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手动变速箱倒档机构及汽车变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47057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手动变速箱倒档机构及汽车变速系统,属于汽车变速箱技术领域。汽车手动变速箱倒档机构包括倒档拔叉轴、倒档拔叉、倒档传动齿轮、倒档传动齿轴套、离合套、离合壳、二轴、倒档空转齿轮、倒档齿轮轴及倒档驱动齿轮;倒档空转齿轮分别与倒档传动齿轮和倒档驱动齿轮啮合,倒档拔叉插设于离合套,倒档拔叉能够带动离合套沿倒档拔叉轴的轴向移动以使离合套与倒档传动齿轮啮合或分离。该汽车手动变速箱倒档机构,三个倒档齿轮为常啮合状态,提高了轮齿抵抗扭曲变形的能力,能有效地防止倒档空转齿轮跳档,也提高了抗弯曲及接触强度。应用上述的汽车手动变速箱倒档机构的汽车变速系统,增加了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Automobile manual gearbox reverse mechanism and automobile transmiss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vehicle manual transmission gearbox mechanism and an automobile transmission system,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gearboxes. The reversing mechanism of the automobile manual transmission includes the reverse gear shaft, the reverse gear, the reverse gear gear, the back gear shaft sleeve, the clutch sleeve, the clutch shell, the two axis, the reverse gear, the reverse gear shaft and the reverse gear drive gear; the reverse gear gear is meshed with the reverse gear and the reverse drive gear, and the reverse gear is pulled out. The utility model is inserted in the clutch sleeve, and the reverse gear pulling fork can drive the clutch sleeve to move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reverse fork pull shaft so as to make the clutch sleeve engage or separate from the reverse gear transmission gear. The reversing mechanism of the manual transmission box of the automobile and the three gears of the reverse gear are often engaged, which improves the ability of the gear tooth to resist the distortion and deformation, and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reverse gear from turning the gear, and also improves the bending and contact streng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vehicle transmission system of the reverse gear mechanism of the automobile manual transmission increase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gear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手动变速箱倒档机构及汽车变速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变速箱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手动变速箱倒档机构及汽车变速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8+1汽车变速箱(四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高低档的换倒档的结构,是通过倒档拨叉拨动倒档空转齿轮,使其与倒档传动齿轮及倒档驱动齿轮同时啮合,从而实现倒档(倒档空转齿轮5起反向作用)。但该结构通常为了便于挂档啮合,相啮合的三个齿轮一侧都会增加导入导向角,受换档行程的限制,齿轮齿宽被限制,轮齿一侧倒尖角后,有效啮合长度偏小,使得轮齿容易产生切向变形而造成跳档,且使其抗弯曲及接触强度均有所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手动变速箱倒档机构,将三个倒档齿轮由原来的在空档时处于分离状态,改为常啮合状态,此时轮齿前端不再倒出尖角,并在现有箱体的有限空间内,可以增大齿宽,从而增大了轮齿的啮合长度,提高了轮齿抵抗扭曲变形的能力,能有效地防止倒档空转齿轮跳档,也提高了抗弯曲及接触强度,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变速系统,应用上述的汽车手动变速箱倒档机构,提高了汽车变速的效率,增加了变速箱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手动变速箱倒档机构,包括倒档拔叉轴、倒档拔叉、倒档传动齿轮、倒档传动齿轴套、离合套、离合壳、二轴、倒档空转齿轮、倒档齿轮轴及倒档驱动齿轮;所述倒档拔叉套设于所述倒档拔叉轴外且所述倒档拔叉与所述倒档拔叉轴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倒档传动齿轴套与所述离合壳分别套设于所述二轴外,所述二轴与所述倒档拔叉轴平行设置,所述倒档传动齿轴套与所述离合壳沿所述二轴的轴向分布,所述倒档传动齿轮套设于所述倒档传动齿轴套外且所述倒档传动齿轮与所述倒档传动齿轴套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离合套套设于所述离合壳外且所述离合套与所述离合壳可滑动的连接,所述离合套能够相对于所述离合壳沿所述二轴的轴向移动,所述倒档空转齿轮套设于所述倒档齿轮轴外且所述倒档空转齿轮与所述倒档齿轮轴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倒档空转齿轮分别与所述倒档传动齿轮和所述倒档驱动齿轮啮合,所述倒档拔叉插设于所述离合套,所述倒档拔叉能够带动所述离合套沿所述倒档拔叉轴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离合套与所述倒档传动齿轮啮合或分离。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离合壳包括多个键槽和第一齿圈,所述多个键槽位于所述离合壳的内表面且所述多个键槽绕所述离合壳的周向分布,所述离合壳与所述二轴通过花键连接,所述花键穿设于所述键槽内且所述花键与所述键槽配合,所述第一齿圈位于所述离合壳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齿圈沿所述离合壳的周向分布,所述第一齿圈沿所述离合壳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齿圈用于与所述离合套啮合。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离合套包括第二齿圈及连接凸起,所述第二齿圈位于所述离合套的内表面且所述第二齿圈沿所述离合套的周向分布,所述第二齿圈沿所述离合套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齿圈与所述第一齿圈啮合,所述连接凸起位于所述离合套的外表面且所述连接凸起沿所述离合套的周向分布,所述连接凸起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凹槽绕所述离合套的周向分布,所述倒档拔叉插设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倒档拔叉能够驱动所述离合套相对于所述离合壳沿所述二轴的轴向移动。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倒档传动齿轮包括倒档传动齿轮本体和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位于所述倒档传动齿轮本体的靠近所述离合壳的一侧,所述倒档传动齿轮本体包括用于与所述倒档空转齿轮啮合的第三齿圈,所述第三齿圈位于所述倒档传动齿轮本体的外表面,所述连接凸台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圈啮合的第四齿圈,所述第四齿圈沿所述连接凸台的周向分布且所述第四齿圈沿所述倒档传动齿轮的轴向延伸,所述连接凸台与所述离合套可滑动的连接,所述离合套能够沿所述二轴的轴向移动至所述第二齿圈与所述第四齿圈啮合。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离合套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凸台的宽度。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齿圈的齿顶圆的直径与所述第一齿圈的齿顶圆的直径相等。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齿圈包括多个结合齿,所述结合齿沿所述连接凸台的周向分布,所述结合齿的靠近所述离合壳的一侧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用于所述离合套与所述连接凸台可滑动的连接。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倒档传动齿轴套与所述倒档传动齿轮之间设置有第一滚针轴承,所述倒档传动齿轮与所述倒档传动齿轴套通过所述第一滚针轴承可转动的连接。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倒档空转齿轮与所述倒档齿轮轴通过第二滚针轴承可转动的连接。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变速系统,包括上述的汽车手动变速箱倒档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汽车手动变速箱倒档机构,将三个倒档齿轮由原来的在空档时处于分离状态,改为常啮合状态,此时轮齿前端不再倒出尖角,从而增大了轮齿的啮合长度,提高了轮齿抵抗扭曲变形的能力,能有效地防止倒档空转齿轮跳档,也提高了抗弯曲及接触强度。该汽车变速系统,应用上述的汽车手动变速箱倒档机构,提高了汽车变速的效率,增加了变速箱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手动变速箱倒档机构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手动变速箱倒档机构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Ⅲ-Ⅲ方向的阶梯剖视图;图4为图1的离合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离合套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的离合套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的倒档传动齿轮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的倒档传动齿轮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汽车手动变速箱倒档机构;1-倒档拔叉轴;2-倒档拔叉;21-弹性销;3-倒档传动齿轮;31-倒档传动齿轮本体;311-第三齿圈;32-连接凸台;321-第四齿圈;3211-结合齿;3212-导向部;4-倒档传动齿轴套;5-离合套;51-第二齿圈;52-连接凸起;521-凹槽;6-离合壳;61-键槽;62-第一齿圈;7-二轴;8-倒档空转齿轮;9-倒档齿轮轴;10-倒档驱动齿轮;101-第一滚针轴承;102-第二滚针轴承;103-花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手动变速箱倒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倒档拔叉轴、倒档拔叉、倒档传动齿轮、倒档传动齿轴套、离合套、离合壳、二轴、倒档空转齿轮、倒档齿轮轴及倒档驱动齿轮;所述倒档拔叉套设于所述倒档拔叉轴外且所述倒档拔叉与所述倒档拔叉轴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倒档传动齿轴套与所述离合壳分别套设于所述二轴外,所述二轴与所述倒档拔叉轴平行设置,所述倒档传动齿轴套与所述离合壳沿所述二轴的轴向分布,所述倒档传动齿轮套设于所述倒档传动齿轴套外且所述倒档传动齿轮与所述倒档传动齿轴套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离合套套设于所述离合壳外且所述离合套与所述离合壳可滑动的连接,所述离合套能够相对于所述离合壳沿所述二轴的轴向移动,所述倒档空转齿轮套设于所述倒档齿轮轴外且所述倒档空转齿轮与所述倒档齿轮轴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倒档空转齿轮分别与所述倒档传动齿轮和所述倒档驱动齿轮啮合,所述倒档拔叉插设于所述离合套,所述倒档拔叉能够带动所述离合套沿所述倒档拔叉轴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离合套与所述倒档传动齿轮啮合或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手动变速箱倒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倒档拔叉轴、倒档拔叉、倒档传动齿轮、倒档传动齿轴套、离合套、离合壳、二轴、倒档空转齿轮、倒档齿轮轴及倒档驱动齿轮;所述倒档拔叉套设于所述倒档拔叉轴外且所述倒档拔叉与所述倒档拔叉轴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倒档传动齿轴套与所述离合壳分别套设于所述二轴外,所述二轴与所述倒档拔叉轴平行设置,所述倒档传动齿轴套与所述离合壳沿所述二轴的轴向分布,所述倒档传动齿轮套设于所述倒档传动齿轴套外且所述倒档传动齿轮与所述倒档传动齿轴套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离合套套设于所述离合壳外且所述离合套与所述离合壳可滑动的连接,所述离合套能够相对于所述离合壳沿所述二轴的轴向移动,所述倒档空转齿轮套设于所述倒档齿轮轴外且所述倒档空转齿轮与所述倒档齿轮轴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倒档空转齿轮分别与所述倒档传动齿轮和所述倒档驱动齿轮啮合,所述倒档拔叉插设于所述离合套,所述倒档拔叉能够带动所述离合套沿所述倒档拔叉轴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离合套与所述倒档传动齿轮啮合或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手动变速箱倒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壳包括多个键槽和第一齿圈,所述多个键槽位于所述离合壳的内表面且所述多个键槽绕所述离合壳的周向分布,所述离合壳与所述二轴通过花键连接,所述花键穿设于所述键槽内且所述花键与所述键槽配合,所述第一齿圈位于所述离合壳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齿圈沿所述离合壳的周向分布,所述第一齿圈沿所述离合壳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齿圈用于与所述离合套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手动变速箱倒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套包括第二齿圈及连接凸起,所述第二齿圈位于所述离合套的内表面且所述第二齿圈沿所述离合套的周向分布,所述第二齿圈沿所述离合套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齿圈与所述第一齿圈啮合,所述连接凸起位于所述离合套的外表面且所述连接凸起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翔汪攀峰夏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国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