囊身的织物组织如图2(a)不同,前者的平均浮长比后者大。另外,织物的纬纱密度P′w还要减小到等于Pwh(Pwh=Pwl),使用多梭箱机构,采取实纬(引入纬纱)次数与空纬(不引入纬纱)次数之比为2∶2,便可达到减小P′w的目的。其二是根据囊身A上下两层织物透气率差异的要求,采用多梭箱机构可以对囊身A的两层织物引入两种不同特数、不同捻度的纬纱。如引入上层的纬纱为420~600d,纬纱捻度为无捻,引入下层的纬纱为300~420d,纬纱捻度为0~200捻/m。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双轴积极式自动调节送经机构是实现囊身A的两层织物具有不同规格结构、不同透气率的又一技术关键,分别形成两层织物的经纱各自积极地从两只不同的织轴中送出。卷绕在两只织轴上的经纱具有不同的特数、不同的捻度。如用于织制囊身A上层织物的织轴中卷绕的经纱为420~600d,经纱捻度为无捻,织制囊身A下层织物的织轴中卷绕的经纱为300~420d,经纱捻度为0~200捻/m。因为引入囊身A上下层织物的经、纬纱特数不同,捻度不同,并且囊身A上下层织物的经纱密度不同,于是这两层织物具有不同的织物规格、结构,进而织物透气率也不同。本专利技术的双轴积极式自动调节送经机构,它由并列的两套送经机构组合而成,见图3。一套是采用已有的技术1511S-110(1×4)多梭箱织机的积极式自动调节送经机构,如图右侧部分所示,该机构以织机右筘座脚1的摆动作为送经运动动力;用人工方式,通过改变张力重锤2(1)的作用力臂长度和张力重锤质量来控制织轴3(1)所送出经纱4(1)的张力;后梁5(1)作为经纱4(1)的张力感应元件,对织轴3(1)的送经量进行自动调节,使经纱张力保持恒定。另一套则移植了已有的技术K251丝织机的积极式自动调节送经机构,如图左侧部分所示,它以织机左筘座脚6(左、右筘座脚的投影相互重合)的摆动作为送经运动动力;同样是以人工方式,通过改变重锤2(2)的作用力臂长度和张力重锤质量来控制织轴3(2)所送出经纱4(2)的张力;后梁5(2)和压撑辊7分别作为经纱4(2)的张力和织轴3(2)的直径的感应元件,对织轴4(2)的送经量进行自动调节,使经纱张力保持恒定。经纱4(2)经过固定绞棒8、9、10、11后送往机前,经纱4(1)经过固定绞棒12、13后送往机前,经纱4(1)、4(2)在汇合后进入梭口区域。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囊身的两层织物具有异透气率,使全成形型安全气囊的使用性能大大提高;(2)安全气囊织物安全性能高易于折叠、体积较小;(3)消除了对气囊四周的缝合加工,避免了缝纫材料和缝纫工艺不良引起安全气囊工作失误的不安全因素;(4)所使用的织机设备都为现有技术比较简单,利于推广;(5)成本低廉。图1是全成形型安全气囊织物的外形图A-囊身,B-囊身左右封边,C-囊身上下封边图2是织物组织3是双轴积极式自动调节送经机构1-右筘座脚,2(1)、2(2)-张力重锤,3(1)、3(2)-织轴,4(1)、4(2)-经纱,5(1)、5(2)-后梁,6-左筘座脚,7-压撑辊,8、9、10、11、12、13-固定绞棒权利要求1.一种非涂层全成形型安全气囊织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囊身A的两层织物采取经、纬纱的特数不同,经、纬纱捻度不同,经纱密度不同,纬纱密度相同及其组合,囊身A的封边B、C为单层芦席斜纹组织,囊身A两层织物由封边B、C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非涂层全成形型安全气囊织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囊身A上层织物的经纱特数为420~600d,经纱捻度为无捻,下层织物的经纱特数为300~420d,经纱捻度为0~200捻/m,囊身A上层织物的纬纱特数为420~600d,纬纱捻度为无捻,下层织物的纬纱特数为300~420d,纬纱捻度为0~200捻/m,囊身A上层织物经纱密度Pjh为180~220根/10cm,囊身A下层织物经纱密度Pjl为160~200根/10cm。3.非涂层全成形型安全气囊织物的加工方法的设备,其特征是由单片电脑控制提综顺序的多臂开口机构和电脑控制的多梭箱机构,也可使用剑杆引纬机构以及双轴积极式自动调节送经机构组合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涂层全成形型安全气囊织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囊身A的两层织物采取经、纬纱的特数不同,经、纬纱捻度不同,经纱密度不同,纬纱密度相同及其组合,囊身A的封边B、C为单层芦席斜纹组织,囊身A两层织物由封边B、C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苏康卜佳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