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改善窑居性能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4409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窑居性能的装置,包括混凝土横梁、混凝土柱、预制混凝土拱架以及若干个锚杆,沿窑洞进深方向的窑洞内部地面两端均设有混凝土横梁,混凝土横梁上现浇有竖向的混凝土柱,混凝土柱上方连接有与窑洞内顶部形状适配的预制混凝土拱架;锚杆由窑洞内壁斜插入土壤中,锚杆的一端与混凝土柱中的钢筋连接,另一端向地面方向延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窑洞安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升窑洞的加固性能。

A device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kiln hous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vice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kiln, including a concrete beam, a concrete column, a precast concrete arch and a number of anchors. A concrete beam is provided on both ends of the inner ground of the cave inside the cav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cave in the cave. The concrete columns are cast in a vertical concrete column on the concrete beams, and the concrete columns are connected above the concrete column. The prefabricated concrete arch is fitted to the shape of the cave's top. The anchor is inserted into the soil from the inner wall of the cave. One end of the bol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teel bar in the concrete column and the other end extends to the ground dir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cave in the prior art, and can enhance the reinforcement performance of the ca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窑居性能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窑居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改善窑居性能的装置。
技术介绍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最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是古人建筑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天然环保理念的体现。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今天,因地制宜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居住习惯和气候条件为窑居建筑的使用打下了良好的天然基础。目前我国仍有约3000万人居住在窑洞之中,考虑到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窑居建筑作为黄土高原上一种独特的居住形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被广泛使用。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所推行的建筑技术进步,实际上是以巨大的能源消耗为代价以求得劳动的节约和生活的舒适。这种以巨大消耗为前提的技术进步,造成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代价过高,无法长期维持。有鉴于此,全球的建筑师开始对建筑的环境问题、地域问题进行反省,先后展开了对本土传统建筑的研究,可以说用生态和技术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民居建筑在处理人与环境、人与资源的关系方面的巧妙之处,特别是保存在其中朴素的生态建筑思想和技术经验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这对现代民居的设计和建设有着深远的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传统窑居建筑作为黄土地区常用的建筑形式拥有就地取材、朝向灵活、冬暖夏凉、布局规整和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采光差、通风不畅、抵御地震灾害能力弱和安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窑居建筑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是黄土,黄土的大孔隙结构和高渗透性使窑洞在防潮隔湿方面具有先天的不足,这不仅降低了人民群众的居住舒适度,损害了居住者的身体健康,湿度的增加还会使土体产生力学性质的变化,严重影响了窑居建筑的安全稳定性,必须加以改进解决。因此,从现代建筑技术的角度出发,提出系统化窑居建筑加固防潮等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质量和安全保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针对这一领域系统化的研究还比较少,很多工作仅仅只是着眼于某个单一问题的解决,成果有待丰富和深入,特别是亟待提供整体的系统化解决方案以供选择。传统窑居能够扎根本土展现长久生命力是有其深厚原因的,在我国大力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应积极发展针对黄土地区窑居建筑的新工艺和新方法,以达到去粗取精,古今互补的效果,让千百年来的窑居建筑在现代技术的改进之下重新焕发光彩,更好地为人们服务。这对于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及黄土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开展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窑居性能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窑洞安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本技术可以提升窑洞的加固性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善窑居性能的装置,包括混凝土横梁、混凝土柱、预制混凝土拱架以及若干个锚杆,沿窑洞进深方向的窑洞内部地面两端均设有混凝土横梁,混凝土横梁上现浇有竖向的混凝土柱,混凝土柱上方连接有与窑洞内顶部形状适配的预制混凝土拱架;锚杆由窑洞内壁斜插入土壤中,锚杆的一端与混凝土柱中的钢筋连接,另一端向地面方向延伸。更进一步地,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混凝土柱的上部预留有第一钢筋,预制混凝土拱架的下部预留有第二钢筋,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通过套筒连接,套筒外浇筑有混凝土,混凝土的两侧固定有加固板。锚杆高的一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窑洞高度的1/4~1/3;锚杆与地面呈30°~45°夹角,锚杆之间的距离等于混凝土柱之间的距离。预制混凝土拱架上设有钢丝网,钢丝网上设有防潮保温层,防潮保温层与窑洞内壁接触。防潮保温层和钢丝网均由若干块矩形片状单元拼接而成,每一块矩形片状单元通过铆钉固定在窑洞的内壁上,矩形片状单元之间的搭接宽度大于等于10cm。窑洞的入口处设置有阳光间,阳光间的顶部向外倾斜30°~45°,阳光间的顶部及四周均采用透明的玻璃,阳光间的前侧设有用于通风换气的窗户。阳光间顶部外沿设有排水沟,排水沟用于收纳排水并使排水流向两侧,排水沟的两端连接有落水管,落水管用于将排水引导至地面。阳光间的顶部设有百叶窗,百叶窗的外表面为银色,内表面为黑色绒面;阳光间采用铝合金框架;窑洞的内壁及顶面采用白色涂料涂抹。窑洞的前墙上部设置有排风扇,排风扇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设置在窑洞内,排气管上设有通孔,排气管固定在预制混凝土拱架上。两道混凝土横梁之间铺设有灰土层,灰土层的表面铺设有地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改善窑居性能的装置,通过预制混凝土拱架及与混凝土横梁连接的现浇混凝土柱对窑洞整体提供有效的竖向支撑,当预制混凝土拱架受到来自窑洞的压力时,两侧的窑洞壁和在窑洞两侧设置的斜撑的锚杆可以提供有效的水平支撑作用。实现了对窑洞的整体加固。进一步地,通过在混凝土柱和预制混凝土拱架的连接处设置加固板,增强了窑洞进深方向上的整体性及稳定性。进一步地,窑洞顶部及两侧壁设置的钢丝网及防潮保温层,充分的保证了窑洞的防潮保温性能。进一步地,外侧设置阳光间可增强窑洞采光。进一步地,排风扇和排风管可改善窑洞内通风差的问题。进一步地,室内地坪下设置的灰土层可防止地下潮气上升,改善窑洞内潮湿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提升窑洞宜居性能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提升窑洞宜居性能的装置的横断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提升窑洞宜居性能的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提升窑洞宜居性能的装置的纵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锚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柱与预制混凝土拱架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百叶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素土层;2、横梁;3、灰土层;4、地砖;5、锚杆;51、锚头;52、锚杆体;53、拱形垫板;54、球形螺母;6、预制混凝土拱架;7、混凝土柱;8、加固板;9、钢丝网;10、防潮保温层;11、排风扇;12、排气管;13、玻璃;14、阳光间;15、铝合金框架;16、百叶窗;17、排水沟;18、窗户;19、落水管;20、套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善窑居性能的装置,包括混凝土横梁2、混凝土柱7、预制混凝土拱架6以及若干个锚杆5。沿窑洞进深方向的窑洞内部地面两端均设有混凝土横梁2,混凝土横梁2上现浇有竖向的混凝土柱7,可以增强加固系统的稳定性。混凝土柱7上方连接有与窑洞内顶部形状适配的预制混凝土拱架6;锚杆5由窑洞内壁斜插入土壤中,锚杆5的一端与混凝土柱7中的钢筋连接,另一端向地面方向延伸。在现浇混凝土柱7时需预留一定长度的第一钢筋,在预制混凝土拱架6时需预留一定长度的第二钢筋,以便后期在拱架及柱的结合部分利用套筒20进行机械连接。在混凝土柱7和预制混凝土拱架6的连接过程中,用脚手架及千斤顶控制预制混凝土拱架6的高度。对预制混凝土拱架6高度进行调整后,在连接处填充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充分后,通过螺栓在连接部分的两侧固定加固板8,所述加固板8为加固钢板。锚杆5高的一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窑洞高度的1/4~1/3;锚杆5与地面呈30°~45°夹角,锚杆5之间的距离等于混凝土柱7之间的距离。预制混凝土拱架6与窑洞顶部之间由钢丝网9和防潮保温层10组成。预制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窑居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横梁(2)、混凝土柱(7)、预制混凝土拱架(6)以及若干个锚杆(5),沿窑洞进深方向的窑洞内部地面两端均设有混凝土横梁(2),混凝土横梁(2)上现浇有竖向的混凝土柱(7),混凝土柱(7)上方连接有与窑洞内顶部形状适配的预制混凝土拱架(6);锚杆(5)由窑洞内壁斜插入土壤中,锚杆(5)的一端与混凝土柱(7)中的钢筋连接,另一端向地面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窑居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横梁(2)、混凝土柱(7)、预制混凝土拱架(6)以及若干个锚杆(5),沿窑洞进深方向的窑洞内部地面两端均设有混凝土横梁(2),混凝土横梁(2)上现浇有竖向的混凝土柱(7),混凝土柱(7)上方连接有与窑洞内顶部形状适配的预制混凝土拱架(6);锚杆(5)由窑洞内壁斜插入土壤中,锚杆(5)的一端与混凝土柱(7)中的钢筋连接,另一端向地面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窑居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柱(7)的上部预留有第一钢筋,预制混凝土拱架(6)的下部预留有第二钢筋,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通过套筒(20)连接,套筒(20)外浇筑有混凝土,混凝土的两侧固定有加固板(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窑居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锚杆(5)高的一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窑洞高度的1/4~1/3;锚杆(5)与地面呈30°~45°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窑居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预制混凝土拱架(6)上设有钢丝网(9),钢丝网(9)上设有防潮保温层(10),防潮保温层(10)与窑洞内壁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善窑居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潮保温层(10)和钢丝网(9)均由若干块矩形片状单元拼接而成,每一块矩形片状单元通过铆钉固定在窑洞的内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德泉万蓉王永辉宁江峰张立鑫亢嘉源尹天雨黄炜明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