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贴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6583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合于图像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的膜贴合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膜贴合方法是将传感器膜与光学膜贴合的膜贴合方法,包括:在该传感器膜的一个面上配置电极以及与该电极连接的引导配线,在以该引导配线为基准而进行了该光学膜的对位之后,将该传感器膜与该光学膜贴合。

Membrane bond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film bonding method suitable for image display devices with narrow borders. The membrane bonding method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a membrane bonding method combining the sensor film with an optical film, including: configuring an electrode on one surface of the sensor film and a guiding line connected to the electrode. After the alignment of the guiding line is carried out, the sensor film is fitted to the optical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膜贴合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膜贴合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在液晶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将多个膜贴合而构成的部件。例如,已知有将传感器膜与光学膜层叠而构成的触摸面板用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膜形成有电极和与该电极连接的引导配线。这些膜的贴合需要高精度的对位。在贴合膜时,通常,在膜的规定部位形成对准标记,对该对准标记进行检测而进行膜的对位。例如,在制造上述触摸面板用传感器时,在传感器膜的视觉确认部以外的部分(例如,边框部分)形成对准标记。另一方面,近年来,图像显示装置被要求窄边框化。如上所述,在边框部分形成对准标记而贴合多个膜的方法中,对准标记的形成成为妨碍窄边框化的主要原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82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图像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的膜贴合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膜贴合方法为,将传感器膜与光学膜贴合,该膜贴合方法包括:在该传感器膜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电极和与该电极连接的引导配线,在以该引导配线为基准进行了该光学膜的对位之后,将该传感器膜与该光学膜贴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包括:基准线检测工序,对将在上述引导配线上设定的2个点的基准点连结而构成的传感器膜的基准线进行检测,并对在上述光学膜上设定的光学膜的基准线进行检测;对位工序,进行该传感器膜与该光学膜的对位;以及贴合工序,将该传感器膜与该光学膜贴合,该对位工序包括:调整该传感器膜的基准线与该光学膜的基准线所成的角度;以及,调整该传感器膜的基准线与该光学膜的基准线之间的俯视距离。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对位工序中,在调整了上述传感器膜的基准线与上述光学膜的基准线所成的角度之后,该传感器膜的基准线与该光学膜的基准线所成的角度为-0.5°~0.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对位工序中,在调整了上述传感器膜的基准线与上述光学膜的基准线所成的角度之后,该传感器膜的基准线与该光学膜的基准线所成的角度为89.5°~90.5°。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贴合形成有引导配线的传感器膜与光学膜时,以该引导配线为基准进行该光学膜的对位,由此能够提供适于图像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的膜贴合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膜贴合方法的传感器膜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图2(a)是表示在传感器膜上设定的基准点及基准线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图2(b)是表示在光学膜上设定的基准点及基准线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图3(a)~(c)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膜贴合方法的对位工序的图。图4是表示在传感器膜及光学膜上设定的基准线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图5是表示在传感器膜及光学膜上设定的基准线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图6是表示在传感器膜及光学膜上设定的基准线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膜贴合方法是将传感器膜与光学膜贴合的方法。A.传感器膜图1是表示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膜贴合方法的传感器膜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在传感器膜100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有电极10和与电极10连接的引导配线20。优选地,电极10和引导配线20形成在透明基材30上。传感器膜100能够良好地用作为触摸面板的触摸传感器。用于触摸传感器的传感器膜通常具有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具体而言,与图像显示装置的边框部分对应的区域)。电极10配置于与显示区域对应的区域。因此,电极10优选为透明。例如,电极10由通过图案化而形成的透明导电层构成。引导配线20可以形成在传感器膜100的周边部。在传感器膜100被用于具备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引导配线20通常配置于与非显示区域对应的区域。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在透明基材与电极之间也可以设置有硬涂层、光学调整底涂层、以及防阻挡层等功能层。电极10能够作为对向触摸面板的接触进行感知的触摸传感器电极发挥功能。电极10可以通过任意适当的成膜方法(例如,真空蒸镀法、溅射法、CVD法、离子镀法、喷雾法等)在透明基材30上成膜金属氧化物膜而形成。优选为,通过蚀刻法等使金属氧化物膜图案化。作为上述金属氧化物,例如,能够列举出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锌、铟-锡复合氧化物、锡-锑复合氧化物、锌-铝复合氧化物、铟-锌复合氧化物等。其中,优选为铟-锡复合氧化物(ITO)。另外,作为电极10的其他例子,能够列举出包含导电性填料(例如,金属纳米线)的透明导电层、包含导电性树脂的透明导电层等。引导配线20可以具有将来自电极10的电信号发送到控制部(未图示)的功能。通常,配置有多条引导配线20。作为构成引导配线20的材料,只要是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则可以使用任意的适当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铜、铜合金、导电性银糊料等。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透明基材30包括触摸面板基板部31和连接部32。在触摸面板基板部31上配置有电极10以及引导配线20。引导配线20的端部配置在连接部32上。触摸面板基板部31可以是任意的适当形状。触摸面板基板部31例如如图示例那样为大致长方形形状。另外,连接部32被设置成从触摸面板基板部31的一边突出。另外,在图示例中,在触摸面板基板部31的短边设置有连接部3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引导配线20与大致长方形形状的触摸面板基板部31的任一边大致平行地设置。更详细而言,如图示例那样,引导配线20可以由与触摸面板基板部31的长边大致平行的线段和与短边大致平行的线段构成。构成上述透明基材30的材料可以使用任意的适当材料。具体而言,例如优选使用膜、塑料基材等高分子基材。这是因为透明基材的平滑性以及相对于透明导电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浸润性优异。构成上述透明基材30的材料,代表性地为以热塑性树脂为主成分的高分子膜。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类树脂、聚降冰片烯等环烯烃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纤维素系树脂等。上述热塑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B.光学膜作为光学膜,例如能够列举出偏振片、相位差板、各向同性膜等。上述光学膜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多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光学膜,使用包含偏振镜和配置于该偏振镜的至少一侧的保护膜的偏振片。另外,也可以使用包含偏振片和其他光学膜(例如相位差板)的多层光学膜。上述光学膜优选包含任意的适当的粘合剂层。在上述偏振片中,粘合剂层可以配置在保护膜的与偏振镜相反的一侧。上述传感器膜和光学膜能够经由粘合剂层而贴合。在光学膜被与传感器膜贴合之前的期间,也可以在粘合剂层的外侧配置隔离物,而保护该粘合剂层。上述光学膜的大小优选为至少覆盖在上述传感膜中形成有电极的区域整体的大小。光学膜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适当形状。光学膜优选为大致长方形形状。C.传感器膜与光学膜的贴合本专利技术的贴合方法包括以配置在传感器膜上的引导配线为基准进行光学膜的对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贴合方法,无需在膜上形成对准标记就能够进行传感器膜与光学膜的贴合。从触摸传感器功能的观点出发,用于形成对准标记的区域是不需要的区域。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排除这样的不需要的区域。更具体而言,以往,对准标记形成于非显示区域、即与图像显示装置的边框部分对应的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不需要对准标记,因此能够实现图像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膜贴合方法的代表例进行说明。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膜贴合方法,将传感器膜与光学膜贴合,其包括:在该传感器膜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电极和与该电极连接的引导配线,在以该引导配线为基准进行了该光学膜的对位之后,将该传感器膜与该光学膜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2.02 JP 2015-2355771.一种膜贴合方法,将传感器膜与光学膜贴合,其包括:在该传感器膜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电极和与该电极连接的引导配线,在以该引导配线为基准进行了该光学膜的对位之后,将该传感器膜与该光学膜贴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贴合方法,包括:基准线检测工序,对将在上述引导配线上设定的2个基准点连结而构成的传感器膜的基准线进行检测,并对在上述光学膜上设定的光学膜的基准线进行检测;对位工序,进行该传感器膜与该光学膜的对位;以及贴合工序,将该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本徹川本育郎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