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布动式起毛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0114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布动式起毛机构,它包括一动力输入,通过同步带轮及齿轮带动起毛凸轮转动,一与起毛凸轮相靠的凸轮摆臂在弹簧的作用下通过毛高调节机构与驱动起毛摆杆的起毛传动机构相连,凸轮摆臂还通过一角臂与电磁铁相连,所述的凸轮摆臂通过毛高调节机构O↓[1]DCO↓[2]还与活动后梁摆臂的起毛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的毛高调节机构O↓[1]DCO↓[2]中的摆杆O↓[2]C与过渡摆杆的O↓[1]D段平行设置,并可平行推动连杆CD,还可相应增加或减少O↓[1]D与O↓[2]C的长度;所述的起毛传动机构的连杆上空套有一根经纱张力弹簧,连杆与活动后梁摆臂通过滑动副连接,它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紧凑,使用方便可靠,能有效调节毛高调节范围,提高起毛机构的产品加工质量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毛巾织机上的布动式起毛机构,属于纺织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起毛机构是毛巾织机上的一个重要机构,目前有两大类起毛机构,一类为布面移动式起毛机构,另一类为筘动式起毛机构。目前国内的毛巾织机大多还是有梭织机,其起毛机构为筘动式。毛巾剑杆织机刚刚起步不久,生产厂商很少。现有的布动式起毛机构的结构组成见附图1所示,它的动力通过同步带26输入,带动带轮27、齿轮25、24转动,从而带动起毛凸轮7转动。在起毛凸轮7最高点时,起毛凸轮7顺时针转动,在弹簧23的作用下,凸轮摆臂8顺时针转动,通过连杆9、过渡摆杆10、连杆11带动卷取摆臂12顺时针转动,把布面卷离织口,其中至少由连杆9、过渡摆杆10组成了毛高调节机构;同时,凸轮摆臂8还通过连杆6、过渡摆杆5、连杆4带动后梁摆臂3逆时针转动,通过后梁1使经面往前移,实现布面的移动,为起毛让开一个距离;起毛凸轮7继续顺时针转动带动凸轮摆臂8逆时针转动,通过连杆9、过渡摆杆10、连杆11带动卷取摆臂12逆时针转动,把布面退回织口;同时,摆臂8通过连杆6、过渡摆杆5、连杆4带动后梁摆臂3顺时针转动,通过后梁1使经面往后移动;在毛经、地经张力差和已交织过的纬线的作用下实现起毛。卷取摆臂12通过连杆14、摆杆15带动布面张力辊16摆动,控制卷取辊与卷布辊之间的布面张力。当织机需要织平布时,电磁铁21吸住角臂24,钩住凸轮摆臂8上的销子,使凸轮摆臂8上的滚子M与起毛凸轮7脱开,起毛机构不起作用;通过更换齿轮24、25实现三纬起毛与4纬起毛的转换。通过调节C点、D点、E点、F点的连接位置实现毛圈高度的变化。改变P点、N点、H点的连接位置,使经面的移动量适应于毛圈高度的变化。经纱张力的上机张力变化是通过调节弹簧20实现。但上述机构存在着机构相对复杂,整个机构的运动部件质量重,转动惯性大,动力消耗少,毛高调节机构对毛高调节效果差,不利于毛高的有效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能实现较小的调节量和较少的调节点实现较大的毛高调节范围、转动惯量小,动力消耗少,有利于提高车速的新型布动式起毛机构。它包括一动力输入,通过同步带轮及齿轮带动起毛凸轮转动,一与起毛凸轮相靠的凸轮摆臂在弹簧的作用下通过毛高调节机构与驱动起毛摆杆的起毛传动机构相连,凸轮摆臂还通过一角臂与电磁铁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摆臂通过毛高调节机构O1DCO2还与活动后梁摆臂的起毛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的毛高调节机构O1DCO2中的摆杆O2C在起毛凸轮处于最高位置区域时,与过渡摆杆的O1D段平行设置,并可平行推动连杆CD,还可相应增加或减少O1D与O2C相同的长度。所述的起毛传动机构的连杆上空套有一根经纱张力弹簧,连杆与活动后梁摆臂通过滑动副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平行推动对角四边形机构O1DCO2上的连杆CD调节毛高,在增大(或减少)杆O1D的长度的同时,杆O2C的长度减少(或增大)相同的量。本专利技术在起毛传动机构的连杆4上空套一根经纱张力弹簧20,连杆4与活动后梁摆臂2通过滑动副连接。活动后梁2即补偿经纱张力的变化,又补偿经面的移动量。旁边有固定后梁1为经纱定位。本专利技术在调节毛高后,织口位置不会改变,平行推动连杆可以同时改变杆O1D和杆O2C的长度,加大连杆机构运动量的放大或缩小比例,通过较小的调节量和较少的调节点实现较大的毛高调节范围;起毛机构与张力调节弹簧空套式并联,简化了机构,让出空间,可以增加固定后梁,使布面移动时,后梁的补偿量不会因经轴大小而变化,经纱张力在经轴从大到小的变化过程中比较稳定;本专利技术的整个机构运动部件质量轻,转动惯量小,动力消耗少,有利于提高车速。它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紧凑,使用方便可靠,能有效调节毛高调节范围,提高起毛机构的产品质量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2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介绍附图2所示,动力通过同步带26输入,带动带轮27、齿轮24、25转动,从而带动起毛凸轮7转动。在起毛凸轮7最高点时,起毛凸轮7顺时针转动,凸轮摆臂8在弹簧23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通过连杆9、过渡摆杆10、连杆11、带动起毛摆杆12逆时针转动,把布面移离织口,为起毛让出一定的距离。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凸轮摆臂8、连杆9和过渡摆杆10组成了毛高调节机构,所述的凸轮摆臂8还通过连杆9、过渡摆杆10、连杆6、过渡摆杆5、连杆4,带动活动后梁摆臂2逆时针转动,通过活动后梁3使经面往前移。起毛凸轮7继续顺时针转动,凸轮摆臂8逆时针转动,通过连杆9、过渡摆杆10、连杆11、带动起毛摆杆12顺时针转动,把布面移向织口;凸轮摆臂8通过连杆9、过渡摆杆10、连杆8、过渡摆杆5、连杆4带动活动后梁摆臂2顺时针转动,通过活动后梁3使经面往后移;在毛经、地经张力差和已交织过的纬线的作用下实现起毛。当织机需要织平布时,电磁铁12吸住角臂22,钩住凸轮摆臂8上的销子,使凸轮摆臂8上的滚子M与起毛凸轮7脱开,起毛机构不起作用。通过更换齿轮24、25实现三纬起毛与4纬起毛的转换。在起毛凸轮7与滚子M接触处于最高时,采用专用工具,使杆O1D与杆O2C平行,通过平行推动连杆9,在增大(或减少)O1D的长度的同时,O2C的长度减少(或增大)相同的量,实现毛圈高度的变化。通过调节空套在连杆4上的经纱张力弹簧20的压缩量来调节经纱的上机张力,连杆4与活动后梁摆臂2通过滑动副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一动力输入,通过同步带轮及齿轮带动起毛凸轮转动,一与起毛凸轮相靠的凸轮摆臂在弹簧的作用下通过毛高调节机构与驱动起毛摆杆的起毛传动机构相连,凸轮摆臂还通过一角臂与电磁铁相连;凸轮摆臂通过毛高调节机构O1DCO2还与活动后梁摆臂的起毛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的毛高调节机构O1DCO2中的摆杆O2C与过渡摆杆的O1D段平行设置,并可平行推动连杆CD,还可相应增加或减少O1D与O2C的长度。所述的起毛传动机构的连杆上空套有一根经纱张力弹簧,连杆与活动后梁摆臂通过滑动副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布动式起毛机构,它包括一动力输入,通过同步带轮及齿轮带动起毛凸轮转动,一与起毛凸轮相靠的凸轮摆臂在弹簧的作用下通过毛高调节机构与驱动起毛摆杆的起毛传动机构相连,凸轮摆臂还通过一角臂与电磁铁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摆臂(8)通过毛高调节机构O1DCO2还与活动后梁摆臂(2)的起毛驱动机构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布动式起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毛高调节机构O1DCO2中的摆杆O2C在起毛凸轮处于最高位置区域时,与过渡摆杆(10)的O1D段平行设置,并可平行推动连杆CD,还可相应增加或减少O1D与O2C相同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布动式起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毛传动机构的连杆(4)上空套有一根经纱张力弹簧,连杆(4)与活动后梁摆臂(2)通过滑动副连接。全文摘要一种新型布动式起毛机构,它包括一动力输入,通过同步带轮及齿轮带动起毛凸轮转动,一与起毛凸轮相靠的凸轮摆臂在弹簧的作用下通过毛高调节机构与驱动起毛摆杆的起毛传动机构相连,凸轮摆臂还通过一角臂与电磁铁相连,所述的凸轮摆臂通过毛高调节机构O文档编号D03D47/00GK1763282SQ20051006150公开日2006年4月26日 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布动式起毛机构,它包括一动力输入,通过同步带轮及齿轮带动起毛凸轮转动,一与起毛凸轮相靠的凸轮摆臂在弹簧的作用下通过毛高调节机构与驱动起毛摆杆的起毛传动机构相连,凸轮摆臂还通过一角臂与电磁铁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摆臂(8)通过毛高调节机构O↓[1]DCO↓[2]还与活动后梁摆臂(2)的起毛驱动机构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香琴王冰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