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415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扣件,只要进行推压操作就可解除接合,使凸、凹部件分离,并可长期保持该分离作用,零部件数目少,构造简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扣件,将凸部件3接合在凹部件2内而不能脱出,通过操作部47的推压操作,解除上述接合,上述操作部47露出于设在凹部件2上的开口21。其特征在于,备有止挡机构4和弹性机构37;上述止挡机构4具有接合部44,该接合部44与操作部47一起与上述凸部件3的插入侧接合或脱开,该止挡机构4可摆动地设在凹部件2内,被朝着接合方向推压;上述弹性机构37设在上述止挡机构4或上述凸部件3的任一方,通过推压操作上述操作部47,该弹簧机构37挠曲,蓄积凸部件3脱出方向的弹力。借助上述操作部47的往解除接合方向的推压,上述弹性机构37蓄积了弹力后,上述接合被解除。(*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部件之间可结合、脱开地连接的扣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扣件,如图11和图12所示,将凸部件50、60卡接在凹部件55、65内,不能脱出,操作部51、61露出于凹部件55、65的开口56、66,通过操作该操作部51、61,解除上述的卡接。图11的接合构造中,备有设在凸部件50插入侧的平板状操作部51、和利用操作部51的一部分设置的接合台阶部52。借助凸部件50相对于凹部件55的插入操作,接合台阶部52与接合部分57(该接合部分57与开口56对应)卡接。图12的接合构造中,备有设在凸部件60插入侧的臂状操作部61、和利用操作部61的一部分设置的接合突起62。借助凸部件60相对于凹部件65的插入操作,接合突起62与接合部分67(该接合部分67与开口66对应)卡接。图11(b)是(a)的H-H线断面图。从解除接合操作的方式看,现有的扣件有两大形态。一种形态如图11(a)(b)所示,开口56设在凹部件55的上面侧,操作部51配置在开口56,从使用状态按照图中箭头方向推,就可解除接合(以下称为前释放式)。另一种形态如图12所示,开口66设在凹部件65的侧面,操作部61配置在开口66,从使用状态按照图中箭头方向推,就可解除接合(以下称为侧释放式)。上述现有的扣件,作为开闭部的装卸机构等,从随身用品到盒类、袋体等用于多领域内,是很重要的。但是,现有的扣件中,例如,用于腰带扣、西服等时,如果是图11(a)或图12的使用状态,则有以下缺点。图11的前释放式扣件,在接合解除操作中,将操作部51从前方向后推,该推力容易被人体的柔软吸收,不能稳定地解除接合。这一点在图12的侧释放式扣件中不存在,因为在解除接合操作时,操作部61的推压方向是沿着人体的方向,所以,能稳定地解除接合。但是,该侧释放式扣件中,如该图中箭头所示,必须从两侧同时地推压一对操作部61,如果手指受伤或麻痹时,就不能正常地解除接合。而且,这种扣件,在不使用时,凸、凹部件是接合着的,使用时先要解除该接合,配置成使用状态后,再进行接合操作。在不使用的状态,解除上述接合时,在凸·凹部件分离的方向不受到张力(拉力),所以即使用操作部的推压操作解除了上述接合,只要在凸·凹部件上不作用分离方向的拉力,它们会再次成为接合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扣件,该扣件例如可用一个手指进行接合解除操作,只要进行该接合解除的推压操作,就可以使凸·凹部件分离,并且,零件数目和构造也简单化,更提高商品价值。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扣件如图1至图10所示,将凸部件3接合在凹部件2内不能脱出,通过操作部47的推压操作,解除上述接合,上述操作部47露出于设在凹部件2上的开口21;其特征在于,备有止挡机构4和弹性机构37或39;上述止挡机构4具有接合部44,该接合部44与操作部47一起与上述凸部件3的插入侧接合或脱开,该止挡机构4可摆动地设在凹部件2内,被朝着接合方向推压;上述弹性机构37或39设在上述止挡机构4或上述凸部件3的任一方上,通过推压操作上述操作部47,该弹簧机构37或39挠曲,蓄积凸部件3脱出方向的弹力。借助上述操作部47的往解除接合方向的推压,上述弹性机构37蓄积了弹力后,上述接合被解除。上述的扣件中,连接操作时,把凸部件3插入凹部件2内,使这样的凸、凹部件2、3相互接近密接。这样,凸部件3的插入侧与止挡机构4的接合部44接合而连接。从该连接状态,当推压操作操作部47时,上述弹性机构37或39随着操作部47的推压而挠曲,蓄积了弹力后,上述接合被解除。在接合解除时,蓄积在弹性机构37或39内的弹力,成为凸部件3的脱开力,所以,凸部件3被该蓄积的弹力从接合位置朝脱开位置移动。因此,该扣件的构造,只要解除了接合,不会象已往扣件那样自动地再次接合,另外,在解除该接合时,不需要将两部件2、3同时朝分离方向拉开。而且,其弹性机构37或39,在推压操作操作部47时,才蓄积凸部件3的脱开方向弹力,即,在凸、凹部件2、3的连接状态及连接解除状态,由于不发挥弹力,所以,可长期保持该弹力。上述本专利技术有以下具体实施例。第1,上述凹部件2是偏平盒状,在该盒状的一侧面20e,有上述开口21。根据该构造,在权利要求1的专利技术中,没有图11所示扣件的使用问题,相对于图12所示扣件,能用一个手指解除接合,所以,对于儿童、老人、手指受伤的人,提高使用便利性。第2,上述弹性机构37或39由弹性相接部分37a或39a构成,该弹性相接部分37a或39a,通过槽部36或38设在上述止挡机构4与上述凸部件3的相向部分之中任一方侧,并且,在与凸部件3脱出方向约一致的方向,蓄积上述弹力。根据该构造,由于弹性机构37或39,一体地形成在止挡机构4或凸部件3上,所以,可容易地实现本专利技术,并且,弹性相接部分37a或39a的弹力,可只作用于凸部件3的脱开方向。第3,上述弹性相接部分37a或39a,设在凸部件3的板插入侧,借助上述槽部36或38的存在而可弹性变形。即,图5(a)的弹性相接部分37a中,在凸部件3的板插入侧途中,利用台阶端面37b(见图1)。图5(d)的弹性相接部分39a中,是利用凸部件3的板插入侧的插入端缘本身。这些构造中,弹性相接部分37a或39a附设在凸部件3的板插入侧,容易确保较大的面积,可确保与其相碰的止挡机构4的对应相接部,提高设计自由度。第4,上述止挡部件4,是可接受凸部件3插入侧的盒状,备有接合部44、操作部47和弹性翼片41,上述接合部44设在该盒状的内侧,上述操作部47形成在该盒状的一方侧,上述弹性翼片41朝该盒状的另一方侧外突出;从凸部件3接合在凹部件2内的状态,推压操作上述操作部47时,随着上述弹性翼片41的弹性变形,解除上述接合。根据该构造,附设弹性机构37或39时,用盒状的对应缘部侧,容易确保所需的凸部件3侧的相向部分,并且,作为扣件功能最重要的接合部44,位于凹部件2内部中的、止挡机构4的盒状包围的空间,不容易受进入凹部件2内的灰尘等的影响。第5,由形成上述凸部件3、凹部件2以及止挡机构4的三个部件构成。根据该构造,止挡机构4,不是采用安装部件安装在凹部件2上,而是本身附设在凹部件2上,所以零部件数目减少。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扣件的构成部件关系的概略外观图。图2是从各方向看上述扣件的图。图3是上述扣件的凹部件单品的构成图。图4是与图3同样的、凹部件单品的构成图。图5是表示上述扣件的凸部件单品及其变形例的图。图6是表示上述扣件的止挡部件单品及其变形例的图。图7是把各纽带端部安装在上述扣件上状态的模式图。图8是表示纽带端部安装在扣件上的安装构造例的图。图9是表示上述扣件的要部动作的图。图10是表示上述扣件的变形例要部动作的图。图11是说明现有扣件问题的图。图12是说明另一种现有扣件问题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扣件构成部件之间关系的外观图。图2是从各方向看该扣件的图,(a)是顶面图,(b)是其右端面图,(c)是其左端面图,(d)是其下面图,(e)是其一方侧面图,(f)是其另一方侧面图。图3和图4是凹部件单品图。其中,图3(a)是顶面图,图3(b)是左端面图,图3(c)是图(a)中的B-B线断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扣件,将凸部件接合在凹部件内而不能脱出,通过操作部的推压操作,解除上述接合,上述操作部露出于设在凹部件上的开口;其特征在于,备有止挡机构和弹性机构;上述止挡机构具有接合部,该接合部与操作部一起与上述凸部件的插入侧接合或脱开,该止挡机 构可摆动地设在凹部件内,被朝着接合方向推压;上述弹性机构设在上述止挡机构或上述凸部件的任一方,通过推压操作上述操作部,该弹簧机构挠曲,蓄积凸部件脱出方向的弹力;借助上述操作部的往解除接合方向的推压,上述弹性机构蓄积了弹力后,上述接合 被解除。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根津干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尼富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