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冶金污染减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3869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0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冶金污染减排装置,包括第一机体以及套接在所述第一机体顶部的滑推盖,所述第一机体外表面与所述滑推盖活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机体内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内设有第二机体,所述第二机体内设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底部内壁内机体设有左右相应的第一滤斗腔,所述第一滤斗腔底部内壁内联通设有通合孔,所述通合孔底部内壁内联通设有第二滤斗腔,所述第二机体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滤斗腔底部的第三内腔,所述第三内腔左右内壁内与所述第二滤斗腔底部内壁之间联通设有相相应的排送槽。

A metallurgical pollution reduc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allurgical pollution reduction device, including a first body and a sliding cover connected to the top of the first body. The first machine has a first inner cavity in which a first inner cavity is equipped with a first inner cavity. The first inner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body, and the second machine is set in the body. A second inner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ilter cavity in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inner cavity.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filter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hole, and a second filter cavity is provided in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ttom of the connecting hole, and the second machine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inner cavity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filter cavity. A corresponding discharge groove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walls of the inner cavity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filter chamber cavity thi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冶金污染减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排污
,具体是一种冶金污染减排装置。
技术介绍
冶金就是从矿物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用各种加工方法将金属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的过程和工艺。在冶金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废水,但是传统中的冶金污染减排装置效率低下,处理时长有限,同时无法实现废水资源合理利用化,存在较大弊端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冶金污染减排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冶金污染减排装置,包括第一机体以及套接在所述第一机体顶部的滑推盖,所述第一机体外表面与所述滑推盖活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机体内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内设有第二机体,所述第二机体内设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底部内壁内机体设有左右相应的第一滤斗腔,所述第一滤斗腔底部内壁内联通设有通合孔,所述通合孔底部内壁内联通设有第二滤斗腔,所述第二机体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滤斗腔底部的第三内腔,所述第三内腔左右内壁内与所述第二滤斗腔底部内壁之间联通设有相相应的排送槽,所述滑推盖底部端面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内腔正上方的第四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内活动配合连接有滑推板,所述滑推板内上下贯穿设有左右相相应且位于所述第一滤斗腔顶部的通合槽,所述滑推板内设有贯穿所述通合槽的污水处理器,所述滑推板顶部端面中心上设有套壳,所述滑推板顶部设有与所述套壳外表面活动配合连接的推送板,所述推送板与所述第二内腔内壁活动配合连接,所述滑推板底部端面上设有向下伸延且位于所述通合孔正上方的推送杆,所述第二内腔和所述第一内腔顶部内壁体内配合连接有上下伸延的螺柱,所述螺柱底部伸延端尾伸进所述第二内腔内并与所述滑推板顶部端面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螺柱顶部伸延端尾伸进所述第四内腔内且在端尾动力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外表面嵌设于所述第四内腔顶部内壁内且与之固定连接,所述螺柱上设有位于所述第四内腔内的第一齿链轮,所述第二内腔和所述第一内腔顶部内壁体内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螺柱两端且相互相应的上下伸延的单面斜纹滑块,所述单面斜纹滑块底部伸延端尾伸进所述第二内腔内且与所述推送板顶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内腔内顶部内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螺柱和所述单面斜纹滑块之间且左右相应的向下伸延的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上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齿链轮齿合连接的第二齿链轮,所述第一转杆底部端尾设有用以与所述单面斜纹滑块动力连接的斜纹齿轮,所述第二滤斗腔内设有用以与所述推送杆动力连接的排送装置,所述第三内腔顶部内壁内嵌设有微型发电机,所述微型发电机底部端尾动力连接有向下伸延的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底部端尾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排送槽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叶轮,所述第三内腔内底壁左侧贯穿设有向左伸延的排送管,所述排送管左端伸延端尾贯穿并伸出所述第一机体右端端面,所述第一机体左右端面内对应设置有手提槽,所述手提槽中固定设有手提架。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内腔左右内壁内设有相对应的触感器,所述第二内腔右端内壁内联通设有左右伸延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右端贯穿所述第一机体右端端面。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斜纹齿轮转速大于所述螺柱的转速,所述推送板的移动速度大于所述滑推板的移动速度。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排送装置包括排送板,所述排送板与所述第二滤斗腔活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滤斗腔顶部内壁内联通设有开口向下且左右相应的凹腔,所述凹腔内活动配合连接有与所述排送板顶部端面固定连接的滑杆,所述凹腔内顶压设有位于所述滑杆顶部的弹条,所述排送板顶部端面上设有位于所述通合孔底部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以与所述通合孔配合连接的堵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滑推盖完全远离所述第一机体顶部端面,所述套壳位于所述第二内腔最顶部,此时,所述滑推板与所述触感器抵接,所述推送板位于所述第二内腔最顶部,所述单面斜纹滑块伸出所述滑推盖顶部端面外,所述推送杆完全远离所述通合孔,所述堵塞位于所述通合孔内并将其密封,从而便于装置的维护和清洁。使用时时,首先将冶金废水经过所述进水管排进位于所述推送板和所述滑推板之间的所述第二内腔内,此时,启动所述电机带动所述螺柱和所述第一齿链轮转动,所述螺柱可带动所述滑推板缓慢下降,同时,所述第一齿链轮带动所述单面斜纹滑块快速下降,使所述推送板在下移的同时靠近所述滑推板,污水流经所述通合槽并且经过所述污水处理器处理后进入所述第一滤斗腔内,当所述滑推板位于所述第二内腔最底部时,所述推送板与所述滑推板抵接,同时,所述推送杆伸进所述通合孔内顶压所述堵塞,此时,所述通合孔完全打开,液体流进所述第二滤斗腔内,由于所述第二滤斗腔内的水压极大,流体经过所述排送槽后进入所述第三内腔内并冲击所述叶轮使之转动,从而使所述微型发电机发电,最后流体经过所述排送管排出,从而实现在节能环保的同时提高水处理效果以及工作效率。当完成一次水处理需要再次工作时,启动所述电机使之带动所述螺柱反向转动,使所述滑推盖、所述推送板和所述滑推板恢复初始位置即可,由于所述弹条的作用,使所述滑杆、所述排送板和所述堵塞构成的一体上移,并将所述通合孔密封,从而提高了装置实用性。本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对冶金废水的快速处理,同时可利用废水进行发电,节能环保性强,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冶金污染减排装置工作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冶金污染减排装置初始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手提架的设置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冶金污染减排装置,包括第一机体101以及套接在所述第一机体101顶部的滑推盖100,所述第一机体101外表面与所述滑推盖100活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机体101内设有第一内腔102,所述第一内腔102内设有第二机体104,所述第二机体104内设有第二内腔134,所述第二内腔134底部内壁内机体设有左右相应的第一滤斗腔123,所述第一滤斗腔123底部内壁内联通设有通合孔124,所述通合孔124底部内壁内联通设有第二滤斗腔126,所述第二机体104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滤斗腔126底部的第三内腔110,所述第三内腔110左右内壁内与所述第二滤斗腔126底部内壁之间联通设有相相应的排送槽128,所述滑推盖100底部端面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内腔134正上方的第四内腔117,所述第二内腔134内活动配合连接有滑推板106,所述滑推板106内上下贯穿设有左右相相应且位于所述第一滤斗腔123顶部的通合槽108,所述滑推板106内设有贯穿所述通合槽108的污水处理器107,所述滑推板106顶部端面中心上设有套壳114,所述滑推板106顶部设有与所述套壳114外表面活动配合连接的推送板105,所述推送板105与所述第二内腔134内壁活动配合连接,所述滑推板106底部端面上设有向下伸延且位于所述通合孔124正上方的推送杆133,所述第二内腔134和所述第一内腔102顶部内壁体内配合连接有上下伸延的螺柱116,所述螺柱116底部伸延端尾伸进所述第二内腔134内并与所述滑推板106顶部端面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螺柱116顶部伸延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冶金污染减排装置,包括第一机体以及套接在所述第一机体顶部的滑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体外表面与所述滑推盖活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机体内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内设有第二机体,所述第二机体内设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底部内壁内机体设有左右相应的第一滤斗腔,所述第一滤斗腔底部内壁内联通设有通合孔,所述通合孔底部内壁内联通设有第二滤斗腔,所述第二机体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滤斗腔底部的第三内腔,所述第三内腔左右内壁内与所述第二滤斗腔底部内壁之间联通设有相相应的排送槽,所述滑推盖底部端面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内腔正上方的第四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内活动配合连接有滑推板,所述滑推板内上下贯穿设有左右相相应且位于所述第一滤斗腔顶部的通合槽,所述滑推板内设有贯穿所述通合槽的污水处理器,所述滑推板顶部端面中心上设有套壳,所述滑推板顶部设有与所述套壳外表面活动配合连接的推送板,所述推送板与所述第二内腔内壁活动配合连接,所述滑推板底部端面上设有向下伸延且位于所述通合孔正上方的推送杆,所述第二内腔和所述第一内腔顶部内壁体内配合连接有上下伸延的螺柱,所述螺柱底部伸延端尾伸进所述第二内腔内并与所述滑推板顶部端面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螺柱顶部伸延端尾伸进所述第四内腔内且在端尾动力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外表面嵌设于所述第四内腔顶部内壁内且与之固定连接,所述螺柱上设有位于所述第四内腔内的第一齿链轮,所述第二内腔和所述第一内腔顶部内壁体内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螺柱两端且相互相应的上下伸延的单面斜纹滑块,所述单面斜纹滑块底部伸延端尾伸进所述第二内腔内且与所述推送板顶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内腔内顶部内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螺柱和所述单面斜纹滑块之间且左右相应的向下伸延的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上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齿链轮齿合连接的第二齿链轮,所述第一转杆底部端尾设有用以与所述单面斜纹滑块动力连接的斜纹齿轮,所述第二滤斗腔内设有用以与所述推送杆动力连接的排送装置,所述第三内腔顶部内壁内嵌设有微型发电机,所述微型发电机底部端尾动力连接有向下伸延的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底部端尾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排送槽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叶轮,所述第三内腔内底壁左侧贯穿设有向左伸延的排送管,所述排送管左端伸延端尾贯穿并伸出所述第一机体右端端面,所述第一机体左右端面内对应设置有手提槽,所述手提槽中固定设有手提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冶金污染减排装置,包括第一机体以及套接在所述第一机体顶部的滑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体外表面与所述滑推盖活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机体内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内设有第二机体,所述第二机体内设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底部内壁内机体设有左右相应的第一滤斗腔,所述第一滤斗腔底部内壁内联通设有通合孔,所述通合孔底部内壁内联通设有第二滤斗腔,所述第二机体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滤斗腔底部的第三内腔,所述第三内腔左右内壁内与所述第二滤斗腔底部内壁之间联通设有相相应的排送槽,所述滑推盖底部端面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内腔正上方的第四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内活动配合连接有滑推板,所述滑推板内上下贯穿设有左右相相应且位于所述第一滤斗腔顶部的通合槽,所述滑推板内设有贯穿所述通合槽的污水处理器,所述滑推板顶部端面中心上设有套壳,所述滑推板顶部设有与所述套壳外表面活动配合连接的推送板,所述推送板与所述第二内腔内壁活动配合连接,所述滑推板底部端面上设有向下伸延且位于所述通合孔正上方的推送杆,所述第二内腔和所述第一内腔顶部内壁体内配合连接有上下伸延的螺柱,所述螺柱底部伸延端尾伸进所述第二内腔内并与所述滑推板顶部端面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螺柱顶部伸延端尾伸进所述第四内腔内且在端尾动力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外表面嵌设于所述第四内腔顶部内壁内且与之固定连接,所述螺柱上设有位于所述第四内腔内的第一齿链轮,所述第二内腔和所述第一内腔顶部内壁体内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螺柱两端且相互相应的上下伸延的单面斜纹滑块,所述单面斜纹滑块底部伸延端尾伸进所述第二内腔内且与所述推送板顶部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念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