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型覆盖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8429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型覆盖膜,包括依次叠加的承载膜层、第一接着剂层、聚酰亚胺膜层、第二接着剂层和保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更好的尺寸稳定性,客户使用更加方便,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撕破和折皱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承载膜,能有效保护好聚酰亚胺膜,避免涂布过程中的折皱和涂布不均。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可以制作超薄型的覆盖膜,满足电子产品的薄型轻量化的市场需求。

Ultrathin cover fil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uper thin cover film, which includes a superimposed bearing film, a first agent layer, a polyimide film layer, a second next agent layer and a protective lay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better dimensional stability, and is more convenient for customers to use. The utility model uses a bearing film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polyimide film and avoid wrinkling and uneven coating in the coating process. By adopt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an ultra thin covering film can be made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 of thin and light weight electronic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薄型覆盖膜
本技术涉及一种超薄型覆盖膜。
技术介绍
目前的覆盖膜一般包括12.5μm以上的聚酰亚胺(PI)膜层和15μm以上的接着剂层,这样的覆盖膜较厚。随着电子产品的薄型轻量化,线路密细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电子基材也必须随之变化。为适应市场需求,亟需开发一种超薄型覆盖膜。在超薄型覆盖膜的开发中,由于产品较薄较软,在涂布过程中易出现折皱和涂布不均情况,同时,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成型后撕开保护膜容易将膜撕破,贴合时容易产生折皱。这些也是现有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超薄型覆盖膜,该覆盖膜具备更好的尺寸稳定性,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撕破和折皱问题。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超薄型覆盖膜,包括依次叠加的承载膜层、第一接着剂层、聚酰亚胺膜层、第二接着剂层和保护层。优选地,所述承载膜层材料为聚酯膜,厚度为15~50μm。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着剂层为丙烯酸树脂类,厚度3~25μm。优选地,所述聚酰亚胺膜层的厚度5~8μm。优选地,所述第二接着剂层为环氧树脂类,厚度3~15μm。优选地,所述保护层为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酯膜、贴合纸或珍珠纸。本技术在制作时,先通过第一接着剂将聚酰亚胺膜与承载膜贴合,然后在聚酰亚胺膜的另一面涂第二接着剂层,再贴合保护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公开的覆盖膜可以有效改善涂布过程中的折皱和涂布不均情况,具备更好的尺寸稳定性,客户使用更加方便,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撕破和折皱问题。本技术使用承载膜,能有效保护好聚酰亚胺膜,避免涂布过程中的折皱和涂布不均,客户在贴合完成后再撕掉承载膜。通过采用本技术的结构,可以制作超薄型的覆盖膜:聚酰亚胺膜层厚度5~8μm,接着剂层厚度3~15μm。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超薄型覆盖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描述。参见图1,一种超薄型覆盖膜,包括依次叠加的承载膜层1、第一接着剂层2、聚酰亚胺膜层3、第二接着剂层4和保护层5。其中,承载膜层1材料为聚酯膜,厚度为15~50μm。第一接着剂层2为丙烯酸树脂类,厚度3~25μm。聚酰亚胺膜层3的厚度5~8μm。第二接着剂层4为环氧树脂类,厚度3~15μm。保护层5为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酯膜、贴合纸或珍珠纸。本技术在制作时,先通过第一接着剂将聚酰亚胺膜与承载膜贴合,然后在聚酰亚胺膜的另一面涂第二接着剂层,再贴合保护层。使用时,先撕开保护层,此时由于本技术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不会出现把膜撕破的问题。然后将撕开的第二接着剂层对准并贴于待贴产品部位,最后撕掉承载膜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公开的覆盖膜可以有效改善涂布过程中的折皱和涂布不均情况,具备更好的尺寸稳定性,客户使用更加方便,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撕破和折皱问题。本技术使用承载膜,能有效保护好聚酰亚胺膜,避免涂布过程中的折皱和涂布不均,客户在贴合完成后再撕掉承载膜。目前的覆盖膜一般包括12.5μm以上的聚酰亚胺(PI)膜层和15μm以上的接着剂层,这样的覆盖膜较厚。通过采用本技术的结构,可以制作超薄型的覆盖膜:聚酰亚胺膜层厚度5~8μm,接着剂层厚度3~15μm。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之一为:一种超薄型覆盖膜,自上而下依次包括:25μm的聚酯承载膜层、10μm的丙烯酸树脂类接着剂层、5μm的聚酰亚胺膜层、5μm的环氧树脂类接着剂层和离型纸。将现有普通覆盖膜(1315)、不带承载膜的超薄覆盖膜、带承载膜的超薄覆盖膜(本技术)作对比,其柔软性对比见表1,其尺寸性能对比见表2。在上述对比中,不带承载膜的超薄覆盖膜的结构和尺寸,除了没有承载膜和第一接着剂层以外,与带承载膜的超薄覆盖膜(本技术)均相同。表1柔软性对比以上数据可看出,不带承载膜的超薄覆盖膜反弹力最小,比普通覆盖膜小3~4倍左右,最柔软,贴承载膜后,反弹力比普通覆盖膜大20倍。所以,贴承载膜后,超薄膜更容易涂布和有利于客户撕膜、贴合。表2尺安性能对比产品类型TD(%%)MD(%%)普通覆盖膜(1315)±10±10不带承载膜的超薄覆盖膜±15±15带承载膜的超薄覆盖膜±3±3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带承载膜的超薄覆盖膜即本技术产品具有更好的尺寸安定性能。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及技术说明书所记载的内容所作出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技术权利要求所涵盖范围之内。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之权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型覆盖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加的承载膜层、第一接着剂层、聚酰亚胺膜层、第二接着剂层和保护层;所述第一接着剂层为丙烯酸树脂类,厚度3~25μm;所述聚酰亚胺膜层的厚度5~8μm;所述第二接着剂层为环氧树脂类,厚度3~15μ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型覆盖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加的承载膜层、第一接着剂层、聚酰亚胺膜层、第二接着剂层和保护层;所述第一接着剂层为丙烯酸树脂类,厚度3~25μm;所述聚酰亚胺膜层的厚度5~8μm;所述第二接着剂层为环氧树脂类,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常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云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