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8487077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酮类化合物,经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高分辨质谱以及化学方法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其化学名称为3‑(4‑羟基苯基)‑6,8‑二甲氧基‑7‑(3‑甲基丁‑2‑烯‑1‑基)苯并吡喃‑4‑酮。同时,还建立了相应制备方法,即:将毛果鱼藤的藤茎进行乙醇提取,醇提物经薄层色谱法检测,再经过硅胶柱层析,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洗脱剂系统进行梯度洗脱,进一步系统分离、重结晶而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与阳性对照药维生素C接近,并且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活性IC50值小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在体外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活性。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黄酮类化合物在药用或非药用抗氧化剂方面极具开发潜力。

Flavonoids and their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kind of flavonoids. The chemical structure is determined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en spectrum, carbon spectrum,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and chemical methods. The chemical name is 3 (4 polyhydroxyphenyl) 6, 8 two methoxy 2. At the same time, the corresponding preparation method is also established, that is, the ethanol extraction of the cane stems of the fish vine is extracted, the alcohol extracts are detected by TLC, and then by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the petroleum ether acetate ethyl acetate eluant system is used for gradient elution, and the system is further separated and recrystallized. The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IC50 is close to the positive control drug vitamin C, and the scavenging activity of the superoxide free radical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positive control ascorbic acid, and has excellent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vitro. Therefore, the flavonoid compounds of this invention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al or non medicinal antioxida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黄酮类化合物
,尤其涉及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是从毛果鱼藤藤茎中提取分离出的一个全新黄酮类衍生化合物及其在抗氧化方面的用途。
技术介绍
毛果鱼藤为豆科植物毛果鱼藤(DerriseriocarpaHow)的干燥藤、根茎,别名“鸡血藤”、“藤子甘草”、“土甘草”等,属于攀援状灌木,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和云南一带,广西靖西县毛果鱼藤资源丰富,销量较大。毛果鱼藤根茎可入药,茎呈棕黄色,表面凹凸不平,切断面显淡黄色纤维状,有针状孔经理紧密排布,质地坚硬,不易断裂,毛果鱼藤常见于广西壮族民间验方,具有利尿除湿,镇咳化痰的功效,可以治疗膀胱炎,尿道炎,肾炎等多种疾病,由于其在民间用药中的显著疗效,引起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氧化自由基是机体生命活动中多种生化生理反应的中间代谢产物,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过量的自由基具有广泛的病理效应,会对机体的生命活动产生不利影响。众多研究显示,人类的衰老、细胞的癌变以及炎症反应、老年痴呆、行动缓慢、心脑血管疾病等均与体内过量的自由基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机体可以通过补充适量的外源性抗氧化剂来对抗体内过剩的氧化自由基。清除体内过剩的氧自由基,会对生物体产生有益的作用,因此,天然产物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满足了这一需求,也成为抗氧化、清除机体氧自由基领域的研究热点。毛果鱼藤藤茎中富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到目前为止,对毛果鱼藤藤茎的研究有资源调查,药材性状、薄层色谱、紫外指纹图谱的鉴定以及抗炎镇痛,止咳祛痰等药理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对其工艺、生物活性以及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以及抗氧化自由基作用研究也报道不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黄酮类化合物,化学结构式为:化学名称为:3-(4-羟基苯基)-6,8-二甲氧基-7-(3-甲基丁-2-烯-1-基)苯并吡喃-4-酮(3-(4-hydroxyphenyl)-6,8-dimethoxy-7-(3-methylbut-2-en-1-y1)-4H-chromen-4-one)。上述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从毛果鱼藤的藤茎中提取分离得到。上述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将毛果鱼藤的藤茎进行乙醇提取,醇提物经薄层色谱法检测,再经过硅胶柱层析,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洗脱剂系统进行梯度洗脱,进一步系统分离、重结晶而得到。上述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将毛果鱼藤的藤茎阴干后粉碎,过筛,称取粉碎后的毛果鱼藤藤茎粉末,加入10倍体积的95%乙醇溶液,80℃下水浴回流提取2h,回流提取三次,过滤并合并滤液,滤液经过减压浓缩,烘干得到提取浸膏;<2>将步骤<1>所得浸膏用石油醚反复多次萃取,合并滤液,减压浓缩,烘干,得到石油醚层萃取物;<3>将步骤<2>所得石油醚层萃取物浸膏经过反向硅胶层析柱分离,使用不同比例石油醚-乙酸乙酯系统进行梯度洗脱,用薄层色谱检测并合并各流分,将流分用旋转蒸发仪进行减压浓缩;所述梯度洗脱的洗脱液是体积比为100∶0、45∶1、9∶1、8∶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液;<4>将步骤<3>中显示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流分进行柱层析分离,用不同比例石油醚-乙酸乙酯系统反复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并通过薄层色谱检测合并流分;将体积比为8∶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液洗脱液合并浓缩得到固体,最后使用制备薄层色谱,将所得固体在制备板展开,通过薄层色谱检测,将主要色谱硅胶条带用乙酸乙酯洗脱下来,即得;所述梯度洗脱的洗脱液是体积比为9∶1、8∶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液。上述黄酮类化合物在制备药用抗氧化剂方面的应用。上述黄酮类化合物用作非药用抗氧化剂。为发掘毛果鱼藤的药用价值,专利技术人经深入研究,从毛果鱼藤的藤茎中提取分离得到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经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高分辨质谱以及化学方法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其化学名称为3-(4-羟基苯基)-6,8-二甲氧基-7-(3-甲基丁-2-烯-1-基)苯并吡喃-4-酮。在scifinder数据库查重,确定化合物1为新的黄酮类化合物,属于天然活性成分,易溶于醇等有机溶剂。同时,专利技术人还建立了相应制备方法,即:将毛果鱼藤的藤茎进行乙醇提取,醇提物经薄层色谱法检测,再经过硅胶柱层析,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洗脱剂系统进行梯度洗脱,进一步系统分离、重结晶而得到。抗氧化活性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1,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IC即与阳性对照药维生素C接近,并且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活性IC即值小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在体外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活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黄酮类化合物在药用或非药用抗氧化剂方面极具开发潜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黄酮类化合物1的紫外UV谱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黄酮类化合物1的核磁共振氢谱图(1H-NMR)。图3是本专利技术黄酮类化合物1的核磁共振碳谱图(13C-NMR)。图4是本专利技术黄酮类化合物1的高分辨质谱谱图(HRMS)。具体实施方式一、化合物1的制备(1)将毛果鱼藤的藤茎烘干后粉碎,过筛,在1L的圆底烧瓶中提取毛果鱼藤粉末,加入10倍体积的95%乙醇,在80℃水浴加热下回流提取2h,提取三次,过滤并合并滤液,重复上述操作,毛果鱼藤粉末总共5Kg,提取滤液经过减压浓缩,烘干,得到粗提取浸膏0.5Kg:(2)将提取浸膏用石油醚多次反复萃取,合并滤液,减压浓缩,烘干,得到石油醚萃取物60.5g;(3)将石油醚层萃取物用反向硅胶柱层析分离,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系统梯度洗脱,洗脱剂分别为体积比(V/V)100∶0、45∶1、9∶1、8∶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液,用薄层色谱(TLC),紫外254nm、365nm以及碘蒸气显色监视,收集洗脱液,合并相同洗脱流分,共得到7个流分,表示为:Fr.1-Fr.7;Fr.2在薄层板上显示有三个点,254nm与365nm紫外灯下荧光强烈,在254nm的荧光下显蓝紫色,其中第二个点在365nm下显黄绿色,碘蒸气显色信号强烈,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近一步分离纯化;(4)Fr.2用盐酸-镁粉显色表明存在黄酮类化合物,所以选取Fr.2流分进行反向柱层析分离,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洗脱剂体积比(V/V)为9∶1、8∶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液,经过薄层色谱TLC监测,收集并合并相同流分,真空减压浓缩,最后再使用制备薄层色谱板,将所得固体在制备板展开,通过薄层色谱检测,将主要色谱硅胶条带用乙酸乙酯洗脱下来,即可得到化合物1。二、化合物1的结构确定1.结构测定理化性质与光谱数据:盐酸-镁粉反应,吸取少量洗脱浓缩液于试管中,加入少许镁粉,滴加几滴浓盐酸,1~2min显示紫红色,表明有黄酮结构。该化合物为白色针状晶体,紫外全波长扫描最大吸收峰为240nm和260nm(图1),核磁共振氢谱1H-NMR(600MHz,CDCl3)数据(图2):δ7.80(s,1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化学结构式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化学结构式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化学名称为:3-(4-羟基苯基)-6,8-二甲氧基-7-(3-甲基丁-2-烯-1-基)苯并吡喃-4-酮。3.权利要求1所述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毛果鱼藤的藤茎中提取分离得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毛果鱼藤的藤茎进行乙醇提取,醇提物经薄层色谱法检测,再经过硅胶柱层析,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洗脱剂系统进行梯度洗脱,进一步系统分离、重结晶而得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将毛果鱼藤的藤茎阴干后粉碎,过筛,加入10倍体积的95%乙醇溶液,80℃下水浴回流提取2h,回流提取三次,过滤并合并滤液,滤液经过减压浓缩,烘干得到提取浸膏;<2>将步骤<1>所得浸膏用石油醚反复多次萃取,合并滤液,减压浓缩,烘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芳郭洋洋向兰韦炎冶姜明国莫湛丽李明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