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芯纱装置,包括有一主机架,该主机架上设置有棉粗纱和涤纶长丝;一纱线传送装置,保证所述的棉粗纱和涤纶长丝的退绕和均匀牵伸;以及一加捻装置,将包芯纱卷绕成新的纱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涤纶长丝为平筒纱,在所述主机架的正前部设置有垂直于该主机架正面并且外伸的导纱管,所述的绕有涤纶长丝的平筒纱偏心地套设在该导纱管上,并且所述的涤纶长丝经该导纱管穿出而进入所述的混纱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原有的设置于机架顶部的、用于固定纱筒的导纱锭子改成为设置在主机架正前部的工作面板上的导纱管,并且,平筒纱是偏心套设在该到导纱管上,能够保证穿入导纱管内的长丝退绕时张力均匀,防止断丝和飞花附入。(*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包芯纱的退绕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棉粗纱和 涤纶长丝混合的包芯纱装置。
技术介绍
包芯纱装置能够实现纱线的加捻并生产出用短纤维(如棉粗纱)包长丝(如涤纶 长丝)的包芯纱,其中,长丝作为纱芯在包芯纱的内部,而短纤维则包覆在长丝之 外,作为外层。具体的说,用包芯纱装置在加捻时,纱条的两个截面产生相对回转, 这时纱条中原来平行于纱轴的纤维倾斜成螺旋线,加捻主要是为了提高纱线的强度。 并且,通过包芯纱装置加捻产生的长丝在里层,短纤维在外层,制成的包芯纱具有条 干均匀,强度高的优点,同时具有短纤维外层的质地效果。传统的包芯纱装置的机架在顶部设置可以固定筒纱的导纱锭子,从原料厂家购买 回来的平筒长丝在这种机架结构下,不能够直接退绕,通常需要经过二次加工成为锥 形纱,才能顺利退绕和棉粗纱混合,操作工序相对复杂。而且原来的机架因为导纱管 设置在顶部,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取用和安装都不方便,同时,顶部设置导纱管使得纱 筒排布空间有限,无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在捻纱过程中,长丝和棉粗纱的 张紧度对于最后包芯成形的纱线也有影响,过于松弛或者过于张紧都会影响包芯的效 果,现有的张力机构都没有较好的调节结构,在安装不到位时容易产生纱线过于松弛 或过于张紧的状态,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平筒纱无需 二次加工即可使用、纱筒装卸操作方便的包芯纱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包芯纱装置,包括有 一主机架,该主机架上设置有棉粗纱和涤纶长丝;一纱线传送装置,保证所述的棉粗纱和涤纶长丝的退绕和牵伸;以及 一加捻装置,对棉粗纱和涤纶长丝进行加捻包芯,并将包芯纱巻绕成新的纱筒;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涤纶长丝为平筒纱,在所述主机架的正前部设置有垂直于该主机架正面并且外伸的导纱管,所述的绕有涤纶长丝的平筒纱偏心地套设在该导纱管 上,能够保证在涤纶长丝减少的时候保持纱线的顺利牵引,并且所述的涤纶长丝经该 导纱管穿出而进入所述的混纱装置。作为改进,为了使得装有涤纶长丝的平筒纱能够固定安装在导纱管上,并且方便 纱筒的装卸,所述的导纱管上还设置有可封口并限位所述平筒纱的端盖,该端盖在导 纱管上具有和所述平筒纱相同的偏心角度。为了能够保证涤纶长丝和棉粗纱的混合以及达到较好的混合效果,所述的纱线传 送装置包括有用于夹持所述棉粗纱的后压辊、后罗拉,用于拉细所述棉粗纱的上皮 圈、下皮圈,以及用于实现所述涤纶长丝和棉粗纱混合的前压辊、前罗拉,还包括有 用于引导所述涤纶长丝和棉粗纱的导纱钩,可以在纱线传导中实现纱线的牵引和张 紧。考虑到纱线在加捻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的张紧力,所述的纱线传送装置还包括有 一张力器,设置在所述的导纱管下方,该张力器包括有两个连接端面和设置在其中一 个连接端面上的卡线口,还包括有三个相互平行设置且空间错位的撑线轴,第一撑线 轴、第二撑线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连接端面上,第三撑线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 接端面上,另一端穿设在所述的卡线口内,所述张力器在沿所述撑线轴的径向平面内 的固定角度可调节,所述的涤纶长丝经该卡线口而套设于第三撑线轴上,并与第一撑 线轴、第二撑线轴的轴面形成可调节的张紧角度。因此,通过调节张力器的角度,改 变涤纶长丝通过张力器撑线轴的包围弧度,从而改变张力大小,而设置在张力器上的 卡线口则便于在使用时从该侧面穿入涤纶长丝。为了将加捻包芯后的成股包芯纱自动绕制成为纱筒,还可以设置一个加捻装置以 实现自动绕纱,所述的加捻装置为一设置的主机架面板下方的、由电机驱动的纱线巻 绕轴,所述的涤纶长丝和棉粗纱在加捻包芯后经牵伸进入该纱线巻绕轴而绕线成纱 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对包芯纱机的主机架结构进行了改 进,特别是将原有的设置于机架顶部的、用于固定纱筒的导纱锭子改成为设置在主机 架正前部的工作面板上的导纱管,并且,平筒纱是偏心套设在该到导纱管上,能够保 证穿入导纱管内的长丝退绕时张力均匀,防止断丝和飞花附入,而且在纱筒上的纱线 减少时,也能够保证纱筒上的纱线能够被连续均匀地从导纱管中穿出,防止卡丝。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包芯纱装置加捻包芯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张力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所示的张力器在调节一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张力器在调节另一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l所示,为本技术的包芯纱装置实现加捻包芯的结构原理图,该包芯纱装 置包括有主机架l,在主机架l的正面部位设置有垂直于该主机架l正面并且外伸的导纱管2,导纱管2上固定设置有由涤纶长丝11绕成的平筒纱3,用于和该涤纶长丝31实现混 纱的棉粗纱41则竖直地固定于主机架1上并且呈锥筒纱4;本技术的包芯纱机是将 棉粗纱41包覆在涤纶长丝31外面,实现涤纶长丝31和棉粗纱41的加捻包芯,为了实现 退绕和牵伸的目的,本实施例中通过三组传动副实现涤纶长丝31和棉粗纱41的加捻和 混合。其中,第一组传动副由后压辊51和后罗拉52组成,因为混纱时要保证混合纱线之 间具有一定的张力,为了实现棉粗纱41的张紧,棉粗纱41经过由后压辊51、后罗拉52 组成的第一组传动副后被夹持并拉紧,从后压辊51和后罗拉52中牵引出来的棉粗纱41 具有一定的张紧力。因为棉粗纱的原有供给纱线比较粗,不适合直接混纱,因此,再 通过由上皮圈61、下皮圈62组成的第二组传动副可以将棉粗纱41拉细成为棉细纱,并 且同时将棉粗纱61再次张紧。而导纱管2是设置在主机架1的正面,绕有涤纶长丝31的 平筒纱3可以直接套装在导纱管2上就可以使用,而不需要将原来的平筒纱进过二次绕 线,加工成锥形筒纱再使用,能够节省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在涤纶长丝31经导 纱管2穿出后,可以最终经过由前压辊71、前罗拉72组成的第三组传动副和来自于上皮 圈61、下皮圈62拉伸后的棉粗纱41合并,实现涤纶长丝31和棉粗纱41的混纱,最终得 到的混合纱线34为外面包覆有棉纱的涤纶长丝。为了防止纱线在加捻和包芯过程中的松动,以及保证纱线能够进入预定的传动 副,棉粗纱41在进入后压辊51、后罗拉52之前通过一个棉粗线导纱钩81牵引,而涤纶 长丝31在和棉粗纱41进行混合而进入前压辊71、前罗拉72之前通过两个涤纶长丝导纱 钩牵引82;为了实现包芯,还可以在前压辊71、前罗拉72的下方设置一由电机驱动的 纱线巻绕轴8',纱线巻绕轴8'上设置有作为导向轨道的钢领81',涤纶长丝31和棉粗纱41 经混合加捻后穿过钢领81'上的钢丝圈82'实现自动包芯,此时,钢丝圈82'可绕钢领81' 转动,纱线巻绕轴8'同时做自转,将包芯纱绕成为纱筒。为保证包芯纱在绕线过程中 保持一定的张紧力,使得纱筒获得较好的绕紧度,在纱线巻绕轴8'的上部也设置有一 个用于混合纱的导纱钩83。如图1所示,涤纶长丝31的一端经过导纱管2穿出,为了保证穿入导纱管2内的纱线 牵引力较小,防止纱线断线,而且考虑到当纱筒上的纱线减少时,容易产生卡线,为了保证纱筒上的纱线能够被连续地从导纱管2中穿出,绕有涤纶长丝的平筒纱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芯纱装置,包括有 一主机架,该主机架上设置有棉粗纱和涤纶长丝; 一纱线传送装置,保证所述的棉粗纱和涤纶长丝的退绕和牵伸;以及 一加捻装置,对棉粗纱和涤纶长丝进行加捻包芯,并将包芯纱卷绕成新的纱筒;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涤纶长丝为平筒纱,在所述主机架的正前部设置有垂直于该主机架正面并且外伸的导纱管,所述的绕有涤纶长丝的平筒纱偏心地套设在该导纱管上,并且所述的涤纶长丝经该导纱管穿出而进入所述的混纱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建民,毛羽康,
申请(专利权)人:华美线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