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管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9068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塔体领域,公开单管塔,包括管体(1)和托架(2),管体(1)上设有平台(3),管体(1)内安装有控制器,管体(1)外部安装有仿生树皮,管体(1)外壁上铰接有转轴(11),转轴(11)上连接有仿生树枝(12),仿生树枝(12)上设有太阳能面板(121),管体(1)上固定有风能发电装置(131),风能发电装置(131)产生的电能存储在蓄电池。单管塔的结构强劲能够承受天气灾害,这不仅延长了单管塔的使用寿命,还缩短了维修的时间,降低了维修成本,且设置了内爬梯提供工作人员上下,且在单管塔外设有外爬梯,外爬梯外有保护措施,避免人员的伤亡,此外仿生树人性化的外形设计美观,与自然协调。

Single tube tow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 tower, which includes a single tube tower (1) and a bracket (2), a tube body (1) is provided with a platform (3), a tube body (1) is installed with a controller, a tube body (1) is externally mounted with a bionic bark, a tube body (1) is articulated with a rotating shaft (11) on the outer wall, and a rotating shaft (11) is connected with a bionic branch (12), and a bionic branch (12) is provided with a sun. The power panel (121) is fixed with a wind energy generating device (131) on the pipe body (1), and the electric energy generated by the wind energy generating device (131) is stored in the battery. The structure of the single tube tower can withstand the weather disaster, which not only prolong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single tube tower, but also shortens the maintenance time, reduces the maintenance cost, and sets up the climbing ladder to provide the staff up and down, and has the outer climbing ladder outside the single tube tower, and the outer climbing ladder has protective measures to avoid the casualties, in addition imitation. The humanized design of the tree is beautiful and harmonious with na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管塔
本技术涉及塔体领域,尤其涉及单管塔。
技术介绍
单管塔结构广泛用于电力输送、通讯、照明等电气设施的支撑结构中。现有的单管塔多由刚性结构制成,结构耗能能力较差,当雪载、地震、强风、断线荷载或是车祸引发的冲击荷载超出设计时,单管塔易发生折断现象,从而引起输电线路的级联破坏或者通讯、照明设施破坏等,容易造成大面积断电或通讯、照明长时间中断等灾难性后果。另外,常规的单管塔是一体制成的,一旦局部结构受损很难只对受损区域进行局部修复,往往需要更换整个单管塔结构,这不仅降低了单管塔的使用寿命,还延长了维修的时间,增加了维修成本。工作人员在上下时容易有危险,因此设置了内爬梯提供工作人员上下,且在单管塔外设有外爬梯,外爬梯外有保护措施,避免人员的伤亡。仿生树是在单管塔的基础上,增加树枝、树叶和树皮,将塔身美化成一棵树,天线安装在树的上部,隐藏在树枝和树叶中。因为其占地面积小,经济效应显着。塔体采用锥形单管结构,占地面积仅有l—2米见方,基础在4—6米见方,且无须建基站围墙,从而减少了用户的征地面积,节约了成本(尤其在城镇)。而且仿生树使用寿命长,外观效果持久。由于塔体受破坏外力相对较小,且结构合理,用料精良,所以铁塔使用期限较长;表面采用热镀锌,防腐蚀性能好,在其表面装有仿真树皮,仿真树皮和仿真枝叶一样,是一种集防水、防火、防腐蚀的一种高级复合型材料制造而成,可保证其外观长期不剥落。仿生树是在我厂制作景观塔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新型塔种。其主要安装在一些风景区内,经使用得到了建设方及旅游观众们的一致好评,仿生树结构精致逼真,外形美观幽雅。由于仿生树是仿照实际植物所做,所以外形酷似真实仿照物,因为制作精细,且安装在风景区、公园、广场与其树种相似的树丛中,贴近自然且融于自然,新颖独特的大线架替了传统的平台隐藏在枝叶中不会破坏塔身的整体美,仿生树人性化的外形设计也和自然协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单管塔的使用寿命短,维修成本高,易发生危险的缺点,提供了单管塔。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单管塔,包括管体和托架,管体上设有平台,管体内安装有控制器,托架与管体之间焊缝连接,管体外部安装有仿生树皮,平台上设有蓄电池,管体外壁上铰接有数量至少有两个的转轴,转轴端部设有内齿轮,转轴上连接有仿生树枝,仿生树枝包括主干,主干的一端固定有外齿轮,外齿轮与内齿轮啮合,主干上铰接有一根以上的支干,每根支干上固定有叶片,叶片的一侧固定有太阳能面板,太阳能面板与控制器连接,太阳能面板产生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太阳能面板上设有光照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将光照信号传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转轴,管体顶部固定有两根以上的连接杆,连接杆上固定有风能发电装置,风能发电装置与控制器连接,风能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存储在蓄电池。所有构件均需作防腐处理,采用热浸锌防腐,镀锌层厚度构件厚大于5mm不小于86um,构件小于5mm不小于65um,塔体钢板采用Q345B,其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塔体抗震设防烈度8度。塔在运输和安装期间受到表面损坏,并且当安装塔时,需要对这种损坏进行修补。控制器控制转轴时,使太阳能面板得到当前最大的光照效率。作为优选,风能发电装置包括发电轴,发电轴两端为固定杆,每根固定杆的端部设有三根采风杆,相邻的两根采风杆之间所成的角度为120°,采风杆的端部固定有两个朝向相反的采风叶片,采风叶片中间为凹槽,凹槽底面为弧形面,采风叶片的两侧为采风板,凹槽的内表面固定有太阳能面板。风能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输送至蓄电池储存,太阳能面板产生的电能也输送至蓄电池储存。作为优选,管体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十六边形,管体内腔固定有内爬梯,管体外腔固定有外爬梯,外爬梯外设有防护栏,防护栏与外爬梯固定连接。同时设置内、外爬梯有利于维修、安装工作的安全性、方便性。作为优选,管体底部设有通过地脚螺栓固定于地面的塔底板,管体内壁上设有数量至少为一个的接地铜牌,管体顶部设有避雷针,避雷针底部两侧固定有固定板。单管塔的结构稳定性强,塔基采用独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有效的避免地基不均匀下沉;馈线固定在塔体内部,馈线免受风吹雨打日晒,有效地解决了馈线破坏因素,从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塔体保证了同心度和垂直度,避免了其它连接方式的安全隐患;塔底板和基础顶面间设有防水装置,防水装置包括两根出水管。避雷针4与基础接地网的接地线连接,接地电阻小于5欧姆。馈线及电气安装板须根据工艺要求,在塔身安装前确定位置及方法。作为优选,平台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最高的平台的下平面距离单管塔底面的高度为h。作为优选,平台与管体固定连接,平台的外边缘面为弧形面,平台上安装一副以上的定向天线和一个以上的RRU。射频拉远单元RRU带来了一种新型的分布式网络覆盖模式,它将大容量宏蜂窝基站集中放置在可获得的中心机房内,基带部分集中处理,采用光纤将基站中的射频模块拉到远端射频单元,分置于网络规划所确定的站点上,从而节省了常规解决方案所需要的大量机房;同时通过采用大容量宏基站支持大量的光纤拉远,可实现容量与覆盖之间的转化;定向天线是指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方向上发射及接收电磁波特别强,而在其他的方向上发射及接收电磁波则为零或极小的一种天线。采用定向发射天线的目的是增加辐射功率的有效利用率,增加保密性;采用定向接收天线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信号强度增加抗干扰能力。作为优选,管体底部设有门,门的形状为环形。门为钢制门,采用外开的结构。作为优选,距离单管塔底面高度越高的主干的长度越长。这种构造使仿生树跟自然树外观相似,达到美观的作用。作为优选,管体内设有储存叶片收集的雨水的储水箱,储水箱的底部位于高度最低的主干的下方,叶片上设有用于输送水的环形凹槽,支干、主干内都设有用于输送水的通道,通道一端与环形凹槽连通,通道另一端与储水箱连通,储水箱中设有液位计,储水箱的底部设有阀门,液位计测定液位并将液位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与阀门连接并控制阀门的开闭,阀门下方为水通道,水通道中设有一个以上的水轮和发电机,水轮和发电机连接,发电机与蓄电池连接。发电机所产生的电能输送至蓄电池中储存。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单管塔的结构强劲能够承受天气灾害,这不仅延长了单管塔的使用寿命,还缩短了维修的时间,降低了维修成本,且设置了内爬梯提供工作人员上下,且在单管塔外设有外爬梯,外爬梯外有保护措施,避免人员的伤亡,此外仿生树人性化的外形设计美观,与自然协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仿生树枝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避雷针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管体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管体上转轴与仿生树枝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风能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管体底部的透视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管体、2—托架、3—平台、4—避雷针、5—外爬梯、6—塔底板、7—内爬梯、11—转轴、12—仿生树枝、13—连接杆、14—门、15—接地铜牌、16—储水箱、31—下平面、41—固定板、51—防护栏、111—内齿轮、121—太阳能面板、122—主干、123—外齿轮、124—支干、125—叶片、126—光照传感器、127—阀门、128—水通道、129—水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单管塔,包括管体(1)和托架(2),管体(1)上设有平台(3),管体(1)内安装有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托架(2)与管体(1)之间焊缝连接,管体(1)外部安装有仿生树皮,平台(3)上设有蓄电池,管体(1)外壁上铰接有数量至少有两个的转轴(11),转轴(11)端部设有内齿轮(111),转轴(11)上连接有仿生树枝(12),仿生树枝(12)包括主干(122),主干(122)的一端固定有外齿轮(123),外齿轮(123)与内齿轮(111)啮合,主干(122)上铰接有一根以上的支干(124),每根支干(124)上固定有叶片(125),叶片(125)的一侧固定有太阳能面板(121),太阳能面板(121)与控制器连接,太阳能面板(121)产生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太阳能面板(121)上设有光照传感器(126),光照传感器(126)将光照信号传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转轴(11),管体(1)顶部固定有两根以上的连接杆(13),连接杆(13)上固定有风能发电装置(131),风能发电装置(131)与控制器连接,风能发电装置(131)产生的电能存储在蓄电池。

【技术特征摘要】
1.单管塔,包括管体(1)和托架(2),管体(1)上设有平台(3),管体(1)内安装有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托架(2)与管体(1)之间焊缝连接,管体(1)外部安装有仿生树皮,平台(3)上设有蓄电池,管体(1)外壁上铰接有数量至少有两个的转轴(11),转轴(11)端部设有内齿轮(111),转轴(11)上连接有仿生树枝(12),仿生树枝(12)包括主干(122),主干(122)的一端固定有外齿轮(123),外齿轮(123)与内齿轮(111)啮合,主干(122)上铰接有一根以上的支干(124),每根支干(124)上固定有叶片(125),叶片(125)的一侧固定有太阳能面板(121),太阳能面板(121)与控制器连接,太阳能面板(121)产生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太阳能面板(121)上设有光照传感器(126),光照传感器(126)将光照信号传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转轴(11),管体(1)顶部固定有两根以上的连接杆(13),连接杆(13)上固定有风能发电装置(131),风能发电装置(131)与控制器连接,风能发电装置(131)产生的电能存储在蓄电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管塔,其特征在于:风能发电装置(131)包括发电轴(132),发电轴(132)两端为固定杆(133),每根固定杆(133)的端部设有三根采风杆(134),相邻的两根采风杆(134)之间所成的角度为120°,采风杆(134)的端部固定有两个朝向相反的采风叶片(135),采风叶片(135)中间为凹槽(136),凹槽(136)底面为弧形面,采风叶片(135)的两侧为采风板(137),凹槽(136)的内表面固定有太阳能面板(1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管塔,其特征在于:管体(1)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十六边形,管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元生洪杰黄建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开元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