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锁用离合器及其执手座与锁壳体的双轴承适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9075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锁用离合器及其执手座与锁壳体的双轴承适配结构,包括有锁壳体和装设于锁壳体内的执手座、分离件,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切换执手座与分离件彼此分离或连接成一体的电磁控制组件;锁壳体具有供执手座伸入的安装孔,执手座相对安装孔的轴向可旋转式装置设于锁壳内;安装孔的内环面往内凸设有定位凸环,安装孔的内环面被定位凸环分隔形成分别位于定位凸环两端的内安装面、外安装面;内安装面处适配有内轴承,外安装面处适配有外轴承;执手座的外周面分别适配于内轴承、外轴承两者的内环面;藉此,利用双轴承,减少执手座与锁壳之间的运动摩擦力,把手转动更顺畅、安静,有效提高整体产品品质,提升用户体验。

Dual shaft bearing adaptor for intelligent lock clutch and its handle seat and lock hous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locking clutch and the two axle bearing matching structure of the hand seat and the lock shell, including a locking shell and a hand seat and a separation part installed in the lock shell, and an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component used to control the separation or connection of the handover seat and the separation part. The axial rotatable device for the relative mounting hole of the hand seat is installed in the lock shell, and the inner ring surface of the installation hole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convex ring, and the inner ring surface of the installation hole is separated by the positioning convex ring to form the inner mounting surface and the external installation surface respectively at the two ends of the positioning convex ring. The inner mounting surface is equipped with the inner bearing and outer bearing.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hand seat is fitted to the inner ring of the inner and outer bearings, respectively. In this way, the double bearing is used to reduce the movement friction between the hand seat and the lock shell. The handle is more smooth and quiet, and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product is improved effectively and the user experience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锁用离合器及其执手座与锁壳体的双轴承适配结构
本技术涉及智能锁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智能锁用离合器及其执手座与锁壳体的双轴承适配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逐渐兴起,智能锁作为智能家居比较特殊的一块,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酒店等场所,在担任安全防御角色的同时又要兼具易用性。离合器作为一个衔接电子验证和机械开启的机构,在智能锁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性组件,在现有智能锁中应用的离合器种类繁多、结构复杂、通用性及稳定性差,锁体方条稍有卡滞便无法开锁,有些甚至存在安全漏洞,容易被技术开启。因为智能锁结构的关系,把手往往直接连接着离合器转轴,把手是经常需要转动开启的部件,对灵活性和稳固性要求非常高,离合器结构如果不合理,很容易出现把手卡滞或松动的现象,直接影响用户对智能锁的使用体验。现有的智能锁用离合器存在以下缺点,例如:(1)现有智能锁用离合器一般只具有基本的离合功能,通用性差、装配困难、结构不合理,转轴要么过松要么过紧,在安装把手后容易出现把手不稳固或者转动开启不顺畅的现象;(2)设置开门方向的换向步骤麻烦,需要拆卸把手或者整个离合器;锁门和开门后不能协助锁体回位,有不能正常开门的风险;(3)验证开门后需要设置开启一段时间,这个时间如果设置短了正常开门时动作稍慢可能导致开门失败,时间设置长了容易增加被不法分子尾随入室的风险;(4)现有的智能锁,有些容易被非法分子利用强磁非法开启。因此,急需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锁用离合器及其执手座与锁壳体的双轴承适配结构,其利用双轴承,减少执手座与锁壳之间的运动摩擦力,把手转动更顺畅、安静,解决了把手的过松或过紧的问题,有效提高整体产品品质,提升用户体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执手座与锁壳体的双轴承适配结构,包括有锁壳体和执手座,所述锁壳体具有供执手座伸入的安装孔,所述执手座相对安装孔的轴向可旋转式装设于锁壳内;所述安装孔的内环面往内凸设有定位凸环,所述安装孔的内环面被定位凸环分隔形成分别位于定位凸环两端的内安装面、外安装面;所述内安装面处适配有内轴承,所述外安装面处适配有外轴承;所述执手座的外周面分别适配于内轴承、外轴承两者的内环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执手座的外周面对应内轴承的内端设置有内端止挡部,所述内轴承的内端受限于执手座的内端止挡部,所述内轴承的外端受限于定位凸环的内端;所述执手座的外周面对应外轴承的外端装设有锁止螺母,所述执手座的外周面设置有螺纹段,所述锁止螺母螺合适配于螺纹段的外围,所述外轴承的内端受限于定位凸环的外端,所述外轴承的外端受限于锁止螺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止螺母的内侧往内依次垫设有止转垫圈及平垫圈,所述止转垫圈具有朝向锁止螺母延伸的止转弯折片,所述锁止螺母上设置有止挡槽,所述止转弯折片伸入止挡槽内。一种智能锁用离合器,包括有锁壳体和装设于锁壳体内的执手座、分离件,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切换执手座与分离件彼此分离或连接成一体的电磁控制组件;所述执手座与锁壳体之间的适配结构为前述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执手座与锁壳体的双轴承适配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离件的内端可拆装式连接有换向件,所述换向件与分离件均设置有方形连接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壳内装设有用于控制分离件复位的第一复位弹性元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执手座设置有第一作用部,所述分离件设置有第二作用部,所述第一作用部、第二作用部共同作用于第一复位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复位弹性元件同时控制分离件、执手座复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执手座上一侧设置有磁铁,于锁壳上对应位置设有霍尔感应板,通过霍尔感应板与磁铁的配合来感应执手座转动开锁动作。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磁控制组件包括有作为驱动源的电磁铁、受驱动源控制的电磁铁顶杆及受电磁铁顶杆推动的弹性插销单元,所述弹性插销单元包括有插销和供插销复位的第二复位弹性元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壳内装设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通过第三复位弹性元件安装于锁壳内,第三复位弹性元件提供安装架向内的复位作用力;所述电磁铁安装于安装支架的内侧,电磁铁顶杆穿过电磁铁内部,电磁铁顶杆上具有向外凸设的第一勾部,所述锁壳内朝向电磁铁顶杆往内凸设有第二勾部;在自然状态下,第三复位弹性元件提供安装架向内的复位作用力以使电磁铁顶杆的第一勾部向内脱离第二勾部的锁定;在外部强磁作用下,电磁铁顶杆随同电磁铁整体向外移,电磁铁顶杆的第一勾部受第二勾部的锁定而无法顶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其利用双轴承,减少执手座与锁壳之间的运动摩擦力,把手转动更顺畅、安静,解决了把手的过松或过紧的问题,有效提高整体产品品质,提升用户体验;二、通过将换向件与分离件均设置有方形连接孔,插入方条前转动换向件可以设置执手座为左转或右转,从而调整开门方向;其根据开门方向设置换向操作简单,不需像传统技术那样拆卸把手或者整个离合器,提高安装便利性;三、于锁壳内装设有用于控制分离件复位的第一复位弹性元件,尤其是利用执手座、分离件共同作用于第一复位弹性元件,以使第一复位弹性元件同时控制分离件、执手座复位,其回位更平衡,更可靠;四、通过霍尔感应板与磁铁的配合来感应执手座转动开锁动作,从而,检测实际开门动作来确定外把手的有效时间,确保验证通过即能有充足的时间开锁,又能在开完一次后立即失效,防止不法分子的尾随入室,提高安全性;五、结合第三复位弹性元件及支架、电磁铁、电磁铁顶杆、第一勾部及第二勾部的设置,在正常使用时由第三复位弹性元件提供安装架向内的复位作用力以使电磁铁顶杆的第一勾部向内脱离第二勾部的锁定;而,在外部强磁作用下,电磁铁顶杆随同电磁铁整体向外移,电磁铁顶杆的第一勾部受第二勾部的锁定而无法顶出,如此,彻底杜绝强磁非法开启的可能,为安全多一份保障。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离合器游离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离合器噬合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第一复位弹性元件、分离件的组装关系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换向操作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防尾随开门检测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防强磁非法开锁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1、外壳111、安装孔112、定位凸环113、第二勾部12、内盖板13、螺丝20、执手座21、内端止挡部22、螺纹段31、内轴承32、外轴承33、锁止螺母331、止挡槽34、止转垫圈341、止转弯折片35、平垫圈40、换向件41、方形连接孔50、方条60、分离件61、方形连接孔70、第一复位弹性元件71、扭簧的一扭臂72、扭簧的另一扭臂81、磁铁82、霍尔感应板91、电磁铁9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执手座与锁壳体的双轴承适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锁壳体和执手座,所述锁壳体具有供执手座伸入的安装孔,所述执手座相对安装孔的轴向可旋转式装设于锁壳内;所述安装孔的内环面往内凸设有定位凸环,所述安装孔的内环面被定位凸环分隔形成分别位于定位凸环两端的内安装面、外安装面;所述内安装面处适配有内轴承,所述外安装面处适配有外轴承;所述执手座的外周面分别适配于内轴承、外轴承两者的内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执手座与锁壳体的双轴承适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锁壳体和执手座,所述锁壳体具有供执手座伸入的安装孔,所述执手座相对安装孔的轴向可旋转式装设于锁壳内;所述安装孔的内环面往内凸设有定位凸环,所述安装孔的内环面被定位凸环分隔形成分别位于定位凸环两端的内安装面、外安装面;所述内安装面处适配有内轴承,所述外安装面处适配有外轴承;所述执手座的外周面分别适配于内轴承、外轴承两者的内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手座与锁壳体的双轴承适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执手座的外周面对应内轴承的内端设置有内端止挡部,所述内轴承的内端受限于执手座的内端止挡部,所述内轴承的外端受限于定位凸环的内端;所述执手座的外周面对应外轴承的外端装设有锁止螺母,所述执手座的外周面设置有螺纹段,所述锁止螺母螺合适配于螺纹段的外围,所述外轴承的内端受限于定位凸环的外端,所述外轴承的外端受限于锁止螺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执手座与锁壳体的双轴承适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螺母的内侧往内依次垫设有止转垫圈及平垫圈,所述止转垫圈具有朝向锁止螺母延伸的止转弯折片,所述锁止螺母上设置有止挡槽,所述止转弯折片伸入止挡槽内。4.一种智能锁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锁壳体和装设于锁壳体内的执手座、分离件,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切换执手座与分离件彼此分离或连接成一体的电磁控制组件;所述执手座与锁壳体之间的适配结构为前述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执手座与锁壳体的双轴承适配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锁用离合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奇伟代正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霸菱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