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支撑机构及两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85780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体支撑机构及两轮车。所述车体支撑机构设置于两轮车的车体上,所述车体支撑机构包括联动架、两个支撑架,以及弹性拉持件;所述联动架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两个支撑架分别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体的相对两侧,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杆及形成于所述支撑杆上的支撑部,所述两个支撑架的支撑杆均连接于所述联动架上,所述车体倾斜地支撑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上,另一个所述支撑架与地面之间形成有离地间隙,所述弹性拉持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体上,另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车体支撑机构能够使得车体不易倾倒且较为省力。

Car body support mechanism and two wheeled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vehicle body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a two wheeled vehicle. The body support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body of a two wheeled vehicle, the body support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linkage frame, two support frames, and an elastic holding piece. The linkage is placed on the body, and the two support frames are rotationally arranged on the opposite sides of the body, and the support frame comprises a supporting rod and a formation. The support rod on the support rod is connected to the linkage of the two support frames. The body is supported on one of the support frames. The other is formed from the ground between the support frame and the ground. One end of the elastic holding part is connected to the body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to the other. It is attached to one of the support frames. The car body supporting mechanism can make the car body not easy to dump and save labor fo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体支撑机构及两轮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体支撑机构及两轮车。
技术介绍
随着出行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可以采用自行车、电动车等两轮车出行以避免汽车造成的交通拥堵。这种两轮车在驻车时,需要采用车体支撑机构进行支撑,当所述车体支撑机构为单撑时,车体容易因意外受力向背离所述单撑的一侧倾倒。而采用双撑时,需要用力将车体的后侧提起并且用脚将双撑支撑起来,这样需要较大力气,特别是对于力气小的女生不太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使车体不易倾倒且较为省力的车体支撑机构及两轮车。一种车体支撑机构,设置于两轮车的车体上,所述车体支撑机构包括联动架、两个支撑架,以及弹性拉持件;所述联动架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两个支撑架分别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体的相对两侧,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杆及形成于所述支撑杆上的支撑部,所述两个支撑架的支撑杆均连接于所述联动架上,所述车体倾斜地支撑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上,另一个所述支撑架与地面之间形成有离地间隙,所述弹性拉持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体上,另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上。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支撑杆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为内八字80度至外八字40度。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地间隙形成于所述支撑架的支撑部与地面之间,所述离地间隙为0.5-5厘米。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联动架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两个支撑架的支撑杆分别连接于所述联动架的相对两端,并与所述联动架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车体支撑机构还包括两个安装板,所述两个安装板固定于所述车体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支撑杆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两个安装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支撑杆的长度相异设置,所述车体与所述两个支撑杆之间均形成有夹角,所述两个夹角相等。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支撑杆的长度相异设置,所述两个支撑杆于所述车体上的投影完全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拉持件的数目为两个,所述两个弹性拉持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的相对两侧,所述弹性拉持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体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支撑杆上。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车体上形成有相对设置的车头与车尾,所述车体还包括后平叉,所述后平叉邻近所述车尾设置且其上开设有中心孔,当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中心孔与所述车头之间时,所述支撑架的旋转轴心与所述中心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400毫米,当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中心孔与所述车尾之间时,所述支撑架的旋转轴心与所述中心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80毫米。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支撑杆,其包括主体杆部、伸缩杆部与伸缩结构,所述主体杆部连接于所述联动架上,所述伸缩杆部通过所述伸缩结构与所述主体杆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伸缩杆部的底部。一种两轮车,包括车体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车体支撑机构,所述车体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底部。在驻车时,通过使车体倾斜并用脚施力于其中一个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即能够通过所述联动架带动另一个支撑架相对所述车体旋转,从而凸伸于所述车体的相对两侧,车体能够通过两个车轮及其中一个支撑架的支撑部即可实现支撑,从而无需将车体的后部提起来即可实现驻车,使得车体的驻车较为省力。另外,当所述车体受到外力后,向另一个支撑架倾斜,也能够由另一个支撑架支撑起来,进而使得所述车体不易倾倒。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车体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的车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一实施例的支撑杆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一实施例的主体杆部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涉及一种车体支撑机构。所述车体支撑机构设置于两轮车的车体上,所述车体支撑机构包括联动架、两个支撑架,以及弹性拉持件。例如,所述联动架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两个支撑架分别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体的相对两侧,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杆及形成于所述支撑杆上的支撑部。例如,所述两个支撑架的支撑杆均连接于所述联动架上,所述车体倾斜地支撑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上时。例如,另一个所述支撑架与地面之间形成有离地间隙,所述弹性拉持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体上,另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上。例如,本技术还涉及一种两轮车。所述两轮车包括车体及如上所述的车体支撑机构,所述车体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底部。例如,所述两个支撑杆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为内八字80度至外八字40度。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车体支撑机构100,设置于两轮车的车体200上,所述车体支撑机构包括联动架10、两个支撑架20,以及弹性拉持件30;所述联动架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两个支撑架分别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体的相对两侧,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杆21及形成于所述支撑杆上的支撑部22,所述两个支撑架的支撑杆均连接于所述联动架上,所述车体倾斜地支撑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上,另一个所述支撑架与地面之间形成有离地间隙h,所述弹性拉持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体上,另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上。在驻车时,通过使车体倾斜并用脚施力于其中一个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即能够通过所述联动架带动另一个支撑架相对所述车体旋转,从而凸伸于所述车体的相对两侧,车体能够通过两个车轮及其中一个支撑架的支撑部即可实现支撑,从而无需将车体的后部提起来即可实现驻车,使得车体的驻车较为省力。另外,当所述车体受到外力后,向另一个支撑架倾斜,也能够由另一个支撑架支撑起来,进而使得所述车体不易倾倒。例如,为了便于使所述两个支撑架对所述车体进行支撑,请一并参阅图4,所述两个支撑杆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为内八字80度至外八字40度,所述离地间隙形成于所述支撑架的支撑部与地面之间,所述离地间隙为0.5-5厘米。所述联动架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两个支撑架的支撑杆分别连接于所述联动架的相对两端,并与所述联动架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车体支撑机构还包括两个安装板40,所述两个安装板固定于所述车体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支撑杆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两个安装板上。通过设置两个安装板,使得所述支撑架及所述联动架的安装较为容易。例如,为了便于较为省力地支撑所述车体,所述两个支撑架相对所述车体对称设置,所述两个支撑杆的长度相等。例如,所述两个支撑杆的长度相异设置,所述车体与所述两个支撑杆之间均形成有夹角,所述两个夹角相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体支撑机构,设置于两轮车的车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支撑机构包括联动架、两个支撑架,以及弹性拉持件;所述联动架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两个支撑架分别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体的相对两侧,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杆及形成于所述支撑杆上的支撑部,所述两个支撑架的支撑杆均连接于所述联动架上,所述车体倾斜地支撑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上,另一个所述支撑架与地面之间形成有离地间隙,所述弹性拉持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体上,另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体支撑机构,设置于两轮车的车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支撑机构包括联动架、两个支撑架,以及弹性拉持件;所述联动架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两个支撑架分别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体的相对两侧,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杆及形成于所述支撑杆上的支撑部,所述两个支撑架的支撑杆均连接于所述联动架上,所述车体倾斜地支撑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上,另一个所述支撑架与地面之间形成有离地间隙,所述弹性拉持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体上,另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撑杆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为内八字80度至外八字40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地间隙形成于所述支撑架的支撑部与地面之间,所述离地间隙为0.5-5厘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架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两个支撑架的支撑杆分别连接于所述联动架的相对两端,并与所述联动架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车体支撑机构还包括两个安装板,所述两个安装板固定于所述车体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支撑杆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两个安装板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撑杆的长度相异设置,所述车体与所述两个支撑杆之间均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春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速派奇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