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液器和热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94334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储液器,包括壳体、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的第一管头装入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接管的第二管头用于与节流元件连通;所述第二接管的第一管头装入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接管的第二管头用于与蒸发器连通;所述第一接管的第一管头高度比所述第二接管的第一管头高度低。上述储液器能够保证换热器在制冷运行时积液量大且在制热运行时积液量小,从而使得换热器能够满足热泵机组可靠运行的要求。

Liquid storage device and heat pump uni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iquid storage device, including a housing, a first nozzle and a second nozzle. The first pipe head of the first nozzle is loaded into the shell, and the second pipe head of the first nozzle is connected to the throttle element; the first pipe head of the second nozzle is loaded into the shell, and the second pipe head of the second nozzle is used. The first pipe head height of the first nozzle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 tube head of the second nozzle. The liquid accumulator can ensure that the heat exchanger has a large amount of liquid accumulating and small amount of liquid, so that the heat exchanger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liable operation of the heat pump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液器和热泵机组
本技术涉及热泵
,特别是涉及一种储液器和热泵机组。
技术介绍
传统的冷热水热泵采暖机组中,冷凝换热器采用立式壳管式换热器(制冷时称为蒸发器)。该换热器在实际制热运行中作为冷凝器,需要积液量少,尽可能让冷凝管与汽态制冷剂接触,以强化冷凝;而在制冷运行中作为蒸发器,需要积液量相对多,尽可能让制冷剂浸泡着蒸发式换热管,才能达到理想的换热效果。然而,传统的立式壳管式换热器无法保证在制热和制冷运行时保持不同的积液量,不能满足机组运行可靠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换热器不能满足机组运行可靠的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储液器和热泵机组,它能够保证换热器满足机组运行可靠的要求。一种储液器,包括壳体、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的第一管头装入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接管的第二管头用于与节流元件连通;所述第二接管的第一管头装入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接管的第二管头用于与蒸发器连通;所述第一接管的第一管头高度比所述第二接管的第一管头高度低。本技术所述的储液器与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热泵机组制热时,制冷剂从节流元件流向蒸发器,则来自节流元件的制冷剂通过第一接管进入壳体内,并通过第二接管流向蒸发器。由于第二接管的第一管头高于第一接管的第一管头,所以储液器内储存一定量的制冷剂液体,使得蒸发器的积液量少,保证了换热器满足机组运行可靠的要求。热泵机组制冷时,制冷剂从蒸发器流向节流元件,由于第一接管的第一管头低于第二接管的第一管头,则储液器内储存的制冷剂液体少,使得冷凝器的积液量多,保证了换热器满足机组运行可靠的要求。如此,上述储液器能够保证换热器在制冷运行时积液量大且在制热运行时积液量小,从而使得换热器满足机组运行可靠的要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管的第一管头与所述第二接管的第一管头的高度差为H=4*G/(ρ*πD2),其中,G为制冷运行和制热运行对应的积液量的差值,ρ为制冷剂的密度,D为壳体的直径。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之间的高度差根据制冷运行和制热运行对应的积液量的差值,从而满足换热器在制冷或制热时所需的积液量,使得机组运行在合理的状态。一种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元件和上述的储液器,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节流元件通过管路连接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储液器串联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节流元件之间。本技术所述的热泵机组与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储液器串联在蒸发器和节流元件之间,且第一接管的第一管头高度比第二接管的第一管头高度低,从而能够满足换热器在制冷和制热时对制冷剂积液的不同需求,进而满足上述热泵机组运行可靠的要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热泵机组还包括四通换向阀,所述四通换向阀位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四通换向阀的D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高压侧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的C接口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的E接口与所述蒸发器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的S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侧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四通换向阀为电磁四通换向阀或电动四通换向阀。电磁四通换向阀或电动四通换向阀便于控制,使得上述热泵机组能够自动化程度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连接有出水管和进水管,所述出水管用于与用水点连接,所述进水管用于与回水管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节流元件为毛细管、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热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10、储液器,11、壳体,12、第一接管,13、第二接管,20、压缩机,30、蒸发器,40、冷凝器,50、节流元件,60、四通换向阀,71、出水管,72、进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储液器10,包括壳体11、第一接管12和第二接管13。第一接管12的第一管头装入壳体11内,第一接管12的第二管头用于与节流元件50连通。第二接管13的第一管头装入壳体11内,第二接管13的第二管头用于与蒸发器30连通。第一接管12的第一管头高度比第二接管13的第一管头高度低。本技术上述的储液器10与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请参考图2中实线半箭头所示,热泵机组制热时,制冷剂从节流元件50流向蒸发器30,则来自节流元件50的制冷剂通过第一接管12进入壳体11内,并通过第二接管13流向蒸发器30。由于第二接管13的第一管头高于第一接管12的第一管头,所以储液器10内储存一定量的制冷剂液体,使得蒸发器30的积液量少,保证了换热器能够满足机组运行可靠的要求。请参考图2中虚线半箭头所示,热泵机组制冷时,制冷剂从蒸发器30流向节流元件50,由于第一接管12的第一管头低于第二接管13的第一管头,则储液器10内储存的制冷剂液体少,使得冷凝器40的积液量多,保证了换热器能够满足机组运行可靠的要求。如此,上述储液器10能够保证换热器在制冷运行时积液量大且在制热运行时积液量小,从而使得机组运行可靠,满足机组的性能要求。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第一接管12的第一管头与第二接管13的第一管头的高度差为H=4*G/(ρ*πD2)。其中,G为制冷运行和制热运行对应的积液量的差值,ρ为制冷剂的密度,D为壳体11的直径。第一接管12与第二接管13之间的高度差根据制冷运行和制热运行对应的积液量的差值,从而精确保证换热器在制冷或制热时获得所需的积液量,使得机组运行在合理的状态。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20、蒸发器30、冷凝器40、节流元件50和上述的储液器10。压缩机20、蒸发器30、冷凝器40和节流元件50通过管路连接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储液器10串联在蒸发器30和节流元件50之间。本技术上述的热泵机组与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储液器10串联在蒸发器30和节流元件50之间,且第一接管12的第一管头高度比第二接管13的第一管头高度低,从而能够满足换热器在制冷和制热时对制冷剂积液的不同需求,进而上述热泵机组运行可靠,满足机组的性能要求。其中,请参考图2中实线半箭头所示,热泵机组制热时,制冷剂从节流元件50流向蒸发器30,则来自节流元件50的制冷剂通过第一接管12进入壳体11内,并通过第二接管13流向蒸发器30。由于第二接管13的第一管头高于第一接管12的第一管头,所以储液器10内储存一定量的制冷剂液体,使得蒸发器30的积液量少,保证了热泵机组运行可靠。请参考图2中虚线半箭头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液器(1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第一接管(12)和第二接管(13),所述第一接管(12)的第一管头装入所述壳体(11)内,所述第一接管(12)的第二管头用于与节流元件(50)连通;所述第二接管(13)的第一管头装入所述壳体(11)内,所述第二接管(13)的第二管头用于与蒸发器(30)连通;所述第一接管(12)的第一管头高度比所述第二接管(13)的第一管头高度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液器(1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第一接管(12)和第二接管(13),所述第一接管(12)的第一管头装入所述壳体(11)内,所述第一接管(12)的第二管头用于与节流元件(50)连通;所述第二接管(13)的第一管头装入所述壳体(11)内,所述第二接管(13)的第二管头用于与蒸发器(30)连通;所述第一接管(12)的第一管头高度比所述第二接管(13)的第一管头高度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管(12)的第一管头与所述第二接管(13)的第一管头的高度差为H=4*G/(ρ*πD2),其中,G为制冷运行和制热运行对应的积液量的差值,ρ为制冷剂的密度,D为壳体(11)的直径。3.一种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20)、蒸发器(30)、冷凝器(40)、节流元件(50)和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10),所述压缩机(20)、所述蒸发器(30)、所述冷凝器(40)和所述节流元件(50)通过管路连接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颂文胡正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博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