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合一的氨制冷高压侧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9403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8:45
多功能合一的氨制冷高压侧辅机,在筒体一端有竖向设置的进气管,进气管上端有位于筒体外侧的第一接口,进气管下端位于筒体内腔底部并有出气口;筒体上部设有回液管;筒体的另一端上部有气包,气包内腔与筒体内腔相连通,气包上端有第二接口;筒体下部位于气包对面有液包,液包内腔与筒体内腔连通;液包的一侧面上有氨液排出管,氨液排出管的一端位于液包外侧并形成第四接口,氨液排出管的另一端位于液包的内侧并向上弯曲后插入筒体的内腔,氨液排出管的内端头形成氨液排口;液包的另一侧面上设有冷冻机油排出管,冷冻机油排出管的一端位于液包外侧并形成第三接口,冷冻机油排出管另一端位于液包内。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Multifunction and one - one high pressure side auxiliary machine for ammonia refrigeration

The high pressure side auxiliary machine of the ammonia refrigeration with multi function one has a vertical inlet pipe at one end of the cylinder. The upper end of the intake pipe has the first interface locat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cylinder body. The lower end of the intake pipe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barrel and has a gas outlet; the upper part of the cylinder is equipped with a back liquid tube; the upper part of the barrel has a gas bag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barrel and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air bag and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cylinder body. The upper end of the gas package has second interfaces; the lower part of the cylinder is located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gas package, and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liquid packag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cylinder; the liquid package has an ammonia discharge tube on the side of the liquid package, the one end of the ammonia discharge tube is located outside the liquid package and forms the fourth interfac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ammonia liquid discharge tube is located on the inside of the liquid package and is bent upward after the insertion of the liquid.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cylinder, the inner end of the ammonia liquid discharge tube forms an ammonia liquid outlet; the other side of the liquid package is equipped with a refrigerant oil discharge tube, the one end of the refrigerant oil discharge tube is located outside the liquid package and forms the third interfac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refrigerated oil discharge tube is in the liquid packag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合一的氨制冷高压侧辅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氨制冷设备辅机,特别是一种多功能合一的氨制冷高压侧辅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氨制冷系统中高压侧制冷辅机设备主要包括冷凝器、贮液器、辅助贮液器、油分离器、油冷却器、节流装置等。目前除了冷凝器和贮液器有合二为一的结构设计,其他辅机全部为独立的一台设备。这种独立式的氨制冷系统的高压侧辅机必须分散布置在机房内,安装时由操作人员在现场进行系统管路、阀门的连接,不但需要大量的管路、阀门等部件,而且占用空间大,操作麻烦,费时费力,机房的土建成本高,现场焊接件数量多,导致运行时氨泄漏的可能性增大,也增加了机房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省时省力、占用空间小、节省管路及阀门部件、降低氨泄漏率、减少维修成本、减少安全隐患的多功能合一的氨制冷高压侧辅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合一的氨制冷高压侧辅机,包括卧式设置的筒体,在筒体的下部设有支架;在筒体的一端设有竖向设置的进气管,进气管的上端有位于筒体外侧的第一端口,进气管的下端位于筒体内腔的底部并设有出气口;在筒体的上部设有回液管,回液管与筒体内腔连通,回液管的上端有第五接口;在筒体的另一端上部设有气包,气包的内腔与筒体的内腔相连通,气包的上端有第二接口;在筒体的下部位于气包的对面设有液包,液包内腔与筒体的内腔连通;在液包的一侧面上设有氨液排出管,氨液排出管的一端位于液包外侧并形成第四接口,氨液排出管的另一端位于液包的内侧并向上弯曲后插入筒体的内腔,氨液排出管的内端头形成氨液排口;在液包的另一侧面上设有冷冻机油排出管,冷冻机油排出管的一端位于液包外侧并形成第三接口,冷冻机油排出管的另一端位于液包内。所述的进气管的下部接有均布管,在均布管上分布有出气孔;在筒体内靠近进气管和均布管位置设有隔板,隔板的上边和下边与筒体内表面均留有通道,隔板的两侧边与筒体的内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的气包上安装有压力表和安全阀;所述的筒体的上部和下部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有显示筒体液位高度的液位计。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合一的氨制冷高压侧辅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整体结构高度简化,是高压侧集成结构的多功能辅机,实现了氨制冷系统高压侧从传统的各辅机设备现场安装,之后现场进行管路连接、试漏的落后工艺,跃升为氨制冷系统的高压侧辅机装置整体化、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可节省工程材料60%,人工70%。减少泄漏率80%。因此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省时省力、占用空间小、节省管路及阀门部件、降低氨泄漏率、减少维修成本、减少安全隐患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合一的氨制冷高压侧辅机,包括卧式设置的筒体4,在筒体4的下部焊接有用于安装固定的支架13。在筒体4的右端设有竖向设置的进气管6,进气管6的上端有位于筒体4外侧的第一接口20,进气管6的下端位于筒体4内腔的底部并设有出气口12,进气管6的下部接有横向设置的均布管11,在均布管11上分布有出气孔,自进气管6进入的气体可在均布管11处分散均匀的排出。在筒体4的上部设有回液管5,回液管5与筒体4内腔连通,回液管5的上端有第五接口21。在筒体4的另一端上部设有气包2,气包2的内腔与筒体4的内腔相连通,气包2的上端有第二接口19。在筒体4的下部位于气包2的对面设有液包14,液包14内腔与筒体4的内腔连通。在液包14的一侧面上设有氨液排出管15,氨液排出管15的一端位于液包14外侧并形成第四接口16,氨液排出管15的另一端位于液包14的内侧并向上弯曲后插入筒体4的内腔,氨液排出管15的内端头形成氨液排口22。在液包14的另一侧面上设有冷冻机油排出管17,冷冻机油排出管17的一端位于液包14外侧并形成第三接口18,冷冻机油排出管17的另一端位于液包14内。在筒体4内靠近进气管6和均布管11位置设有隔板8,隔板8的上边和下边与筒体4内表面均留有通道,隔板8的两侧边与筒体4的内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气包2上安装有压力表1和安全阀3;筒体4的上部和下部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有显示筒体4液位高度的液位计7。安装时,第一接口20与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排气出口相接,第五接口21与冷凝器出口相接,第二接口19与冷凝器的入口相接,第三接口18与压缩机的润滑油系统相接,第四接口16与节流装置相接。运行时,通过压缩机排气出口出来的高温高压气体介质通过进气管6进入筒体4内,首先进行油分处理,即含油的气体介质进入筒体4内腔的最底部,含油的气体介质经过筒体4内的液体介质上升到筒体4内侧的液面的上部。液态油被洗涤后留在了液态制冷工质内。同时在制冷工质的作用下得到冷却,并通过重力作用自动分层,油液和介质液体形成分界面10,气体介质自第二接口19进入冷凝器,冷凝后的液体介质自第五接口21回到筒体4内,筒体4内的液体介质自氨液排出口22,通过氨液排出管15、第四接口16供向节流膨胀装置,液包14内的冷冻机油可自冷冻机油排出管17、第三接口18流回压缩机。本装置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起到了贮液器、辅助贮液器、油分离器、油冷却器的作用。使压缩机高压侧的辅机整体结构简化,多功能合一。即本高压侧辅机以现有的卧式贮液器为基础,在隔板8的一端形成了含油气体的洗涤池,实现了油分离功能。落在氨液态工质中的油被混合在一起的氨冷却,实现了润滑油冷却的功能。由于贮液器与油冷却器合并了,负责向这两个设备分配液态工质的辅助贮液器自然就不需要了。将现有的贮液器、油分离器、油冷却器合为一体,并去除了辅助贮液器,是氨制冷系统中高压侧集成结构的多功能辅机,实现了氨制冷系统高压侧从传统的各辅机设备现场安装,之后现场进行管路连接、试漏的落后工艺,跃升为氨制冷系统的高压侧辅机装置整体化、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可节省工程材料60%,人工70%。减少泄漏率80%。因此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省时省力、占用空间小、节省管路及阀门部件、降低氨泄漏率、减少维修成本、减少安全隐患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合一的氨制冷高压侧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设置的筒体(4),在筒体(4)的下部设有支架(13);在筒体(4)的一端设有竖向设置的进气管(6),进气管(6)的上端有位于筒体(4)外侧的第一接口(20),进气管(6)的下端位于筒体(4)内腔的底部并设有出气口(12);在筒体(4)的上部设有回液管(5),回液管(5)与筒体(4)内腔连通,回液管(5)的上端有第五接口(21);在筒体(4)的另一端上部设有气包(2),气包(2)的内腔与筒体(4)的内腔相连通,气包(2)的上端有第二接口(19);在筒体(4)的下部位于气包(2)的对面设有液包(14),液包(14)内腔与筒体(4)的内腔连通;在液包(14)的一侧面上设有氨液排出管(15),氨液排出管(15)的一端位于液包(14)外侧并形成第四接口(16),氨液排出管(15)的另一端位于液包(14)的内侧并向上弯曲后插入筒体(4)的内腔,氨液排出管(15)的内端头形成氨液排口(22);在液包(14)的另一侧面上设有冷冻机油排出管(17),冷冻机油排出管(17)的一端位于液包(14)外侧并形成第三接口(18),冷冻机油排出管(17)的另一端位于液包(14)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合一的氨制冷高压侧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设置的筒体(4),在筒体(4)的下部设有支架(13);在筒体(4)的一端设有竖向设置的进气管(6),进气管(6)的上端有位于筒体(4)外侧的第一接口(20),进气管(6)的下端位于筒体(4)内腔的底部并设有出气口(12);在筒体(4)的上部设有回液管(5),回液管(5)与筒体(4)内腔连通,回液管(5)的上端有第五接口(21);在筒体(4)的另一端上部设有气包(2),气包(2)的内腔与筒体(4)的内腔相连通,气包(2)的上端有第二接口(19);在筒体(4)的下部位于气包(2)的对面设有液包(14),液包(14)内腔与筒体(4)的内腔连通;在液包(14)的一侧面上设有氨液排出管(15),氨液排出管(15)的一端位于液包(14)外侧并形成第四接口(16),氨液排出管(15)的另一端位于液包(14)的内侧并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星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冷星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