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须叶须鱼的人工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7618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0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须叶须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培育池的消毒;(2)亲鱼培育;(3)人工催产;(4)人工授精;(5)孵化。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野生双须叶须鱼日趋减少的问题,通过人工繁殖,可为种源提供可靠基础,双须叶须鱼是西藏重要的土著经济鱼类之一,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水系上中游干流及其支流,具有重要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本发明专利技术所产双须叶须幼鱼对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意义重大。

Artificial breeding method of a kind of double beard fish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rtificial breeding method of double beard fish,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steps: (1) disinfection of the cultivation pool; (2) breeding of parent fish; (3) artificial stimulation; (4)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5) hatching.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of the growing decline of the wild double beard fish. Through artificial reproduction, it can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for the source. The double beard fis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igenous economic fish in Tibet,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rlung Zangbo water system and its tributaries. It has important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valu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Yarlung Zangbo Ri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须叶须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的繁殖技术,特别是一种双须叶须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双须叶须鱼,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叶须鱼属,俗称双须重唇鱼,是西藏重要的土著经济鱼类之一,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水系上中游干流及其支流,是雅鲁藏布江叶须鱼属中分布最广,最常见的品种。近年来,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西藏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强度不断加大。人口聚集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无疑也受到愈加强烈的人类活动干扰,诸如外来鱼类入侵、水电水利设施兴建、过度捕捞、水体污染等。这些干扰因素对雅鲁藏布江水域生态,尤其是鱼类资源及其生存环境的影响日趋明显。在162种青藏高原鱼类中,处于极危、濒危、易危或野外绝灭鱼类就有35种,超过了20%。此外,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特殊,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结构简单以及高原鱼类具有生长缓慢、性成熟晚、繁殖力低、资源补充周期长、对生境高度适应和依赖等特点,使得高原鱼类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其资源一旦受到破坏,将极难恢复,而且大多数鱼类都是当地的特有种,因此开展对雅鲁藏布江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双须叶须鱼作为西藏特有的经济品种,其资源量已遭到严重破坏,个体低龄化和小型化日趋严重。然而,目前有关双须叶须鱼的研究较少,多集中在分类学、生物学、起源和演化以及染色体数目等的研究。因此,开展双须叶须鱼的人工繁殖研究,对于保护这一特有鱼类和合理开发其种群资源的意义可见一斑。公开号CN106577389A和CN102077787A的专利技术专利,各公开了一种裂腹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公开的方法包括亲鱼选择与培育、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和孵化四个步骤。但人工授精方法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鱼,催产剂也不同,孵化条件具有特异性,因此以上方法不适用于双须叶须鱼的人工繁殖。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须叶须鱼的人工繁殖方法。本专利技术提出了适用于双须叶须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对于保护这一特有鱼类和合理开发其种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须叶须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培育池的消毒:在培育池的池水中加入高锰酸钾浸泡24小时,再用清水清洗干净,放入天然水流;(2)亲鱼培育:在培育池中放入亲鱼,定时、定量、定点的投入人工配合饲料和动物性饵料;(3)人工催产:在四月份对亲鱼进行催产,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鲤鱼脑垂体PG合剂,采用二次注射法,对双须叶须鱼雌鱼进行催产,雄鱼注射时间与雌鱼第二针同步,剂量为雌鱼的三分之一;(4)人工授精:雌鱼排卵前,收集雄鱼精液进行镜检,镜检合格的精液4℃保存备用,经过48~60小时的效应时间,雌鱼排卵后,采用无水干法受精;(5)孵化:将受精卵置于孵化框内,充入清水进行孵化;在孵化过程中,采用微流水量进行管理,保持受精卵在孵化框内处于静止状态;经检查和分择出没有受精的卵和死亡胚胎;孵化7~9天后即脱膜,再平游23天即成为幼鱼。本专利技术在四月份对亲鱼进行催产,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鲤鱼脑垂体PG合剂作为催产剂,采用二次注射法,对双须叶须鱼雌鱼进行催产,雌鱼第一针注射后,间隔24小时进行第二针注射。雄鱼仅注射一次,注射时间与雌鱼第二针同步,剂量为雌鱼的三分之一。使用鱼类催产合剂,催产效果较使用单一催产剂效果更好,尤其体现在受精率方面。本专利技术在4℃冷藏保存用于短期保存精液,可保存精液数天至数十天,在繁殖期间方便操作,可随取随用。效应时间受水温和催产激素等因素的影响,在高原冷水性鱼类繁殖水温10℃~13℃的条件下,使用催产合剂的效应时间要比单激素短,综合统计效应时间在48~60小时之间。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的高猛酸钾浓度为500mg/L,该浓度是能够保证杀死大部分病原体的最低浓度。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天然水流的水质条件为:水流量为7200L/h,溶氧为6.5mg/L以上,水温10℃~13℃。该水质条件为模拟双须叶须鱼自然繁殖条件。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定量投食量为鱼体重的2%~5%。既能保证双须叶须鱼的日粮需求,又不造成剩余饵料残留,既浪费,又污染水质。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亲鱼的重量为500g~1000g。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二次注射的第一针剂量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4μg/kg~8μg/kg,以及鲤鱼脑垂体2mg/kg~4mg/kg。第一针的作用是促进精子和卵子成熟。上述剂量过高会损害亲鱼健康,浓度过低则不能达到催熟效果。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二次注射的第二针剂量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8μg/kg~12μg/kg,以及鲤鱼脑垂体4mg/kg~6mg/kg。第二针的作用是促进成熟精子和卵子的排出。上述剂量过高会损害亲鱼健康,浓度过低则不能达到催产效果。进一步,所述步骤(5)中的静止状态为受精卵在孵化框中脱膜前禁止移动。双须叶须鱼的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存在敏感期,在敏感器若遇剧烈震动会大量死亡,因此应尽量保持静止。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催产的水温和步骤(5)中孵化的水温均为10℃~13℃。本专利技术提出了适用于双须叶须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孵化率可达50%,对于保护这一特有鱼类和合理开发其种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加清楚、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相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为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法,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双须叶须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培育池的消毒:在培育池的池水中加入高锰酸钾对培育池进行浸泡,再用清水清洗干净,待消毒后24小时后,之后放入天然水流;(2)亲鱼培育:在天然水流中放入亲鱼,定时、定量、定点的投入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黄粉虫、蝇蛆类动物性饵料;(3)人工催产:在四月份对亲鱼进行催产,选择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鲤鱼脑垂体(PG)合剂,采用二次注射法,对双须叶须鱼雌鱼进行催产,雄鱼注射时间与雌鱼第二针同步,剂量为雌鱼的三分之一;(4)人工授精:雌鱼排卵前,收集雄鱼精液进行镜检,镜检合格的精液4℃保存备用,经过48小时的效应时间,雌鱼排卵后,采用无水干法受精;(5)孵化:将受精卵置于孵化框内,充入清水进行孵化;在孵化过程中,采用微流水量进行管理,保持受精卵在孵化框内处于静止状态;经常检查和分择出没有受精的卵和死亡胚胎;孵化7天后即脱膜,再平游23天即成为幼鱼。实施例2一种双须叶须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培育池的消毒:在培育池中预留水位20cm~30cm,之后在培育池的池水中加入高锰酸钾对培育池进行浸泡,再用清水清洗干净,待消毒后24小时后,之后放入天然水流;(2)亲鱼培育:在天然水流中放入亲鱼,定时、定量、定点的投入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黄粉虫、蝇蛆类动物性饵料;(3)人工催产:在四月份对亲鱼进行催产,选择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鲤鱼脑垂体(PG)合剂,采用二次注射法,对双须叶须鱼雌鱼进行催产,雄鱼注射时间与雌鱼第二针同步,剂量为雌鱼的三分之一;(4)人工授精:雌鱼排卵前,收集雄鱼精液进行镜检,镜检合格的精液4℃保存备用,经过60小时的效应时间,雌鱼排卵后,采用无水干法受精;(5)孵化:将受精卵置于孵化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须叶须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培育池的消毒:在培育池的池水中加入高锰酸钾浸泡24小时,再用清水清洗干净,放入天然水流;(2)亲鱼培育:在培育池中放入亲鱼,定时、定量、定点的投入人工配合饲料和动物性饵料;(3)人工催产:在四月份对亲鱼进行催产,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鲤鱼脑垂体PG合剂,采用二次注射法,对双须叶须鱼雌鱼进行催产,雄鱼注射时间与雌鱼第二针同步,剂量为雌鱼的三分之一;(4)人工授精:雌鱼排卵前,收集雄鱼精液进行镜检,镜检合格的精液4℃保存备用,经过48~60小时的效应时间,雌鱼排卵后,采用无水干法受精;(5)孵化:将受精卵置于孵化框内,充入清水进行孵化;在孵化过程中,采用微流水量进行管理,保持受精卵在孵化框内处于静止状态;经检查和分择出没有受精的卵和死亡胚胎;孵化7~9天后即脱膜,再平游23天即成为幼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须叶须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培育池的消毒:在培育池的池水中加入高锰酸钾浸泡24小时,再用清水清洗干净,放入天然水流;(2)亲鱼培育:在培育池中放入亲鱼,定时、定量、定点的投入人工配合饲料和动物性饵料;(3)人工催产:在四月份对亲鱼进行催产,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鲤鱼脑垂体PG合剂,采用二次注射法,对双须叶须鱼雌鱼进行催产,雄鱼注射时间与雌鱼第二针同步,剂量为雌鱼的三分之一;(4)人工授精:雌鱼排卵前,收集雄鱼精液进行镜检,镜检合格的精液4℃保存备用,经过48~60小时的效应时间,雌鱼排卵后,采用无水干法受精;(5)孵化:将受精卵置于孵化框内,充入清水进行孵化;在孵化过程中,采用微流水量进行管理,保持受精卵在孵化框内处于静止状态;经检查和分择出没有受精的卵和死亡胚胎;孵化7~9天后即脱膜,再平游23天即成为幼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须叶须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高猛酸钾浓度为500mg/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须叶须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林刘海平王万良曾本和王且鲁牟振波张忭忭周建设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