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明荣专利>正文

毛和棉的混纺纱及其纺纱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6605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毛和棉的混纺纱及其纺纱工艺方法,毛是工业副产品即制革熟抓毛、皮剪毛等,棉是长绒棉1-4极棉,纺纱方法工序依次包括羊毛分拣、羊毛开松、羊毛加油开松、羊毛分梳、清花成卷、毛棉梳条、预并条、精梳、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它克服了已有技术不能将毛和棉进行混纺的不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混纺纱具有毛纱和棉纱综合优点,且能够将毛和棉进行混纺,混纺纱织出的面料具有纯天然保暖、舒适、耐穿耐洗。(*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纺纱及其纺纱方法,特别是。毛和棉的传统精梳纺纱工艺,其原料混合配方均是以化纤为主。由于化纤生产可以根据毛和棉细度、长度及其物理性能经过特定的化学处理加工而成的。如棉型晴纶、涤纶、粘胶(人造棉),其规格为1.50×(38mm-51mm)等;如毛型晴纶、涤纶、粘胶(人造毛),其规格为3D×65-120mm,以此类推。因而用精梳毛纺设备、精梳毛纺工艺纺混合毛纱,如毛晴、毛涤、毛粘及其制品;或用棉纺设备、棉纺工艺纺混合棉纱,如涤棉、棉晴、棉粘等都是十分可行的。精梳毛纺工艺程序是原毛分选、洗毛、烘干、和毛(此处可分为纯羊毛、纯化纤、毛和化纤混纺三类)、梳毛、头道针梳、二道针梳、三道针梳、精梳、末道针梳成球、毛球(半成品)打包入库、毛球分类、头道针梳、二道针梳、复精梳、三道针梳、头道粗纱、末道粗纱、细纱、合股(或捻线)、络筒(或毛纱成框)。该毛纺工艺程序繁多,工艺重在反复梳理,以达到羊毛纤维平顺有利于纺纱。棉纺工艺程序是原棉配比(此处可分为纯棉、纯化纤、棉和化纤混合)、清花成卷、梳棉、并条、精梳、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合股(或捻线)络筒。该棉纺工艺程序与毛纺工艺程序相比较,工艺程序较少,但各道工序的工艺条件要求较高、精密,同样也有利于纺纱。上述两种纺纱工艺,在纺织工业中广泛应用。但是要解决不同原料,不同物理性能和离散系数的配方处理方法,如毛和棉混纺,遇到实际困难。也就是用上述两种工艺方法,对于毛和棉两种不同原料进行混纺成纱是困难的,因此,能够研究出不同原料,不同物理性能和离散系数的毛和棉混纺成纱及其工艺就很必要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提供。本专利技术由下列措施实现一种毛和棉的混纺纱,它至少包括棉和长24-42mm的天然毛纤维,其中毛(质量%,下同)为10-75%、棉为25-90%、化纤0-10%。本专利技术所用的毛是工业副产品即制革熟抓毛、皮剪毛、复精短毛(精梳毛纺厂的精梳机落毛)、针织纱的开花毛(再生毛)或经分梳后的长度为42mm以下的洗净毛中的一种毛或几种毛的混合毛。长绒棉与长30-42mm的毛混纺,一级棉、二级棉、三级棉和长28-34mm毛混纺;四级棉和长24-34mm的毛进行混纺。工艺程序依次包括为羊毛分拣、羊毛开松、羊毛加油开松、羊毛分梳、然后用棉纺设备和棉纺工序将毛和棉按毛(10-75%)、棉(25-90%)比例、混合清花成卷、梳条、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在梳条后,并条前,加入预并条和精梳两工序所得的纱为精梳混纺纱。经过对羊毛预处理即羊毛分拣、羊毛开松、羊毛加油开松、羊毛分梳,使其长度离散系数和可纺性与棉花相似,即长度24-42mm,离散系数为38%以下;与棉纺纱工艺程序相同的工序中,其工艺条件有的有所不同在羊毛和棉花清花成卷工序中,采用轻定量控制,即250克/米-280克/米,其上下偏差为160克-180克/(卷36米),以求成卷厚薄均匀;在毛棉梳条工序中,调节锡林与盖板隔距为8-15、7-14、6-13、6-13、7-14英丝,刺辊与除杂刀隔距12-17英丝,刺辊与小漏底隔距进口4.76-953mm,第四点(出口)0.4-2.38mm,第五点0.4-2.38mm,锡林与刺辊的速比为1.5-1.8,道夫转速取14-16转/分,定量控制在18-20克/5米,上下偏差为0.3克/5米,以求毛网梳理彻底透明、混合出条均匀、无破边、无粗细节、无毛粒、无毛束;在并条工序中,采用三上四下曲线牵伸或三上三下偏压牵伸,罗拉隔距前区隔距27-30m,中区隔距42.5-45.5mm,后区隔距40-43mm,后区牵伸倍数为1.6,定量为14-16克/5米,罗拉压力16-18公斤/锤,加压皮辊需抗静电处理,以求出条均匀、无破边、无粗细节、无毛粒、无毛束;在预并条之后经过精梳工序,在精梳工序中,按混合料的纤维长度调整除短机构和梳理速度,以求落条率为14-20%;在粗纱工序中,以1或2根条喂入、罗拉隔距前区隔距47-49mm、中区隔距44.5-46.5mm、后区隔距57-59mm。压力即前罗拉11-16公斤/双锭,二罗拉8-12公斤/双锭,三罗拉11-13公斤/双锭,四罗拉8-12公斤/双锭。后区牵伸倍数为1-1.5倍,粗纱定量2-4克/10米,上下克重偏差为0.2克/10米,以求粗纱条干均匀,无粗细节,成形良好;在细纱工序中,罗拉隔距即前区37-39mm、后区48-50mm,后区牵伸倍数1.02。牵伸区用上下皮卷、紧钳口集合器控制,车速比纺棉纱的车速降低10-20%,即前罗拉速度225-240转/分。要求细纱条干均匀,前述各工艺程序使用设备均可用棉纺设备。本专利技术毛和棉的混纺纱的纺纱方法,是沿用了轻克重(定量)、重压力、小牵伸的毛纺工艺原理,又使用棉纺设备,其关键在于对羊毛的预处理即包括羊毛分拣、羊毛开松、羊毛加油开松、羊毛分梳。这一预处理的结果使羊毛纤维的平均长度、离散系数与所用棉花纤维相似。从而实现毛和棉能够混纺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工艺程序是将毛纺工艺方法和棉纺工艺方法的相结合,取长补短,从而实现毛和棉能够混纺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毛和棉的混纺纱涉及用途广泛的品种和规格,能够实现混纺的目的。其产品的品种和规格因含毛量的多少(10-75%),使该毛和棉的精梳混纺纱可从低档次到高档次;一种毛和棉的混纺纱,因混纺纱的用途和需要,可以配各种棉型化纤按配比(0-10%)与毛和棉进行混纺成纱。同时因其纺纱支数(或号数)的粗细(21s-84s),使该毛和棉的混纺纱具有粗梳纱和精梳纱两种品质系统在纺32s以下毛和棉的混纺纱的方法中,因这种纱支的品质和用途各异,根据需要可用也可不用精梳工序;此为粗梳纺纱系统或半精梳纺纱系统;在纺32s以上毛和棉的混纺纱的方法中,因其纱支细,截面直径中单根纤维根数少,纺纱工艺要求高,必须经过精梳工序,此为精梳纺纱系统工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毛和棉的混纺纱,既具有毛纱保暧、手感丰满、弹性适中的特点,又具有棉纱透气、柔软、舒适、价廉的特点。从而集毛纺纱和棉纺纱的优点于一身。具此纱织出的面料又耐穿又耐洗。(2)该毛棉精梳混纺纱的纺纱方法特点是能使不同原料、不同物理性能和离散系数的毛和棉进行混纺。该毛和棉的精梳混纺纱用于针织内衣、外衣、能制作春、夏、秋三季超薄型汗衫类衣裤,还可制作初春、深秋两季防寒棉毛衫、裤;还可制作初春、深秋、寒冬的保暖加厚卫生衫、裤、运动衫、裤。如果加工针织面料可制作T恤衫、休闲衫、文化衫、睡衣、睡裤、睡袍等;如果加工机织面料、可用于制作衬衫、西装、长短裤裙等。(3)综合利用和开发我国有限的羊毛资源和棉花资源。实施例1.毛和棉的精梳混纺纱,其中毛为制革熟抓毛40%,长度24-36mm,长度离散系数52%以下,一级棉60%,其中(131)30%,(129)30%其毛和棉精梳混纺纱的纺纱工艺程序如后,第1步工序是羊毛分拣。在该工序中利用分析仪、菇可夫长度分析仪、显微镜、圆筒测长器、链条天平仪等测羊毛长度、细度、离散系数,用人工选出毛块、毛皮、毛辫等杂物第2步工序是羊毛开松。该工序中使用OEC型棉纺六滚筒开棉机或B261型毛纺和毛机,使毛纤维呈蓬松和疏散状态;第3步工序是羊毛加油开松。加和毛油2%-5%,加水10%-20%,以喷雾状均匀地分层喷溅在羊毛上,垂直方向进行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毛和棉的混纺纱,其特征在于它至少包括棉和长24-42mm的天然毛纤维,其中毛(质量%)为10-75%,棉(质量%)为25-90%,化纤(质量%)0-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明荣
申请(专利权)人:郑明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